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

“查德化縣民林培德,現年七十歲,嘗爲州縣屬吏,歷任鄉、裡耆老,非但不思報效,不爲表率。反而蠹國害民、暗裡藏奸、爲惡有年。於國家多事之秋,暗通北虜,竊據地方,強佔鹽鐵,私聚甲兵,酷虐人民,審得……

迷津無涯,回頭是岸,奉勸該犯及脅從人等,即日到案聽勘,認罪伏法,以免……

大宋知泉州事張,景炎二年元月十七日。”

德化縣東北,環如小城一般的林家塢堡下,一名大嗓門的差役身着州衙的公服,字正腔圓的大聲宣讀着州衙簽發的拘捕令,以傳喚林家家主林培德到案受審。這雖然不可能有什麼效果,但體現了一種程序正義,表明官府明正典刑的態度。

林家塢堡內有丁壯五六千人,都是由宗族本家和親信私屬組成,這是林家得以橫行泉州的根本。上萬“官軍”開到堡外早就引起了塢堡內的人充分的警惕,呼啦啦的幾千人全都上了牆頭。

“查德化縣民林培德……”

堡下那鏗鏘有力的大嗓門又開始聲言明罪。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林家大少林世文收到消息趕到牆頭,正聽見下面的官差在歷數他父親的罪過,這“忠厚”人也罵不出什麼狠話來,急得直跺腳,真想捂住耳朵不聽不聽。

“愣着幹什麼?快放箭,放箭!”

三少林世雄也趕了過來,還沒上牆就對着家丁們吼着,命令弓箭手放箭。

但“官軍”們在幾百步之外,就卡着這麼個不遠不近的距離,聽得見卻打不着,憋着。

“奉勸該犯及脅從人等,即日到案聽勘……”

箭矢射到半程就輕飄飄的落在地上,對那大嗓門毫無影響,還在繼續不屈不撓的重播着,甚至連停頓都沒停頓一下。

看堡外的兵馬,其實並不怎麼齊整,除了千把個統一裝束的軍官貌似精悍非常,其餘的上萬兵丁看着就稀鬆平常,服式各異,也配不齊制式的兵器。而林家家丁們至少都能裝備自家鐵料打製的鋼刀,其中的數百名親信還都是身披鐵甲。

所以表面上官軍的人數是堡內的兩倍以上,實際上只有不到兩千老兵,其餘都是受訓不久的志願材勇,說難聽點就是一幫剛放下鋤頭的泥腿子,甚至很多人的鋤頭還沒放下,因爲來不及打造兵器,只能扛着鋤頭來打仗了。

其餘的人大部分裝配的是“梭鏢”,這是一種槍矛類的武器,但是比長槍或者長矛都要短一些,長槍最長可達四丈以上,長矛也往往有一丈七八,但梭鏢一般只有六七尺長,鏢頭是三尖兩刃,打製十分簡單,一個熟練的鐵匠一天可以打造上百枚梭鏢鏢頭,安上竹木的杆就能使用。又因爲其輕便,使用簡易,農民很快就能學會,長度上正好與常人的身高相當,既能穿刺、又能投擲,實爲價廉物美的絕佳武器,出兵之前五六萬志願材勇有八九成都裝備了梭鏢,圍攻林家塢堡的人馬當然也不例外。

林家塢堡是五家之首,最硬的一顆釘子,也是這次攻擊的重點目標,張鏑派了第二主力師的勇將刀敵蒙出戰,兵力上除了一千正軍步卒,還有六百名銃兵,差不多是第二師銃兵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從不到五百人的騎兵營抽調了二百輕騎過來。相對於派往其他地點的人馬,這裡的兵力已經算最雄厚的了,主要是這次的攻擊點太多,網撒的太大了,第二師八千多正軍不太夠用。不過張鏑隨時可以把預備隊派上來支援,包括他的玄甲兵,必要的時候水師也可以上岸協攻。經過戰前精確的計算,眼下的佈置足可以將五大家族一網打盡,儘量不留一個漏網之魚。

……

“牽馬來!”林世雄怒氣衝衝的對家丁命令道,堡外的官軍太過囂張,真欺負他林家無人嗎?

“三弟,小心啊!”林世文看着弟弟披甲上馬,不無擔心的喊道。

“哥哥休管,看我殺將過去,生執敵酋!”林世雄像一頭驕傲的獅子,帶領一百餘披甲騎兵,後面跟着上千步兵氣勢洶洶的開門殺出。

林家四兄弟中,除了老四林世傑,就數林世雄最爲勇武了。胯下高大威猛的北地駿馬,如風馳電掣,倏忽之間一騎當先衝至官軍大陣百步之外,林世雄手持強弓,連珠般的射出七八支利箭,對面立時就有七八個官軍應弦而倒。

“好!”

堡上堡下的林家人士氣大漲,齊聲喝出一個好字。

志願材勇防護單薄,隊伍又排的密,被那一百餘騎掠陣而過,死傷慘重。

林世雄得意非凡,狂呼亂叫,身後的步兵趁機涌上來打算撕開缺口。

志願材勇們入編以來才訓練了小半個月,只會一點基本的隊列和簡單的梭標技藝,是憑着一腔血勇和對土豪惡霸的憤恨來戰鬥的,何曾遇見過這樣突如其來的攻勢。流血與傷亡讓這些新丁很快慌亂起來,在林家步卒的攻擊下,整個陣列都凹進去一大塊。

充任基層軍官的老兵們聲嘶力竭的整肅隊伍,卻很難遏制住趨於混亂的隊列。

“日娘賊!騎兵!”

刀敵蒙恨得牙癢,他的身邊只留了不到三百名正軍老卒,其餘老兵都下隊伍帶材勇去了,這樣固然能讓部隊更快的整編起來,但也讓精銳力量過於分散了,沒法發揮刀尖的作用,在敵人的兇猛攻勢下就容易吃虧。

“父親,太好了,三弟旗開得勝!”堡下打的熱鬧,林家老二林世武正好與林培德一起上了門樓。這門樓六七丈高,比縣城的城門還高一些,視野極好,林老爺子正好把三兒子的英姿盡收眼底。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啊,他心花怒放的想。

“老二,帶上堡內丁壯,一齊壓上去,破了官兵的圍!”

“得令!”林世武響亮的接下父親的軍令,中門大開,帶着兩三千家丁一窩蜂的往外涌去,準備好乘勝破敵。

林培德老當益壯,親擂戰鼓,要看着他那兩個英勇的兒子大破官兵,整個塢堡都受鼓舞,歡呼沸騰起來!

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
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零九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