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淮安知府

一已“一

皇帝南巡,乃國之大事,那真是萬乘出動,天下勞擾,有太多的準備工作要做,百官雖然被淫威震懾,敢怒不敢言,但想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配合,也是不可能的。

幸虧有袁姊的全情投入,雖然朝中沸反盈天,他卻意堅志定,認定了這是樹立地位,跟徐階抗衡的關鍵一役,不管別人怎麼說,都對嘉靖南巡一事,任聽聖意自裁、唯諾奉行。絕無半點異議,甚至比皇帝想得還周全,提了許多建設性意見。被嘉靖綺爲臂助,將一應籌備工作盡數

付。

嘉靖見他爲了維護自己,不惜與百官對立,感動之餘也十分好奇,問他爲何如此順從,甚至不顧一切的奮往直前。袁弗感慨道:“南巡之舉雖出自聖意。但是一時人情洶洶,紛紛反對。臣只不過秉承上意。用心辦差,便被同僚歸咎爲罪人。臣愈是盡忠,便越發狼狽

“這麼委屈,那就隨波逐流吧嘉靖淡淡道。

“臣已經欲避不能,只得奮往直前,旦夕扈從。”袁姊一臉慷慨道:“哪怕成爲衆矢之的,也絕不有負聖君!一番話,將自己代君受過的“悲壯”表達的淋漓盡致。

對於這種忠狗,嘉靖自然耍大加提拔。親手書寫“貞敬,二字賜予袁姊,並下旨其召見議事及諸般賞賜,皆與外戚勳臣、內閣首輔相同,地位與徐階比肩。

二月十二日,皇帝又宣佈了扈蹕的大臣名單,除了跟着充數的幾位國公、侯爺之外,從行大臣有內閣次輔袁弗,吏部尚書高拱、禮部尚書嚴訥、刑部尚書何賓、工部尚書胡植、左都御史劉煮,以及其他府、部、院、寺扈從官員,近二百人”這些人隨時可組成一套運轉良好的班子,取代北京城那副官僚體系。

南巡隊伍中,除了護衛和官員之外,另外有道士、方士二百餘人隨行,那熊顯自然在列,又有妃嬪、宮女、太監隨侍,胥吏、人役、廚役、樂工等甚衆,共計千餘人、以上所有人。都由“總領南巡隨扈大臣”全權負責各方面的安排。

而嘉靖選擇了袁姊,擔任這個,至關重要的“總領大臣。之職。

這個任命看似合情合理”畢竟人家袁幃付出最多、也最上心,由他統籌也是應該的,但在百官看來,不啻于晴天霹靂、無比震驚!因爲總管皇帝出巡,向來是內閣首輔的差事,現在徐階沒病沒災,嘉靖竟將這任務交給了袁弗,不禁讓所有人。尤其是徐階目瞪口呆”

但很快,嘉靖專門下一道詔書解釋:“因爲國政繁多,必需仰仗首輔在京城總理,所以由次輔擔任隨扈總管。。這說法平息了一部分議論,但還是有很多人,堅持認爲這是陛下和首輔大人出現裂紋了”因爲大明朝的驛傳系統已經相當完備,不管聖駕移動到哪裡,京城和地方的情況都能及時送抵駐蹕,政令也能順暢的傳達到帝國的各個角落。所以他們認爲,皇帝這樣說。不過是給首輔個,面子而已,其真實目的欲蓋彌彰,就是有意疏遠徐閣老。

當然,比起哪位閣老隨扈,哪位閣老留守來,還有更引人矚目的事兒。那就是哪位王爺監國?因爲監國向來是太子的權力,雖然皇帝短期內不可能立太子,但哪位王爺被指定監國,絕對可以說明其在皇帝心中。是第一位的。

但嘉靖從不願被輕易看透,他命裕王留守北京,但不給予監國的身份。又命景王隨侍帝側,使人們又一次無法分清,兩位王爺究竟孰輕孰重。

但無論如何,嘉靖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大運河徹底暢通,聖駕終於自京師啓行,由通州水路向南進發”隊伍浩浩蕩蕩、首尾不見,其中錦衣衛扈行精壯旗校八千人。有六千人專管護衛嘉靖帝所坐的輿輦。有二千人專管擺執駕儀及承擔各種巡察傳令事項。把嘉靖帝緊緊地圍在當中,真可謂萬無一失!光爲供應這支隊伍的糧草和沿途修理橋道等。就支用了太倉銀二十萬兩,這還是因爲國庫實在拿不出錢來,將護衛精簡一半的結果。

