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 九章 靈濟宮(中)

見兩人鬧得這麼僵”徐階有些訝異,但看看他們邊上坐的沈默和張居正,又有些明白了。這時沈默和張居正也紛紛出言,勸住二人不要再多言。徐階這個當老師的,也不好裝聾作啞了”便接着王世貞的話頭道:“是啊。國家以人心爲本,現在京城的官員雖然都很有才華,但觀念不正,還需要多多參加這種講學,來讓大家都知道學問的目地。”學生們轟然允諾。

徐階又看看沈默道:“江南也去吧,聽說你在國子監講學,向來都是一絕。”

這種場合下,沈默只能先答應下來,回去再想對策。又吃了會兒酒,徐階便託詞不勝酒力,先行離席了,然後三位大學士也起身回府,其餘人各懷心思,走的走,留的留,不必細表。

沈默一坐回轎子,臉上便再沒有笑容,一直到家,心情才恢復平靜,也沒回後宅,直接走進前書房,將今日的事情講與幾位幕僚。

王寅聽了後點頭道:“今天的狀況,大人應對的很好,只讓徐渭發飆,這樣既能表達出絕不逆來順受的態度,又不會太露痕跡,跟他們撕破臉。”畢竟徐渭狂狷的大名舉世皆知,做出點出格的事情,誰也沒法說是沈默指使的。換成其他人就太明顯了。

“也是文長兄自己氣不過”沈默淡淡道:“還是說正事吧。”

“這次徐閣老的安排,能解讀出三層含義。”王寅點點頭道:“第一層,今年京察,徐閣老準備犧牲丙辰科,保全丁未科;第二層,擡舉丁未科的目地,是爲了給張居正加力,要扭轉他和大人的差距;第三層”做得這麼明顯,有敲打大人的意思,但既然是敲打,就說明他還對大人抱有希望。”

“這是當然了。”沈明臣道:“就和西方書上說的”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總比放在一個裡強多了。”

“嗯。”王寅點頭道:“觀徐閣老的所作所爲,雖然在力捧張居正,但也從沒放棄過大人。畢竟對他來說”兩個學生都在內閣,要比只靠一個保險的多。”

“但他會打壓大人的。”沉默的餘寅低聲道:“他的秩序是張居正在先”這一點不會變。”因爲張居正對徐階的依賴性”要遠遠大於沈默”甚至沈默已經自立門戶了。顯然扶植張居正上位”要更符合徐閣老的利益。

“官場上一個個都是狗鼻子”今天這場聚會之後。”沈明臣道:“用不了幾天,就都知道徐閣老是個什麼態度了。”雖然以前徐階就不一碗水端平,但那都做在暗處”除了當事者外人並不知情,但這次卻是在明處,之前猜測的便會篤定”懵懂的也會夢醒”形勢將非常不利。

“徐閣老這種心理”說白了就是吃着碗裡瞧着鍋裡。”沈明臣哂笑道:“好處都想佔全了,也不怕噎着他。”

在謀士們討論時,沈默向來喜歡默默傾聽,雖然他心裡自有判斷”但更相信集體的智慧,可以避免少走很多彎路。

“他這種心態。”王寅緩緩道:“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既然捨不得大人”那大人就更讓他捨不得……”說着看看沈默道:“突破口就在靈濟宮講學上!據說幾位泰州學派的大佬都到了”其中不乏對您友善者呢。徐閣老這時候點名讓您講學”顯然別有用意。”

“嗯……”沈默緩緩點頭。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屍“一、一”

皇城西,古木深林,岑岑柯柯,中有碧瓦黃瓷,時脊時角者”乃赫赫有名的靈濟宮。顧名思義”此乃一處道觀”祭祀玉闕真人和金闕真人。然而近些年來”靈濟宮不是因爲這兩位真人而出名,而是因爲它成了徐階宣講心學的道場”與以辯論著稱的三公槐論壇齊名。

靈濟宮每次講學,都有一干王學高手坐鎮。說白了,就是徐階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吸引甚至間接下令在京的學者、士子、官員過來”接受心學的辜陶”以此大力發展王學門徒。

可以說,這既是一項學術活動,又是一項政治活動,藉此機會”王學提高了影響力,徐階則獲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源,可謂互利互惠,十足的好買賣。所以哪怕高拱等人再詆譭,徐階也依然我行我素,於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登臺講授:哪怕脫不開身,都會命人送來自己寫的文章當衆宣讀……他對講學的投入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一名大學士的本分”甚至有些過於入迷了。

爲上者的大忌,便是將自己的好惡表現出來,徐階一生克己復禮、謹小慎微,卻偏偏在講學一事上癡迷難改,這就給了下面人投其所好的機會……全國各地都在興書院、辦講學、印王學典籍,這固然可以極大的促進王學發展,但趨炎讒勢的熱情,就像及過沙灘的潮水,誰知道待他人走茶涼,那潮水退去後,會不會只剩下一地雞毛呢?

