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章 遺老遺少

507章 遺老遺少

大漢七年的臘月,楚風發行國債籌集到了價值五百萬兩白銀的軍費,後方的糧食、槍械、被服、罐頭、彈『藥』,通過長江、京杭大運河、黃河水系,通過東海、黃海、渤海海路,源源不斷的運向前方。

駐紮開封附近地域的金剛、毒蛇、斷刃三軍兵分三路,一出風陵渡叩潼關,一北上山西,一沿漢水北上漢中;四川第二軍山地部隊於風雪中越秦嶺,這些巴山蜀水間成長、釣魚城堅守的兒郎們,帶着四川人民的復仇怒火,出劍門進關中。此四路大軍十六萬兵馬,日夜不停,一時間關中各地一日三驚,蒙元的統治搖搖欲墜。

關中、山陝戰火兩天,江南的臨安卻是難得的靜謐,冬季的杭州灣依然船影翩翩。

臨安新城東南,西湖北岸棲霞山腳,距離嶽王廟不遠的地方,新落成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宅院,紅牆翠瓦、亭臺池沼佈置得別具匠心,頗有一番江南園林那種具體而微的美感。

“諸君請看,這便是窗含西嶺千秋雪,”九曲迴廊中,趙孟頫興致勃勃的引着客人們參觀,只見他推開一扇朱漆雕花的窗子,棲霞山頂上那層晶瑩剔透的白雪就歷歷在目了。

棲與西同音,正是一語雙關、恰到好處,陸秀夫長笑着捋了捋頷下烏黑的鬍鬚,連連點頭道:“甚好。既已有了窗含西嶺千秋雪,趙兄何不把‘門泊東吳萬里船’向在下等指示分明?”

趙孟頫聞言一怔,忽地大笑起來:“果然瞞不過你陸夫子,諸位走這邊,請看!”

往前疾趨幾步,趙孟頫伸手在圓扇宮門上輕輕一推,霍然洞開,鵝卵石鋪就的花徑通向小小的水池,池邊青石打成的石舫玲瓏可愛,正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趙孟頫和陸秀夫,一位江南才子領袖,一位儒門宗匠大師,同時發出了會心的笑聲。

故宋帝師、禮部侍郎鄧光薦的心情,則遠沒有兩位老友那麼好:

故宋末帝趙昺在琉球完成了小學學業,正好大漢帝國收復了江南,漢軍高歌猛進開始了北伐,大漢從琉球遷都臨安。臨安,是趙昺、故宋楊太后等人的故鄉,於是這些漂泊海上、歷盡艱辛的人們也想搬回來居住。

不過,故宋的皇宮是回不去了,那兒已經成爲了博物館,開放供所有公民參觀,楊太后便託小叔趙孟頫尋一塊地買下來,起造宅院居住。

這不,宅院已經落成,趙孟頫便帶着一干人等參觀,將來這裡就將是趙昺和楊太后的居處,毫無疑問,一直陪伴在趙昺身邊的鄧光薦和陸秀夫也將住在這裡。

趙孟頫這位胸中有大丘壑的才子親自設計、監造,宅院的面積雖然不大,卻十分精緻華美,據說起造宅院的工匠就是替楚風建造新漢皇宮的同一撥,趙筠很滿意他們的施工質量,所以又介紹給了堂兄弟趙孟頫。

這,都沒什麼,不好的是這宅子的佈置,不僅僅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還有什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什麼雲橫秦嶺今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全都是天南海北、這如畫江山的著名景緻!

山川如此,情何以堪!鄧光薦不明白趙孟頫爲什麼要這樣設計,難道他還存着個恢復大宋山河的志氣?

鄧光薦心頭畢剝一跳,渾身的血『液』一熱,但他很快又冷靜下來:趙孟頫和趙筠的親緣關係更近,便是大漢帝國的繼承人、第二皇后王敏兒所生的小太子,也是叫趙孟頫一聲舅舅!他似乎沒有必要幫着大宋復國——哪怕大宋的親王,也不一定趕得上大漢的國舅呢,可別忘了秀王趙與檡的遭遇!

