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下)

隨手翻了翻那厚厚的名冊,沈就看出一些門道,原來它用了百科全書的編篡方式,除了書名還有綱目,分了哲學、文學、詩歌、建築、機械、造船、美學、物理、法學、藝術、藥學、數學、天文、修辭、語法……等三十多個類別,林林總總,花樣繁多。

但選擇起來並不難,因爲沈就的目地是一鳴驚人,就不能選擇建築、物理、機械這些實用學科入手,否則必然會被士大夫們嘖嘖稱奇之餘,視爲奇技淫巧,那就難登大雅之堂了。

然後詩歌藝術美學倒是不低俗,可八成是現代人欣賞不了的。所以哲學便成了唯一的選擇。因爲哲學是抽象於表象的,它不分東方西方,它研究的是世界的本源與真理,而本源是樸素存在的,真理普遍適用的”所以不論東西方,一切智者的智慧活動,最後都會升華爲對哲學的追求。

且不說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單說幾乎同時期的華夏文明,便有百家爭鳴,老子、孔子、莊子、墨子、檾子、韓非子、鬼谷子等等等等,他們的學說豐富多彩,各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對這個世界本源的認識,是對自己的嚴肅剖析,是對生命意義與道德實踐的探索,是最璀璨的東方哲學。

雖然力主引進泰西的哲學,但沈就從心底裡不認爲,東方的哲學就比西方的差;一本《道德經》、區區五千言,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家哲學……此道家乃哲學之道家,非宗教之道家……沈就讀了十年,卻仍然受用無窮,無論修身立命、治國安邦,還走出世入世,都所獲良多。他個人認爲在完整的哲學體系中,這是最接近世界本源的學說,天下無出其右。

幾乎所有的泰西哲學思想與衝突,沈就也能從先秦百家的著述中,找到相同的論述與矛盾:

比如說最關鍵的,探討事物的本質、聯繫和客觀規律的‘認識論以蘇格拉底、柏拉圖爲代表的唯心派走意識流,持‘不可知論否定事物客觀存在;西亞里士多德卻走上了一條唯物派的路線,強調事物存在,可以被認識。

而先秦的諸多大能,同樣對認識的來源、可能性,人的認識能力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同樣明顯地表現出了唯心與唯物的對立。比如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他認爲老子那樣的聖賢,都是‘生而知之,的,不需要去學習天下的事物,便可以洞悉一切;但同時他認爲自己沒那麼厲害,還需要學而知之,所以還要對外界事物多聞多思,以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他是最矛盾的唯心派。

孟子更進一步,認爲人應該‘反求諸己,即探求自己的內心世界,以擴充原本固有的良知、良能,從而達到‘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聖賢程度,是最虔誠的唯心。

而被孔子推崇的老子,主張絕學棄智,用‘靜觀、玄覽,的方法,去體驗無形無名的道,以達到與天道同玄的境界,便可‘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知天道了,是最神秘的唯心。

至於那位分不清自己是猢蝶還是莊周的莊周,直接陷入了懷疑論、不可知論,完全否定客觀性,可謂是最徹底的唯心……

與孔孟老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墨子,他認爲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纔是人‘所以知,的基礎和依據,既重視五官的感覺經驗,又重視心-的辨察思維,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初步聯繫起來了。

更進一步的是荀子,他批判繼承和展了先秦諸子的認識論懸想,建立了偉大的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體系。他說:‘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2,則天不能禍。”徹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說法,把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與人類社會的治亂興衰明確分開。

更新最快

而且在‘天人相分,的基礎上,他又大膽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輝思想,認爲與其把天道看得非常偉大而仰慕它,倒不如將其當作一種物來畜養它,控制它!與其順從自然而頌揚自然,爲何不掌握和控制自然的變化規律來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時坐等它的恩賜,怎不因時制宜,使天時爲自己服務,強大自身,戰勝自然呢?

