第292章

也許我的確不瞭解印度這個國家,或者說我根本不知道這個國家的普通國民成天都在想着什麼,不過我承認,我的確不瞭解印度人,也不瞭解印度這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國家,不過相比之下,安靜就不同了。從她嘴裡講出的那個印度甚至給我的感覺不是一個“愚蠢”的國家,而是一個有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的古老國家,只是這種過於不切實際的理想和過於虛無的目標使得這個國家在走向‘大國地位’的過程中顯得有些急功近利了一些。

安靜木然地看着窗外,很久很久,以至於這樣東風鐵甲在駛過一片狼藉的街時,產生的顛簸都沒有使得她改變這種發呆的模樣。

“也許這場戰爭最終是中印兩國的宿命之戰,也是一場我們最終與西方世界劃定勢力範圍的戰爭。”安靜忽然長長地嘆息了一聲,繼而這樣說道。毫無疑問,丫頭的這番話讓我不由得大吃一驚。這意味着我們在這場戰爭之後便是和印度人有一場生死之戰,一場關係到兩國命運的宿命之戰。也是,自古以來‘一山難容二虎’,這一點是誰都很清楚的,在亞洲這個大陸上,絕不能夠存在兩個大國。

美國人正是在壓制了加拿大之後,又依靠一場美墨戰爭打敗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墨西哥,纔開始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發展環境,並在美西戰爭中擊敗了盤踞了加勒比海、菲律賓等地的西班牙人,這才最終確立了自己東西兩側的太平洋、大西洋上沒有太過於能夠對本土形成威脅的環境,繼而在北美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才能夠爲自己在二戰後崛起爲世界大國奠定基礎。

而英國人正是因爲脫身在歐洲本土,並以“光輝孤立”政策來參與歐洲事務,這才使得自己能夠成爲世界大國,而相比之下,歐洲大陸上,法、德因爲同時存在於一片大陸上,則始終彼此相鬥,繼而誰也無法成爲大國。

同樣,東亞大陸也是這樣,日本能夠在明治維新中迅速成長,並在大正年間徹底成爲強國,也正是因爲控制了朝鮮半島,而那時的中國又相對虛弱,所以才能夠成爲大國。

俄羅斯則亦難逃這個命運,當帝俄戰勝了唯一能夠對其形成威脅的波蘭,並壓制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時候,俄國便是開始強大,可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之後,俄國便是又開始衰弱,而這個時候,在東方,日本已經開始強大,‘一山難容二虎’的情況下,兩虎相爭,俄國戰敗,加之西方的德意志帝國開始與俄羅斯發生碰撞,俄羅斯帝國也因此一命嗚呼,可是當二戰結束的時候,歐洲大陸已經沒有能夠與蘇聯勢力相均的對手的時候,當東方的日本已經衰落的時候,蘇聯便是開始成爲歐洲大陸上的一個強盛者,這也是地緣的因素,似乎這也是俄羅斯處於的地緣位置的緣故,一直以來俄羅斯的興衰都是與其周圍的國家發展程度有着很大的關係。

‘一山難容二虎’,新中國成立並發展之後,中蘇之間的矛盾本身就開始出現,這並不是什麼路線的問題,更與意識形態、修正路線根本沒有半點關係,說到底還是一片大陸上絕不能出現兩個大國的緣故,中蘇之間的對抗說白了也就是一片地區大國只能存在一個的緣故,這種對抗的結果便是蘇聯最終在東西方的夾擊下,因爲陷入在阿富汗的泥潭中,因爲自身的發展出現了問題,而最終土崩瓦解。

似乎這樣一來,中國便是成爲了東亞的那隻老虎,可是美國人很清楚,儘管中美相隔廣域的太平洋,可是在太平洋這個區域上,中美卻成爲了一山上的兩隻老虎,但是因爲利益牽絆的緣故,中美之間一直不願意爆發直接的衝突,於是也就有了美國人扶持日、韓來牽制和封鎖中國的一幕,同時西方還開始積極扶持印度這個一心想要當大國的‘夢想家’來從西線牽制中國。

一座山上存在有多隻老虎,怎麼可能不出現問題,更何況還有朝鮮半島這個巨大的火藥桶的緣故,可是當東亞戰爭之後,北京開始主導了東亞的事務,真正成爲了地區一虎的時候,美國人開始清楚的認識到‘一山兩虎’在東亞已經不存在了,而中國政府又很是明確的表示了‘無心和美國人在中、東太平洋爭奪利益’的時候,美國人自然樂意於‘禍水西引’。

中國的生命線在‘非洲-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這條線,非洲是歐洲的傳統勢力範圍,印度洋向來被印度人看作是‘印度人的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又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存在衝突,這也就等於是註定了從非洲到印度洋再到南海,中國面臨的是一系列的敵人,中國必須和歐洲、印度、東盟發生碰撞,這是一種必然,一種除非有一方做出讓步與妥協方纔能夠避免衝突的碰撞。

