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

從兩江到兩浙,從兩廣到福建,東南方的半壁江山連成了一片,張鏑吃下了江南最富庶的數千裡之地,握有了千萬人口,並對其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緊密統治。這個龐大而又精密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起來,足以讓它看似強大的敵人們瑟瑟發抖。

大元朝的江淮行省被攔腰砍了一半,只剩長江以北的部分,改稱爲河南江北行省,駐地揚州。行省平章是原來的中書右丞張惠,此人在直沽大戰時,曾與葉李一起作爲正副使和楊村驛的宋軍談判,定下了賠款五百萬的價碼。後來賠款議和的事情暴露,被朝野交章彈劾,指爲“喪權辱國”。迫於輿論壓力,主導此事的阿合馬、張惠和葉李等人都受到波及,不得不替皇帝背了黑鍋。阿合馬因之去職,隨後被人刺殺於家中。張惠和葉李也遭貶官處置,直到隆興大敗,兩人又突然被拔擢,張惠任河南江北行省平章,葉李官復御史中丞。這其中的緣由是很值得捉摸的,張惠是個貪得無厭的傢伙,收錢辦事,暗中不知收受了宋人多少好處,其主要門客朱珍時更是隱藏的特情,身邊人也早被中興社滲透的無處不在,有意無意的就成了元廷當中議和派的代表。至於葉李,與張鏑的關係不是什麼秘密,看來這層關係非但不是忌諱,反而成了他的保護傘,每當元廷被張鏑打的很難看,就會想到讓葉李去斡旋,他已成爲交戰雙方溝通的橋樑。

這一回,大元朝在江西遭到了一記重拳,一時半會兒真的是緩不過來。放下帝國的驕傲,選擇和談是最明智的選擇。蒙古人本就信奉弱肉強食的草原法則,只尊重強者,說的好聽點是務實,說的難聽點就是欺軟怕硬。

眼下江西新敗,二十多萬大軍打了水漂,帝國有名的大將張弘範被打的灰頭土臉,另一名將李恆則做了俘虜。縱使大元朝血厚,也罩不住這樣的損失,至少一年半載都未必能再次發起這樣大規模的征伐了。

和談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比較有代表性的“親宋派”張惠和葉李忽然被加官進爵就是一個信號。大元皇帝召見二人進行了一日一夜的密談,大約是敲定了與宋國合議的各條底線。

就在張鏑與朝廷推來讓去受封吳王名爵的時候,北方來的一批元廷使者低調的進入了中興府境內。

張惠與葉李都深知,如今這南朝明面上還姓趙,實際上的主人早就是吳王張鏑了,所以第二日就遣人遞了國書到吳王府。

“大元中書右丞、河南江北行省平章張惠,御史中丞葉李,拜見吳王殿下。”張惠和葉李擺出不應有的謙卑,作爲上國使臣,本不需要向宋國君臣行禮,但他們卻謙恭的跪拜如儀,若是被大都那幫矯情的僞君子們知道了,定要譴責他們有辱國格。

“前番北朝無故南侵,迫我大宋君臣流寓海外,景炎皇帝因之而崩逝,孤憤起義兵,誅塔出於崖山。而後北朝猶自不知進退,又以兵犯江西,孤再出杉關,敗張弘範於隆興。連年以來,北朝屢屢起釁,欺我大宋無人焉!?孤不日將以虎賁五十萬,敬邀爾主會獵於吳!”

張鏑正襟危坐,面露慍色,也不讓人起身賜坐,先就一番嚴詞譴責,給一個下馬威。

“吳王殿下息怒,兩國交兵有年,恩怨由來久矣,吾皇聖明仁德,不欲生靈塗炭,願效澶淵之盟、紹興之議,特遣臣等致禮於貴邦,願化干戈爲玉帛!”

“北朝貪得無厭,素無信義,孤豈能偏聽爾等一面之詞!”

“稟吳王殿下,吾皇遣臣等此來,誠願睦鄰友好,已令江淮諸邊息兵止戈,並奉國書爲禮!”葉李快速的擡頭看了一眼殿上居高臨下的張鏑,幾乎有些顫抖的出言答話。這個曾經的同窗好友再也不是往昔的樣子了,他已是尊貴的王。在那王座上面容冷峻、目光深沉,令人不敢仰視。

張鏑面色稍霽,令人呈上國書來閱,元廷在國書中倒也做出了不小的讓步,看得出是有一定的誠意。

第一條:定元宋爲祖孫之邦,冊封宋主趙昰爲宋國皇帝。大元承認宋國的地位,如高麗故事。(這條是廢話,祥興皇帝是咱自己立的,哪用的着你來冊封?再說“如高麗故事”,說起來就有氣,高麗國的君臣是一幫無能軟蛋,屢次被元兵打入國都,但每次都逃到江華島,因元軍水師太渣,無法上島攻滅,加上高麗君臣奴顏婢膝的求饒,最終就讓他苟延殘喘至今,而且數代高麗國君都娶了元廷宗室之女,搖身一變成了北元的女婿,更加聽話,不僅窮竭民力四時供奉,高麗軍隊還順從的追隨元軍征伐南宋,以獻出大部分主權的代價免去了亡國之憂。)感情元廷收了一個便宜女婿,還想再認一個幹孫子呢!張鏑對此斷然否決,只允許平等交往,雙方互稱南朝、北朝。

第二條:大元承認宋國據有浙東、浙西、江東、江西、福建、廣東諸路和廣西部分沿海州君,兩國劃定疆界,不復交戰。(這也不過是承認現狀,並沒有讓出什麼好處。)張鏑要求以長江爲界,元兵退出江南。張惠不敢答應,只同意讓出廣西全境,讓靜江府的史格退往潭州。疆界的問題爭議較大,暫且擱置。

第三條:兩國交換俘虜,元廷願意送還宋恭帝和謝太后,要求宋軍遣返崖山和隆興各次戰役的“國人”,還有李恆等被俘將領。(只要蒙古兵和大的將領,新附軍就不要了。)這一條簡直徒增尷尬,大宋早就有新的皇帝了,再把投降派謝太后和另一個兒皇帝還回來,到時如何處置?所以張鏑並不迴應送還帝后之議,但要求放回被俘的丞相文天祥。

第四條:沿江開辦榷場,定期舉辦貿易,准予商旅往來。宋軍不得阻斷江淮漕運與海運,元廷則願意提供適量的牛馬交換宋國的物產和工業用品。(中興商社生產貿易的糖酒鹽鐵絲茶香料和各類手工業用品早已成爲北元官民不可或缺之物,元廷又最怕中興軍切斷漕運使大都再次餓肚子,故有此條。)張鏑原則上並不反對這一條,但還要補充一點,元廷必須賠款,給錢,給錢,這纔是重點,當然可以說的好聽點,叫做“歲賜”。每年分期付款,至少五十萬兩。這讓張惠再次爲難了點,給點錢是沒問題的,這不算違背底線,但價格似乎高了一點,肯定還得再請示皇帝。

第五條……

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
第一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 董文炳六路南伐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