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

v分手時,沈默讓高拱拿一筐花回去,老高笑道:“咱可不要,吃不得喝不得,擺在那兒還怪佔地方的。

“鮮花可以使人愉悅。”沈默笑道:“給您和老嫂子也增加下情趣。”

“大了膽了,敢編排我!”高拱笑罵一聲,但還是拿了一盆紅彤彤的石榴去,經過這一下午,兩人的關係似乎更密切了。

沈默也回家,若菡本來有些不樂,但見丈夫捧着一大束花回來,頓時消了氣,不再追究他爲何把孩子撇下,獨自去耍樂了。

看着妻子快樂的擺弄那些鮮花,沈默心說幸虧今兒是和賣花的聊天,要是跟賣十三香的整一下午,回來還沒法交代呢。

第二天是初六,每年的這一天,都是徐階的門生們,在座主家聚會的日子,沈默只要在京的時候,都沒有缺席過。但每年這種場合,都是歌功頌德、爭相拍馬屁的調調,自己現在身爲閣臣,若是去隨大流,難免讓人看輕;但要是特立獨行,吝惜辭藻,又會被認爲是得志猖狂,着實讓人爲難。可要是不去,必然被一干徐黨中人杯葛,也給徐階對付自己的口實。

無論如何,還是得走這一趟,畢竟師生名分擺在那,些許浮言傷不了身。

第二天,沈默也沒早走,而是過了巳時纔出門,到徐階家門前時,就見衚衕裡停滿了各式車轎,顯然賓客已經基本到齊,時間拿捏的剛剛好……他一下轎,就看見李春芳和張居正幾乎是前後腳的到了。等級越高、到的越晚,這種官場陋習雖可笑,卻又是每個人都自覺遵守的。

三位大學士一下轎,就有門子趕緊通知門房裡的徐璠,說:“三位中堂已經到門口了,大爺趕緊迎一迎!”徐璠代父迎客,但他好歹也是個三品官,一般的賓客哪能勞他大駕,都是門子直接領進去。他則在門房裡喝茶取暖,只有重要的客人,纔會出去迎一迎。

聽說正主終於來了,徐璠高興得一躍站起,一推門出去,就見三人已經站在大門口了,忙拱手笑道:“三位中堂到了,快請上房裡坐,你們這一來就好開席了!”這時屋裡的官員們也都聽見了,紛紛出來歡迎。

今兒天氣晴好,中午頭穿不住大氅,是以三人下轎就是輕身簡行。只見張居正穿一身極合體的寬袖元青絲直裰,衣料細薄柔和且很有墜性,一看就是上乘絲品,腰上繫了一條極爲名貴的滲着飯糝的深綠色玉帶,懸着墨綠色的和田玉佩,單看這身打扮,如果不認識,還以爲他是賦閒的王公。但配上他器宇軒昂的表情,目光深湛的雙眸,一看就是成大器者。但他不大愛說話,除了跟同年還說兩句,其餘人問好,一概只是點點頭而已。

相較而言,沈默的穿着就簡單多了,只是一身月白色的儒袍,沒有任何修飾,但他勝在風華內蘊,溫潤如玉,言行舉止如春風般暖人,一面呵呵笑着與徐璠說話,一邊朝周圍的官員們打招呼,每個人都覺着他特意關照了自己,而心中升起被重視的感覺。

如果說張居正像鑽石一樣耀眼奪目,令人不敢逼視,只能仰視;沈默就像溫玉一樣,從不耀眼,卻誰也奪不走他的神光,讓人願意與他親近,願意把他當成自己人。

“還沒給老師拜年,哪有臉入席?”與兩位天之驕子相比,老學究似的李春芳,就有些不顯眼了。但三人中還是以他爲主,對徐璠道:“快領我們去見老師。”

徐璠忙將三人向後堂引。一進門,就見徐階穿一身深藍色的五蝠捧壽紋大襟,笑眯眯的坐在堂上,三人連忙下拜道:“學生給老師拜年了。”便在蒲團上磕了頭。

“快快起來吧,都是中堂了,以後就免了吧……”徐階笑着起身,示意只受他們半禮道:“他們都要等急了,咱們快入席吧。”於是三人簇擁着徐階來到了正廳。

廳裡的衆學生連忙起身相迎,見正主都到了,徐璠將手一拍叫過管家道:“開席!”