所以鄧光薦出言試探道:“孟頫賢弟設計的這座宅院,正是匠心獨運,將天下山川景緻包絡其中,固然是好;不過如今大漢立國,咱們故宋的遺老遺少正是身居嫌疑之地,所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賢弟將這故國山川納於此間,怕是有心人要說你志圖恢復呢!”

趙孟頫一笑,鄧光薦完全會錯了意,這裡固然是將大江南北的故宋山河納於其中,不過並非志圖恢復,而是相反。

“非也非也,”他搖着頭,牽住侄兒趙昺的手,拉他到石舫中坐下,問道:“此石舫與木船有什麼區別,你可知道?”

剛剛從新漢皇宮中回來,趙昺到這新落成的宅院參觀一下未來的居處,只見樓臺水榭都十分精緻,不輸於皇宮大內,心下自是歡喜。此時正是少年人心『性』,聞言想也不想便答道:“木船會動,這石舫卻停在岸邊不能動。”

“對,說得對。”

趙孟頫手指不遠處的棲霞山,山腰一座飛檐斗拱的建築有翼然入雲之勢,此時隆冬,饒是杭州灣地氣溫暖出外也凍得夠嗆,卻見那建築前面一道石階,上上下下的百姓往來如織,人人手提香花、寶燭、紙錢、檀香,竟是人頭攢動、門庭若市。

“趙昺吾侄,可知那又是什麼?”

趙昺雖早年離開臨安,但這座全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建築,他還是非常清楚的,聞言肅然起敬,正『色』道:“此是先帝高宗時候的武昌開國公、加贈鄂王精忠嶽武穆之墳,天下盡人皆知,叔叔何有此問?”

“這便是了!”趙孟頫遙指嶽王廟道:“咱們故宋朝南渡以來,誅殺忠臣良將,風波亭上屈死岳飛父子,倒是那秦檜、賈似道、韓侂冑一干『奸』黨倒榮寵備至,如何不失了這如畫江山?所以愚叔纔將此宅院建在棲霞山下、西子湖畔,與嶽王廟相對,乃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意思。”

шшш ▲tt kan ▲℃ O

原來如此!鄧光薦聽到這裡,心頭不禁有些失落。

趙孟頫又踩踩腳下的石舫:“這石舫不會動,所以不能遨遊大江大海,只能一輩子停泊在在池塘中;只有順應水勢,乘勢而動的木船,才能順流逆流、翱遊四海!”

聰慧的趙昺聞言若有所思,趙孟頫知道自己擔心的其實並不是這個十三歲的孩子,當年海上行朝漂泊不定,他還只是個七、八歲的幼童,吃夠了顛沛流離的苦頭,所謂大宋皇帝的寶座,在外人看起來金碧輝煌,可於他有何益處?只怕他躲都來不及呢!

倒是故宋帝師、禮部侍郎鄧光薦……趙孟頫饒有深意的看了看這位白鬚飄飄、面容清瘦的老人,後者的目光和他對視了一剎那,便轉到了另一個方向。

趙孟頫無奈的搖了搖頭,這位老朋友,什麼時候才能從過去的幻夢中清醒過來?

