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

鷹集山上有一處天然溶洞,傳說是仙人修煉之地,故名仙人洞,洞口常年有水流如注,但洞內卻寬闊敞亮,平坦乾爽。正中間又有空洞直通山頂,如開一天井。此洞冬暖夏涼,周邊風景秀麗,十分適合遊賞,只不過地勢太過險絕,號稱猿猴仰止,蒼鷹難越。使得這裡人跡罕至,偶爾纔有打柴人和採藥人上山暫息於此。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個山洞,某些年長之人倒還有些印象。

殺官舉事後,連島鹽場的鹽戶們深知官府必定要來討伐,正發愁無處可以容身,瞿七便指出了鷹集山上的這處溶洞,衆人無不稱好。連夜將村中各家值錢物品和牛羊牲畜都往山上遷移。

連島鹽場有五百餘家鹽戶,青壯鹽丁八九百,婦女老幼一千餘。當下由瞿根等人組織召集起來,張鏑則派遣枚成、蔣武二人先往胡隸軍中求援,自己留下來幫助策劃指揮。

鹽丁中被選出十幾名頭領,每人負責帶領數十名不等的親族鄰里,劃爲小隊。各隊青壯被組織起來伐木造橋,將千餘老弱及糧食財物甚至牲畜都送進了仙人洞中,再按隊爲單位着手部署防禦。

張鏑料定一兩日內東海軍必會前來征剿,雖然軍城內人馬較少,最多隻能派出二三百人,而己方有壯丁八百,但正規軍隊與未經訓練的民壯戰力上天差地別,若是堂堂陣戰,恐怕二三倍的人數優勢也無濟於事,必須出奇制勝。張鏑的策略是依託地勢、層層阻截,待敵疲睏再全軍齊出一鼓破敵。敵攻我守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瞿根見張鏑指揮若定,心中甚是佩服,聽從安排全力支持配合,衆人忙至半夜才粗粗安排定了。

東海軍城,軍州衙署中,總管施居文被一個突發消息震到了。

“什麼……鹽司八名監差被殺!?誰人所殺?怎麼殺的……”他連連問出一大串問題,把那報訊的差人都問的呆住了,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地形容了一遍,總算是弄清楚了是鹽丁鬧事殺人。

“快……快去將鍾、裴二位都頭請過來!”

東海軍作爲軍城,原有知軍一名,鎮將一名,知軍管民政,鎮將管軍事,降元以後知軍的名稱改成了總管,不過還幹着與原來一樣的活。而原先的鎮將則被變更,遣了一名蒙古人擔任本城達魯花赤,作爲監軍。蒙元奉行四等人制度,不放心漢人單獨擔任地方主官,在路、府、州、縣和錄事司等各級地方政府,都以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達魯花赤,籍戶口,收賦稅,簽發兵丁,權力極大。雖然品秩與路總管、府州縣令尹相同,但實權大於這些官員。

不過因沿淮戰事激烈,東海大部軍馬都被徵調,原來的達魯花赤也已被抽調至淮北前線,現在城中暫時只有總管施居文一人做主,而他其實是個文官,與普通知州知縣是一樣的,並不通曉用兵打仗的事。他手底下的能依仗的力量只有幾百個差役、巡丁、邏卒,其中最重要的乃是五十餘騎軍,二百多步軍。那騎軍統領名爲鍾藝,步軍統領名爲裴尊,便是施居文口中的鐘、裴兩個都頭。二人管着城內維護治安,城外緝賊捕盜的事情,鎮軍撤走後也擔了巡邏守城的活兒。一聽總管急招,他們不敢怠慢,即刻就往衙署中趕去,在門口相遇,正好一同入見。

兩位都頭一到,施居文就像有了主心骨,免了兩人行禮,開門見山道:“連島鹽戶鬧事,已將鹽司八名監差都殺了!二位都頭,此事重大,該當如何?”

鍾藝昂然,不假思索答道:“刁民作亂,派軍擊破,擒殺首惡便是!”

“據報,亂民多達數千,恐我東海城中兵力不敷使用,或可遣人向海州求援,先待援至,再合兵進剿如何?”施居文深知城中軍力太少,有意向海州總管丁順求援,先向鍾、裴二人探尋。

“割雞焉用宰牛刀!不必動用海州一兵一卒,只消用我五十名馬軍健兒,便可前驅破賊!”鍾藝對求援的意見不以爲然,直言答道。

“明府何必謹慎太過,烏合之衆,莫說千百個,便是幾萬也不足爲懼!何必讓西海人看輕了我東海人!”武人總要表現勇敢,求援顯得沒風度,平白讓人佔了功勞,故而裴尊也反對求援。

施居文與海州總管丁順暗中不和,其實本意也並不想拉下面子去求助,於是勉勵道:“那便有勞二位都頭,若能擒得亂民首惡,本軍必爲二位請功!”