嘉靖有自知之明,雖然做着“帝學,的夢,卻也知道自己這次出巡。很可能是最後一次,所以他沒有選擇二十年前的陸路,而是走大運河南下。一來,他的身體已經經不起顛簸了。二來他也想看看傳說中美好如天堂的江南,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說起來也真可憐,身爲帝國的擁有者,嘉靖一生只在安陸和北京生活過,足跡也僅僅在這兩地之間打了個,來回,從未涉足過其它地方,所以皇帝這次出巡,鐵了心的要多走走、多看看,把沿途的名勝古蹟、江

景叭。一處不漏地全玩個一遍。不然這皇帝當得真太虧了

這可苦了沿途的官員百姓,雖然知道皇帝走的是運河,可聖駕停在哪兒,歇在哪兒,誰也不知道。也打聽不到準信兒,只好全都準備着。把蘆棚紮好、酒食備好,爲皇帝和隨行大臣準備的歇腳的地方,也打掃的一塵不染,按說這些不是什麼重活,不就是每天淨水灑地、黃土鋪街嗎?大夥兒受點累也就幹完了。

可等一天皇帝不來,等兩天又不來、等三天還不來,這損失可就大了”,現在可是農忙時節;役夫們都是家裡的壯勞力,整天待在縣城裡候着,把家裡的農活全都耽誤了;而且那麼多的酒食每天都要換新的。哪怕是富縣都支撐不起;迎接聖駕的激動之情很快退卻,大家就盼着皇帝趕緊來,趕緊滾蛋,最好路過不要停腳,大家好早日解脫。

當然,那只是一般老百姓的想法,但對於沿途的官員和宗室王爺們來說,平生想見一次皇帝。比登天還難,想要求官辦事兒,到北京送禮,甚至連各部尚書都見不找,現在皇帝帶着朝廷大員們來到家門口,給他們一個盡地主之誼的機會,那真是再苦再累也甘之若怡,只求能讓皇帝和諸位大人滿意,,爲的是混個臉熟。

不要以爲只有官員才需要巴結上峰。那些宗室王爺們更需要。因爲當他們的王位需要傳承時,究竟降不降格、推不推恩,全憑北京一句話;哪怕是在個的王爺,封地大年俸多少也會出現變化,哪能不心奉承着皇帝、大學士和有司官員?

肩負供給北京城的大運河變成了御道,其它船隻自然禁止通行,嘉靖又走走停停,讓大明的漕運命脈。一下子滯塞起來,南方的糧食沒法運到北京去,結果一頭嗷嗷待哺、米價飛漲。一頭看着裝了船的大米日聳發黴腐壞,都是一籌莫展。

糧食不運不行,可誰也不敢催促皇帝,只好另尋他途,人們的眼先,自然轉向了蓬勃發展的海運;這時候大明朝已經開海數年,官府和海商們組建起了十幾支、可以經受住風暴考驗、遠赴南洋的大船隊,想要把糧食走水路運到天津衛,自然不在話下,將漕運改海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漕運牽扯的利益面太大,且正是與當權者的利益掛鉤,所以一直未受批准。

但嘉靖四十二年這次南巡,卻讓海運成了唯一的選擇,於是權力者做出了妥協,命漕糧暫由海路發運,待大運河暢通後,再改回漕運,,

這些檯面下的權力鬥爭,向來不影響檯面上的風風光光,皇帝所到之處,大小官員迎接不暇,親王宗藩出城候駕,跪迎道旁,,嘉靖這次出來,本就有散散心、解解悶的想法,現在這麼多人奉承他,伺候他。所到之處排場闊綽的難以形容。又能飽覽瑰麗的山河,自然心情舒暢。完全感覺不到旅途的疲勞。

在這一片巴結奉承的主旋律中,卻也有那不和諧的音符,”話說到了四月裡,南巡的隊伍才進了南直隸,結束了與當地官員的應酬,袁弗提前回到船上,安排接平來幾天的行程,他看着懸掛在艙壁上的巨幅地圖,緩緩吩咐左右道:“今晚連夜行船,如果皇上不下令停船,就一直南下,後日在誰安府駐蹕。”每次停船靠岸,對他都意味着事無鉅細的繁冗工作,已經讓原本就不胖的袁弗,愈發消瘦下來,所以他在職權範圍內,加快了隊伍的行進速度。

袁師擬定了下一站的駐蹕之所。下面人趕緊快馬加鞭,趕往淮安府城山陽縣,督促當地準備迎接聖駕。

一路狂奔,換馬不換人,當天下午就趕到了山陽縣城下,但眼前的景象令官差們驚呆了沿途所到之處,哪裡不是店鋪關門,綵棚沿街,老百姓全都被關在家裡,只有穿着老百姓的兵丁充數?怎麼到了這淮安府城,就兩個樣了呢?只見街上店鋪照常營業,百姓們各行其是,萬全看不到一絲迎接聖駕的架勢。這是他們從沒見過、也不敢想象的,,

