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衛星不是已經被幹掉了嗎?”
“還有美國的衛星。”魯雲翔分析說。
“你的意思是日本還有一個軍事指揮中心在和美國人進行情報交換?”
“是這樣的,而且這個指揮中心應該離這裡不遠?”
“你怎麼確定的?”
“很簡單,日本大部遭到電磁脈衝打擊,軍隊的指揮系統基本癱瘓,能將這麼多部隊集中部署到咱們的主攻方向,說明他能夠聯繫上這些部隊。我們這幾天的進攻受挫,估計當面之敵最少也有一萬的兵力,往多了說可能有三萬。雖然咱們遠征軍人數只有幾萬,但是加上輔助作戰的海空軍還有航天軍足有二十萬人,我們要是連他們都拿不下來,豈不是會耽誤大事!”
“日本人是靠什麼聯繫上這些通訊設備被毀的部隊的呢?”
“很簡單——傳令兵。”
“那麼他一天能跑多遠?也就是二百公里左右,咱們的先頭部隊在轟炸後三個小時就開始登陸,他組織起這樣的防禦最少也需要48小時,也就是說這些部隊就是指揮中心24小時內可以調動的部隊,換句話說指揮中心就在離這些部隊24小時交通圈的範圍內。”
“咱們要趕緊消滅敵人的指揮中心,一旦日軍重新集結,組織反撲那就太危險了。”
“我想應該重新制定作戰計劃,首先拿下日野,然後再從戰俘口中瞭解相關情報,消滅敵人的指揮中心。”
“事不宜遲,我馬上去通知東西集團軍羣的司令員來開會。”
日本人能在立川迅速組織起防禦來,與事先的精心準備不無關係。但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人的幫助。中村在會見麥卡恩時當面向他提出美國向日本提供必要軍事情報的要求。麥卡恩回國後就將日本政局變動首相更迭的情況做了彙報,同時對於日本首相提出的情報合作的要求當面告訴了沃森總統。沃森對此不置可否。但是五角大樓的將軍們坐不住了,雖然沃森總統不願意這麼早就直接捲入這場戰爭,但在軍方主戰派的壓力之下,他同意情報部門重新恢復與日本的情報聯繫,並且派遣情報人員進入日本,與日本共同重建情報交換中心。
對於這些安排,沃森格外謹慎,他擔心一旦被中國發現蛛絲馬跡會給美國將來的介入帶來隱患。因此他要求情報部門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做好保密工作。因此與日本人的情報合作,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秘密恢復。
遠征軍總司令魯雲翔在取得兩位集團軍司令官的一致同意後,立即責令參謀部變更原來的進攻計劃。爲了保密,他親自帶著新起草的作戰方案直飛北京。新方案擬利用日本人將兵力集中於右翼的部署,徵調民航客機和大型運輸機將作爲後備隊的第三十八集團軍迅速空運至靜岡,然後隱蔽地調往左翼立川
,對立川發起總攻擊,控制日野到立川的鐵路並切斷日野守軍退路。這樣,以8萬優勢兵力同時兩面進攻,使敵人首尾不能相顧。
對於這樣重大的部署變動,國防委員會的意見不能統一,無法作出決定,心急如焚的魯雲翔親自去向軍事委員會主席面陳意見。
譚總問∶敵前變更部署,關係重大,誰能負責?
魯雲翔答:“如果失敗,我願領罪責!”
“這不是誰領罪責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整個戰局和無數士兵的生命的問題,馬虎不得,草率不了。”
“可是戰局瞬息萬變,一旦讓日本鬼子緩過這口氣來,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譚總沉思了一會,問:“下一步作戰還有什麼困難沒有?”
“希望航天軍可以協助我們摧毀美國的偵察衛星。”
“現在還不能這樣幹,我命令他們干擾美國的偵察衛星,爲你調動部隊和重新部署創造條件,你看如何?”
“謝謝首長。”
“你還是抓緊時間向其他國防委員會的委員們說明一下你的計劃,我現在就召見大家開會!”
