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德國海軍的雄心

從規模上講,德國海軍只能算是一支二流海軍,而從活動範圍來講,則只算得上是一支近海海軍,因爲德國戰艦幾乎就沒有離開過波羅的海與北海,被英國人死死的擋在了家門口,缺少殺出去的通道。

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是一戰時的老兵了,他也參加過“日德蘭海戰”雖然德國海軍在戰術上獲得了勝利,但是並沒有殺出北海,仍然被英國的大艦隊擋在了家門口。從戰略上講,德國公海艦隊在“日德蘭海戰”中敗得很慘,並且從此失去了與英國爭奪北大西洋制海權的能力。

這段經歷讓雷德爾元帥刻骨銘心,不管當時鄧尼茨指揮的德國潛艇部隊在大西洋上取得了多麼輝煌的戰果,雷德爾仍然堅持以發展大艦隊爲主的政策。在相繼建造了兩艘“卑斯麥”級戰列艦之後,新的戰列艦,還有航母也被擺上了船臺。可問題是,當時德國根本就沒有能力支撐起雷德爾制訂的龐大的海軍造艦計劃了。

如果戰爭晚五年爆發的話,也許雷德爾的計劃就已經變成了現實,可現實是殘酷的,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大部分的物資都要用於地面戰場上,23年,德國陸軍軍費佔總開支的四成,空軍三成半,而海軍只拿到了兩成半的軍費開支(同期,唐帝國海軍所佔軍費比例達到了六成半)可以說,海軍是德國三大軍種中最不受重視的。用這麼點軍費,海軍還必須要優先考慮潛艇部隊的需要,加強對英法海上生命線的絞殺,最後能夠提供給水面戰艦建造的經費與物資都極爲奇缺。

從現實的角度講,德國海軍要想戰勝英法海軍是極爲困難的,就算僅僅對付英國海軍都沒有多少獲勝的把握。德國本身就爲大陸型國家,而且統一時間不長,錯過了海軍發展的初期階段,沒有海洋民族地特點。沒有發展海軍的思想基礎。更重要的是,德國沒有足夠優良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對發展海軍極爲不利。相對而言,英國爲島國,一直非常重視發展海軍(島國的共同特點,日本也一樣)法國瀕臨大西洋與地中海,兩個方向上都有天然良港,而且前出大西洋的通道沒有被完全遮擋。可以說。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德國都沒有發展海軍的基礎。

德國的強國地位所得到公認地,可作爲強國的一個必須標誌就是強大的海軍。海軍代表的不僅僅是一支海上軍事力量,更多的時候代表的是廣泛的海外利益。而廣泛的海外利益又是一個強國的基礎。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唐帝國的強大在很大地程度上就是因爲有着廣泛的海外利益,而且還有着世界上的頭號海軍艦隊。相反,俄羅斯帝國雖然也很強大,但卻從沒有得到大國地承認,最多也就只算是個二流強國,一個只能用一條腿走路的巨人而已。

成爲強國的目的刺激着德國人。也在刺激着雷德爾。在上次大戰之後。德國海軍有制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後來還在《松江條約》中要求得到唐帝國海軍七成的份額。這個要求得到了滿足,可德國的實力卻不足以支撐起這麼龐大的海軍艦隊。從條約簽署到戰爭爆發。德國海軍的規模一直沒有達到這個條約的上限!

歸根結底,德國海軍不受重視地原因還是由其本身的原因,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在西面有法國,東面有俄羅斯這兩個強大的“鄰居”而本國又無足夠的戰略縱深與戰略資源的情況下,德國必須將重點放在地面部隊的建設上,隨時提防着東西兩個強大的“鄰居”而德國又無多少海外利益,其海軍受到冷落也就是情理之中地事情了。

