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城和陳三妹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往往一天還沒活明白,卻發現眼睛睜開的時候,已經是日照三竿,口裡打瞌睡的時候,早已經繁星滿天。轉眼之間,葉明春和葉明光兩兄弟七八歲,葉明嬌和葉明媚也快四五歲了。葉錦城則經過三十而立的成熟,邁入了四十不惑的通透,他不再事事非要爭得你死我活,你贏我輸,而是儘可能地秉持着平和之心,善良之意,包容之愛來面對生活。
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地方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已經不再一味地盲從於計劃經濟,特別是對一些生活必需品,也開始通過發展鄉鎮企業來滿足社會需求,而這已經到了70年代末期了,而從上到下一股改革的春風正徐徐吹來,改變着神州大地。
蘇長青從縣城回來了,這次行程也讓他狀態倍加振奮,精神格外抖擻,因爲他覺得自己帶回來了上級部門的重大政策部署的新任務,這是種莫大的榮耀和使命,爲此在全鎮幹部會議上,他意氣風發,慷慨激昂地進行了一番發言——同志們,這次黨中央下了決心,準備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這是咱們寶山鎮展翅高飛的大好機會,以前我們的寶貝藏在大山中,運不出去,只能自產自銷,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幸福,這次有了鄉鎮企業這個大平臺,再加上面向全國的大市場,別的地方沒有的我們這裡不僅有,而且還很搶手的東西,就會變成搖錢樹,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我希望深入咱們寶山鎮基層的幹部們,找出具有咱們自身資源優勢的東西,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大做強幾個鄉鎮企業出來。
坐在臺下的葉錦城聽的格外入神,他的腦海中不自覺地想到了老丈人家裡的大紅袍,喝起來真的是香氣撲鼻,沁人心脾,腸胃有種徹底的通暢感,老丈人有成熟的製茶技藝,有能夠大規模供應市場的茶園,如果建一個大工廠,把老丈人的巖洞曬茶轉變成爲更加科學,現代化的形式,說不定能夠帶動周邊其他的農戶一樣把大紅袍實現標準化生產,這不就是充分利用了資源優勢嗎?
散會後,葉錦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蘇長青,蘇長青聽後十分高興,他抿了一口茶說道“我這杯子裡的就是大紅袍,我們可以把大紅袍茶葉打造成鄉鎮企業的拳頭產品,說不定一炮而紅呢?”
“我這幾天深入農村,家家戶戶有茶園,我的老丈人就是傳統制茶的高手,他曾經在縣裡組織的製茶比賽中得過第一,全村人都知道,我們可以建造鄉鎮企業,採購農戶的茶葉,然後讓他來製茶,這樣就能夠把咱們的大紅袍實現規模化生產,我們在建立營銷渠道,就能夠投入市場,這樣企業就建立起來了”葉錦城發現自己居然可以從社會大學學習中的知識現拿現用,心裡無疑多了一些工作上的自信和底氣。
“不愧是深入羣衆了啊,把村裡的情況摸的門兒清了,你這次是英雄終有用武之地,我跟上面申請,咱們第一個鄉鎮企業的操辦之事就交給你了”。蘇長青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斬釘截鐵地說道。
葉錦城接到任務,自然不敢怠慢,馬上深入基層召集村書記召開碰頭會,他們走村訪戶講政策,村民們感受到鄉鎮企業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茶園直接供貨給企業,價格隨市場變化,這樣收入就有了保障,農民們可以實現自己身份的轉變,到企業那裡當工人,這樣便多了份收入來源。葉錦城以與村民簽訂採購意向協議書的形式,這樣企業的貨源有了着落,葉錦城又與國土資源部門協商,找了一片與各村交通都比較方便的平地,廠房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葉錦城覺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葉錦城準備抽出時間,來與老丈人深入聊聊,請他出山,傾囊相授,讓大紅袍在他的加工製作下,實現從樹葉向脫胎換骨的蛻變。
