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一代天驕(下)

.成陵的主體建築,是三座蒙古包式的白『色』大殿,其中間一座殿頂有塔尖似的閣樓,裡面供奉着黃金家族的聖物和典籍,嚴禁任何人進入,但根據那,成吉思汗,所言,那裡竟然藏着刺客。

對於這位突兀降臨的,成吉思汗”蒙古人大多是相信的,因爲今天本就是祭奠他老人家的日子的,而那位明朝大官,在被附身之前”曾經虔誠的上香禱告蒙古人素來信奉薩滿教,而薩滿教就是專門用請神附體……類似於漢人的扶鸞起乩、三太子附體之類的方法,來由薩滿傳遞神靈的旨意,所以大部分人一看這種情況” 第 1147 章 對待蒙元。大明洪武三年,北元君主妥歡帖木兒病死於應昌,朱元璋遣使持節祭祀,行君臣大禮,並以元主“不戰而奔克知天命,諡曰順帝。並宣告元朝國祛就此終結。

後來在南京修建歷代帝王廟時,供奉從三皇五帝、各代開國皇帝,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這就是完全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因爲禮制、法統,元朝統治天下百年,不可能沒有個交代:二是因爲元朝在百年間,已經贏得漢族地主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的效忠”張旭自書“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很能代表一些遺老的心理。作爲一代偉大的政治家,朱元璋精明過人,他清楚這種局面,所以大大方方地承認元朝,承認元世祖、元順帝,並宣告,元朝氣數已盡”以收人心機括。

雖然之後,明朝一刻也沒放鬆對蒙古勢力的絞殺,但歷代皇帝對前元的態度沒有改變……這是因爲作爲一個朝代,元朝已經滅亡,你如何尊崇它”尊崇它的皇帝,在法理上,都與那些殘餘勢力無關。相反”還會給他們扣上個破壞國家統一的罪名,加以討伐。

事實上,成祖皇帝后來征伐大漠,基本都是用的這個名義。

但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對前元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國力上的衰落”軍事上的接連失敗,使明朝君臣的神經,變得特別敏感脆弱。其極致便是世宗肅皇帝,於嘉靖九年,在北京興建“歷代帝王廟”但是撤消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神位。

也正是在嘉靖年間,明朝的對蒙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在嘉靖之前,本朝允許指定的幾個蒙古族首領定期朝貢的政策,由此而形成本朝的朝貢體制。

朝*體系的作用在於,首先蒙古族的朝貢,是以政治上的臣服爲前提,即各部要接受明廷的冊封,這是在成祖永樂年間確定的。接受了冊封”就是接受了明朝的統治”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其次”朝廷會厚待來貢使節”朝貢使臣一入境,其衣食住行幾乎全由朝廷包管了”並有豐厚的賞賜、給賜、回賜物品,絕對的薄來厚往。

第 1147 章 年寇邊,罪逆深重”“求貢詭言,等等偏激活語。從中不難體察到這種思想在作祟。

其次,嘉靖朝當時前後兩任首輔,前者夏言比嘉靖還強硬”最後因爲復套掉了腦袋,自不消說。後者嚴嵩,『性』格倒是軟弱”卻是個純粹的官僚”他把所有的國家大事,都當成了政治鬥爭的資嘉靖仇視蒙人,自然不敢支持通貢。

再者,朝廷內外瀰漫的大漢族主義情緒”也將允許通貢與宋代的以和議誤國相提並論”尤其是夏言、楊繼盛等名聲卓著的清官,是這種思想的堅決支持者,使『政府』上下形成了強烈的反對輿論,遂無人敢有異議。

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但邊關文武大臣,朝中有識之士,大都是支持通貢的。其實等徐階當首輔的時候,他便意識到通貢的好處,但徐閣老深知輿情洶洶”愛惜羽翼”絕不肯改變國策。這也是他與高拱等人粗梧的重要原因。

在 第 1147 章 流,明軍連收復河套的力量也沒有。但仗打到這一步,已經是極限了。對漢民族來說,一開仗,就意味着巨大的財政支出,像這樣出兵十萬的大規模作戰,每天的消耗都令人恐怖。

張居正在寫給沈默的信中”已經連連警告,三邊民力已經極困”對各省的壓榨也已經到了極限,如果不顧財力”派大軍渡過黃河作戰的話,到時候財政崩潰,激起民變,幾乎是一定的。