“誓不辱命!”鍾、裴二人皆齊聲應和。

第二日一早,鍾藝點齊了手下五十六名馬軍健卒,裴尊也召集本部二百名步軍來會,合兵之後一齊往連島鹽場殺將過來。

連島村背山面海,前面是寬闊的海灘,灘塗後是連片的一排草棚,草棚下則支着幾十只碩大的鐵鍋,都用磚砌的竈臺的固定着,這便是煮鹽的鹽棚與鹽竈。鹽棚周邊,種着無邊無際的半人多高的紅草,入秋後這種耐鹽鹼植物已經開始乾枯,是煮鹽最好的和最重要的燃料。不遠處還種着一株株高大的皁角樹,所產皁角則被用於從煮好的鹽滷中析出食鹽。

村莊、鹽棚、紅草、海灘,組成了鹽場獨特的風光,只不過鍾藝、裴尊等人並不是爲了賞風景而來。馬步軍二百五十餘人氣勢洶洶來到此地,只可惜四處空空如也,往日繁忙的鹽場,此時不見一人,彷彿所有鹽戶都憑空消失了。

“這些刁民,是做縮頭烏龜了嗎?與我進村去搜,別放過一個!”鍾藝見鹽場無人,有些惱怒,大聲命令部下進村去搜索抓人。

人馬方纔散開,村外忽然響起一陣馬蹄聲,有兩騎呼喝兩聲,略過村口,往北絕塵而去。

“定是亂民派出的探子,快追上去!”鍾藝急令道。

五十餘騎兵立刻調轉馬頭,往村口追擊,裴尊率領步軍整好隊也隨後緊跟上去。

南方素來少馬,騎兵訓練不易,是十分金貴的軍種,鍾藝的部屬都是原來的宋軍騎兵,投降元軍後繼續留用,雖然比不上從小長在馬上的蒙古精銳,但其中也不乏騎術出色的。當先的是一粗短的漢子,穩穩伏在馬背上如生了根一樣,他一路疾馳,將身後同伴拋得遠遠的,眼看離着前方二逃竄的“亂民探子”越來越近了。

眼看相距已到百步內,該騎從鞍袋摸出騎弓捏在手上,只待更近一些就隨時可以取箭射擊。這時前方橫過一條小溪,奔逃的兩騎都放緩了速度,準備趟過溪水。

好機會!這粗短漢子心中暗喜,一夾馬腹,正要追的再近些,好射殺前敵,立下首功。只可惜那兩個亂民竄的倒快,已經趟過小溪,逃到對岸了,岸邊一株大樹正擋住了視線。這漢子急催馬匹,渡過深及馬腿的溪水,終於躍上陸地。撥馬從岸邊的大樹下經過,遠遠又看見了前方的兩騎亂民。

哼,滑賊,看往哪兒跑!他心中這麼想着,腳下不停,正要繼續驅馬向前。這時突然“呼”的風聲傳來,還未弄清是何情況,頭頂的樹叢中猛地躍下一人,直接落在他的身後,將馬匹壓的一晃。

“誰......額......”這漢子驚惶之間沒法再喊出第三個字,因爲一把尖利的短刀已經刺破了他的咽喉,獻血刺啦啦的從大動脈中噴涌出來,整個人也隨之軟倒。

隱藏在樹上伏擊的,正是張鏑,原先殺死的八名鹽司官差遺下了兩匹軍馬,他便令徐奎與周黑炭騎馬誘敵,自己擇了溪邊這棵大樹埋伏。這粗短的漢子毛毛糙糙直闖過來,正好入了他的套。張鏑將這一馬當先的倒黴蛋卸下弓矢旁牌,然後一把推了下去。

後面的追兵也終於近了,有幾騎正在渡溪。張鏑控馬兜過大樹底下,在馬匹快速奔跑起來的同時馳射兩箭,無一落空,立時就有最前方兩名敵兵落馬,掉入溪水當中。其餘騎兵不得不謹慎起來,放慢馬速,也取弓來射。鍾藝已經趕上來指揮衆騎,匯聚到一起,同時下水渡溪。張鏑自然不會幹等着與他們對射,唿哨一聲就策馬前去與徐奎、周黑炭會合。

徐、週二人在水上駕船遊刃有餘,但騎馬奔跑有點勉強,要讓他們在馬上格鬥或者騎射更是太爲難了些,不過較之那些普通鹽戶還是強了一點,所以就被委以在鹽場外誘敵深入的重任。他們騎術不佳,控馬不熟,險些被敵騎追殺,好在張鏑伏擊成功,順利解圍。

三人會合,讓馬小跑着行進,倒像是故意放慢了讓敵兵追,鍾藝吃過虧也變得小心了些,只在後邊幾百步遠遠的吊着。

到了一開闊地帶,張鏑等三騎驟然加速,將追兵又甩開一大截。

“滑賊想跑!”鍾藝下令衆騎也催馬加速,五十三騎揚起大片的煙塵。

“轟......譁.....”地面忽然塌陷,一個巨大的陷馬坑出現在眼前,有五六騎收勢不住摔落下去,頓時人仰馬翻,坑中還埋有尖利的竹刺,將幾人扎個通透,死的真個慘。

鍾藝緊急勒馬,纔沒有跟着栽進去,繞過大坑,看了看裡面幾具慘不忍睹的屍體,又驚又怒,向部下大喝:“再追!”

張鏑好整以暇,回馬來看,待追兵緩過慌亂,才繼續往前奔去,竟直接往山林中竄。

鍾藝更加仔細,不求快只求穩,再跑幾裡,山路變得難走,他見前方那三名狡猾的探子都跳下馬匹,棄馬登山而上。山勢已然不適合騎兵跟進,鍾藝只得令全隊停下,來時五十六騎,損失了七分之一,只剩下四十八騎,卻連亂民的毫毛也沒傷到,想想在軍州衙署誇下的海口,真是讓人愧恨欲死。

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
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禪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元密探(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元密探(八)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福州輪戰(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上)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