臨安故宋皇宮,已改成了博物館,巍峨高峻的正門上,楚風親筆題寫的“故宮博物院”五個笆斗大的金字,在朝陽下熠熠生輝。

臨安除西湖八景之外,又多了一處景緻,逛故宮,看宋官家住的地方,成了外地人到臨安必去的景點。

文人書生想唏噓憑弔這個深仁厚澤三百年,一朝轟然倒塌的王朝;熱血青年們想看看韓侂冑斃命的夾巷,高宗與秦檜密謀殺害岳飛的偏殿;姑娘媳『婦』們最關心后妃的住處,嘰嘰喳喳鬧個不休,紛紛想象自己要是作爲某位皇帝的寵妃居於其中,該是什麼樣子,總之,八卦黨的威力從來強悍……

不過和絕大多數人獵奇、喜慶的心態截然相反,也有人面帶沮喪、好像死了爹孃。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位面容清瘦的男子,太過瘦削的身子套在寬大的棉袍子裡面,空『蕩』『蕩』的晃來晃去,難免讓人疑心他的棉袍是偷來的。

葉旭,這位故宋朝的青年御史,當初年紀輕輕就以直言敢諫、面斥賈似道而聞名天下,如果故宋能堅持到現在,或許他會是第二個陳宜中,當然,也有可能是賈似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誰又能說得準呢?

不過他沒有前面兩位那麼好的運氣,葉旭以屢發驚人之語剛剛成名,故宋朝就日薄西山,走到了盡頭,也不知是忠心耿耿,還是爲了躲避元軍的鐵騎彎刀,葉旭一直隨駕行朝不離不棄。

崖山大敗,隨駕到了大漢帝國,年紀輕輕的葉旭也想有一番作爲,所以他離開楊太后、趙昺母子,和其他故宋舊吏一塊報考了大漢官員,並被錄用爲科員。

“我堂堂故宋朝的御史,直言犯君而聞名天下,大漢竟不識人重人!”葉旭滿腹牢『騷』,根本無視行朝舊吏除了早與楚風打過交道的文天祥、陳宜中之外,連張世傑、蘇劉義這樣的世之名將,都是在漢軍中從連排長做起!

的確,新王朝取代舊王朝,原有的文官體系一般會得到保留,魯肅曾對孫權說,投降曹『操』之後,你就只能做一個歸命侯,我們這些東吳舊臣反而能做一州一府的長官……就在當世,驕傲自大到了極點的蒙古大汗忽必烈,都“以漢法治漢地”,任用留夢炎、趙復、葉李、范文虎等輩。

可葉旭不懂得,大漢帝國並不是簡單繼承故宋的政治體制,它有着自己專屬的東西,不同於這個時代的內容,所有的舊官吏,必須經歷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才能融入大漢『政府』七部二司這部精確的行政機器。

能從科員做起,就已是優待了!

大部分人接受了現實,少年得志的葉旭卻仍在緬懷“輝煌”的過去,哪怕他個人的所謂“輝煌”,正伴隨着大宋王朝的轟然倒塌。

有這樣消極的心態,工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葉旭因爲怠工、對前來辦事的百姓蠻橫無理等過錯,連科員的職務也失去了,可就像他的一貫表現那樣,他又把這筆賬算到了大漢帝國頭上,算到了漢皇宮中的楚風頭上。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他時常在破敗不堪的家中,不顧妻子的勸阻和驚懼的眼神,惡狠狠的朝着臨安新城漢皇宮的方向破口大罵。

與之相反,大宋皇宮改成的博物館,則是他每個月必來的地方,憑弔一番、唏噓感概,再回家寫下幾篇感懷傷逝的詩詞,葉旭還暗自得意:這些亡國詩詞,說不定將來可以和李後主前後輝映呢!自己不就能名傳後世了嗎?

哪怕家中的米缸越來越空,哪怕身上的衣服越來越破,葉旭仍然樂此不疲……

“咦,那不是葉旭葉先生嗎?”宋文昭、駱醒忠、於孟華三對夫妻聯袂到博物館中參觀,眼尖的宋文昭第一眼就看見了葉旭,這位前輩身爲故宋御史面斥賈似道、犯言直諫的時候,他們還是泉州小山叢竹書院的學生,毫無疑問,都把他當作偶像崇拜呢!

