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

或許是出於對江淮乃至江南總體戰局的考慮,蒙元朝廷將設立不久的臨安行省撤銷,併入了江淮行省,兩浙與兩淮廣大的地區同歸一省,治所揚州,又稱揚州行省或淮東行省。但目前行省的中心實際上在杭州,由中書左丞董文炳兼領行省事。

自從泉州戰敗,董文炳忍辱負重,全部心思都放在報仇雪恥,籌備新一輪的攻勢上。經過皇帝陛下的親自過問,糧草器械和兵馬炮船都在加緊調集,江淮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經過了幾個月的整備,很快可以對殘宋的行朝再次發起致命的攻勢。但最近淮北傳來了紅巾反賊叛亂的消息,不免打亂了他此前的部署。這些反賊,偏偏於此時搗亂,實在可恨、該死。

這兩年的叛亂着實不少,尤其伯顏丞相率主力大軍北上後,各地的冒險分子蠢蠢欲動,打着趙宋名號的反叛此起彼伏,不過大多數都是小打小鬧,旋起旋滅。但這次的紅巾賊比起那些尋常的反叛似乎難搞一些,據說這些賊子並不佔據州縣,叛亂以來,就如蝗蟲過境,把錢糧人口席捲而走,十來天功夫已然流竄禍亂三四個縣,並渡過淮河向南流毒,甚至喊出口號要奪佔建康城,坐斷東南。雖然這樣的口號十分可笑,反賊們大多數都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但紅巾賊在江淮一帶的聲勢確實給江淮行省,甚至給整個江南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這種壓力自上而下傳導到了行江淮都元帥府事忙兀臺的身上,爲剿滅這支紅巾反賊,幾天時間裡,忙兀臺從揚州、鎮江、平江等地緊急調集了馬步軍五千北上支援。同時傳令淮西,也出兵數千往淮東聚集。

目前戰事中壓力最大也最直接的顯然要數淮東總管府達魯花赤,羯只裡。

因爲紅巾南下,出了海州境界後,淮東就首當其衝。淮東總管府轄泗州、臨淮、淮陰、新城、山陽、鹽城等十幾個州縣,駐地山陽。其中淮陰縣已經在兩天前被攻破,紅巾賊隨即渡淮,進一步威脅其餘各州縣。

……

“分兵?斷然不可!”

“怎麼不可,總理要我們迅速擴大聲勢,豈能留滯於一處!”

山陽城外數裡,義軍大帳之中正爆發了一場不小的爭執,原因是山陽城一時難以攻下。兩位特派員邢四、吳光聯合起來向統帥姚大施加壓力,要求分兵,讓各副將各帶一支兵馬攻打別處州縣,以求迅速的擴大實力,但姚大認爲這根本不可行。

一路勢如破竹的義軍碰到了第一顆硬釘子——山陽城,本來義軍的策略是不攻堅城、不打硬寨,能破則破、不能則走。但山陽是渡淮以後的第一城,關乎義軍的進退,也關乎義軍的聲威,畢竟多少個小縣城也比不上一個淮東總管府有分量。更關鍵的是,作爲總管府駐地的山陽,有兩千多兵馬,其中還包括五六百騎兵。這些兵馬看着不多,卻着實可以讓人吃點苦頭,要是能一鼓作氣打下了還好,要是打不下,那麼後路就堪憂了。尤其是那幾百騎兵,銜尾追擊,不斷騷擾,足可以讓幾萬輔軍、壯軍們崩潰。

山陽城如果拿下,這幾百匹戰馬到手,那麼形勢就完全不同了,義軍馬上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動性。

姚大對戰馬當然是非常眼饞,所以哪怕冒着風險也要攻下山陽。但圍攻了兩日,並沒什麼進展,隊伍中已經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按照邢四、吳光等人的意見,要麼撤圍出走,要麼分兵他處。否則,這幾萬人頓兵城下糧草補給怎麼解決?每天幾百人死傷逃散,兵源如何補充?總理要求的戰略目標又如何實現?

當然,邢四和吳光也並非完全爲明面上的理由,他們還有自己的考慮。作爲總理親自授權,從本部來的特派員,即便不能凌駕於諸將之上,至少與姚大、瞿根都是平級。但他們當初北上時只帶了幾個親隨,幾乎是空手而來,到了緊要的時候那個特派員的名號就不管用了。像這次起事,姚大被總理任命爲統帥,邢四、吳光和瞿根一起被任爲副將。瞿根有兩三千訓練有素的鹽丁爲依仗,是實打實的副將,甚至能與姚大分庭抗禮。邢、吳二人卻只是背一個空名,整個中軍裡頭沒有一個人聽命於他們,被姚大打發着管理壯軍和輔軍去了。

姚大這個人江湖出身,做事喜歡直來直去,平日裡倒還好,對特派員還有基本的尊重,容許他們隨時傳達本部的命令。到了戰時,一切權力集中於一人,免不了有些武斷,自認爲從“上面”來的邢四、吳光也要接受他的發號施令。

失去權力的痛苦只有掌握過權力的人才懂,哪怕過去的權力一直是種錯覺。邢四和吳光當然不甘心事事聽命於姚大,他們要求分兵,因爲分兵同時就意味着分權。他們必須掌握一支聽命於自己的兵馬,才能恢復一點與他們的地位相匹配的權力。

“山陽未下,斷不可分兵!別拿總理來壓我,就算總理在這,也沒有分兵的道理!”

姚大多少知道一點邢、吳兩人的心思,但他不可能鬆口,否則他這個主將的威嚴何在?

“好哇,姚大!你竟連總理都不放在眼裡了,將來……”聽到自己的建議被斷然拒絕,邢四不禁惱怒,但他畢竟氣勢上弱了一截,只能再次擡出總理的名義要找回一點場子。

“將來!將來如何?”姚大是念着當初張鏑和胡隸把他從死牢裡救出來恩情,才帶着七個弟弟提着腦袋爲中興社做事。就算總理本人也要給他三分薄面,就眼前這兩人,算什麼東西,也要來指揮他?姚大手按佩劍,盛氣凌人盯着邢四的眼睛來看,如果邢、吳兩人再不聽命令,他還真敢拔出劍來斬了他們。

“哎!這是做什麼,山陽還沒攻下,自己人倒鬧起來了!我看分兵是暫不要分,多派些人出去打糧,想辦法儘快攻下山陽、奪了馬匹纔是正事!”瞿根見雙方要鬧得大了,急忙出來打圓場。這攤子才擺開來,擺攤的人倒自己摔起罐子,那像什麼話嘛!

“邢、吳兩位副將軍,請你二人即刻領壯兵三千出營打糧,天黑之前,若籌不齊全軍五日糧草,提頭來見!”

姚大把“副將軍”三個字咬的很重,讓邢四、吳光出營打糧,完全是命令的口氣,沒得任何的商量。

“咱們走!”

邢四冷哼一聲,轉頭就走,吳光跟在後面,也重重一甩手,憤然出營。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
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十九章 以夷制夷 陳三甸糾合衆番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徠舊部 慶元城戒嚴蹊蹺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二百四十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二)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虜 伐虜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下)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十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