所以坐在高臺後的蘆棚中,看着臺下黑壓壓的聽講人羣,徐階在自豪之餘,心中也佈滿了擔憂。在棚中與他同坐的幾位泰州學派的大佬,看到徐閣老的表情有些凝重”忙關切的問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徐階微微搖頭,輕聲道:“我那徒兒你們看過了,印象如何?”徐階洞明世事,自然對此十分的擔,所以他迫切需要一個合適的學術傳人,將來延續他的講學事業。當然很多人願意接這個班,可這個班不好接一因爲他的主要支持者,歷來是泰州學派,對於誰來繼承自己王門領袖的衣鉢,徐階並不能自己說了算,還得聽這幾位的意見。

幾位宗師互相看看,最後由和徐階關係最好的趙貞吉出聲道:“存齋公,接到聖旨時”學生正在江西講學,與夫山見過一面。”徐階初號“少湖”後改爲,存齋”,是大有深意的因爲,湖是以地爲名”表達一種生活方式;而存字是指,存心”以示要潛心於學問,當然是陽明心學了。

而夫山,則是何心隱的號。

徐階比趙貞吉q登第十二年,當初趙貞吉成爲庶吉士時,徐階任翰林侍講”所以兩人也算得上師生只是這種關係不像座師與門生那麼強烈”而且兩人只相差五歲,性情相投”時常一起探討學問,可謂亦師亦友。尤其是在夏言被殺,徐階衆叛親離的歲月裡”他卻依然如故,這讓徐階大爲感動,自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所以在起復嘉靖朝舊臣的名單裡,第一挑中就有他的名字!去年十一月領了聖旨,按說過了年再動身不遲”但他本來就周遊四海、到處傳道,所以沒什麼好磨蹭的,早早出發還能趕上靈濟宮講學。

至於和何心隱見面,當然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爲再人本來就是泰州學派的師兄弟”曾一同在王艮門下學藝,又都是骨幹力量,同在一省”必然要碰碰面,交換一下看法了。

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徐階不知趙貞吉要說什麼”但還是微笑道:“哦,怎麼說起何狂來了?”

“他向我講了一件事。”一入江湖催人老,雖然才五六年不見”但常年在外奔波的趙貞吉,卻顯得老多了,但那副剛硬耿介的脾氣”卻一點也沒變:“說嘉靖三十九年。程學顏北遷”他曾隨同入京。在這顯靈宮中與張太嶽曾有一晤。”

“哦,這倒未曾聽說。”徐階捻鬚道:“他們都談子什麼?”

“夫山說”一日遇江陵於僧舍,江陵時爲司業。在交談中”夫山發現江陵對談經論道不感興趣,便問道:,公居太學,知大學道乎?,江陵卻像沒聽到一樣,不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兩眼緊緊盯着夫山,道:,爾時時欲飛,欲飛不起也。,然後沒有再深談就離開了。”趙貞吉道:“夫山說,雖然過去那麼多年了”但他還沒忘記張居正的那句話,那副表情,猶有餘悸的對我說:,我很怕張江陵。,我問他:“你爲什麼怕他呢?,夫山說:,這個人將來能掌握國家的大權。,我不以爲然,夫山又說:“分宜要滅我道統沒能作到,真正能禁除我王學的人,只有他張居正。”,頓一頓道:“夫山還說……,張居正看透了我,將來遲早要殺我。”

趙貞吉也好,何心隱也罷”都走出了名的,貴乎本心”要他們撤謊是不可能的,所以此言一出”棚中衆人全都變了臉色!