能在臨安遇到這位昔日的風雲人物,也是幸運啊!儘管現在身份地位掉了個頭,宋文昭等人早已成爲大漢帝國的四品官員,或掌握朝廷某部所屬某局的大權,或作爲使者派駐外國,殺生與奪猶勝該國君王,但儒門出身的人最認前輩後輩,對葉旭這位故宋朝就成名的、少年得志的進士,宋文昭仍然恭恭敬敬的執後輩禮節:“末學後進宋文昭,見過前輩葉師兄。”

泉州小山叢竹書院是朱文公朱熹創辦的,葉旭則是朱熹隔着四五代的弟子,所以宋文昭要稱他一聲師兄。

駱醒忠、於孟華都躬身行禮,三位夫人也道了聲萬福,哪知葉旭怪眼一翻,沒好氣的道:“各位早已飛黃騰達,說什麼末學後進?倒是葉某走背時運的,該給諸位做徒子徒孫纔對。”

宋文昭和駱醒忠對視一眼,無奈的苦笑,本來駱、於兩位,加上王峻、龐泰,對率先背叛舊儒學,投入皇上新儒學懷抱的宋文昭頗有排斥,可現在這麼些年過去,連文天祥、陳宜中這些儒門大師都講新儒學了,自己也都做到了四五品的大員,還像小孩子一樣,爭那些個閒氣做什麼?幾位的關係,早就恢復了正常,師兄師弟叫得歡呢!

可他們不爭,有人要爭,比如現在這位葉旭葉先生吧,當年也是一風流才子、聞名遐爾的青年御史,小山叢竹學生們的偶像,到如今卻越來越落拓不堪,滿肚子牢『騷』氣,見面就沒個好。

畢竟是名義上的師兄,且不說別的,就是儒門清譽也不容許宋文昭對他不恭,所以堂堂新任南洋總督府兵局長,可以調動大漢帝國海軍駐紮南洋的分艦隊,可以調動息辣總督府直屬步兵團,剿殺南洋、印度洋海盜,令海水變爲赤『色』、海盜聞風喪膽的宋文昭,碰了一鼻子灰也得裝作什麼都沒發生,訕笑道:“葉先生就會說笑,咱們所學晚於先生,出仕晚於先生,真真正正的末學後進。方纔先生,是打趣在下了。”

南洋總督府的局長、駐高麗的全權代表、大漢帝國財稅部的副局長,在這幾位成功者面前,葉旭根本無法控制心頭的怒火,或者妒火,此時他已被火焰燒得頭腦發熱,彷彿當年面斥賈似道,犯言直諫君王一樣,一連串誅心之論不假思索就說了出來:“哼,要論孔孟之道,你們連門都沒進,也不配稱我的末學後進;若論鑽營投機、蠅營狗苟的勾當,在下連諸位的腳趾頭都趕不上,更不敢受着前輩兩個字!你們做大漢皇帝的走狗,我自當我的伯夷、叔齊!”

“走吧,我們沒必要和他多說了,道不同不相爲謀。”宋文昭的妻子憐雲扯了扯丈夫的衣襟,當年被蒲壽庚搶去培養成“內計室”——也就是準備將來奉獻給某位權勢人物的“女秘書”,若不是大漢皇帝楚風攻破泉州城、將蒲壽庚明正典刑,自己哪得和夫君破鏡重圓?

且不說別的,按照以往的慣例,蒲府所有的財帛子女,皇上都可以作爲戰利品分給有功將士,或者自己享用,但他卻毫不猶豫的把蒲壽庚搶奪的子女、金銀還給了泉州百姓!

如此大恩,憐雲自然視楚風爲重生父母,夫妻倆竭力工作報效朝廷,葉旭對自己的夫君夾槍帶棒,她能忍,葉旭辱及大漢皇帝,她絕不能容忍!

一直沒有說話的於孟華,也苦笑着對宋文昭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文昭兄,咱們還是走吧!”