在徹底否定天命的基礎上,他又否定了虛無的命運學說,他說‘人生的好壞,不是由先天註定的,而是由人們後天選擇什麼道路決定的。與其相信命運註定,不如選擇正確的思想方法。”

並且對‘思想方法”即是認識的方法,荀況一樣有卓絕的認議。先,他說:‘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明確提出了人是具有認識事物的能力的;事物是可以被認識的”這一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前提。

然後,他說人們認識上的通病,是被事物的一個片面所侷限,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人只有全面認識事物,才能使認識符合正道。強調了認識事物的規律,要有正確的方法和途徑一一他強調應該由對事物全面的感性認識開始,然後理性思維才能對各種感覺進行驗證和抽象;如果感性認識都是錯誤和片面的,又怎能認識到正確的規律呢?所以人的知識才能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學習積累的結果,這也駁斥了▲生而知之,的先驗論,是認識論的唯物主義。

正因爲有如此認識論,他才能從▲人時物質生活的基本要求”作爲對社會研-究的起點,反對孔孟空談仁義道德,而忽視人的根本需求,這唯物主義在社會生活方面的體現。

爲什麼在兩千年前,東西方的哲學如此不謀而合,就連分歧都那麼相像呢?因爲事物的本質規律,不會因爲在東方或者西方,而有任何改變。所以在文明到了一定程度,人類的思想必然會一路虔誠的追隨天意,得到心靈的滿足;另一路則關注自身,以強者的心態面對一切。

這兩者本就是陰與陽、天與地,其實分不出高下。作爲沈就來講,二十年前,他堅定不移的唯物,再到十年前,他確信無疑的唯心。但現在他不再非此即彼了,他認爲在對待社會與自然的方方面面時「有時候要唯物,有時候要唯心…敬畏天道,但不能盲目恐懼,自強不息,但不能不計後果,這是他自己的認識論……

在這種認識論的指導下,沈就對過往的歷史進行了反覆的推敲與抽象。追根溯源,他現從西漢以來,華夏文明的進步便放緩下來,尤其是科學的展,呈一種千年停滯的狀態,這必然是那個時候出了大問題一一便清晰的指向了董仲舒和飽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個學術上排他,政治上的禁錮,更是哲學上的謀殺一十它以孔孟的名義,謀殺了墨荀。自此中國人的主流,便是徹底的唯心,間或有一二唯物的喊聲,也激不起任何浪花。

且不論唯物唯心誰高誰下,在歷史的長河中看,選擇了唯心「人類的高端智慧便封閉了對天地萬物的好奇心,也不會再費力去追尋事物的真相,淡化了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轉而去窮究天道至理。一代又一代的孔孟門徒,無不堅信天道的存在,才能摸到它的門道。

他們相信,探索天道要遵循▲盡心、知性、知天,的過程一十唯心無物,皓窮經,潛心研究聖賢的言行,向自己的內心世界探求,擴充自己內心固有的良知、良能,如此日積月累,皓窮經,或許某一天,會得領悟天道,然後便可瞭解這世界上的所有的奧秘,看透所有僞裝,通曉所有知識,天下萬物皆可歸於掌握!

這便是‘道”它是天下所有規律9!j總和,是最根本的法則,只要能夠了解道,就可以明瞭世間所有的一切。做到的人便是聖賢,所以稱聖賢之道。

絕不能否認這種方法,因爲真有人做到了。最早的是堯舜禹湯;最牛逼的是老子,生而知之,他便是道,道便是他,無需苦苦探尋;孔子和孟子、以及其他的子們也做到了,當然要費勁-許多……如果這些例子太遠,那麼幾十年前還有個王陽明,他彷彿也做到了。