徐階見狀,知道張居正是沒戲了,好在他本來也沒抱多大希望”因爲張居正的心根本不在講學上”強按牛頭不喝水,沒必要強求。便笑起來道:“諸位誤會了,我說的不是張太嶽,而是沈江南。”兩個弟子,一個朝堂爲尊,一個學術爲王,誰也沒法傷害對方,只能彼此合作,才能穩固彼此的地位……這纔是徐階爲自己的學生,精心設計的未來之路。如果一切遂願,你好我好他也好,那該,多好哇。

比起對政務的狂熱,張居正對講學的冷淡,已是由來已久了。這着實讓徐閣老無奈,所以早就斷了讓他繼承這一塊的念頭,這次之所以提出來”就是爲了讓幾個老傢伙拒絕,然後再提一個,成功率自然要高一些。

“是他啊……”衆人的表情要好一點了”但也只是一點而已。雖然沈默地位夠高、名望夠大、只要能對陽明心學有足夠的領悟,便是最好的繼承人選。但是沈默出身南宗淅中學派”是王畿和季本極力吹捧的子弟”身爲北宗的泰州學派”怎麼甘心就把盟主位子拱手相讓呢?

“我們和淅中學派的理念相左,恐怕到時候衝突不小。”在場衆人輩分最高,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的族弟,王棟這時出聲道:“況且沈江南雖有六首之名,但從未有著作問世,也未曾登臺釋我王學精義,恐怕難當此等大任吧。”

“說起來,存齋公還走出身江右派的呢,不也沒引起什麼紛爭嗎?”趙貞吉在邊上幫腔道:“可見出身不是問題,重要的還是他的理念,還有講學水平如何……”言外之意,其他方面沒必要質疑了。

徐階也點點頭道:“是啊”待會兒他也會上臺講一課”咱們聽完了再談。”

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兒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靈濟宮講學,是在院中松風坪內舉行,這大坪四周生着許多株樹冠如蓋,交錯連理的古鬆,微風吹過,便能聽到沙沙的松針摩擦聲,因此而得名。

在大坪正北面,平地又壘起一座高高的四方石臺”名曰“講經臺”這裡原先是道士們爲信徒講經之處,但現在臺上臺下,全都是穿儒袍的書生,已經見不到穿道袍的牛鼻子了……雖然剛過年,但場中仍有近兩千名熱心聽衆,從辰時開始,聽幾位學者宣講自己的心學體會。

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但凡敢登上這靈濟宮講臺的,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之輩。講解起經義來”真可謂是舌粲蓮huā、口若懸河。無論是就句論句的詮解經義,還是從前人經典中向外推演,盡皆說得脈絡分明”饒有新意。將那幽微玄奧的心學經義,講得精妙無比,令在場衆人聽得目眩神迷。

聽衆們能感覺出來”今日講學的幾位都特賣力,讓知道沈默今日將登臺的人們,不禁爲他暗暗捏把汗。在他前面登場的這些大牛,各個飛huā粲齒,妙句連珠,倒讓從沒上過臺的沈大人如何與他們相比?

就在衆人的擔憂中”輪到沈默了。他翩然走上臺來”端坐在蒲團之上”還未開。”衆人便放下心來。因爲他的氣場已經籠罩住了全場。峨冠博帶”衣袂飄飄”面色從容,氣定神閒,這絕不會是初次登臺的菜鳥。那是當然,當年在國子監、在蘇州府學,沈默不管多忙”都會親自授課,像這次不過是場面大一些,人多一些而已”沒什麼不同。

於是在這個冬日的傍午,沈默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講學。松風坪上回蕩着他清朗的聲音:“陽明夫子學,以良知爲宗。每與門人論學”提四句爲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學者循此用功”各有所得,蓋因夫子謂:,學須自證自悟,不從人腳跟轉,。若執着師門權法以爲定本,未免滯於言詮”亦非善學也。故小子斗膽”亦自證一篇”貽笑大方……”,只“我王學號稱,良知之學”然何謂良知?,本體,即是,良知”“功夫,即是,致良知,。然而我等後學,卻分化成了,本體派,與“功夫派,。本體派只重本體”認爲“良知不需學不需慮,終日學,只是復它不學之體,終日慮,只是復它不慮之體。,講的是無功夫中真功夫。功夫派則注重由工夫而悟本體,但對本體的重要性有所忽略。”

“然而夫子曰:“合着本體的是功夫,做得功夫的方識本體。,世間哪有現成的本體?良知非萬死工夫斷不能生也,不是現成可得。是以不下功夫,不得良知,不悟本體。“功夫,必合“本體”“本體,不離,做功夫”,二者是即一即二的關係。而並非一體。”沈默的聲調提高,清嘯一聲道:“故曰:,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其本體”,這纔是夫子之真諦!”