雖然朝中許多官員,都對徐階執弟子禮,但徐階的正牌弟子,只有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和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他擔任會試主考官的這兩科。可也不知是他育才有方,還是運氣爆棚,偏偏這兩科人才濟濟,一科就能頂別人的好幾科。

比如說丁未科的,有內閣大學士李春芳、張居正;吏部左侍郎殷士瞻;工部右侍郎李幼滋;大理寺卿楊豫樹;僉都御史凌雲翼、狄斯彬、曹禾、黃元白;名垂千古的楊繼盛、文壇領袖王世貞、陝西巡撫楊巍、江西巡撫殷正茂等等……其餘人等雖然稍遜,也大都位居郎中、知府一級。可謂是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要名有名、要權有權、已經隱爲徐黨的骨幹。

丙辰科的也不差,有內閣大學士沈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林潤和鄒應龍;國子監祭酒徐渭;詹事府少詹事諸大綬;山東巡撫孫鑨;江西督學陶大臨;福建按察副使孫鋌;大儒耿定向等等……其餘稍遜者,大都在五六品。雖然總體而言,普遍不如前者位高,但綜合考慮時間因素的話,進步倒更快些。

今天來府者,是任京官的六七十人,徐府不大,正廳只能擺五桌,剩下四桌只能擺在左右耳房了。座次每年都是排好的,府上人迎賓時,都會告知桌次,這樣省了婆婆媽媽的互相推讓。但每年的都有變動,有人向前進,有人往後退,這裡面除了會考慮現有地位的因素之外,更體現了衆門生們在座主心中位置的變化,因此座次退後者無不憂慮畏怯,只能加倍奉承座師,爭取來年能扳回來。座次前進者無不歡欣鼓舞,對座師更是感恩戴德,自然也要加倍表現,爭取更進一步了。

用一個簡單的座次表,便將學生們控於鼓掌之間,徐階這手玩得爐火純青,只是未免有些假權柄而威福自專,與他所倡之‘三還’南轅北轍了。

不過官場之上,向來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你要是認真,你就輸了……這次的座次安排,也着實令人尋味。主桌上八人,除了徐階與三位閣臣之外,另有殷士瞻、王世貞、李幼滋、徐渭在座……本來要是林潤和鄒應龍來的話,至少李幼滋是上不了主桌的,但京察在即,作爲主察官員,二人自然要避嫌,是以提前一天過來拜了年,就沒有參加今日的聚會。

這樣桌上便有兩個丙辰科,卻有五個丁未科,且王世貞和徐渭能在座,只是象徵着徐階對文壇的尊敬,與政治無關。所以就形成了一對四的局面——沈默一個,對丁未科的四個。

主桌又是正廳整體情況的體現,丁未科的足足有丙辰科的四倍。在兩側耳房中的,自然是清一色的丙辰科了。按說這也無可厚非,因爲畢竟兩者相差九年,丁未科的都是前輩。但沈默清楚記得,上次三年前他參加的時候,諸大綬還能上主桌,正廳裡的丙辰科,也還是丁未科的三分之一;怎麼時光過了三年,兩科的差距也越拉越小,反倒座次普遍靠後了呢?

這絕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強烈的政治暗示,沈默的目光望向對面的張居正。感覺到他在看自己,張居正端起酒杯,朝沈默敬了一下。沈默笑笑,與他虛碰了一杯。

徐階簡單祝酒後,便讓學生們自便。大家都是同門,氣氛倒比尋常官場聚會還要輕鬆些,加之雖然同在京城爲官,許多人一年倒難見幾次面,藉助這個機會,正好敘敘舊,不一會兒酒酣耳熱,誰還能保證正兒八經的模樣?於是觥籌交錯,有的吆五喝六,有的交頭接耳,有的說笑打諢,有的串席敬酒,逐漸熱鬧起來。

吃了學生們的輪番敬酒,徐階已是紅光滿面,他平時是不喝酒的,但每年今天都會破例,因爲他高興啊!望着滿堂濟濟的高足,怎能不生出‘天下英才在我手’之快感,此刻心裡有說不盡的得意,怎麼不借酒抒情。

不過他發現,主桌上興許因爲自己在坐,興許皆是位高權重,遠不如其它桌上氣氛熱鬧,便想活躍一下氣氛、恰好聽到旁邊桌上,有學生們在議論,說近年來的制藝出題,越來越偏難怪。便笑着對衆人說:“說起來今年又是大比,諸生們少不了又是一番折磨,老夫想起數年前一道題,十分有趣。”頓一頓道:“在座諸位不是狀元就是翰林,不如一起參詳參詳,看看如何破題。”

衆人皆欣然應命。

“題目很簡單,就四個字‘井上有李’,”徐階笑道:“難是不難,要做出新意來卻是不易。”這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的一句,不是出自科舉必考書目。

衆人正在尋思如何出新,就聽徐渭笑道:“出新也不難。”

“哦,我們就聽聽文長的妙文。”徐階高興道。

“這麼破——井上有李,似桃而非桃,它身上少了一層毛;似杏而非杏,它身上多了一條縫……”便聽徐渭搖頭晃腦道。言猶未畢,早已鬨堂大笑。好幾人一口酒噴出來,前襟都沾溼了。就聽徐渭晃着腦袋繼續說道:“……東風吹也搖,西風吹也動,墜於井欄之下,掇而視之,則李焉……”破題剛完,滿廳的人都笑倒了。

