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一枚棋子

關羽是威武的,他勇冠三軍、所向披靡。(_)而關羽的死,又是那麼悲壯,父子被擒,身首異處。想到這裡,吳天然不由得深爲感慨。究竟是誰應當在關羽之死中負責呢?

還是回到三國那一段戰火迷離的歷史吧。

赤壁之戰,人們耳熟能詳。赤壁之戰的焦點其實就是荊州的爭奪戰。從赤壁之戰往後的若干年,荊州的爭奪是魏蜀吳三國戰略的重點。關羽在持續多年的爭奪戰中,扮演的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爲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着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命根子,把它作爲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鬥。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曆史發展的主軸,爲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啓迪。

荊州爲天下九州之一,三國時轄有湖北、湖南全境及河南、廣東、廣西的一部分地區。

赤壁之戰後,劉備乘機攻佔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內),劉備得了四郡,加上孫權借給他的南郡,終於在荊州站住了腳。然後劉備封拜元勳,關羽被任命爲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鎮守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劉備帶兵入巴蜀,取益州,關羽留守荊州。益州既平,關羽得賜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荊州包括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七個郡,是曹、劉備、孫權三方必爭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後,曹還佔據着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孫權佔據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謂“借荊州”,就是孫權將自己佔據的南郡南部借給劉備。劉備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孫權便派諸葛瑾爲使去跟劉備商量,要求把荊州南部的幾個郡歸還東吳。劉備託辭拒絕,孫權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關羽堅決不讓,將孫權派來的官吏全部轟了回去。孫權一怒,馬上派呂蒙率領兩萬兵馬用武力接收這三個郡。呂蒙奪得了長沙、桂陽兩郡後,劉備急忙親率五萬大軍下公安,派關羽帶領三萬兵馬到益陽去奪回那兩個郡。孫權也親自到陸口,派魯肅帶領一萬兵馬紮在益陽,與關羽相拒。東吳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都在益陽紮營下寨,彼此對峙。

孫劉兩家正在爭奪荊州,此時,劉備聞曹攻下了漢中,急忙和孫權平分荊州,抵抗曹。在此同時,關羽設宴招魯肅赴宴,想商議荊州之事,但被魯肅指責。

赤壁之戰後,據守荊州的關羽名爲“襄陽太守”,而荊州的襄陽、樊城等重鎮還控制在曹手中。爲了實現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中所籌劃的跨據荊、益二州,待時機成熟時荊州軍隊直下宛(今河南南陽)、洛,益州軍隊西出秦州(今陝西南部),完成統一大業的計策,關羽一直虎視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大敗曹兵,曹不得不退出漢中。於是,在手下文武官員的擁戴下,劉備自立爲漢中王。任命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

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

襄陽、樊城隔漢水相對,互成犄角,是曹軍抗拒南軍北上的戰備要地。時魏徵南將軍曹仁駐守樊城,將軍呂常駐襄陽。他從漢中撤軍到長安後,又派平寇將軍徐晃率軍支援曹仁,屯於宛城(今河南南陽)。樊城之戰開始後,曹又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往助守,屯駐於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戰中犯下致命錯誤。曹仁讓他和龐德屯兵於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應,他竟未考慮該處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領的七支人馬都帶到那裡駐紮。八月,連降大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于禁七軍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數將士避到高阜之處。關羽乘戰船猛攻,于禁欲退無路,被迫投降。龐德率的一部繼續頑抗,誓死奮戰,從早晨一直戰到中午,箭盡矢竭,就短兵相接。將士有的戰死,有的投降。關羽加強了攻勢,同時,水勢上漲更猛,土堤淹沒,曹部隊都投降了。龐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營,但水勢太大,船隻傾覆,被擒,不屈而死。

關羽乘勝圍攻樊城,並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樊城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滿寵認爲:“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今河南郟縣)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國志?魏書?滿寵傳》)曹仁乃以必死決心,激勵將士齊心協力奮勇抵禦。

