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

這一戰,宋軍的損失很小,慶元城的軍民甚至大部分都不知道江面上的戰鬥,犧牲的人當中,官職最大的是慶元市舶司監督潘方。

潘方其實是一等一的忠義之人,素來主管慶元海貿事務,直接受朝廷委任,本與慶元官府互不統屬。不久前喜聞忠勝軍守住了慶元城,便主動前去襄助。這次能順利徵集到商船、民船數千艘,多賴他盡心竭力奔走聯絡。

但想要把三十萬軍民運送出海,僅僅有船是不夠的,因爲甬江的出海口已經被哈喇斛的大軍佔據了。而張鏑的水師主力一直都停留在昌國,包括張鏑留下的數十艘炮艦及貿易部在北線的大部分武裝商船,還有流求、澎湖、泉州抽調來的支援船隊,以貿易部部長葉繼親自負責組織。隨船的是留守中興社的二千正兵和緊急調集的八千流求材勇,由兵部部長徐奎統領。

相比之下,慶元三江口的水上力量卻很薄弱,確切的說,是一艘戰船都沒有。臨時徵集組建的移民船隊中都是些民船、商船,並不利於攻戰。而且六千忠勝軍全都分散開組織民衆去了,沒辦法形成合力兼顧作戰。軍隊帶着大量百姓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打起仗來必然投鼠忌器、顧此失彼。上千艘船隻裝載着數十萬百姓,如若與元軍水師接仗,難免造成大量死傷。張鏑不可能用裝滿百姓的移民船去打仗,必須將移民船隊和戰船主力隔離開來,移民船隊只管載人,戰船部隊只管打仗,殲滅了敵人之後再會合出海。

苦思之下,張鏑想出了這麼個鐵索攔江的歪點子。既能將移民船隊安全的與敵人隔絕開來,又可將元軍水師擠在自設的狹窄防線之上壓着打。但哈喇斛可不會有商有量,又不會主動按着自己的心思來,必須要有人去誘導他才行,潘方的身份剛好適合,他是慶元的舊官,又管着港口市舶司,比較容易取得敵人的信任。這是個九死一生的活計,潘方卻沒說二話就答應下來了,他早就做好了以身殉節的準備,水戰之時沒找到機會撤離,後來果被哈喇斛殘忍殺害。

張鏑利用元軍細作那裡拷問出的聯絡方式,給了潘方一份蓋有暗戳的憑信,打消了哈喇斛的疑慮。潘方又故意誇大了慶元宋軍的實力,使其感到危急,接着獻出了“鐵索攔江”這麼個餿主意。很多餿主意乍一聽去都似乎很有道理,要到實行起來才知道管不管用。反正歷史上那麼多試圖靠幾條鐵索擋住敵軍的人全都失敗了,鐵索是死的,當然擋不住活的人。哈喇斛不瞭解這些,被潘方說動,憑直覺認爲這計策可用,因爲就算鐵索防線擋不住宋軍,防線後的船隊還可以繼續阻擋,對自己而言也沒多大損失。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幾道鐵索壓根不是用來攔截宋軍的,而是用來攔截他自己的。

按照事先約定,張鏑安排的戰船隊伍於三月九日夜晚準時抵達甬江江口,數十艘千料以上的炮船佈下落網,二百多艘海鰍、蒙衝則靈活的闖入元軍船隊之中。一陣橫衝直撞後,慌不擇路的元軍船隊都被驅趕向海口,被以逸待勞的數十艘炮船飽和式狂轟濫炸一番,遭受了滅頂之災。

甬江窄處不過半里多,慶元城內的宋人想要在這麼窄的江面上動用上千艘船隻運載幾十萬軍民出海,別說有人阻擋,自己都要排隊堵起來。對此,哈喇斛最好的計策就是不用計策,在出海口嚴陣以待,完全有辦法將宋人軍民混雜的船隊攪得天翻地覆。但哈喇斛卻被潘方的危言聳聽唬住了,畫蛇添足在江上橫列了三道防線,還把水師全都開進了江口列陣,自己放棄了機動性。

當然,最主要的是哈喇斛只顧着封堵甬江,防備慶元來的宋軍,卻萬萬沒想到從海面上會冒出那麼多無敵的炮船。防禦技能都加在了前面,屁股卻露出了空門,正好讓人狠狠的一戳,一擊致命。

張鏑調集到昌國的戰船有三百多艘,包括數十艘千料炮船,小船上也裝備了盞口銃和少量碗口銃,最小的蒙衝則配備了火油唧筒,相當於水上的“猛火油櫃”。另外還有數十名“水鬼”,有潛入水下鑿穿船底的好本事。人、船、武器都堪稱犀利,在同等規模下難有敵手,本就算不上一流的元軍水師就算人多船多也只有捱打的份。

元軍的水師原本駐於定海(今鎮海)海口,若直接攻打很可能會四散開來,就算取勝也不能全殲。如果等慶元的移民船隊出來又追上來咬上幾口,那將是很大的隱患。這回送給元軍的“鐵索攔江”計又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哈喇斛聽從潘方的計策將船隊前移了數裡,集中到了三道防線後面,這就給了個一鍋端的機會,倒是省了四處追擊的麻煩。

天亮後,張鏑收到了江面肅清的報告。東路元軍水上主力全滅,一半船隻被擊沉擊毀,另一半被俘獲,僥倖逃回定海的寥寥可數,加上守寨、巡邏的船隻也只殘餘不到一百,窩在港口再不敢露頭。剩下那三道攔江鐵索失去了防禦,則毫不費力的被拆毀斬斷。

慶元城中準備了一整夜的三十萬移民在忠勝軍的組織下,各按坊、街、市順序排列,以百人爲單位組織上船。昌國來的戰船則在海口、江面來回巡弋,接下來的幾天再未見元軍一兵一卒前來阻攔。因爲西路的唆都在城下折損了三成兵力,已然喪膽,對宋軍虛虛實實的戰術捉摸不透,眼睜睜看着慶元城大張旗鼓的行動,愣是沒有派兵追擊。東路的水師更糟糕,乾脆連主將哈喇斛都摺進去了,關鍵還丟了大部分的船隻,不僅不敢追,更是沒能力追擊了。

三百多戰船與數千艘移民船隊在甬江出海口會師,一同向南,浩浩蕩蕩的往流求駛去。

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
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百七十九章 倭島攻略(一)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二)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二百十二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