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洪王國即爲後世的阿薩姆地區,明初即爲大明屬國。
雖然向大明稱臣,但因交通不便道路遙遠,與大明通貢往來也較少,並未引起多少注意。
不過,近幾年坐鎮中南四省的戚繼光接到了朱載坖的旨意,命他注意西邊的動向。
西邊與大明緬甸省接壤的,就是阿洪王國。阿洪王國本來遊離於大明君臣視線之外,並無多少存在感。自前幾年剿滅洞烏之時,才漸漸多了往來。
而且因爲大明之強盛,使得阿洪王國上下,對於大明敬畏有加十分恭順。因此,戚繼光也不覺得,這個阿洪王國會對大明不利。
但是陛下有了旨意,戚繼光當然不會抗旨。他將五萬明軍調至緬甸省的海邊大城阿恰布,相距阿洪王國邊境不過百里距離。
戚繼光如今每天除了處理公務,便是寫兵書。戚家世代將門高官,到了戚繼光這裡,接觸的新式火器和戰法更加多。尤其是看到了陛下所寫的步兵操典之後,更是深受啓發。
因此他在中南四省這幾年,都在著書立說,將自己這些年來抗倭、戰蒙元、剿滅洞烏歷次戰場經驗都總結出來。大明武官能文能武者極爲稀少,象戚繼光這樣,能總結經驗的就更是鳳毛麟角。
其實,朱載坖所寫的步兵操典,其中許多方式都是看過後世的《練兵紀實》。而《練兵紀實》,本來就是戚繼光所著,難怪戚繼光看到步兵操典之後會分外認同。
對於阿洪王國,戚繼光派出不少明軍巡邏隊,在與阿洪王國接壤之處巡邏。此外,還與情報司密切接觸,要求其隨時提供阿洪王國的最新情報。
不過,當戚繼光看到情報司送來的阿洪王國情報之後,眉頭就皺了起來。
阿洪王國雖然是大明藩屬,可是此國上下權貴盡信溼婆教,不信佛道。因此,阿洪王國上下人等儘管都是傣族人,卻與大明很是疏離。相反,與更西邊的大國莫臥爾帝國,倒是關係十分親密。
若是長此以往,阿洪王國必定會脫離大明的宗藩體系,轉而投向莫臥爾帝國。到這時,戚繼光也有些明白陛下爲何要讓他注意阿洪王國了。
於是乎,戚繼光又從情報司調來了莫臥爾帝國的情報,並且連詳細的地圖都拿到了手中。
若是阿洪王國無事,那還罷了。若是有事,則必然與莫臥爾帝國有關。身爲大明帝國大將,戚繼光目光長遠做事細心,自然要未雨綢繆,將進軍路線以及環境地形都搞清楚。
在戚繼光看來,這莫臥爾帝國是舊時天竺之北。整個天竺少山多平原,而且氣候炎熱。雖然在地形上利於騎兵作戰,但是若長途奔襲,則會使戰馬不堪驅馳。
近日看邸報,胡宗憲領陛下之命,已經驅趕了弗朗機人並佔領了天竺古裡。戚繼光盯着古裡的位置,又看了看莫臥爾帝國都城德里,搖了搖頭。不過當他看到楊洪義所在的葉爾羌城、古裡,與自己所在阿恰布,不由得心中一驚。
這三處位置看似相距都有數千裡,可是三個地方卻已經將莫臥爾帝國包圍。若是從這三個地點各出兵三萬,莫臥爾帝國神仙難救。
尤其讓戚繼光感覺危險的,就是葉爾羌的楊洪義所部。雖然葉爾羌處於羣山環繞之中,要想從葉爾羌攻打莫臥爾,道路極爲難行。可是一旦明軍從葉爾羌出兵能翻過羣山,便是一馬平川直抵德里城下!
對於陛下的安排,戚繼光感覺高深莫測,想太多無用,還是聽指揮打好仗纔是。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戚繼光便得到了情報司送來的消息,阿洪王國內亂。大臣弒主,舉國轉投向莫臥爾帝國,並且派兵嚴守與大明的邊界,還扣下了許多大明商人。
戚繼光早已經準備了多時,一得到這個消息,便令五萬明軍集合。經過戚繼光一番動員之後,這五萬明軍也知道要再次開戰。
早就得了朱載坖的旨意,可先行動後彙報。因此戚繼光只要寫一本奏摺上報,便可直接領兵出戰。
將阿洪王國已經併入莫臥爾,並且扣押了大明的商人,這就是與大明撕破了臉啊。
對於莫臥爾帝國所爲,戚繼光不禁搖頭。陛下已經挖好了坑,你們這些蠢貨居然還真的敢往裡面跳。如今我大明的版圖,早已經超過前朝的大元。不去招惹別人已經算不錯,這莫臥爾居然不知死。
三天之後,戚繼光所帶領的明軍便全體出征。
第一個目標,戚繼光就盯上了吉大港。此地靠近大河出海口,又是一處良港,對於明軍得到補給非常重要。
而且距離阿恰布不到五百里,十日之內便可到達。
這一次戚繼光出兵是水陸並進,除了陸地之上的五萬明軍,還有胡宗憲派過來的十五條大海船。對於莫臥爾這等沒有多少海岸線的國家來說,這十五條大海船足夠橫掃對方的海上力量。
明軍到達吉大港,此時卻已經被胡宗憲派來的大海船攻下。
據說這裡的軍隊都並沒抵抗,只看到明軍的大海船開了幾炮,便一鬨而散。這對於戚繼光來說,簡直就是奇聞。莫臥爾也是當世強國,豈能有如此殘弱之軍。
不過戚繼光可沒時間想這些,而是提兵北上,騎兵先行開路,步兵炮兵押後而行。
十二天後,再將達卡城輕鬆攻下。城中的守軍雖然做出了抵抗,但是面對明軍的火炮,抵抗也是徒勞。
二十日後,戚繼光所部再下西隆、高哈蒂兩城。至此阿洪王國全境,幾乎都已經在明軍的控制之下,可算是萬軍橫掃如卷席。
莫臥爾帝國的阿克巴,沒想到明軍兵鋒銳利至此,急忙抽調了五萬重型騎兵,前往拉傑沙希威脅明軍所控制的達卡城。
對於莫臥爾的兵力兵種,戚繼光早就做過功課。因此,他將阿洪全境拿下之後並沒冒然渡過賈木納河進攻。
此時爲博多河與賈木納河交匯處,相對地形狹小,在過河之時可防備明軍從各方向進攻。可此時擺開陣形之後,卻成了騎兵的致命之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