“怪不得人說徐渭輕薄放浪!”王世貞卻沒有笑,冷言冷語道,“聖人之言,豈是你可隨意編排?”爲什麼別人都笑,唯獨王世貞要掃興呢?說起來還要牽扯到一樁文壇公案。王世貞爲什麼號稱文壇盟主,因爲他不是一個人,而是文學宗派‘嘉靖七子社’之首……這個派裡各個都是文壇高手,名氣很大,掌握着文化界話語權。

但其前身只是幾個刑部的年輕官員,組成的‘刑部詩社’,只有李攀龍、王世貞寥寥數人,好幾年都不成氣候,王、李二人爲此十分苦惱。一年秋天,享譽天下的著名詩人謝榛來到北京,爲自己的好友著名詩人盧楠鳴冤……盧楠因爲禮數不周得罪了知縣,被投入獄中,並擬治以大辟之刑。謝榛聞說盧楠的慘況後,帶着盧楠的著作到北京求見達官貴人,在謝榛的真情感染下,‘刑部詩社’也幫助他一同爲盧楠奔走、辯白,經過一番努力之後,盧楠終於得以無罪獲釋。

謝榛的這一舉動,使他的知名度又大大提升,人們把他當成了戰國時射書救聊城的魯仲連。不只士大夫爭着要結識謝榛,就連北地的青年們也都爭相傳說他的事蹟。爲了藉助謝榛的名氣發展詩社,王、李二人邀請這位大詩人入社,謝榛因爲欠他們人情,於是答應了。結果在之後的幾年裡,刑部詩社迅速發展壯大,不久,改名‘後七子社’,欲接李夢陽等‘前七子’大旗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當七子社發展起來後,王世貞們卻與謝榛發生了矛盾,最後把他在‘七子社’中除名。王世貞甚至公然評說謝氏的詩‘醜俗稚鈍,一字不通’,卻偏要‘高自稱許’,罵他‘何不以溺自照’,就是俗語中罵人的話:何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嘴臉。

在謝榛看來,雙方交惡的原因,是因爲自己曾經對諸子的詩作都做過直率的批評,而諸子不肯接受,也不能接受。但實際上,這主要還是因爲李攀龍、王世貞頭角漸露,聲望日高,他們幾個人又都是進士出身,怎能容忍身爲布衣的謝榛成爲詩社領袖呢?

這件事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其中最激烈的,就是文壇另一位大腕——徐渭,他深深爲謝榛打抱不平,並因此對王世貞等人身爲不齒,繼而全面否定他們的文學成就。因爲徐渭的名氣太大,文章又太犀利,王世貞等人的名聲當然損害,若非仗着人多勢衆,真要被他罵下文壇了。所以此番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王世貞當然不會給徐渭好氣。

“輕薄?”見王世貞跳出來,徐渭冷冷一笑道,“作文貴乎真實不欺、詼諧有致。不知在下破題錯在哪裡?”

王世貞尋思半晌,竟挑不出毛病來,只得沉着臉說道:“這樣作文太煞風景,我有一聯請對。”徐渭怎會怕他,笑道:“領教。”

“說起來這上聯倒是偶得,年前工部都水清吏司走了水,五成兵馬司派員參與重修。”王世貞道:“就有了這麼個上聯‘水部火災,持金吾大興土木’,竟沒人能對上來,文長高才,必然難不住你。”這做對子五行俱全,是難得的絕對,在座的無不是此中高手,不禁興味盎然,連李春芳、沈默、張居正幾個,也皺起眉頭挽首思忖,心說這個上聯着實難爲人。

“難是不難,”誰知徐渭馬上就有了,朝王世貞呲牙笑笑道:“北人相南,治中君什麼東西。”對的確實巧妙,衆人又復大笑,王世貞卻黑了臉,因爲他現在的官職,正是順天府治中……“我又想起個笑話。”徐渭起身對笑得前仰後合的徐階道:“師相,有個笑話兒,您可要聽?”

徐階雖覺徐渭過於狂放,但今日是吃酒,倒覺得有趣,笑得氣不勻道:“不許再罵人!”

