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

元軍在遠處,看不清高臺上的細節,但鮮紅的血和悽慘的痛呼是可以分辨的。陳墅敗仗二將被擒的事也有不少人知道,於是很自然聯繫到了高臺上的這個人,觀此情形無人不膽寒。所以懷都已經把這事情搞砸了,原來想用被虐殺的朱華來震懾宋軍,誰知卻被反將了一軍,宋軍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反而令元軍奪氣。

勸降勸不了,殺人嚇不倒,接着打吧。

元軍方陣開動,在前列卻排布了幾百人,穿着紅色衣甲,其隊伍散亂、兵器簡陋,或者乾脆沒有兵器,擡着飛橋、木板或者扛着土袋,顯而易見的衝陣炮灰的角色。

一猜便知,這些人肯定是東岸失敗後投降的宋兵,文天祥的贛軍和廣軍頗有氣節,大部戰死,投降的很少,其中還多有被趙孟傳、周進在運河中的行爲寒了心而被迫投降的。

蒙古軍素來都有驅使降兵的“優良傳統”,前幾次爲求速戰速決纔沒有用上,現在懷都技窮,把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讓宋軍降兵去前敵送死當然是個辦法,自己不受損失,還能給敵人以消耗。

胡隸對此很清楚,照常做好了臨戰準備。戰場上沒有慈悲可講,哪怕幾日前還是並肩作戰的友軍,這一刻既然爲敵前驅就沒辦法心慈手軟。

“韃子兇殘,不要爲他們白白送死!”

“進退都是死,是漢子就回頭拼一把!”

宋寨上幾百個大嗓門高聲喊話,對前驅的降兵們進行着最後進行勸諭,所謂不教而誅謂之虐,這些人畢竟與窮兇極惡的韃子有分別,直接無差別的射殺總還有些於心不忍,當然元軍就是想利用他們的這一點不忍之心,所以胡隸的底線就是降兵們不能越過壕溝,壕溝對面的暫不攻擊,越壕衝來的就無情殺死。

降兵們聽了勸諭一些人腳步猶疑,一些人則繼續木然的前進。身後有元軍壓陣,但見有停下不動的就果斷射殺,所以大部分人在死亡威脅下不得不加快腳步。

“再進一步就沒命了,回身反擊還是好漢!”前排降軍已近壕溝,宋軍寨牆上開始放箭,箭矢在壕溝前射出一條明確的界線。

“老子不做韃狗,江南西路的弟兄們,跟我殺啊!”降軍之中終於有人受不了了,元軍顯然就是要讓他們送死,眼見得前後都是死路,還真不如再拼一把,省的揹着這份屈辱,一名贛軍小軍頭率先吶喊,立刻就有很多人響應。

“廣南東路也沒有韃狗,拼了啊!”

贛軍與廣軍相繼反戈一擊,但他們已被去除了甲冑,兵器又簡陋無比,被壓陣的元兵一陣射殺,損失慘重。

“趴下,全趴下!”宋寨上不知是誰先大喊了一聲,呼喊着讓降軍們都臥倒避箭,寨上宋軍則居高臨下與元軍弓箭手對射起來。與此同時,宋軍寨門大開,吊橋放下,一隊敢死步卒持刀牌衝出來接應贛軍和廣軍降兵。

在刀牌手掩護下,有二三百降兵撤入寨中,但大部分已經被元軍射殺了。

營救出的降軍中贛軍佔了大部分,約有近二百人,軍職最高的是尹玉部下兩員裨將,名爲曾全、胡遇。廣軍則有七八十人,首領是裨將謝榮。這些人基本是元軍攻破五牧時潰散的,沿着運河向中軍求救時反被周進所部驅殺,無奈之下,憤而降元。

胡隸將所救友軍單置一營,授予衣食,並派他們協防南門。元軍撤圍後屯兵西面,所以南門的守衛任務減輕,胡隸已將本部精兵從南門移往西門,置換了袁鏞的明州兵一部守南門,明州兵稍弱,所以這二三百人正好可以加強力量。

元軍驅使降兵攻寨不成,上千步騎又來打了一陣,但是損兵折將毫無進展,仍舊退回。

入夜以後,兵火已息,戰場平靜下來。宋寨中數千將士都已各回帳中休息,只有巡邏和守寨的士兵們依照條例嚴格的輪流執勤。

守軍寨南門的是明州兵陳安上所部,寨牆上有五六十名士兵密切關注着外頭的動靜,這時一隊巡兵過來,領頭的一人對着寨上道:“弟兄們辛苦,將軍遣我們協守南門!”

“哦!可是贛軍和廣軍的弟兄?將軍不是讓你們先休整一天嗎?”

