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時辰,大家根據院試名次排着隊魚貫而入,進到大公堂。
待大家一排排依次站定,便有衙門的胥吏高喊:“新晉秀才五十名,向座師趙大人、陸山長,行禮!”
大家朝坐在上首的趙良、陸九淵深深作揖行禮。
趙良還好,臉上掛着笑容,眼裡滿是欣慰與鼓勵。
可陸九淵自打杜錦寧進門,整個人就處在呆愣狀態,望着杜錦寧兩眼發直。要不是在考生們還沒進門時,陸九淵曾迫切地朝趙良打聽過杜錦寧的情況,趙良還以爲他看到杜錦寧長得太過漂亮而生出了歪心思呢。
當時陸九淵在言語裡對杜錦寧的文章滿滿都是推崇,趙良還從他眼裡看到了仰慕之意,他便起了個促狹心思,愣是沒說杜錦寧的真實年紀,只滿口稱讚杜錦寧在府試時的優異表現,引得陸九淵對杜錦甯越發好奇。
此時看到陸九淵盯着杜錦寧的目光兩眼發直,身後不遠的門簾處還傳出一陣奇怪的響動,趙良就忍不住想笑。
史修與彭士誠既不是主考官也不是閱卷官,僅僅是陸九淵帶來的如同“幕友”一般的存在,他們是沒權利進到這裡來接受新晉秀才們的拜禮的。本來兩位德高望重、頗有才學的老先生也不屑於參加這種活動,無奈他們對於新晉的院案首杜錦寧太過仰幕了,想要第一時間看到他。陸九淵沒法,只得跟趙良通了個氣,讓他們在穿堂後的門簾裡進行偷窺。
此時很顯然,杜錦寧的年幼與漂亮,不光讓陸九淵目瞪口呆,更令後面偷窺的兩位老先生因爲失態而發出了響動。
好在五十個秀才着實不少,大家即便表情肅穆,不敢有任何小動作,卻仍免不了有些衣服摩擦聲。又因大家都低着頭,不敢擡頭直視趙良和陸九淵,並沒有發現此時已把門簾高高挑起的史修與彭士誠。
待大家行禮完比,趙良清了清嗓子,說了一番勉勵的話。說完,他還特意看了陸九淵一眼。
陸九淵在趙良咳嗽的時候就回過神來了,心裡暗暗嘆息一聲,掩飾了失望的神色,打起精神來應對眼前的局面。
院試不是鄉試,是沒有鹿鳴宴的。陸九淵訓完話,胥吏便示意大家可以退出去了。
可臨退散之時,陸九淵出聲把杜錦寧留了下來:“杜案首請留步。”
杜錦寧一愣,停下了腳步。
看着杜錦寧稚嫩的臉,陸九淵一陣爲難。
他已經認定那兩篇文章和那首詞不是杜錦寧所寫的了。
只是此時案首已張榜出去了,趙良也沒有任何懷疑的地方,他真要對這兩篇文章的作者提出異議,從而掀起一場大風浪,那顯然是十分不明智的。那兩篇文章,即便不是杜錦寧做的,也是他的長輩或老師作的吧?要是這位真正的作者捲入舞弊案中,他們在學術上纔剛剛生起的一點點希望,豈不是又煙滅了?而且,還是他自己親手把寫這兩篇文章的人送去砍頭的。
真需要這樣做嗎?
可不這樣做,這件事能瞞得了多久?他們寫的與這兩篇相應和的文章還要不要發表出來?到時候,會不會有人來查這個源頭?
種種思緒在陸九淵腦子裡盤旋,讓他心如亂麻。
見陸九淵盯着杜錦寧久久不語,趙良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轉頭對杜錦寧笑道:“四月份的時候我們在府試上見過一面,沒想到時隔四個月又見到了你。杜錦寧你不簡單吶,小小年紀就拿了個小三元。看來兩年後的鄉試上再拿個解元可也期啊?”
“座師大人謬讚,學生愧不敢當。”杜錦寧拱了拱手,滿臉謙虛,“學生能取得一點成績,全靠各位座師提攜。學生多謝各位座師提攜之恩。”說着,她深深作揖,行了一禮。
陸九淵這纔想起,杜錦寧是小三元,府案首、院案首都是在趙良的監督下拿到的。
趙良此人,他還是瞭解的。這人雖是一名政客,但一身才學也是不容小覷的。而且這人做事極穩,心還算正。他絕對不會做科場舞弊這等蠢事,拿自己和後代的前程來開玩笑的。
只是……
還沒等他那股糾結勁兒再起來,趙良又笑道:“陸座師對你初試的那兩篇文章和試帖詩可是稱讚有加啊,你可有什麼要對陸座師說的?”
杜錦寧轉向陸九淵,深深作了個揖:“學生多謝陸座師賞識。”
陸九淵見狀,深吸了一口氣,決定還是考校杜錦寧一番。即便不把這件事掀露出來,他也能借此給趙良提個醒,以免以後扯出事來時被弄得措手不及。
他先問道:“你幾歲起開始唸書?師從何人?”
聞絃音而知雅意,杜錦寧一聽就知道陸九淵對她產生懷疑了。那兩篇文章與她這個年齡實在太不相符,是個人都得懷疑一番。
她不慌不忙地拱了拱手:“回陸座師的話,學生十歲開始唸書,老師姓關諱樂和,原灕水縣博閱書院山長。”
“十歲?”陸九淵詫異地打量着杜錦寧,問她道,“你今年幾歲?”
“過了年就十三了。”
“十三?”陸九淵越發吃驚:“你才唸了三年書,就拿了個小三元?”
趙良笑道:“陸山長有所不知,這位小傢伙,天資聰慧,過目不忘。他看過的書不光能記住,而且還能融匯貫通。最難得的是還十分勤勉。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就把博閱書院藏書樓的書都通讀過了。再加上他的老師關樂和是當年在京城裡引起轟動的‘歌和才子’,他能寫出好文章來也就不奇怪了。”
低頭看着地面的杜錦寧,聽得這話睫毛微微顫了顫。
趙良如此仔細地瞭解過她,這在她的意料之中。四月的府試,周東平在考場上針對她,從而最後被謫遷,趙良對她不可能不作一番調查。
緊接着又聽趙良嘆道:“我當年去京中參加會試並留京任職,‘歌和才子’已經離開京城回灕水了,只聞其名,無緣得見,甚是遺憾;現在雖到此主考,但政務冗繁,無空拜訪,又是一憾。幸得能看到他學生的錦繡文章,總算是從側面一睹‘歌和才子’的風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