如果推而廣之,跳出儒道硌窠臼,看所有的唯心派別,就會看到佛教的六祖慧能、德山臨濟,都已然▲悟,道了……佛教有自己的法門,講究的是頓悟。

但無論是‘儒釋道,中的哪一家,能得道的實在大少大少了,根本不能爲普羅大衆所用,甚至可以說,除了極少數天才中的天才外,普羅大衆都不可能用唯心的思想,來真正認識、瞭解、甚至掌握這個世界。可悲的是,自從漢朝以後,華夏大地上,便只有這三家的哲學,也就決定了,將近兩千年來,中國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瞭解和掌握裹足不前,難以存進。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一開始,西方被我們落得實在太遠,但我們等了人家一千五百年,他們就是屬烏龜的也追上來了一十因爲人家沒有罷黜幾家獨尊一家,所以亞里士多德的衣鉢有後,並揚光大,形成系統的學科,最後連教廷都奉爲金科玉律,不容任何人質疑……雖然這本身就違背了亞里士多德的精神,但只要他的學說存在,便會催生出一代代追求客觀真理的勇士,最終回到正確的道路上。沈就當糶-堅信這一點。~~~~~~~~~~~~~~~~~~~~~~~~~~~~~~~~~~~~~~j[:c\{&1t;]\}!1:;?7。

弄清楚這些形而上的東西,便是解決形而下的問題,按照沈就的認識論:這個世界的運行,有其巨大的慣性,短時間內是改變不了什麼的,但藉助天時地利人和,抓住要害處用力,時間久了,是會看出效果來的。

在沈就看來,現在就是那個時刻……隨着王陽明以它途成聖,使朱元璋強行豎立起來的程朱理學,出現了土崩瓦解之勢;其實在南宋時,主流便斥理學爲僞學,只是後來朱元璋以皇權強行將其扶爲正統,暨科舉考試。指定教材,才樹立起它的權威地位……這也從側面證明,歷史絕大多數是由少數精英創造的,我等草民在幸運的時候充當背景,不幸時候充當工具,僅此而已。

但王陽明成聖,心學大興,對理學造成了嚴重的衝擊;而且理學從天理、滅人慾,的格物之法,也已經不符合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享樂社會的要求,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而心學的興起,雖然是最純粹的唯心主義,但它最可貴的地方,是反權威一十隨心而動、隨意而行,給朱元璋窒息了的華夏民族,帶來了一股清新自由的空氣!

更有甚者,王學中最爲激進的泰州學派,以何心隱、李贄等爲代表的一羣怪物,更是狂得沒邊,什麼孔子真子,那都是假道學;什麼聖人之言、那都是放屁;什麼三綱五常,那都是扒灰的人才能想出來的。總而言之,打倒一切權威,藐視一切準則。更新最快

事實上,封建禮教也漸漸鬆弛了,十年前,女人離異再嫁,還是不可想象的,但現在,似乎也沒什大不了的;沈就更切身的體會是,青樓妓院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各種豔情小說極其流行,涌現了許多優秀作者和忠實讀者羣……沈耿\就是後者中的一員。

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在老道學們,大明將要禮崩樂壞,無可救藥,只能一邊搖頭嗟嘆,一邊偷看』肉蒲團》;在享樂者看來,這是一場將要舉行的盛會,需要做的是盡情狂歡;而在沈就看來,這是歷史給予的黃金機會,要抓緊一切時間,將科學的根基楔進大明王朝,相信隨着越來越寬鬆的社會環境,人們會有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其中必有希望之花,盛開的土壤。

而爲什麼會選擇翻譯西學爲起點呢?除了西學更系統、更完善之外,還因爲人們對外來的學說,總還抱着好奇的態度,不那麼牴觸……其實荀子的樸素唯物思想,墨子的樸素邏輯思想,已經足夠用了「但真要把這兩位檄出來,必會引起無謂的門派之見,然後演化爲意氣之爭,最後只剩下吵架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只是因爲他山的石頭硬,還因爲本山的石頭,會把玉敲碎了。

雖然說不難,但從這麼厚厚的一本目錄中,找出需要的那一本,還是費了沈就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纔在第二百五十頁上,找到了那個名字。指頭在上面點點頭:“就是這本!”

“16bsp;“對,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沈就斬釘截鐵道:“它可以補充我們東方哲學的缺陷,而且本身的噱頭也好。“好在哪?”衆人好奇問道。

“稍一修飾,便可以將其包裝爲格物窮理的工具:“我要是說,這本書講述號韶-物致知的基本原則,你說會不會引起轟動呢?”