“不罵不罵。”徐渭便道:“說現在什麼都有假冒的,前幾天我打發家裡小廝去買幾隻畫眉,結果買回來沒幾天,那鳥竟然掉了色,仔細一看,原來是鳥販子給家雀刷上塗料假冒的。逼問之下,原來是我那小廝貪便宜,才上的當。我就罵他,誰知他卻振振有詞道:‘管他是真、是冒呢,反正都是鳥玩意兒,一樣一樣的……’

聽到這兒,王世貞已經氣得發抖了,在座衆人還有些不明所以的,在那小聲問怎麼了,便有那明白人小聲道:“王世貞的弟弟叫世懋……”“哦……啊……”衆人不禁笑抽了腸子,但礙着王世貞的面子,卻又不好笑出聲,強忍着笑的怪模樣,卻更加讓王世貞大受刺激,拍案道:“我知你徐文長慣會這些刁鑽古怪,但我輩讀書人,讀的是聖人文章,講的微言大義!卻不是靠這些刁鑽古怪揚名立萬的!後日靈濟宮講學,你敢不敢與我上臺一辯!倒要看你能不能再靠插科打諢取勝!”

“有何不敢。”徐渭冷冷笑道。

第483章 從此不再恨第528章 授課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第775章 多事之秋(中)第560章 真相和血書第906章 茶館(中)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番外篇十年四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792章 虎狼鬥(中)第808章 意外(下)第570章 死亡日記第393章 糧食危機第760章 較量(四)第207章 沈煉上書第852章 鄉愿(上)第80節 祝福(中)第158章 聖旨到第555章 屬誰?第654章 班底第723章 正月(下)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24節 把事鬧大(下)第195章 都督和經歷官第760章 較量(一)第365章 意外的轉折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下)第796章 尚書遇襲(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77節 賣與立(中)第100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上)第790章 京察大計(中)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94節 縣試(上)第912章 長沙(中)第827章 路在何方(下)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261章 接班人的問題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402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439章 蘇州平準拍賣行第13節 城隍廟(上)第8 九五章 難料(中)第763章 三公槐下(上)第905章 中隱(中)第630章 濮議之爭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8 九二章 困龍(上)第599章 決裂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259章 鹿鳴宴後第323章 巔峰對決!!第918章 驚變(下)第430章 發難第527章 相投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中)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628章 大贏家第822章 絕殺(上)第五 卷京華煙雲雪滿天第379章 海筆架第726章 夢想、現實(下)第40節 巧匠(上)第319章 陶天師第99節 陶虞臣(下)第606章 敲詐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526章 潛龍第782章 凱旋(中)第550章 寡人有疾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833章 宦場如市(下)第738章 運籌帷幄(上)第298章 天教吩咐點酥娘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459章 呂竇印第764章 君父臣子(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753章 玉芝壇(上)第569章 殺人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中)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99節 陶虞臣(下)第一二八節第922章 歸來(上)第五 卷京華煙雲雪滿天第573章 抉擇第810章 長歌當哭(中)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下)第391章 吳淞江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60節 收成(下)第690章 倒黴的馬全第656章 祥瑞對祥瑞!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上)第8 九二章 困龍(中)第747章 平定下
第483章 從此不再恨第528章 授課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第775章 多事之秋(中)第560章 真相和血書第906章 茶館(中)第887章 奪情風波(中)番外篇十年四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792章 虎狼鬥(中)第808章 意外(下)第570章 死亡日記第393章 糧食危機第760章 較量(四)第207章 沈煉上書第852章 鄉愿(上)第80節 祝福(中)第158章 聖旨到第555章 屬誰?第654章 班底第723章 正月(下)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24節 把事鬧大(下)第195章 都督和經歷官第760章 較量(一)第365章 意外的轉折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下)第796章 尚書遇襲(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77節 賣與立(中)第100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上)第790章 京察大計(中)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94節 縣試(上)第912章 長沙(中)第827章 路在何方(下)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261章 接班人的問題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402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439章 蘇州平準拍賣行第13節 城隍廟(上)第8 九五章 難料(中)第763章 三公槐下(上)第905章 中隱(中)第630章 濮議之爭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8 九二章 困龍(上)第599章 決裂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259章 鹿鳴宴後第323章 巔峰對決!!第918章 驚變(下)第430章 發難第527章 相投第665章 大膽、膽大、膽大包天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中)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628章 大贏家第822章 絕殺(上)第五 卷京華煙雲雪滿天第379章 海筆架第726章 夢想、現實(下)第40節 巧匠(上)第319章 陶天師第99節 陶虞臣(下)第606章 敲詐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526章 潛龍第782章 凱旋(中)第550章 寡人有疾第130節 特立獨行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833章 宦場如市(下)第738章 運籌帷幄(上)第298章 天教吩咐點酥娘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459章 呂竇印第764章 君父臣子(中)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753章 玉芝壇(上)第569章 殺人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中)第881章 火中取栗(上)第99節 陶虞臣(下)第一二八節第922章 歸來(上)第五 卷京華煙雲雪滿天第573章 抉擇第810章 長歌當哭(中)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下)第391章 吳淞江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60節 收成(下)第690章 倒黴的馬全第656章 祥瑞對祥瑞!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上)第8 九二章 困龍(中)第747章 平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