關羽軍雖乘船猛攻,一時仍不能下。此際,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治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均降於關羽,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曹感到威脅,一度準備遷都,被丞相司馬懿及曹椽、蔣濟諫止。他們認爲:“禁等爲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晉書?宣帝紀》)。

曹採納了這一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見孫權。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進至陽陵陂(樊城北),曹派將軍徐商、呂建傳令:必須待後續援軍會齊後方可進擊。時關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約五里),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漸向圍城蜀軍近。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早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衆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意思是劉備在取得荊、益二州建立基業之後,一定要外結孫權,形成鞏固的聯盟,然後才能北定中原。可見,孫劉結盟是劉備北定中原的基礎。然而,這聯盟卻因爲幾個原因,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一是在荊州的所有權問題上。荊州位於長江中游,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對孫、劉、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曹曾想佔據荊州,統一天下,但赤壁一戰使他美夢成空;孫氏集團一向認爲荊州是必爭之地。因爲荊州據上游之重,只要在別人手裡,自己則處於被動地位。赤壁之戰結束,爲了繼續聯劉抗曹,不得已,只好暫借荊州給劉備。可劉備取得益州後,卻無歸還荊州之意。

二是關羽自恃勇武,對孫氏集團始終踞傲不敬。魯肅與他單刀相會,討要荊州,他儘管理虧,但仍然不肯從兩家聯合的角度着眼來妥善解決問題。孫權派使者爲自己的長子孫登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不但不應許親事,反而厚罵使者,雙方關係越來越僵。

三是東吳臣子中,主張連劉拒曹的魯肅已經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魯肅統兵的呂蒙,就認爲關羽平素驍勇善戰,且有兼併吳國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對付關羽。他說:“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所以孫權得到曹的信後,欣然允諾。他召呂蒙回建業,共商奪取南郡的計劃。關羽也知孫劉聯盟不鞏固,這時既要奪取樊城,又得防備孫權偷襲荊州。他看到東吳大將呂蒙屯兵陸口,就再三囑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鎮守荊州,並將大部分軍隊留在南郡,還沿江設防,二三十里設一個崗樓,建起烽火臺。呂蒙探知關羽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就佯稱病重,上書給孫權,要求回去療養。孫權公開發布命令,調呂蒙回建業養病。呂蒙推薦陸遜代替自己。當時,陸遜年少多才卻無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孫權便任命他爲偏將軍、右部督,接替呂蒙。陸遜到任後,派使者給關羽送去了禮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維關羽水淹七軍,功過晉文公的城濮之戰和韓信的背水破趙,還勉勵關羽發揮威力,奪取徹底勝利。關羽看到陸遜是個無名晚輩,對自己又如此恭敬、誠懇,就大膽放心,把荊州大部分軍隊陸續調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馬還未趕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親自督戰,加緊攻城,而曹仁依舊堅守。陸遜把關羽人馬的調動情況詳細地報告給孫權,且說明了自己的看法,認爲關羽可一戰而擒。

關羽在襄樊的兵馬越來越多,加上新得於禁降軍數萬人,糧食匱乏。他責備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糧草運送跟不上,大怒說:“還當治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二人於是存有叛心。後關羽爲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強佔東吳貯藏在湘關的糧食。孫權得知此事,覺時機成熟,便命呂蒙爲大都督,發兵襲擊關羽的後方。

是年十一月,呂蒙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僞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划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隱蔽和詭密。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僞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將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時就因爲關羽對他們傲慢而心懷不滿,這次又聽說關羽回來要懲治他們,更是內心恐懼,於是在東吳大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佔據的荊州。呂蒙進佔江陵後,盡得關羽及其將領的家屬。他對他們加以優待和撫慰,並下令軍中不得侵擾百姓,還對全城百姓表示關心,給有病的送醫藥,給飢寒者賜衣糧,使城內秩序迅速恢復。而驕傲輕敵的關羽,對呂蒙的襲擊行動竟一無所覺。