而富商大戶們也不是慈善家”他們是講投資回報比的”能掏上千萬兩,已經是看在沈默的面子上了,讓他們再掏錢,不是你要了他們的命,就是他們要了你的命。

更重要的是,俺答的土默特部不是一盤散沙的鄂爾多斯部,他們戰力強悍”團結一致,且已經體會到了明軍的火器、車陣之威,絕不會重蹈鄂爾多斯部的覆轍了。作爲最優秀的軍事家”戚繼光在給沈默的報告中直言不諱,除非俺答主動與我們交戰,否則我戰車、步兵、炮兵部隊,將完全失去作用。可供調遣的,只有三萬餘騎兵。這些騎兵,守衛套內綽綽有餘,但渡河進攻卻絕對不夠。而且傾巢出動,還會導致河套失去保護。

因此,除非朝廷有足夠財力”支撐在黃河北岸築起那三座城池,建立起穩固的防線,否則不可再圖奮進,當以守住套內爲宜。

所以不管將士們如何渴望立功,朝中百官多麼的豪情萬丈,但現實已經擺在那裡主力作戰,基本上不會再有了。

那自然就該考慮“撫,了。這在收復河套”朝野激動的當間兒”是比戰還要困難的事情。這也是大漢族思想瀰漫的明朝的一貫問題”但凡有議和者,便會被羣起而攻之。當年被蒙古人揍得遍體鱗傷,羣臣尚且反對議和呢”現在局勢正好,朝野上下,信心爆棚,恨不得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呢,誰敢貿然提出說,咱不打了吧”還不被吐沫星子淹死?

但確實不能再打了,不然就要出大事了。

好在執大明牛耳的閣老們”沒有一個是怕事的。高拱說”我來扛這個黑鍋。張居正說,不行”還是我來吧,我還有你這個首輔保護;要是你被彈成篩子,誰能保護得了你?

最後沈默說,你們都歇着吧,要是你們上,非得被罵成是『奸』臣誤國不成。只有我這個收復了河套的”才能說這話而不被罵死。於是兩人感動的握着他的手說,兄弟,你真敞亮啊當然,最後一句是沈默的想象。

沈默之所以願意攬過這個苦差事,其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自己身爲宰輔”卻掌握幾乎全國的精銳,看似風光之極,其實也兇險之極!他的師祖陽明公,爲什麼名聲那麼高,卻始終被排斥在京城之外?就是因爲他戰功赫赫,如果再讓他入閣爲相,皇帝肯定要睡不安穩了。

自宋朝以來,爲什麼沒有一起大臣篡權成功的例子?就是因爲歷朝歷代都嚴防死守,防止出現出將入相的真正權臣。

沈默的幸運在於,當今皇帝隆慶,是難得的寬仁之君,又有楊一清的例子在前,所以敢於承擔重任,率軍出征。但收復河套的功勞實在太重了”重得皇帝拿個公爵酬謝都不爲過,他現在已經是內閣次輔”從一品的大學士了。可以預見的是,來日凱旋封公之日,便是他被閒置冷藏之時,且永無出頭之日。

從一個政客的立場出發”沈默是不應該領兵出征這一趟,甚至不應該提出復套的。但他畢竟不全是政客,他沒忘了那句,芶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所以他毅然決然的把個人得失暫時拋之腦後。

但現在,他已經對戰事發展有了把握,如果再不考慮退路的,就實在太蠢了。所以沈默向內閣提出”以拜祭成吉思汗爲契機,向中外傳遞議和的信號。

高拱自然無不應允,將此事向隆慶請示。隆慶對更改父政沒有絲毫心理負擔,何況他對師傅們也是無條件的信任,於是批紅,發禮部商議相關禮儀。

禮部查閱典籍,發現根據記載,在建國後二百餘年中,尤其是和蒙古關係相對較好的幾個時期,歷代皇帝曾多次遣使祭祀過成陵。這就好辦了”大體照搬即可”但有一點,按照當時的記載,使者都行的君臣之禮。這在嘉靖以前當然沒有異議”因爲對待前朝帝王,就必須如此行禮。但嘉靖皇帝已經把元世祖請出了歷代帝王廟,當時天下無不稱頌。如今若是遣使前去祭祀元太祖”還行君臣之禮的話,難免引起爭議。

對此,禮部不敢擅專,行文請示內閣。因爲是代表皇帝跪,所以內閣也不敢擅專,也得請示隆慶。隆慶問以前是怎麼搞的,內閣說,是行君臣之禮。隆慶是個好說話的,便道,那還有什麼疑問,照做就是。

但內閣不能坑皇帝,便明言道,當時行君臣之禮沒爭議,不意味着現在沒有。時移世易,我們已經五十年沒拜祭過成螻了,現在的人心看法,也與當時大不相同了。

這時候,就看出隆慶的長處來了,他在給內閣的上諭中寫道:“是世廟之前,鞋子犯邊厲害,還是之後厲害?如果是之前厲害,那麼當然要按照世廟的作法;但如果相反,應該改正。,!~!