上次大戰,“日德蘭海戰”的慘敗刺痛了德國人,失去了制海權之後。德國差點完蛋,如果不是波斯帝國及時打通了與德國的地面聯繫,唐帝國的遠征軍到達歐洲戰場的話,恐怕德國就將與俄羅斯,日本一樣,在戰爭結束之前就投降了。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維護海上生命線的安全,這成爲了德國人的所有共識,可有了認識。不等於有了這個能力。

當時,德國海軍仍然是一支“破壞型”的海軍,而不是“控制型”的海軍。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破壞型”的海軍只能去破壞敵人的海上交通線,破壞敵人的制海權,而永遠不能如同“控制型”的海軍一樣,去獲得制海權,控制大海,並且將大海爲己所用。而數百年的海戰證明,“破壞”並不能帶來制海權,也不可能給國家帶來多少利益,在大規模戰爭中,控制大海永遠比破壞海上交通更有效。

可以說,德國海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走上了“歧途”德國海軍的重點一直是潛艇,而這個“重點”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唐帝國,美國,日本,英國都很重視潛艇,可都不將潛艇當作主要的力量使用,只是海軍的一部分而已。相反,德國海軍中,潛艇幾乎就是一切,幾乎代表了整個德國海軍。到23年底時,德國海軍已經擁有了三百多艘潛艇,而且長期保持有數十艘潛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戰。相反,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則基本上都留在了波羅的海,連衝出卡特加特海峽(丹麥東北,波羅的海出海口)的機會都沒有。

淪落到這一步,也算的德國海軍的悲哀吧。可這並不表示德國人沒有走向海洋的雄心與決心。相對而言,德國海軍的造艦計劃比很多國家都要龐大,甚至可以同唐帝國海軍相提並論了。

在上次大戰之後,德國海軍制定了一個二十五年造艦計劃,準備利用二十五年的時間來追上英國,打造北大西洋上,乃至整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可事實上,這個計劃是很不現實的。

在整個計劃中,戰列艦是最爲重要的,德國海軍在終結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與教訓之後,認爲戰列艦的速度與防禦,火力同等重要。因此就需要更好的,速度更快,火力更猛,防禦更強大的戰艦來充實他們的公海艦隊。可問題是,當時德國根本沒有能力打造一支龐大的艦隊,光是那些建造戰艦需要的費用,德國政府就拿不出來。另外,在技術方面,德國也缺乏基礎,這只是一支紙面上的艦隊。

在雷德爾上任之後,德國海軍的建設速度加快了,可緊跟着到來的經濟危機機會摧毀了整個德國(德國是歐洲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別說海軍,連陸軍的建設都困難,德國政府哪有錢去支持海軍建設?迫不得已之下,雷德爾不得不在別地方面想辦法,比如直接從唐帝國購買現成的技術(問題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把最核心的技術轉讓給別的國家)派遣軍官到唐帝國進行學習與深造(這個是受到歡迎的。唐帝國海軍也需要爭外快,而且培養盟國的軍人,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在幾乎沒有希望完成二十五年造艦計劃的時候。雷德爾還在盡他所能的推動着德國海軍的發展。

在建造“卑斯麥”級戰列艦之前,德國海軍先建造了幾艘袖珍戰列艦。袖珍戰列艦實際上就是減少了火炮數量,增加了防禦地小型戰列艦而已。當然,這也是迫不得已地做法,在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來建造戰列艦,而且很多老舊的戰列艦都面臨着要退役的時候,德國海軍也只能這麼幹了。

隨後,“卑斯麥”級戰列艦被擺上了船臺,實際上,這仍然是一種過渡型號的戰列艦。但卻是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卑斯麥”級戰列艦已經超過了條約的限制(德國海軍隱瞞了大部分的性能數據)而其對手,英國海軍中沒有任何一艘戰列艦可以與之抗衡。這也是爲什麼後來英國會立即啓動“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的原因。英國一直將德國當作頭號對手,而海軍由是英國生存的基礎,英國自然不會讓德國海軍的戰艦性能佔了上風。