若在數年前,於孟華無論如何也是要和葉旭爭執那麼幾句的,可現在他已成熟了許多,現在他眼中,葉旭越來越像一隻演馬戲的猴子,甚至都提不起興趣來看看他下一步的表演了。

葉旭見衆人被他罵得怕了,不由得更爲得意:“走吧,走吧,衆人皆醉我獨醒,衆女嫉餘之峨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呵呵……”

牽着丈夫走過幾步的憐雲,聞言回頭道:“據我所知,葉旭葉先生也曾在大漢帝國『政府』任職科員,方纔先生所謂伯夷叔齊,又『吟』誦屈原名句,只不知伯夷叔齊可曾拿過周天子的工資,屈大夫可曾在秦國做過小吏?”

葉旭聞言張口結舌不能回答,只得戟指憐雲道:“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您食指、中指朝前指着我,女子,是說我麼?”憐雲嫣然一笑:“那麼你無名指、小指曲着指向自己,便是以自己爲小人?”

葉旭氣得呆了,戟指而罵,卻不是正好兩根曲着的手指指着自己!略呆了呆,再看憐雲,早已走得遠了。

做官做不過人家,連最擅長的罵人,以面斥君王聞名的本事,都被『婦』人所恥笑,葉旭真是羞愧無地,只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葉先生果然忠於大宋君王,不愧爲忠臣烈士啊!”

一個猶如金屬摩擦,生硬、刺耳的聲音在耳畔響起,葉旭大吃一驚,回頭一看,只見一位西域胡商打扮、光着個腦袋的人笑盈盈的站在身後,耳朵上還垂着碩大的金環,把耳垂拉得幾乎吊到了肩膀上。

“忠臣烈士不敢當,只是不敢昧着良心趨炎附勢罷了。”葉旭難得謙虛兩句,其實自己心頭明白,只有文天祥、陳宜中知道他的底細——當年行朝令文天祥開府興國恢復江西,文天祥不知道葉李的底細,上奏要調這位赤膽忠心的御史和自己一塊上前線拼命,葉旭卻是拼了命的往後退,哭求陳宜中免掉自己這個要命的差使。

此事文天祥還不一定知道,就算知道,這位謙謙君子也不會給第二個人說,倒是陳宜中最爲可慮,不過他身爲南洋總督,駐在萬里之外的息辣,哪兒會到這裡來揭穿自己?

所以在外人面前,葉旭樂得裝一裝忠臣烈士,當下話裡頭雖然謙虛,神『色』卻儼然以伯夷叔齊自居了。

來人見他這個樣子,也便笑笑,低聲道:“先生可有心去見一位故人?”

故人?要麼是文天祥陳宜中這樣飛黃騰達的,要麼是陸秀夫、趙孟頫這樣甘於平淡的真君子,和葉旭這樣的僞君子可合不來!

葉旭知道不會有什麼故人瞧得起自己,他也知道沒什麼故人會神神秘秘的找個西域番商來和自己說話,所以聽了這話,對來人也是淡淡的:“相識遍天下、知心有幾人?葉某『性』情孤介,卻沒有幾個使喚西域番商的故人,罷了罷了。”

來人神秘的一笑:“葉大人連這皇宮死物都憑弔感傷一二,難道活人卻不願意去見?”

活人?葉旭心尖子上潑剌剌的一跳,按下激動不已的心情,他問道:“何處故人,難道是這皇宮中的麼?據我所知,一位駕崩、一位不知所終,一位早已退位做了大漢公民,莫非閣下是陸秀夫、鄧光薦派來的?呵呵,那兩位正人君子,卻不是你這般藏頭『露』尾的勾當!”

那西域番商怪腔怪調的答道:“是不是,葉先生隨我走一趟不就知道了?聽說臨安城裡有拐帶『婦』女、兒童的,葉先生這身板,卻值不得幾文錢,不怕被我拐了吧?”

葉旭混到現在,也是爛命一條,哪兒怕什麼生死?聞言他大笑道:“且罷,就隨你去去又如何?”

