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

元軍主將、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到杭州了,比預計中早了很多。

這個時候,元軍的南下部隊尚在揚州以北,距離杭州至少還有五六百里路。二十萬大軍要渡過長江,遠涉數百里,最快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不過張弘範的風格一向來是以“快”聞名,自然不會跟着大部隊慢吞吞的行軍,早就帶着本部數千鐵騎直下杭州。

但剛一上任,他的對手們就給他送了一份大大的見面禮,八月十二日,慶元陷落,達魯花赤薛塔剌海身死;八月十五日,紹興城破,兩千蒙古漢軍一戰而潰;此後餘姚、慈溪、奉化、上虞……兩府十幾個州縣不戰而降,地方守臣爭相效順,比當年恭迎“聖朝”大軍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弘範接手的局面很不樂觀,很明顯,中興軍的優勢在於水師,所以他們一來就拿下了浙東沿海的重要據點慶元府,佔據了慶元昌國之間的衆多港口和海島,中興軍可以從容西進,攻打錢塘江沿岸的各大州縣,紹興、杭州都在炮艦的優勢火力覆蓋之下,北面的嘉興、湖州想必也難倖免,再遠一些的松江、平江,乃至於長江下游各州府都將受到威脅。

浙東的縱深太淺,中興軍沿錢塘江而進,暢通無阻,幾天之內就可兵臨杭州。

杭州作爲兩浙中樞,有守兵二萬餘,加上張弘範從北方帶來的上萬精騎,總兵力達到三萬之數。以這樣的兵力,兼張弘範的用兵之才,正常情況下可抵敵十萬宋軍,但這次來的中興軍絕非尋常宋軍,張弘範對此有着清晰的認識。

當浙東各地的敗訊接二連三傳來,張弘範並沒有自亂陣腳,他把自己關在衙署,不準任何人打擾。一個人坐在軟榻上閉目沉思,以手輕撫長鬚,靜坐了整整兩天。這兩天裡,他把來龍去脈、敵我優劣都在腦海裡一一捋了一遍。

根據戰前泉州卓有成效的間諜工作和前線的情報,張弘範基本理清了這支北伐宋軍的底細:

該軍主帥胡隸,曾與張鏑齊名,作戰兇猛,與大元的軍隊大小戰事幾十場,至今未聞一敗;還有一位水師將領陳閔,幾乎是大元水師的剋星,此次統領炮艦百餘,在水面上難以正面交鋒。綜合而言,宋軍的北伐部隊確實強勢,如果是尋常將領,肯定要被唬住,未戰就先弱了幾分心氣。但張弘範名將之才,臨變之時比常人更多幾分冷靜,可以透過表面現象而窺見問題的本質。

從種種跡象判斷,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支部隊人數上肯定沒有宣稱的二十萬之多,也就五六萬人罷了,但卻大張旗鼓的擺出要下杭州、破建康的架勢,靠這麼區區幾萬人,再精銳想必也不可能。何況大元的二十萬南下主力已經到長江邊,光騎兵就有十餘萬,宋軍只要不是失心瘋就不可能拿五六萬步兵爲主的部隊去浙北和江淮之間的平野之上與十萬鐵騎硬碰硬的交鋒。

基於這樣的判斷,張弘範料定中興軍的北伐之舉實際上是虛張聲勢而已。因爲他們即便攻下慶元、杭州和錢塘江沿岸諸州,也不過是一堆孤立的據點,浙東的地勢易攻難守,拿下這些州縣據點不過是徒增累贅,想必中興軍和那個張鏑還不至於如此無謀吧。

要穩固浙東和江東,不可能只憑一條錢塘江,至少要掌握長江下游防線,北伐宋軍大造聲勢無非是想把大元的二十萬主力都吸引到浙東沿海,用舟師炮船相糾纏。

而他們的真正目的,其實昭然若揭,就在江西。泉州的諜報也表明,宋軍此次出兵可能分爲三個方向,南、北、西,偃旗息鼓的西面最爲可疑。

宋軍如果得到江西,尤其是拿下隆興(南昌)、江州(九江),就扼住了長江下游的有利位置,江東、浙東可以順勢而下。

……

江西撫州,守臣伊色默一大清早就被城外出現的龐大軍隊嚇了一大跳,收到下屬的告急,他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戰戰兢兢往城頭一觀,果然是漫山遍野的紅,紅旗、紅纓、紅色戎服,也不知是幾千幾萬。

伊色默是回回人,只因擅長斂財做到現在的位置上,要他打仗還是饒了他吧。更何況撫州城裡缺兵少將,現在只有兩三千老弱殘兵,大部分守禦部隊都已經被李恆調到隆興去了。

一看情形不妙,伊色默腿都軟了,但腦子靈清,還曉得跑,與幾個親隨急忙趴上馬匹,打開北門逃跑,逃出去不到三五里就被宋軍堵住,綁成個糉子往城下一丟,撫州城不費一兵一卒就被拿下。

由於戰前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張鏑親自率領的十五萬大軍由邵武過杉關,一戰而下建昌,三五日後又兵不血刃拿下撫州,江西元軍至此還都矇在鼓裡。

西征大軍目標明確,連下幾城,並不過多停留,直往隆興方向打去。

由於信息的滯後,張弘範尚不知江西方向的情形,但戰事確實如他所料,浙東宋軍大造聲勢,實際主力卻去了江西。

當然,浙東的胡隸也不全是佯攻,五萬步騎舟師都是精銳,拿下慶元輕而易舉,下一步攻破杭州也不是不可能,接着逆富春江攻打建德府,溯蘭江、婺江、衢江而上攻打婺州、衢州、饒州。從杭州往南幾百裡,水路可直通兩浙腹心。中興軍可以憑着炮艦優勢迅速拿下錢塘江南岸大半個浙江,同時吸引南下元軍的主力陷入爭奪兩浙的泥潭之中。

按照計劃,順利的話只需兩三個月,西征軍就能奪取隆興、江州,坻定整個江西,與八閩、兩廣連成一片。江西局面定下後,西征大軍可由饒州、衢州入浙西,與北伐部隊合兵,順流北出錢塘,與元軍會戰於浙東。

閉關沉思了兩天的張弘範理清了脈絡,也做出了決斷:

命大軍先鋒官、副萬戶張宏正領兵五千,與建德達魯花赤、招討使高興合兵一萬,共同堅守建德府。

命官軍總管董士進,前衛軍指揮使董士選統兵二萬,堅守杭州。

張弘範自領本部精騎五千,連夜趕往平江,會同過江的主力大軍折往江東……

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
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濺觀門 亂世豈有安樂窩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六十三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三百八十四章 倭島攻略(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顏之亂(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絕我大宋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八十五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零四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個擊破(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