午夜三點,魯雲翔的作戰方案最終得到了國防委員會的批准。
兵貴神速,當天夜裡調動部隊的命令就下達了。第二十七集團軍繼續擺出攻擊姿態迷惑敵人,第三十八集團軍所屬三個師則越川河向左翼戰線秘密運動。所有部隊車輛均在夜間行軍,不得開燈或暴露目標。
航天軍也奉命對美國的偵查衛星實施干擾,美國偵察衛星在過頂軍隊調防區域時都遭到了地面移動激光器的照射,造成短暫的光學元器件失效。他們進行戰術偵查的遠程無人機有的被地面炮火擊落,有的受到強幹擾始終不能進入預定偵察區域。
因此魯雲翔的調兵行動幾乎幾乎瞞過了美國人的耳目。但是這樣大的行動,不會一點紕漏都沒有。
後來當美國電子偵查衛星發現立川一帶的通訊信號突然增高時才引起警覺,通報給了日本人,日本人誤以爲是自己指揮中心的通訊訊號被偵測,沒有當回事。
很快,第一批中國士兵出現在立川陣地面前。緊接著,潮水般的中國大軍繼續向立川的鐵路沿線涌來。此時日本人才反應過來,美軍監測到的是中國的通訊信號,但畢竟遲了一步,已經來不及抽調更多的援軍了。
守備立川要塞外圍的是當年曾幫助谷村平定叛亂的第4空降團。當年指揮先遣分隊率兵進京的指揮官,現在已經升任團長,他就是佐佐木一郎大佐。
佐佐木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他仔細觀察了地形,發現自己駐守的小高地植被茂盛,身後是一片長約500的開闊地,而這片開闊地就在立川要塞的火力覆蓋範圍內,應該是安全的。自己手頭的兵力只有大約1500
人,重裝備幾乎沒有,只有幾門輕型105榴彈炮。要想在這裡駐守必須修建永久工事,而這裡的叢林地形就是他最好的掩護。只要依託這片叢林,完全有可能將中國軍隊拖住,最起碼他們要付出數倍的代價纔可能通過這裡。
佐佐木一郎決心將556.4高地建成堅固的要塞,以556.4高地爲核心陣地,緊挨着的兩個山頭爲主要防禦地帶,山上的密林裡則是以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爲骨幹的防禦陣地,日軍的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爲主,混凝土工事與地形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接。交通壕上覆蓋了兩米厚的木頭。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儘管犧牲了射界,卻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訊網絡都受到良好保護。
針對叢林的作戰特點,佐佐木在樹林裡埋設了大量地雷,預設的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密集的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殺傷敵軍。工事修築差不多的情況下,佐佐木親往視察,現場觀看重炮轟擊試驗。試驗表明,數枚203毫米口徑的重炮直接命中工事內部依舊安然無恙。這完全得益於那兩米厚的木頭,這些就地取材的木頭,富有彈性,可以很好的吸收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佐佐木對此很有信心,他堅信在彈藥與糧草充足的情況下,工事足以抵禦任何程度的猛烈攻擊,並可堅守個把月不成問題。
同樣看上這片高地的還有日本戰略專家,立川要塞副司令山本熊太郎將軍,他在監工修築要塞時,就曾建議將要塞與外圍坑道打通。但是由於時局的變化,日本的威脅明顯減小,時任日本內閣,正忙着消減赤字,把本年度的國防預算壓縮了。就這樣隧道挖掘工作因爲資金不足而擱置了下來。 藉着現在的機會,他想重新挖通這條地道。但於時間不夠,當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時只完成了70%,約8公里,而高地與要塞沒有坑道連接。
佐佐木最擔心的是這批日軍新兵多,沒有在戰爭時期的堅強毅力,所以他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戰術。佐佐木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還嚴禁衝鋒。他將保存有生力量放在了首位,因爲他明白只要拖住中國軍隊就是勝利,殺傷人員不是最終的目標。以往日本的指揮官總是鼓勵士兵每一人至少要殺死十個敵軍。但狡猾的佐佐木則下令,儘量不要殺死沒有實質威脅的敵人,要殺傷他們。因爲佐佐木知道,進攻的中國軍隊人數有限,每殺傷一個士兵就會拖累兩個士兵:一個負責運走傷兵,一個負責保護傷兵。而中國軍隊均不會向二戰日本那樣殺害傷兵。守軍得到的命令是儘可能的向敵人腿部以下射擊,打殘敵人。
佐佐木的這些苦心經營,確實給中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立川戰役成爲艱鉅的攻堅戰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