“當然了,都格了一輩子物了,還沒點頭緒,當然希望有指路明燈了。”陳鶴常年參加各種文人聚會,知道大家的興奮點在邵-裡:“不過,邏輯學,這個名字不太像理學方面的書。”“那就改。”沈就想想道:“叫』名理探》如何?”“名理探?”幾個靠他進的同時出聲道。

“對!”沈就點頭道:“宣傳詞我都想好了一十世人皆欲得聖賢之道,然多侈談虛無,詫爲神奇,是致知不必格物,希頓悟爲宗旨,而流於荒唐幽謬,其去真實之大道,不亦遠乎?今有西哲亞里氏』名理探》若干卷,可使世人明此真實之理,而於明悟爲用,推論爲梯。讀之其旨似奧,而味之其理皆真,鋮爲格物窮理之大原本哉!”——1——

這章似乎有點枯燥,不過確實是我太想表達的東西,而且已經反覆直白化了,大家就原諒我任性這一次,保準精彩的故事馬上開始。s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章節更多,

第670章 沈縣令第314章 藍道行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636章 無題第三八四章第238章 有志向的男人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690章 水或火第309章 現世報……第211章 先定大局第808章 意外(中)第643章 真真假假第444章 紅袍第732章 幕僚(中)第778章 射天狼(中)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766章 宮車晏駕(中)第381章 佐貳第825章 相對無言(上)第534章 古往今來第一衙內第691章 搭橋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21節 大條了(下)第801章 中秋之亂(下)第823章 辭舊歲(中)最終章共和上第375章 交鋒第730章 東南攻略(下)第597章 夜宴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260章 解元回家第737章 禮物(上)第309章 現世報……第795章 不如歸去(下)第722章 絕命書(上)第329章 小張大人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732章 幕僚(上)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880章 逆天(下)第106章 徐渭(上)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下)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86節 老宅(中)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459章 呂竇印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852章 鄉愿(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903章 南風(上)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565章 暴風驟雨前第292章 報仇鳥……第486章 歸航第513章 食爲天第572章 東廠詔獄第817章 坑爹(下)第827章 路在何方(上)第8 九二章 困龍(下)第600章 宣府歡迎你第88節 繡春刀(上)第334章 延醫第227章 老丈人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下)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478章 連環計之無中生有第77節 賣與立(中)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中)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801章 南京之亂(上)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番外篇十年二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865章 返京(上)第805章 希望(下)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上)第787章 來使(上)第671章 沙勿略第869章 暗算(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中)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518章 招師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中)第8 九三章 夜宴(中)第777章 西風勁(中)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中)第714章 賑災
第670章 沈縣令第314章 藍道行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636章 無題第三八四章第238章 有志向的男人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690章 水或火第309章 現世報……第211章 先定大局第808章 意外(中)第643章 真真假假第444章 紅袍第732章 幕僚(中)第778章 射天狼(中)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766章 宮車晏駕(中)第381章 佐貳第825章 相對無言(上)第534章 古往今來第一衙內第691章 搭橋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21節 大條了(下)第801章 中秋之亂(下)第823章 辭舊歲(中)最終章共和上第375章 交鋒第730章 東南攻略(下)第597章 夜宴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260章 解元回家第737章 禮物(上)第309章 現世報……第795章 不如歸去(下)第722章 絕命書(上)第329章 小張大人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732章 幕僚(上)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880章 逆天(下)第106章 徐渭(上)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下)第773章 狼犬滿街(上)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86節 老宅(中)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459章 呂竇印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852章 鄉愿(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903章 南風(上)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565章 暴風驟雨前第292章 報仇鳥……第486章 歸航第513章 食爲天第572章 東廠詔獄第817章 坑爹(下)第827章 路在何方(上)第8 九二章 困龍(下)第600章 宣府歡迎你第88節 繡春刀(上)第334章 延醫第227章 老丈人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下)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478章 連環計之無中生有第77節 賣與立(中)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中)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801章 南京之亂(上)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番外篇十年二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865章 返京(上)第805章 希望(下)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上)第787章 來使(上)第671章 沙勿略第869章 暗算(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中)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518章 招師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中)第8 九三章 夜宴(中)第777章 西風勁(中)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中)第714章 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