曹使者返回洛陽,帶來孫權密信,說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曹部屬多數認爲應代孫權保密。謀士董昭獨持異議,認爲應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關羽知孫權來攻,如撤兵回防,則樊城之圍自解。關羽南返與孫權交戰,兩敵相鬥,正好坐收漁利。若爲其保密,使孫權得勢,對我並不有利。再者,被圍將士久不見救,擔心缺糧產生恐慌,一耽生意外,局面將難以收拾。故應以泄密爲好。曹採納董昭意見,令徐晃用箭將孫權密信內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被圍魏軍得信後,士氣倍增,防守更堅;關羽得信後,則既恐腹背受敵,又不願前功盡棄,同時判斷江陵、公安城防堅固,吳軍若真來攻,一時不可能攻克,因而處於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曹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並已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5000出戰,然兵少被徐晃擊退,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衝入營內。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爲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爲困難。現乘其軍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時關羽驚悉江陵失守,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將多欲乘勝追擊,參軍趙儼認爲,應保留關羽一定實力與孫權作戰,不宜追擊。曹仁同意趙儼看法,未部署追擊。曹得知關羽撤退消息後,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

當關羽撤軍而回時,孫權已先到達江陵,派陸遜攻佔夷陵(今湖北宜昌)、秭歸(今湖北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在回軍途中,關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問消息。每次,呂蒙都禮待來使,並讓使者周遊城中。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將士們知道家門無恙,鬥志盡失,多數都半途而逃。關羽自知勢孤,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爲由,拒絕支援。關羽陷於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這時,陸遜乘勝西進,奪取了宜都。關羽看到麥城東、西、南三面全是敵人,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決定突圍回西川。

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里,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長子關平趁機帶着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將潘璋部司馬忠擒獲,被縛見孫權。孫權招降關羽,關羽寧死不屈,與其子關平在臨沮一起爲潘璋所殺,死時年約六十歲,其次子關興嗣“漢壽亭侯”之位。蜀漢懷帝劉禪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諡關羽爲“壯繆侯”。