這一去就遠了,出城之後七拐八拐,在故宋皇陵不遠處的破廟裡,葉旭見到了故人:一位身穿破舊袈裟,光着腦袋,做吐蕃僧人打扮的少年。

“哈哈哈哈,這就是故人?葉某離開臨安也有七八年了,七八年前你這小哥才三四歲吧,如何認得葉某?”葉李哈哈大笑着,不過聲音越來越小,眼中的驚奇、甚至是驚喜越來越濃。

到最後,他像見到了鬼似的,伸出手指頭想指小喇嘛,卻又不敢指,側着臉問西域番商道:“這、這位小哥端的是何人?你又是何人?”

“葉旭,大宋天子在此,你還不跪拜麼?”來人的聲音依然如金屬摩擦一般刺耳、難聽,在空寂的古廟中回『蕩』,卻帶上了一層威嚴,彷彿具有某種可怕的魔力。

也不知怎麼一回事,剛剛還自詡孤高的葉旭,膝蓋頭就不由自主的一軟,身子就撲倒在地,號啕大哭起來:“果然,果然是您,八年過去了,臣還認得您的天顏!”

原來這小喇嘛不是別人,正是被長生天庇佑的伯顏丞相俘虜,和全太后、謝太皇太后一塊,隨伯顏丞相大軍北上,後來不知所終的宋恭帝趙顯!

印着葉旭探詢的目光,那西域番商微微笑道:“我,乃是大元國師八思巴徒弟,大元敕封江南釋教都總統楊璉真珈!”

楊璉真迦是党項人,吐蕃番僧,大元國師八思巴的徒弟,至元十四年被忽必烈封爲江南釋教都總統,掌江南佛教事務。次年,在參知政事、提舉江南財稅盧世榮支持下,盜掘錢塘、紹興故宋皇帝陵墓,竊取陵中珍寶,棄屍骨於草莽之間。

盜賊們打開宋理宗的棺蓋時,一股白氣衝出,只見理宗安臥如睡,珠光寶氣,縈繞其身。棺底墊着織棉,包着金絲網罩。棺中的寶物被搶劫一空後,歹徒又把理宗的屍體倒掛,撬走口內含的夜明珠,瀝取腹內的水銀。理宗原想保護自己的屍體不朽,卻不知落到如此的下場。

據史料記載,楊璉真珈得到“馬烏玉筆箱”、“銅涼撥鏽管”、“交加白齒梳”、“香骨案”、“伏虎枕”、“穿雲琴”、“金貓睛”、“魚影瓊扇柄”等諸多珍寶,而帝王屍骨卻拋棄在草莽之間,悽慘到了極點。

聽得楊璉真珈的名字,葉旭氣得怒火滿胸膛,正要叫喊,又怕這吐蕃僧人發難——自己身體瘦弱,可不是他的對手,何況還有小皇帝投鼠忌器!

葉旭很快給自己找到了不動手的理由,但他逞嘴皮子功夫還是要逞的:“你這混蛋僧人,劫持我大宋歷代皇帝屍骨,又捉了我大宋皇帝在此,意欲何爲?葉某雖手無縛雞之力,也要和你一決生死!”

“葉賢弟不必『操』之過急。”