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66節 較量(下)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918章 驚變(下)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下)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837章 隆慶新政(下)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下)第460章 半邊天第734章 陽(下)第112節 府試(上)第95節 縣試(中)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261章 接班人的問題第263章 百聯難爲解元郎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中)第604章 白蓮密語第695章 若雨第725章 亢龍有悔(下)第632章 火了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369章 鐵骨丹心第585章 顯靈第504章 瓦全(上)第124章 奪魁(下)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883章 神鞭(中)第152章 徐渭治喪第734章 陽(下)第8 九二章 困龍(下)第766章 宮車晏駕(下)第305章 正陽門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731章 囚徒困境(中)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779章 卷平岡(下)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738章 運籌帷幄(中)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338章 沒問題第824章 不如歸去(中)第838章 大閱兵(下)第359章 有嘉靖朝特色的政治鬥爭第602章 四個臺吉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576章 伴君如伴虎第908章 瓊林天下(上)第315章 扶鸞起乩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170章 請記住,他們是神奇二人組!第89節 繡春刀(中)第444章 紅袍第845章 最長一冬(上)第763章 三公槐下(中)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295章 送瘟神第233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52章 鄉愿(下)第8 九三章 夜宴(上)第200章 解脫第579章 兇手(上)第114節 府試(下)第694章 蓮心第788章 過年(下)第116節 新任知府(中)第805章 希望(中)第614章 年夜第525章 吃魚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259章 鹿鳴宴後第805章 希望(下)第317章 百花仙酒的威力第299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773章 狼犬滿街(中)第571章 死路一條?第450章 買賣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中)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199章 總督的囑託第595章 上法場!第212章 謀而後動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673章 海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391章 吳淞江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174章 當朝首牧與西施舌第20節 大條了(中)第883章 流年(下)第78節 賣與立(下)第79節 祝福(上)第一二八節第765章 大限(中)
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66節 較量(下)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918章 驚變(下)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下)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837章 隆慶新政(下)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下)第460章 半邊天第734章 陽(下)第112節 府試(上)第95節 縣試(中)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261章 接班人的問題第263章 百聯難爲解元郎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中)第604章 白蓮密語第695章 若雨第725章 亢龍有悔(下)第632章 火了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369章 鐵骨丹心第585章 顯靈第504章 瓦全(上)第124章 奪魁(下)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883章 神鞭(中)第152章 徐渭治喪第734章 陽(下)第8 九二章 困龍(下)第766章 宮車晏駕(下)第305章 正陽門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731章 囚徒困境(中)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779章 卷平岡(下)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738章 運籌帷幄(中)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739章 聚和堂下第338章 沒問題第824章 不如歸去(中)第838章 大閱兵(下)第359章 有嘉靖朝特色的政治鬥爭第602章 四個臺吉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576章 伴君如伴虎第908章 瓊林天下(上)第315章 扶鸞起乩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170章 請記住,他們是神奇二人組!第89節 繡春刀(中)第444章 紅袍第845章 最長一冬(上)第763章 三公槐下(中)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295章 送瘟神第233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52章 鄉愿(下)第8 九三章 夜宴(上)第200章 解脫第579章 兇手(上)第114節 府試(下)第694章 蓮心第788章 過年(下)第116節 新任知府(中)第805章 希望(中)第614章 年夜第525章 吃魚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259章 鹿鳴宴後第805章 希望(下)第317章 百花仙酒的威力第299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773章 狼犬滿街(中)第571章 死路一條?第450章 買賣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中)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199章 總督的囑託第595章 上法場!第212章 謀而後動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673章 海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391章 吳淞江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174章 當朝首牧與西施舌第20節 大條了(中)第883章 流年(下)第78節 賣與立(下)第79節 祝福(上)第一二八節第765章 大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