“老爸,我這次來,開門見山,是想讓您加入我們製茶廠,把您的製茶工藝展現出來,讓全村的茶葉都變成一頂一的大紅袍產品,到時候肯定好賣”葉錦城信誓旦旦地說道。
陳義武面露難色,他沒有吭聲,只是埋頭喝茶,然後站起來走到門外,對陳四海說道“別像沒見過市面的,快去放牛”。
陳四海見父親如此嚴肅,只得悻悻而去。而陳三妹這時也不知所措,站在牆邊低頭整理着頭髮。
葉錦城見老丈人沒有迴應,便跟着起身,走到門口,繼續說道“老爸,您到我們廠來,我們會給您非常豐厚的薪資待遇,您以後不再是農民,而是能夠成爲國企員工了,您想想,您這麼大年齡,還能賺錢,而且還可以將傳統技術發揚光大,多好的事情啊”。
陳叔這時轉過頭來,流露出非常複雜的表情,說道“這不是錢能解決的事情,你先回去吧”。
葉錦城吃了個閉門羹,面子有點掛不住,但是仍然比較客氣地說了句“您認真考慮下”,便陪着孩子去玩耍去了了。葉錦城有點想不明白爲什麼陳叔會拒絕他的邀請,平時老丈人和他相處的都挺好的,怎麼這次就這麼反常,沒有他在製茶技術上的把關,這個工廠就沒有了靈魂人物,大紅袍製作這門工藝換作別人,心裡打鼓不放心,還是老丈人靠譜,因爲村裡方圓內外他在這方面可謂有口皆碑。葉錦城想劉備都要三顧茅廬,他也只要平時熱情些,殷勤些,多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去溝通,相信總會用誠意打動他的。
陳四海看爸爸走遠了,悄悄在葉錦城耳邊說道“我爸這製茶技術是祖上傳下來的,只傳男,不傳女,我就是他的唯一繼承人,就會傳給我,你放心,我一定跟着你幹”。
陳三妹一把揪住弟弟的耳朵“等傳給你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葉錦城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老丈人的心思,自古以來纔不外露,技不外傳,這些都是祖祖輩輩求生存,延香火的本事,都是傳內不傳外,一旦公之於衆,自己就沒有了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價值了。
於是葉錦城把蘇長青邀請來,與老丈人談心,老丈人見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他家,於是隆重招待,把自己最好的茶葉拿了出來。
“老師傅就是老師傅,名不虛傳,這茶葉喝起來,跟別的茶葉確實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就在老師傅的大紅袍,甘苦而不澀,清爽而不膩,能夠越喝越精神,越喝越通透”蘇長青是本地人,自然有喝茶的習慣,對大紅袍也有着獨到的見解。
“小蘇是行家啊,我的這個茶,一般人品,是一般味,只有懂茶的纔會品出其中的不同之處”老丈人聽到蘇長青的點評切中了要點,引發了共鳴。
“我們今天是不是不登三寶殿,咱們不是要建設一個茶葉製作國有企業嗎?這個茶葉加工製作,需要老師傅把關,不然產品品質不過關,就會砸了招牌。這不高人就在眼前,我們想請您老穩坐中軍帳,但聽說您有些心結,還沒打開,您說出來,只要符合政策的,一定滿足”蘇長青開啓了他的遊說模式。
“老祖宗定下的規矩,不能改啊。茶藝只能自個單獨傳,不能公開啊!不然我對不起師傅的教誨”陳叔終於說出了心中顧慮。
“陳叔,老祖宗的東西,好的咱們繼承,不好的咱們就要摒棄。您這製茶工藝是千百年來的民族智慧結晶,在廠子裡工作其實也就是指導員工如何按照您的標準制茶,這和教徒弟是沒什麼區別的。我們還是按照您的意思,只傳您覺得看得上的幾個徒弟,這幾個徒弟咱們通過層層篩選來弄,但是這其中我知道,陳四海不用選,一定要進去廠子裡,這就是祖上的規矩”蘇長青說道。
老丈人聽了之後,內心的憂慮立馬煙消雲散,“大家盛情邀請,我再頑固拒接,已經不合情理了,我才藝不怎麼樣,但是做人還是拎得清的,雖然廠子是我女婿開的,他也只是服務者而已,咱們公事公辦,絕不含糊”。
葉錦城聽了之後,心中大喜,搞定了老丈人,廠子開業運轉就不用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