吳天然想,總體上看,關羽也不過是荊州爭奪戰中的一枚棋子。

第417章 逼省長辭職第375章 愛家主義教育第183章 帶上校花去穿越(4)第605章 殺破狼第255章 助人是大哥最大的喜好第404章 敢於亮劍(下)第143章 官場鬧劇(3)第785章 誰也不願默默無聞第326章 曲線救國第744章 中紀委支持你第756章 黃雀在後第89章 小蜜當家㊣(2)第359章 組織部長第773章 當代孔子第22章 書記秘書(1)第219章 絕版的周莊第754章 我還不如女人第269章 反彈琵琶第128章 官道兇險(7)第342章 統一戰線第23章 書記秘書(2)第812章 權力家族的崛起第231章 領導藝術第726章 我和孔子比個頭第772章 獨佔獒頭第892章 自愧不如第381章 半面紅旗第7章 文字殺手(上)第190章 市委書記瘋了第594章 大樹不能倒第764章 鹿死誰手第896章 鎖定林虎第216章 真正的和諧第160章 對上要供奉(2)第754章 我還不如女人第114章 官場教父(3)第944章 無言的結局第158章 老鴇的哲學(3)第677章 百銀不如一金第48章 連環計(3)第921章 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636章 心手相握第123章 官道兇險(2)第156章 老鴇的哲學(1)第209章 新黃埔軍校第676章 小三對小三第385章 樂爲他人做嫁衣第284章 有色眼鏡第195章 樂不思蜀第156章 老鴇的哲學(1)第679章 狼毒花第434章 輝煌着的灰黃第805章 上校林虎第688章 愛在高原第363章 總會有一個人適合你第390章 縣委書記第796章 長相守,到白頭第162章 對下要安撫(1)第384章 難度越大越興奮第60章 拼在高三(5)第201章 再續前緣第650章 藍色門牌第722章 借力發展第560章 “雙規”李大海第153章 我的奮鬥(4)第441章 書記與書記的對話第707章 我一肉身,即是汝一肉身第654章 要出高度第840章 緝捕花狐第620章 矛盾重重第699章 金光大道第458章 陪我醉一回第4章 煮酒論英雄(2)第284章 有色眼鏡第645章 幸運百分之一第229章 首長深入豬中第531章 反腐藥方第505章 聆聽總書記講話第547章 擲地有聲第158章 老鴇的哲學(3)第9章 文字殺手(下)第96章 千禧之喜(4)第406章 解讀忠義第781章 慘絕人寰第201章 再續前緣第858章 我的太陽第306章 人老心紅第573章 辯證的、唯物的、主義的第93章 千禧之喜(1)第376章 官員怕熟人第941章 以丘吉爾爲榜樣第360章 獄中作家第75章 蠶食鯨吞㊣(1)第473章 官二代與富二代第226章 衣錦還鄉第225章 官路沉浮第73章 絕色保姆(5)第97章 千禧之喜(5)第405章 明月出天山第359章 組織部長
第417章 逼省長辭職第375章 愛家主義教育第183章 帶上校花去穿越(4)第605章 殺破狼第255章 助人是大哥最大的喜好第404章 敢於亮劍(下)第143章 官場鬧劇(3)第785章 誰也不願默默無聞第326章 曲線救國第744章 中紀委支持你第756章 黃雀在後第89章 小蜜當家㊣(2)第359章 組織部長第773章 當代孔子第22章 書記秘書(1)第219章 絕版的周莊第754章 我還不如女人第269章 反彈琵琶第128章 官道兇險(7)第342章 統一戰線第23章 書記秘書(2)第812章 權力家族的崛起第231章 領導藝術第726章 我和孔子比個頭第772章 獨佔獒頭第892章 自愧不如第381章 半面紅旗第7章 文字殺手(上)第190章 市委書記瘋了第594章 大樹不能倒第764章 鹿死誰手第896章 鎖定林虎第216章 真正的和諧第160章 對上要供奉(2)第754章 我還不如女人第114章 官場教父(3)第944章 無言的結局第158章 老鴇的哲學(3)第677章 百銀不如一金第48章 連環計(3)第921章 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636章 心手相握第123章 官道兇險(2)第156章 老鴇的哲學(1)第209章 新黃埔軍校第676章 小三對小三第385章 樂爲他人做嫁衣第284章 有色眼鏡第195章 樂不思蜀第156章 老鴇的哲學(1)第679章 狼毒花第434章 輝煌着的灰黃第805章 上校林虎第688章 愛在高原第363章 總會有一個人適合你第390章 縣委書記第796章 長相守,到白頭第162章 對下要安撫(1)第384章 難度越大越興奮第60章 拼在高三(5)第201章 再續前緣第650章 藍色門牌第722章 借力發展第560章 “雙規”李大海第153章 我的奮鬥(4)第441章 書記與書記的對話第707章 我一肉身,即是汝一肉身第654章 要出高度第840章 緝捕花狐第620章 矛盾重重第699章 金光大道第458章 陪我醉一回第4章 煮酒論英雄(2)第284章 有色眼鏡第645章 幸運百分之一第229章 首長深入豬中第531章 反腐藥方第505章 聆聽總書記講話第547章 擲地有聲第158章 老鴇的哲學(3)第9章 文字殺手(下)第96章 千禧之喜(4)第406章 解讀忠義第781章 慘絕人寰第201章 再續前緣第858章 我的太陽第306章 人老心紅第573章 辯證的、唯物的、主義的第93章 千禧之喜(1)第376章 官員怕熟人第941章 以丘吉爾爲榜樣第360章 獄中作家第75章 蠶食鯨吞㊣(1)第473章 官二代與富二代第226章 衣錦還鄉第225章 官路沉浮第73章 絕色保姆(5)第97章 千禧之喜(5)第405章 明月出天山第359章 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