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

山東。

今年一開春,青州的船廠就變得繁忙無比。

當朝宰相阿合馬對船廠的進度催的很急,他不能不急,畢竟皇帝陛下的命令是在半年裡督造一千艘大海船,用於南征。

三年前征討日本的時候幾千艘船都被“神風”吹沒了,後來攻滅南宋獲得的戰船則在歷次作戰中折損甚多。尤其泉州,幾乎就是元軍水師的墳墓。所以這幾年偌大的大元朝總是面臨海船急缺的窘境。

現在皇帝要求的時間已經過去一多半,但可用的大海船不過六百多,還基本是從民間搜刮而來,民間又哪來那麼多可用於打仗的大海船。

剩下的船隻必須在三個月內督造出來。爲此,阿合馬在青州、海州、慶元等地都大辦船廠,甚至高麗也攤派了造船任務。

皇帝只顧着給大臣施壓,阿合馬則向下面的人施壓,光各船廠的大小監工就換了好幾茬,也讓好一些辦事不力的官吏們掉了腦袋。

最終這樣的壓力必然要傳導到最底層的建造者身上,他們的死活更不會有人在乎。

表面上看,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兩三百年前就有了幹船塢的雛形。但很多時候,造船的工匠們還是不得不沒入齊腰深的水裡幹活。哪怕春江水暖,常人也沒辦法長久的待在水裡,只消半個時辰,準要凍得嘴脣青紫、手腳麻木,再接下去身體就會凍得沒知覺,支撐不住就一頭栽下去了。船廠開工以來,每天都有幾十人凍死、病死。這螻蟻一般的生命,在韃子們的眼裡簡直不值一文。

除了海船,還有火器。這是更讓阿合馬心焦的事。

元廷上下都沒有火器方面的人才,一切都是根據戰場上反饋的間接信息,造出的火器總是威力不足,炸膛的風險卻不小。

要知道中興社的火器可是經過了幾年持續不斷的研究改進,從最初的火竹筒到碗口銃、盞口銃,再到現在裝備的制式銃炮,已經推進了兩三代。按照這個進度,更新一代的銃炮也可以在預期之中。但元軍幾乎是從零開始,卻想要一步到位,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爲操之過急而造成的麻煩當然不足爲奇。

按照元軍已知的情況,銃炮都是銅製,銅就等於錢,這代表着流水一般的鉅額資金投入。前幾個月的試鑄已經花銷了幾十萬貫,但盲目的投入卻沒有得到幾件像樣的成品。按照皇帝的要求,必須鑄造五千門以上的火炮和更大數量的火銃,以現有的成品率,估計三五百萬貫都罩不住。

大量的損耗是火器發展前期必經的過程,張鏑最早是在昌國鑄造銃炮,當時的成品率也很低,只有兩三成,那一年的海貿收益幾乎有一半都投了進去,才獲得了幾百門初代銃炮。

相比於中興社的小體量,元廷富有四海,一開始就是幾十幾百萬的投入,那麼損耗自然更是驚人的。元廷看着財大氣粗,實際上卻也未必經得起這樣金山銀海的耗費,雖然他們通過血腥的軍事掠奪和殘酷的壓榨老百姓集中了大量的金銀財富。但從皇帝以下,成千上萬王公貴族都過着驕奢淫逸、揮金如土的生活,他們貪財好色,揮霍無度。蒙古人的王妃、公主、王公、后妃,皆享有國家的“歲賜”。而且隨着成員的繁衍生息不斷增多,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其他貴族也享有特權,蒙古人有72種特權,色目人有30種,單是這些支出,就足夠把元王朝的家底掏空。同時帝國的衙門也是“官冗於上,吏肆於下”,行政效率及其底下,個個只想着如何撈錢,見面要“拜見錢”,過生日要“生日錢”,逢年過節要“追節錢”,連沒事白要也有“撒花錢”等等。

爲了應對日益浩大的財政開支,元廷採取了一種最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增加收入——寶鈔。

紙幣從北宋就已產生,蒙古人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到了當今的皇帝忽必烈,更是從即位之初就在全國強制性的發行紙幣。

阿合馬這樣的斂財之臣,更是對推行寶鈔不遺餘力,這兩年在江南施行鈔法,得錢不下千萬,也因此得到了忽必烈的信重。

但儘管有紙幣這麼一個劫掠民財的利器,元廷的財政收支還是日趨惡化,比如去年國庫收入統鈔三百萬錠,支出卻達到了三百六十萬錠,赤字達六十萬錠。爲了彌補虧空,元廷又不斷地增加寶鈔的發行量,貪得無厭又無恥荒淫的韃子們幾乎把紙幣當成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這對民生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名義上一錠寶鈔折銀五十兩,但人們幾乎不可能將手上的寶鈔換成真金白銀,隨着鈔法越來越濫,民間物價騰飛,通貨膨脹無比驚人,幾乎隔年增長數倍,元廷就是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一輪一輪的搜刮民脂民膏。

這回打造銃炮所需的資金,毫無疑問又會讓元廷多發幾十萬錠的寶鈔,同時也會給百姓造成新一輪的痛苦。

中興社體量雖小,卻不像元廷那樣有如此龐大而荒淫的食利階層,有如此低效而腐敗的官僚機構。哪怕疆域、人口只有元廷的幾十分之一,歲入不到元廷的十分之一,卻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與這個龐然大物的敵人相抗衡。

……

時間到了三四月之交,北方的昔裡吉叛亂形勢越發惡劣,叛軍竟然俘虜了鎮守漠北的四皇子那木罕和受命輔佐四皇子的丞相安童,皇帝不免要擔憂自己兒子的安危,同時也要維護自己的臉面,畢竟皇子被俘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

漠北的諸王叛亂聲勢浩大,那是蒙古人的根本,皇帝必須考慮要儘早結束眼下這兩線作戰的局面,甚至有想過放棄江南,全力對付北方。

不過江南的將領們極力勸諫,如董文炳、史格、張弘範等人都堅持要剿滅宋人的餘孽,因爲一旦收兵,宋人就會死灰復燃,前功盡棄。而且根據他們的報告,江南的局勢已經重新穩定,準備好再次發起對宋人行朝的絞殺行動了。爲此,皇帝自然而然就想起銃炮和戰船方面的準備,他希望阿合馬能在預定的時間之前提供足夠的炮船,以配合這一輪新的攻勢。

阿合馬勉爲其難,不過也只能硬着頭皮去做,在皇帝的催促下拿出了幾支仿製成功的火銃。皇帝陛下表示,他將要親自檢驗仿製的效果,並與那五支從泉州得來的“樣品”進行對比。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羣,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羣@正版

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
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三百七十六章 祥興和議(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婺城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一百十五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上)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三百三十六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了塔出 丟了文相公第九十九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上)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一百零五章 堅船利炮 看雷霆蓄勢待發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十四章 廣州遇險 南海大勝蒲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