“竟然沒有絲毫準備?”官員們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馬上意識到大事不好,因爲皇帝出巡要求規格極高,地方上必須早作準備,全力應付。尚不能避免有疏漏,而遭到嚴厲懲京以來,已經有七品以上七十二名官員被逮入獄,擬以“不敬,之罪,罷官去職,甚至處以徒刑或被流放。

現在這淮安府山陽縣,竟然絲毫沒有準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活得不耐煩了。“大人,這可咱麼辦?”身着便裝的官員們湊到此行的頭領督辦、此次接駕事宜的太僕寺少卿王策身邊,一臉焦急的問道。

雖然嘉靖出巡絕對稱得上鋪張靡費了,但按照悄例,還是要做做勤…川素的表面女章,爲自只裝點門面,嘉靖在出巡!前刪父告示各省各府各州縣,宣稱自己生性簡樸,不喜歡別人逢迎,各地應秉承儉樸節約,不要過分奢華,浪費錢財云云。

儘管下面誰也沒把這聖旨當真,都比着賽着的奢華浪費,但朝廷的表面文章還是要做拜比如說一開始,不派官員督促地方、指揮接待事宜,讓地方官們自己安排接駕,結果一個個錯漏百出,不合禮制,還鬧出不少笑話。

所以後來,每到一地之前,袁沸都會派出些官員,微服先行,到地方上督導接駕。以免再出什麼砒漏。

這已經是王裝第八次執行督導了。卻還是第一碰到這種若無其事的場面一皇上還有一天多就要到了。這裡竟一點都沒準備!讓王策無名火起,但現在不是發火的時候,他強壓着怒氣,問從身邊經過的一個,老者道:“這位老丈,您知道皇上南巡的事兒嗎?”

老者是個愛說話的,聞言笑道:“知道,當然知道,老漢我姓包,人家都叫我包打聽,哪有我不知道的事兒。”

“那太好了王禁又問道:“我從北方來,見一路上所有的府縣都忙着接駕,怎麼你們這淮安府、山陽縣,卻一點動靜都沒有?。

“呵呵,這是我們府尊大人的意思”。老者答道:“府尊大人說了,接駕一事,只要聽他的指揮便好,他不下令誰也不用忙活,等他下了令再幹也不遲。”

“還有這等糊塗的知府?”王裝吃悄道。

“你怎能這麼說我們府尊大人呢?”老者聞言不快道:“我們府尊大人,是天下最好的青天大老爺!得虧你是外鄉人,得虧遇上我這脾氣好的,要不你們非捱揍不行”唉,我還沒說完呢,你們跑什麼呀?。原來王裝一干人,已經快步往不遠處的府衙走去。

到了知府衙門,已經到了晚飯時間。但府衙大門仍然敞開着,還掛着兩個還沒點着的燈籠,王策定睛一看,只見燈籠上分別寫着“清廉公正。四個大字,再看門上的對聯,也很有特色,上聯是“漆黑衙門八字開”下聯是“有錢沒禮莫進來”橫批是“本府日夜受理案子”

“呵呵,這淮安知府有點意思。”隨員們笑道:“架勢十足啊。”

“哼,表面功夫而已。”王策冷哼一聲道:“越是愛做表面文章的人,實際上越是昏庸無能、貪得無厭說着一指大門道:“開着大門,卻連個門子都沒有,這不是擺空城計,存心不讓人進嗎”。

“大人,門邊掛着牌子隨員指着牆上的一塊木牌道:“上面寫着”本府不養閒人,入內無需通報,直入二堂擊鼓即可

“搞什麼玄虛。”王策皺眉道:“進去看看!”他現在對這位知府大人,已經有些好奇了。

一行人穿過儀門,直入大堂。又過大堂,再二堂,果然一個人都沒見到,有隨員嘟囔道:“不會是自知理虧,全嚇跑了吧?”

王袈黑着臉,走到堂前的一面大鼓前,拿起懸在鼓架上的鼓槌,重重敲擊起來,咚咚咚的鼓聲,便傳遍了暮色中的府衙。

王禁等了一會兒,沒聽到簌簌的腳步聲,也沒聽到“威武”的升堂聲,不由冷笑道:“我說的沒錯吧,淨做表面文章!”說着一揮手道:“給我找!看看這裡有沒有活的”。

“有”手下人還沒應聲。一個清淡的聲音便從後門處響起,衆人循聲望去,只見一個消瘦的中年男子,身穿布衣,頭扎布條,手裡提着個簡陋的燈籠。從外面走進來。

見來人打扮寒酸、瘦骨鱗絢。王裝心說“這淮安知府真是刻薄。看把府裡下人給虐待的”便皺眉道:“你們家知府大人呢?”