南中國海,中國首先需要與東盟發生碰撞,這也就直接導致了這場東南亞戰爭的爆發,如果中國政府和軍方無法使用雷霆手段直接打破這第一層封鎖,那麼接下來的一切都很不好辦,第一擊必須是雷霆千鈞之擊,只有以霹靂手法首先打破這個最弱的敵人,才能夠往下走出第二步、第三步。無論是歐洲還是印度人都很清楚東盟垮了,則中國人接下來便是會揮師進入印度洋,繼而進入非洲,所以第一層,也就是東盟這個層面必須要確保。

也正是這樣,印度人和歐洲才無論如何都要確保東南亞的局面,纔會介入到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的戰事中來,當然了,這本身就是相對的,歐洲和印度插手東南亞的局面,則北京就在歐洲陷入的泥潭-‘阿富汗’、印度的軟肋‘克什米爾與印巴關係’下手,這就是一種‘來而不往非禮也’的舉措,其實往往背後的戰爭要比炮火連天的正面戰場更是可怕,因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便是如此陰暗。

美國人同樣知道非洲的重要性,可是一直以來在歐洲的勢力下,就算是1960年代-1980年代的‘帝國巔峰期’美國人都很難將手伸入法、英、德、比利時、西班牙與葡萄牙等國傳統勢力覆蓋的非洲地區。當初美軍建立非洲司令部,就曾經一度使得歐美關係緊張不已,對於老歐洲們來說,美國人利用鍥入的以色列這個釘子從自己的手裡搶走了中東,已經讓歐洲難以容忍了。這個時候,絕不能夠再被搶走非洲。

美國人需要非洲、中國也需要非洲,於是也就有了中美一個西進、一個東出,握手非洲的局面,就算是21世紀初的時候,中美之間關係頗是微妙的期間,兩國也沒有中斷在非洲事務上的合作。可是中美之間的這種合作卻是歐洲最難以容忍的,國際政治勢力本就是零和效益,一方強大了也就意味着另一方被削弱了,歐洲自然不想自己最後一塊勢力範圍被拔除,於是也就有了歐洲人一方面利用印度和東盟阻擋中國人進入印度洋的腳步,一方面又在中南美這個美國的後花園挑起事件的做法。這樣的做法乍一看起來是歐洲在對中美兩國形成暗戰,可實際上中美兩國之間彼此一方面在給與對方以支持,可卻一方面又在彼此拆臺。

美國人給東盟留置大批武器,中國政府始終沒有完全中斷和中南美洲國家之間的軍事合作,這都是兩國之間彼此拆臺的做法,可是彼此的利益需要又使得兩國至少在臺面上還是彼此支持的。歐洲人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一幕,不過這已經足夠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東盟是這樣的不堪一擊,歐洲人明白什麼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旦東盟倒下了,中國人勢必會將勢力進入印度洋,而中印之間的全面碰撞也就難免了。

同樣中國領導高層也很清楚,一旦東南亞的戰事結束,接下來便是應該趁着印度人還沒有能夠恢復元氣之前,全面的擊垮這個白象之國,終結所謂的‘龍象之爭’,這對於印度人來說,將是一個如同噩夢一樣的結局。印度人很清楚一旦印度尼西亞這個最後的東盟堡壘完蛋了,那將意味着什麼。

其實我們這些‘一將功成萬骨枯’中的無名小卒在這種事關整個世界局面走向的潮流之中,不過只是微渺的一個個軍人而已,但是對於安靜這樣的或許爲了今天這個局面甚至爲了明天、後天,甚至是以後若干年之後的一幕幕的發展一直在默默工作的人們來說,他們更像是機械中從來不可缺少的關鍵的零件一樣,讓這個局勢一直按照製造者們的設想而進行、發展下去。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第269章第7章第24章第216章第10章第280章第103章第230章第284章第234章第29章第151章第37章第157章第112章第245章第146章第311章第127章第140章第264章第299章第296章第8章第69章第83章第275章第180章第72章第65章第88章第57章第141章第206章第94章第297章第148章第70章第94章第211章第29章第140章第153章第253章第227章第280章第3章第189章第141章第299章第232章第214章第286章第258章第204章第183章第306章第55章第311章第190章第167章第155章第1章第233章第146章第148章第290章第59章第61章第295章第302章第17章第159章第192章第2章第303章第105章第147章第232章第171章第256章第10章第17章第49章第143章第241章第61章第79章第99章第89章第12章第171章第103章第116章第223章第134章第289章第179章
第269章第7章第24章第216章第10章第280章第103章第230章第284章第234章第29章第151章第37章第157章第112章第245章第146章第311章第127章第140章第264章第299章第296章第8章第69章第83章第275章第180章第72章第65章第88章第57章第141章第206章第94章第297章第148章第70章第94章第211章第29章第140章第153章第253章第227章第280章第3章第189章第141章第299章第232章第214章第286章第258章第204章第183章第306章第55章第311章第190章第167章第155章第1章第233章第146章第148章第290章第59章第61章第295章第302章第17章第159章第192章第2章第303章第105章第147章第232章第171章第256章第10章第17章第49章第143章第241章第61章第79章第99章第89章第12章第171章第103章第116章第223章第134章第289章第17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