因爲只是過渡型號,所以“卑斯麥”只建造了兩艘(“卑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按照雷德爾的設想,德國海軍真正地戰列艦是“H”級戰列艦(還沒有正式命名,“H”是計劃的代號)“H”級戰列艦的設計排水量超過了五萬噸。是自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之後,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戰列艦。可直到21年,也就是戰爭爆發的這一年,德國政府都沒有批准“H”級的建造工作,而且連設計圖紙都沒有完全完成。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H”級戰列艦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只存在與圖紙以及設計人員的腦海之中。

德國人的雄心還不僅僅這麼點。在20年的時候,雷德爾就已經提出發展“H”級之後的,更爲強大的戰列艦,並且暫時定名爲“Z”級。這種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竟然達到了八萬噸!而當時,日本的“大和”級的滿載排水量也不過就接近七萬噸而已!可問題是,德國連“H”級都無法變成現實中的戰艦,又有什麼能力來把“Z”級造出來呢?

除了戰列艦,德國海軍也早就認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實際上,在北海這個小池塘裡,航母並不見得有多大的作用)在推進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時,德國海軍也開始籌劃建造航母,而其第一艘航母“齊柏林”號已經在20年底被放上了船臺。而這艘航母的基礎設計工作並不是在德國完成的,而是在唐帝國完成的,當時唐帝國也正在設計“長江”級航母,德國海軍又無航母設計經驗,因此就直接出錢,請唐帝國的設計師爲他們設計航母。

這艘航母一直拖到22年,也就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年都沒有造好。因爲大部分的重要物資都投入到了陸軍與空軍,海軍則在加速潛艇的建造工作(此時,德國潛艇在大西洋上已經取得了成功)航母的建造工作被無限期的延遲了。如果戰局沒有大的改變的話,恐怕到戰爭結束,“齊柏林”號都將停在船臺上吧。

除了戰列艦,航母這兩種主力戰艦之外,德國海軍還在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套龐大的發展計劃。這些計劃也大部分僅僅只是計劃而已。談仁皓也不得不驚歎德國人的雄心壯志,不得不感嘆德國人在做計劃時的詳細與細緻。可以說,如果德國真有能力完成他們的二十五年造艦計劃的話,那麼北大西洋上的局勢將出現一邊倒的情況,英法海軍聯合起來也不見得是德國海軍的對手,可問題是,紙面上的戰艦是沒有任何威脅作用的。

最讓談仁皓感慨的還是海軍對國家實力,特別是工業實力的依賴性。任何一個海軍強國的背後實際上都有着強大的工業基礎。也許日本是個例外,可日本也最終被打敗了。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就沒有強大的海軍,而且海軍的存在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德國人有着自己的夢想,也有着遠大的理想,可卻沒有相對應的實力。在地面威脅遠比海洋威脅大的時候,德國海軍也就只能在波羅的海這個小池子裡游泳,而沒去大西洋上搏浪的能力!

當談仁皓翻越完了手裡的那份文件時,時間早就過了十一點。他立即就離開了書房,溜回臥室睡覺去了。妻子已經在牀上睡着了,談仁皓輕手輕腳的爬上了牀,可他怎麼也睡不着。

帝國海軍是幸運的,因爲帝國有着數百年的海洋歷史,帝國有着強大的工業基礎,有着豐富的戰略資源。這也許是最值得慶幸的吧,如果談仁皓身在德國的話,恐怕他現在就不是在指揮艦隊作戰,而是在哪條戰壕裡端着步槍發抖吧!