“我就是那人提着燈籠上堂。竟在大案後、知府寶座上坐定。

“什麼?”王裝等人彷彿聽到今年最好笑的笑話,聞言不由大笑起來,有人捧腹道:“你這樣的要是知府,我們就是首輔。”

“本官就是淮安知府那人不卑不方道:“你們有什麼事情只管道來,明日府上來人。自然知道我是不是。”

見他神態不似作僞,王袋等人止住笑道:“你要是知府的話,爲何不穿官服。”

昨晚的一章,(未完待續)

第885章 大婚(下)第498章 返京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中)第332章 報捷報捷再報捷!第2章 秀才謀生(上)第59節 收成(中)第733章 幕僚(下)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108節 徐渭(下)第727章 大人亨否(中)第259章 鹿鳴宴後第412章 蘇州的主人第508章 納援第714章 賑災第293章 打落牙……第779章 卷平岡(中)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763章 三公槐下(中)第67節 極限(上)第44節 第二道題(中)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363章 強大的壞人是強大的,軟弱的強人是軟弱的第737章 禮物(上)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上)第734章 陽(下)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289章 軟禁中……第807章 審訊(中)第787章 來使(上)第100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上)第399章 危急中的蘇州城第644章 帝王心第862章 南中國海(中)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835章 神擋殺神(上)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518章 招師第444章 紅袍第690章 水或火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80節 祝福(中)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356章 廷議第702章 宗藩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778章 射天狼(上)第913章 金融之戰(中)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第252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861章 無題(上)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766章 宮車晏駕(上)第481章 最後的較量第14節 城隍廟(中)第174章 當朝首牧與西施舌第8 九五章 難料(下)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中)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上)第315章 扶鸞起乩第861章 無題(上)第381章 佐貳第52節 李縣令(上)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514章 這個老師不一般第736章 潤物無聲(下)第四零三章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336章 尋找李時珍第180章 百花仙酒第519章 廷推第661章 帝嚳第883章 流年(上)第832章 所謂朋友(中)第417章 做得僞君子,做不得真小人。第706章 人們第391章 吳淞江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742章 制勝之道(上)第738章 運籌帷幄(中)第885章 大婚(上)第345章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第114節 府試(下)第591章 結束吧,委屈求全的時代……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下)第556章 人選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360章 隱藏的殺招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575章 醫病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832章 所謂朋友(中)
第885章 大婚(下)第498章 返京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中)第332章 報捷報捷再報捷!第2章 秀才謀生(上)第59節 收成(中)第733章 幕僚(下)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108節 徐渭(下)第727章 大人亨否(中)第259章 鹿鳴宴後第412章 蘇州的主人第508章 納援第714章 賑災第293章 打落牙……第779章 卷平岡(中)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763章 三公槐下(中)第67節 極限(上)第44節 第二道題(中)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801章 南京之亂(中)第363章 強大的壞人是強大的,軟弱的強人是軟弱的第737章 禮物(上)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上)第734章 陽(下)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289章 軟禁中……第807章 審訊(中)第787章 來使(上)第100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上)第399章 危急中的蘇州城第644章 帝王心第862章 南中國海(中)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835章 神擋殺神(上)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518章 招師第444章 紅袍第690章 水或火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80節 祝福(中)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356章 廷議第702章 宗藩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778章 射天狼(上)第913章 金融之戰(中)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第252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861章 無題(上)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766章 宮車晏駕(上)第481章 最後的較量第14節 城隍廟(中)第174章 當朝首牧與西施舌第8 九五章 難料(下)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中)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上)第315章 扶鸞起乩第861章 無題(上)第381章 佐貳第52節 李縣令(上)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514章 這個老師不一般第736章 潤物無聲(下)第四零三章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336章 尋找李時珍第180章 百花仙酒第519章 廷推第661章 帝嚳第883章 流年(上)第832章 所謂朋友(中)第417章 做得僞君子,做不得真小人。第706章 人們第391章 吳淞江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742章 制勝之道(上)第738章 運籌帷幄(中)第885章 大婚(上)第345章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第114節 府試(下)第591章 結束吧,委屈求全的時代……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下)第556章 人選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360章 隱藏的殺招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575章 醫病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832章 所謂朋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