“哎,多蒙援救,怎能在營中吃乾飯呢!”那一隊巡兵大約二三十人,一邊與與寨牆上的守軍搭着話,一邊走上寨圍。守兵中帶頭的隊將原是個四明書院的秀才,知書達理的,答着話就過來迎接,剛接近這些“友軍”,忽然覺得氣氛有點奇怪,但下一句話還沒出口就被一柄尖利的短刀刺穿了前胸。他想喊又喊不出來,奮力掙脫也掙不開,渾身失去了力氣,身體奇怪的扭動,後面的士兵們他晃動的火把當中看不真切,只覺得有點不對勁。

這夥“友軍”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忽然發一聲喊,衝上來就一陣大砍大殺。一時間南門大亂,幾處火起,寨門吊橋都被放下,寨外早就蟄伏了大隊元軍,乘勢就猛攻進來。

懷都不愧爲元軍名將,奸計百出,這一次是故技重施,跟攻打五牧一樣,預先從運河載兵上岸,埋伏在宋寨南門,白天混入降軍中的奸細趁夜發亂,他便揮軍攻寨,乘人不備,一鼓破門。戰鬥一開始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宋軍猝不及防被打的大亂,似乎又要重演東岸大敗的場景。

陳安上睡得並不太死,這兩天守禦南門的重擔壓在他身上,責任心使然,不敢掉以輕心,所以寨門亂起他第一時間就聽到了,急忙出帳往火起的地方趕去,迎面就與突襲進來的元軍相遇,兩方衝殺在一起。事起倉促,陳安上身邊只有十幾名執勤的衛兵,而元軍部隊已經涌進來數百人。但陳安上毫不退縮,高聲呼喊集合士兵,奮盡全力衝突逆戰,他部下的明州兵才參加過幾場戰鬥,稱不上多麼精銳,而且被吵醒出帳來時甚至都來不及穿衣披甲,營中火光四起,殺聲沖天,很多人下意識的就想逃跑。但將領英勇奮戰,身先士卒,將他們的血氣激發了出來,陳安上身邊聚起的人漸漸增多,元軍進攻的步伐被稍稍阻住。

“靠攏,列陣!”

“各甲各隊,不得擅離本位,結陣堅守!”

亂戰當中旗鼓無法使用,軍令全靠吼,陳安上來回奔走,部署兵力,總算止住了潰亂的局勢,陣線漸漸穩下來。

“第二隊快隨我來,阻住寨牆!”

元軍破門之後,一開始勢如破竹,但很快就被阻在南側一隅之地,很難再擴大戰果,所以前敵的元將試圖再破一段寨牆,打開更多缺口。此時在大營南側靠西的位置,原有的一點守衛兵力或死或逃,一整段寨牆已經搖搖欲墜,牆下橫七豎八躺了十幾個宋兵的屍體,內外兩部元兵不下一兩百人,拿着刀斧已經將木結構的寨牆砍出一個大洞。

陳安上見此,親自帶了一隊槍兵前去阻擊,幾十個人就直接撞進好幾倍的元軍當中。砍寨牆的元兵稍稍一滯,與這小隊宋兵廝殺在一起,而寨牆上的破洞仍在擴大,不斷有人從寨外涌進來。

“轟~~”一聲大響,整段寨牆忽然就塌了下來,隨即躍進來一個魁梧大漢,這人蒙古將校裝扮,身長足有九尺,滿臉橫肉,手上持一柄大錘,一揮過來,擦上一點就是筋斷骨裂,宋兵的長槍碰到他就如一條樹枝細棍,一掃就飛。

重圍之中的這一小隊宋軍頓時更加危急,長槍組成的圓陣變得稀疏鬆動起來。

陳安上焦急萬分,營中兵馬未集,若是寨南全部失守,後果不堪設想。他奮盡全力,舉槍就往那元將身上刺去,那元將甲冑極厚,這一槍並沒有造成多大傷害,吃痛過後反而更加狂暴,一劈手將這槍桿斷成兩截,反手就拿斷槍回刺過來,又快又急,力道極大。陳安上只覺得胸口一涼,接着一陣劇痛,然後渾身的力氣都像被抽空了一樣,眼前的人影和刀光晃動着,卻像夢中一樣變得不真實起來,只有右手還緊緊握着那半截槍桿,拄在地上努力讓自己不要摔倒……

“仲元!仲元!你怎麼樣?”不知何時,陳安上恢復了一點意識,睜開眼,首先看到了自己的恩師袁鏞,正關切而焦急的呼喚自己。

“大寨……守住了……?”

“守住了!守住了!”

“好……好……”

陳安上覺得欣慰,手上一鬆,面帶着微笑,閉上了眼睛……

“仲元!仲元啊……”

袁鏞呼着陳安上的表字,痛哭失聲。這位愛徒跟着他授業十年,名爲師生,實如父子,誰料不幸走在了他的前頭。

袁鏞的大弟子戴曾伯也跪坐在地撫屍痛哭,他與陳安上都是四明書院中的翹楚,堪稱袁鏞門下雙璧,二人互相競爭又互相促進,又一同募兵隨恩師勤王,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現在雙璧失其一,怎不令人悲痛。

“先生節哀,仲元之仇,他日必讓韃子十倍來償!”胡隸來到袁鏞師徒身旁,低聲相勸。

這一夜的南門之亂事起突然,胡隸也沒有防備,幸好陳安上率兵奮勇阻擊,纔給胡隸爭取了集合兵馬的時間,當他帶着精兵從西門殺到南門的時候,這裡的防線已經岌岌可危。上千生力軍來的正是時候,立即扭轉了局勢,突入寨中的元軍很快就被驅殺出去。大寨化險爲夷,但守南門的士卒損失過半,連陳安上也傷重不治。

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
第二百九十六章 各個擊破(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一)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三百章 楊村驛絞肉機(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百三十四章 福州輪戰(四)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四百十八章 白溝河 決戰(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煉爐鑄造火銃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九十三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二)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