第64節 半路殺出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7節 有主見的誘餌第22節 分工合作第28節 機會第8節 撥雲見日第38節 敵艦隊的制空權第36節 調虎離山第5節 體制改革第31節 特種作戰第65節 風火燎原第5節 勝利航線第25節 當頭棒喝第18節 海狼第29節 戰爭號角第27節 守株待兔第8節 殺雞用牛刀終章硝煙散盡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4節 北海海戰第42節 錯過的情報第55節 傳奇艇長第47節 徘徊第49節 兩頭爲難第45節 全力防禦第4節 風波平息(下)第28節 滾動的鐵流第29節 炸彈開路第48節 飛行的眼睛第30節 迎頭痛擊第29節 猶豫不決第1節 重振艦隊第31節 火海上的舞蹈第21節 魂飛魄散第67節 繃緊的神經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15節 理性思考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13節 前哨戰第82節 新判斷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10節 敵人的反擊第2節 煩人的參謀長第12節 陰差陽錯第52節 打草驚蛇第30節 胸懷第3節 飛翔的翅膀第3節 臨危授命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43節 後方英雄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36節 機動艦隊第8節 戰略牽制第54節 指西打東第5節 風捲殘雲第35節 軍港末日第16節 接受考驗(下)第46節 夜襲第3節 飛翔的翅膀第44節 圍獵第28節 混蛋(上)第33節 準備的陷阱第16節 無奈的抉擇第70節 火紅的夜色第64節 時間差第23節 美軍發力第16節 兵行險招第48節 內亂第67節 一錘定音第83節 惹來的危險第30節 無奈的抗爭第21節 大局已定第21節 全面轟炸第14節 絕密計劃第12節 鮮血換來的經驗第32節 失職的角色第54節 驚喜交加第11節 荒漠基地第39節 春季攻勢第44節 枯萎的大地第28節 深淵的邊緣(下)第64節 計劃之外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35節 優秀的炮手第4節 信心第23節 將軍的責任第45節 逼敵決戰第30節 推動戰爭第34節 雙豐收(上)第18節 日本乞和第27節 萬噸燃燒彈第18節 軟肋第19節 乘勝前進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上)第24節 海軍的動力第49節 攔截第31節 戰局莫測
第64節 半路殺出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7節 有主見的誘餌第22節 分工合作第28節 機會第8節 撥雲見日第38節 敵艦隊的制空權第36節 調虎離山第5節 體制改革第31節 特種作戰第65節 風火燎原第5節 勝利航線第25節 當頭棒喝第18節 海狼第29節 戰爭號角第27節 守株待兔第8節 殺雞用牛刀終章硝煙散盡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4節 北海海戰第42節 錯過的情報第55節 傳奇艇長第47節 徘徊第49節 兩頭爲難第45節 全力防禦第4節 風波平息(下)第28節 滾動的鐵流第29節 炸彈開路第48節 飛行的眼睛第30節 迎頭痛擊第29節 猶豫不決第1節 重振艦隊第31節 火海上的舞蹈第21節 魂飛魄散第67節 繃緊的神經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15節 理性思考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13節 前哨戰第82節 新判斷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10節 敵人的反擊第2節 煩人的參謀長第12節 陰差陽錯第52節 打草驚蛇第30節 胸懷第3節 飛翔的翅膀第3節 臨危授命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43節 後方英雄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36節 機動艦隊第8節 戰略牽制第54節 指西打東第5節 風捲殘雲第35節 軍港末日第16節 接受考驗(下)第46節 夜襲第3節 飛翔的翅膀第44節 圍獵第28節 混蛋(上)第33節 準備的陷阱第16節 無奈的抉擇第70節 火紅的夜色第64節 時間差第23節 美軍發力第16節 兵行險招第48節 內亂第67節 一錘定音第83節 惹來的危險第30節 無奈的抗爭第21節 大局已定第21節 全面轟炸第14節 絕密計劃第12節 鮮血換來的經驗第32節 失職的角色第54節 驚喜交加第11節 荒漠基地第39節 春季攻勢第44節 枯萎的大地第28節 深淵的邊緣(下)第64節 計劃之外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35節 優秀的炮手第4節 信心第23節 將軍的責任第45節 逼敵決戰第30節 推動戰爭第34節 雙豐收(上)第18節 日本乞和第27節 萬噸燃燒彈第18節 軟肋第19節 乘勝前進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上)第24節 海軍的動力第49節 攔截第31節 戰局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