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義此次出兵,只帶了四萬五千明軍。
武清伯父子與高行道也一同隨軍,但是他們這些人並不參戰,而是由高行道送武清伯父子去波斯灣的布什爾港坐船回大明。
當明軍到達了霍拉馬巴德鎮的時候,楊洪義發現這座鎮子已經毫無生氣。大軍穿行在鎮子當中,遍地都是腐爛成了白骨的屍體。
在武清伯他們逃到克爾曼沙阿城的這段時間裡,根本就沒有人來收拾這座鎮子。
雖然鎮上只有數千人,但是這數千人都被殺戮一空。而且屍體就那麼當街腐爛,氣味異常難聞。
楊洪義雖然表面上並沒有露出什麼表情,可是他的心中卻非常惱怒。
這裡不管怎麼說,也已經是大明的領土,而這鎮上的子弟,自然也是大明的百姓。
如今這些無辜百姓被奧斯曼的軍隊所屠殺,就是在打他這個大明將領的臉。
武清伯也看到了霍拉馬巴德鎮的慘狀,他與兒子李高互相看了一眼都暗暗心驚。如果不是當時多留了一個心眼,如今只怕他們兩人也很可能是在這衆多屍體中的兩具。
兩人說不怕是假的,看到這些殘酷的事情,離開這裡的願望就更加強烈。
楊洪義命高行道送武清伯去布什爾港,而他自己則帶着四萬五千明軍,在通往迪茲富勒城的山口紮下大營。
待武清伯等人走了之後,楊洪義便派出了探子,前往迪茲富勒城一帶探聽奧斯曼軍隊的消息。
而明軍到達霍拉馬巴德鎮的消息,也被奧斯曼的探子送回了迪茲富勒城中,報告給了領軍的沙巴克。
沙巴克這些日子以來,早就在做着與明軍發生衝突的準備。
此次得知明軍到來,並在通往迪茲富勒城的山口紮營。沙巴克便也帶着十萬大軍前出,在距離另一側的山口也紮了營。
在他看來,明軍要想進攻迪茲富勒城,就不得不進入山道,從他所駐兵的山口通過才行。
只要奧斯曼的十萬大軍駐紮在這裡,明軍就是想突破山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不要提收復迪茲富勒城,那根本就是做夢。
明軍與奧斯曼軍隊之間的直線距離,此時已經相距不過百里而已。
往來消息傳遞非常快,沙巴克剛剛在另一側山口駐紮,楊洪義就已經收到了消息。
他對於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早就有所研究。
自從奉陛下的旨意,兵出玉門關以來,他就在不停的替陛下征戰不臣。
雖然這一年來,在克爾曼沙阿算是比較清閒,可是楊洪義也並沒有閒着。在西邊的奧斯曼帝國之強大,比之大明弱不了幾分。
尤其是他與吳雲生兩人所在之處,皆是面對奧斯曼帝國的要衝之地。
如果沒有意外,大明與奧斯曼帝國之間,一定會發生戰事,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罷了。因此,他也請對外情報司多送一些奧斯曼帝國的軍情過來,以供他分析奧斯曼的軍隊。
所以說,對於奧斯曼帝國軍隊,楊洪義也是相當瞭解的。
對方的阿扎普兵團,還有那些馬木留克騎兵,都是楊洪義所注意的。
其中最讓他所留意的,就是那些來自埃及的馬木留克騎兵。據說,馬木留克騎兵有着強悍的傳統,他們必須只有經過足夠的考驗,才能成爲一名正式的馬木留克。
那些傢伙的出身,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白奴與僱傭兵。有來自中亞的各族的戰士,也有來自天竺的武士,還有許多阿拉伯人與波斯人。
雖然馬木留克騎兵的出身複雜,但是這些傢伙的戰力十分強悍。當初奧斯曼帝國征服埃及的馬木留克帝國,也費了不少的心思。軟硬兼施之下,纔將那些馬木留克貴族籠絡過來,併爲己所用。
對於沙巴克在山口等候明軍進攻,楊洪義其實並不擔心。
他收到了這個消息之後,讓明軍休息了三天之後,才帶着四萬五千明軍緩緩的進入山道。
明軍前出的騎兵小隊,分散在山道的左近,以防奧斯曼軍隊另外有埋伏。
還好的是,當明軍已經達到了山口,並能看到奧斯曼帝國軍營之時,都沒有遇到對方的突然襲擊。
這個山口的出口,寬度只有不到一里,地面上是個從高往低的緩坡。
看到明軍在山口出現的時候,奧斯曼軍營之中便響起了嗚嗚的號角聲,很快數萬奧斯曼軍隊,便列陣而出。
楊洪義命令明軍的火槍兵,在正面一里的寬度上,佈下了四層的軍陣。
而在火槍兵的正後方,則是這次所攜帶來的上百門火炮。
這些火炮,纔是楊洪義的底氣所在。
當那些奧斯曼軍隊的軍陣剛剛列好,明軍的軍陣忽然之間便向着後方退了一小段距離,露出後面的明軍火炮來。
沙巴克看到明軍的火炮之時,還不以爲意。在這種地形上使用火炮,當然也是沙巴克的選擇之一。
他揮了揮手,立時奧斯曼軍隊之中,也推出來上百門的火炮。
但是楊洪義卻非常不講道理,直接命令手下的炮兵依次開炮,目標就是奧斯曼的火炮所在地。
隨着明軍的火炮響起,沙巴克的嘴角也露出嘲諷之色。還有五里左右的距離,這麼遠的距離上,明軍的火炮怎麼可能威脅到奧斯曼軍隊的火炮,簡直是開玩笑。
可是緊接着他就眼睜睜的看到,一枚明軍的炮彈落在奧斯曼火炮羣中轟然炸開。
那些炮兵們還沒來得及驚惶慘叫,便是一枚接一枚的炮彈,將奧斯曼軍隊的火炮陣地完全覆蓋於濃煙烈火之中!
兩輪炮擊過後,奧斯曼軍隊雖然人數上還佔有極大的優勢,可是他們卻連一門火炮也不再有了。
楊洪義揮手下令,明軍的火槍兵方陣前出,而後方的火炮則緩緩的跟進。
面對初戰不利的局面,沙巴克不得不讓手下的軍隊緩緩的交替後撤,給明軍讓出來的更加寬闊的山口地形來。
隨着地形的寬闊,楊洪義命後方的兩萬明軍騎兵,一邊一萬人守住了火槍兵方陣的兩邊側翼。
而沙巴克也派出了騎兵,從奧斯曼軍隊的兩翼出現。
他們雙方都想到了一起,在寬闊的地形上面,最有打擊能力的就是騎兵。而在雙方都有火槍兵的情況下,自然是正面的火力最強,從兩翼突破對方,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如此一來,雙方就象是非常有默契一般,同時派出騎兵。
楊洪義掃了一眼對方兩翼的騎兵,正是他所知道的馬木留克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