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

困了三四日,元軍上下都是飢渴疲病交加,軍官已經遏制不住士兵們的逃亡。他們本就是沿海一帶的宋人,對宋軍還抱有一定程度的向心力。

士兵先逃,基層軍官跟着逃,甚至到最後是中下層軍官帶頭,整建制的跑到北面的宋軍陣營中。

黑夜是元軍主帥塔出的噩夢,過一夜手下幾乎就要少一半人,連坐法沒有用,反而逼的士卒們必須得聯合起來跑。軍法隊也沒有用,根本遏制不住滾滾的潮流,甚至有不少執法者自己也跑了。

宋軍從北到南,壓迫越來越重,並且以食物相誘惑,跑過去的元軍士兵吃了一頓飽飯,掉頭就成了反攻元軍的前鋒。

不甘失敗的塔出發起了一次次決死的反撲,就像溺水之人徒勞的掙扎,這樣的掙扎越來越虛弱了。

張鏑指揮衆軍步步爲營,中興軍爲骨幹,行朝軍爲輔翼,一點點的壓縮包圍圈,還有吃飽喝足的投誠元軍在前方趟着路先攻。

就像釣魚,把大魚溜的累了,沒勁了,也就到了起杆的時候。

在炮火配合下,陳閔率領數千敢死士從南岸登陸,從元軍背後發動了攻擊。

滴滴噠噠的衝鋒號響,中興軍的總攻開始了……

元軍陣地裡大多數人已經虛弱的連刀都舉不起來,目光呆滯的在地上或坐或臥,束手就擒。

塔出部下最核心的上萬名蒙古兵也大部分被迫投降,這是第一次有如此多的蒙古真韃被生俘,實爲難得。

勢窮之時,塔出不願被俘受辱,拔劍自刎,但因缺水虛脫,連自殺都沒有足夠的力道,被發現時還沒斷氣,瞪着眼睛好長時間才終於死透了。

劉深、百家奴等將盡數被俘。

“進剿”崖山的元軍共有八萬,戰後伏屍二萬餘人,海灘爲之變色,剩下近五萬人被俘,奪船逃回不到一萬人。

崖山之戰堪稱宋元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元廷部署在東南方向用於滅宋的軍隊主力喪失過半。

廣東境內只剩下潮陽的李恆和廣州的王守信、樑雄飛等部元軍還略有一點戰鬥力。

其中廣州的守軍多是崖山戰後敗回的人馬,都已成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更悲劇的是,由於廣州屢次易手,元軍上一次入城後乾脆把城垣都拆了個乾淨。這麼一來,偌大一個廣州成了不設防之地。

張鏑收拾完崖山的局面,趁勢回軍廣州,廣州元軍兵無戰心,外無城守,只一交戰,王守信立刻敗走,逃往韶關。樑雄飛自知不敵,俯首求降。

樑雄飛這人,本是廣東經略使徐直諒的部將,當初臨安失陷,宋廷投降,徐直諒便派樑雄飛往廣西元營納降。結果益、廣二王逃出臨安在福州成立了行朝,徐直諒一聽又不肯降了,閉城拒守。但那時樑雄飛已經接受了元軍的任命,帶着元軍來到廣州城下。看到老東家忽然反悔了,他也很無奈,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先幹上了。最終他在元軍支持下趕跑了徐直諒,短暫的做了幾天廣州的主人。接着宋將張鎮孫又帶着宋軍殺回廣州,把樑雄飛趕了出來。再過了不久,樑雄飛跟着塔出的大軍又從張鎮孫手上奪下廣州……

廣州的情勢就是如此複雜,說起來就跟繞口令一樣,宋元兩軍激烈的爭奪不休,城頭的旗幟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

這次張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又拿下了廣州,但因廣州已無城可守,張鏑並不打算在此鋪排太多兵力,只留下小部分水師船隊,並增加了中情部潛伏的特情人手,又以宋廷的名義正式任命了一批地方官吏,初步掌握了廣州。

至此,張鏑爲南下迎接皇帝的行動已來回轉戰了兩個多月。

祥興元年六七月之交,風暴將起,張鏑趁着氣候尚好,揚帆北返福建。

途徑潮陽,收到一份特情急報,一個糟糕的情報。

文天祥於海豐五破嶺戰敗了。

江西元軍南下時兵分兩路,主帥塔出率主力進駐廣州,副統帥李恆以一支奇兵東出進剿文天祥的殘部。

文天祥從南嶺出山以後就一直在追尋行朝的腳步,當初陳宜中和張世傑掌權時一直都不允許他帶兵入衛。直到不久前得到消息,景炎皇帝駕崩,新帝繼位,終於要召他入朝。但由於行朝遠走碙洲,山海阻隔,文天祥只能在潮陽一帶等待時機。

李恆探聽到文天祥正在潮陽一帶,急引兵馬往潮陽趕去,一路突破了文部設下的幾個外圍營寨。

文天祥自知不能抵擋,急忙率兵南撤海豐。在海豐又匯合了外出招兵回來部將鄒鳳,原以爲隔了一個潮陽港,李恆的部隊應當不至於那麼快追到,所以並沒有太在意。又爲了犒賞鄒鳳新募來的數千民兵,文天祥便下令休整一日,椎牛勞軍。

豈料老對手李恆故技重施,又用了輕兵奇襲這一招,以精騎八百裝載上船,在降將陳懿手下的海盜們協助下迅速渡過了潮陽港,突然之間出現在文天祥部的身後。

文天祥的部隊正在用飯,不意敵騎突至,頓時擾亂,那新招的數千民兵首先崩潰,全軍隨即一敗不可收拾。

殘兵撤逃到五破嶺(廣東海豐縣北二里),又被李恆的輕騎趕上,逃無可逃,部將鄒鳳拔劍自殺,親隨劉子俊不屈而死,文天祥本人也被元軍十夫長塔剌海擒獲,(事後塔剌海因此功而受賜銀符,升爲管軍千戶)。

當時文天祥得了眼疾,幾乎無法視物,來不及辨明方位就被俘虜了,情急下吞服了衣襟中的毒藥。不知是藥性不純還是服用不當,文天祥服毒以後只是上吐下瀉,一陣子後非但未死,反而治好了眼疾。機緣難料,是福是禍,大概就是命不該絕罷!

文天祥被俘後,李恆本想將其押在軍中,南下與塔出匯合進剿殘宋行朝,但從崖山逃回的殘兵敗將趕到潮陽告急,報稱塔出已被困死,緊接着又打聽到王守信丟了廣州。

李恆覺得異常棘手,只怕宋軍勢大,到手的大功都說不定拿不穩,便令人先押文天祥北撤,預備先送往杭州,再走大都。

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
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二百十三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六)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矯詔班師 獨鬆關危如累卵(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宋藥丸 得小兒失也小兒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