此言一出,滿場譁然,因爲在〖中〗國哲學史上,無論是老莊的“道,論,玄學的,貴無,論,還是宋明時期的理本論、心本論,都將作爲本體的,道,、,理,、,心,視爲,先天地生”,長於上古不爲老”“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的超時空永恆不變之物。而沈默所言雖皆源出於王守仁之心學,但並未將,心,執爲一成不變之物!而是看成是變化和發展的。

其實”他所說的心”是認識的主體:本體”是本然狀態;工夫”乃指主觀努力和體會。而他的意思是”人的認識本來不存在天生具有的〖道〗德意識或任何知識,做學問不要執定成局,而要充分發揮心的認識作用,通過不同的途徑去認識、把握真理。

工夫即本體”。這一命題把〖道〗德意識及知識看作後天學習和踐履的結果。

這就把王陽明的唯心修整成了唯物……

第519章 廷推第292章 報仇鳥……第745章 火併中第612章 傷離別第857章 一代天驕(下)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248章 正面的較量第760章 較量(三)第812章 逼宮(中)第882章 原點(中)第67節 極限(上)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565章 暴風驟雨前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中)第902章 南風(中)第211章 先定大局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上)第286章 火燒眉毛第838章 大閱兵(中)第908章 瓊林天下(下)第799章 人人自危(上)第838章 沙場秋點兵(上)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813章 神劍出鞘(中)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778章 射天狼(上)第1章 一夢五百年(下)第49節 鬥呂(上)第773章 狼犬滿街(下)第386章 情與法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681章 天災人 禍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296章 汪倫酒第785章 內閣(中)第499章 兒子第280章 解元郎請客第579章 兇手(上)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爲朋第186章 長夜難眠第739章 聚和堂(中)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上)第805章 希望(上)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325章 貓戲耗子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下)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360章 隱藏的殺招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827章 路在何方(下)第623章 師生第616章 大典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852章 鄉愿(中)第314章 藍道行第825章 相對無言(下)第806章 驚變(中)第845章 最長一冬(中)第739章 聚和堂(上)第382章 新官上任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414章 債轉股與證交所第531章 決斷,風起!第765章 大限(中)第509章 投壺第835章 神擋殺神(下)第650章 來自首輔的教導第165章 中華豈會無烈士?第920章 式(下)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下)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中)第478章 連環計之無中生有第424章 誰在撒謊?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第903章 黃金(下)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465章 設計第851章 對決(中)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612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885章 大婚(上)第120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下)第728章 成敗轉頭(下)第188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466章 連環計之空城計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820章 公祭(中)第159章 欽差到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中)第723章 正月(上)第409章 空城計?第748章 夕陽(上)第506章 素手調羹第725章 亢龍有悔(中)
第519章 廷推第292章 報仇鳥……第745章 火併中第612章 傷離別第857章 一代天驕(下)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248章 正面的較量第760章 較量(三)第812章 逼宮(中)第882章 原點(中)第67節 極限(上)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565章 暴風驟雨前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中)第902章 南風(中)第211章 先定大局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上)第286章 火燒眉毛第838章 大閱兵(中)第908章 瓊林天下(下)第799章 人人自危(上)第838章 沙場秋點兵(上)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813章 神劍出鞘(中)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778章 射天狼(上)第1章 一夢五百年(下)第49節 鬥呂(上)第773章 狼犬滿街(下)第386章 情與法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681章 天災人 禍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296章 汪倫酒第785章 內閣(中)第499章 兒子第280章 解元郎請客第579章 兇手(上)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爲朋第186章 長夜難眠第739章 聚和堂(中)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上)第805章 希望(上)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325章 貓戲耗子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下)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360章 隱藏的殺招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827章 路在何方(下)第623章 師生第616章 大典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852章 鄉愿(中)第314章 藍道行第825章 相對無言(下)第806章 驚變(中)第845章 最長一冬(中)第739章 聚和堂(上)第382章 新官上任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414章 債轉股與證交所第531章 決斷,風起!第765章 大限(中)第509章 投壺第835章 神擋殺神(下)第650章 來自首輔的教導第165章 中華豈會無烈士?第920章 式(下)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下)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中)第478章 連環計之無中生有第424章 誰在撒謊?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第903章 黃金(下)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465章 設計第851章 對決(中)第758章 治安疏(下)第612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885章 大婚(上)第120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下)第728章 成敗轉頭(下)第188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466章 連環計之空城計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820章 公祭(中)第159章 欽差到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中)第723章 正月(上)第409章 空城計?第748章 夕陽(上)第506章 素手調羹第725章 亢龍有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