一個蒼老而又熟悉的聲音,在破爛的帷幕後響起。

796章 元老院316章 拒婚188章 四面楚歌693章 有姦情590章 叱吒萬戰場匈奴盡奔逃429章 狹路相逢485章 蒙古帝國的反擊585章 風雲聚龍虎會上796章 元老院360章 釣魚城259章 開科取士669章 極度危險710章 悲劇的一夜201章 外貿市場455章 波斯胡姬十八章 滅族580章 天河倒泄入孟津636章 冢中枯骨380章 阿合馬的門包791章 政變387章 黑吃黑472章 連環扣789章 大漢與羅馬273章 山村親家445章 南北兩個方向的遷移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3章 暴風111章 正義的審判243章 智慧之王715章 一念天堂358章 諜中諜450章 搶着做狗八十五章 毀屍滅跡192章 崖山譜新篇814章 沸騰之海上554章 決勝三烈火張天照雲海199章 登基爲帝563章 雙雄會一656章 早有準備416章 忽必烈不簡單582章 授命於天既壽永昌744章 文明之徵服中497章 十月圍城140章 始作俑者334章 不對稱作戰754章 陽光海灘255章 御狀584章 工業與壟斷貿易420章 起點和終點382章 奸商下場359章 改進火藥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6章 心想事成549章 收官十三朝秦暮楚748章 真實的阿凡提211章 路轉789章 大漢與羅馬355章 盧世榮443章 旁聽生659章 你是鶴蚌我漁夫371章 動物實驗314章 民族融合三十六章 一網打盡235章 樓蘭833章 關貿總協定二十四章 生日135章 鳩佔鵲巢592章 外交戰線下八十八章 海上炮擊419章 重回興國第2章 韃子細作?237章 內帑843章 神聖同盟126章 風波惡600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高歌入漢關上790章 羅馬陷阱870章 宙斯之力318章 聯姻150章 說降822章 日落威尼斯220章 破軍579章 開封春來早504章 諫議院引發的爭議798章 戳破蛛網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2章 氣球上848章 狐假虎威的感覺580章 天河倒泄入孟津442章 兩院院士143章 準備建國367章 強弩戰術777章 皆大歡喜652章 恐懼與怨憤375章 第二師282章 九天玄女和亢金龍846章 西西里雪中送炭568章 華容道第8章 漢軍366章 艱難困苦461章 競選議員582章 授命於天既壽永昌875章 紅色多瑙河上669章 極度危險
796章 元老院316章 拒婚188章 四面楚歌693章 有姦情590章 叱吒萬戰場匈奴盡奔逃429章 狹路相逢485章 蒙古帝國的反擊585章 風雲聚龍虎會上796章 元老院360章 釣魚城259章 開科取士669章 極度危險710章 悲劇的一夜201章 外貿市場455章 波斯胡姬十八章 滅族580章 天河倒泄入孟津636章 冢中枯骨380章 阿合馬的門包791章 政變387章 黑吃黑472章 連環扣789章 大漢與羅馬273章 山村親家445章 南北兩個方向的遷移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3章 暴風111章 正義的審判243章 智慧之王715章 一念天堂358章 諜中諜450章 搶着做狗八十五章 毀屍滅跡192章 崖山譜新篇814章 沸騰之海上554章 決勝三烈火張天照雲海199章 登基爲帝563章 雙雄會一656章 早有準備416章 忽必烈不簡單582章 授命於天既壽永昌744章 文明之徵服中497章 十月圍城140章 始作俑者334章 不對稱作戰754章 陽光海灘255章 御狀584章 工業與壟斷貿易420章 起點和終點382章 奸商下場359章 改進火藥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6章 心想事成549章 收官十三朝秦暮楚748章 真實的阿凡提211章 路轉789章 大漢與羅馬355章 盧世榮443章 旁聽生659章 你是鶴蚌我漁夫371章 動物實驗314章 民族融合三十六章 一網打盡235章 樓蘭833章 關貿總協定二十四章 生日135章 鳩佔鵲巢592章 外交戰線下八十八章 海上炮擊419章 重回興國第2章 韃子細作?237章 內帑843章 神聖同盟126章 風波惡600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高歌入漢關上790章 羅馬陷阱870章 宙斯之力318章 聯姻150章 說降822章 日落威尼斯220章 破軍579章 開封春來早504章 諫議院引發的爭議798章 戳破蛛網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2章 氣球上848章 狐假虎威的感覺580章 天河倒泄入孟津442章 兩院院士143章 準備建國367章 強弩戰術777章 皆大歡喜652章 恐懼與怨憤375章 第二師282章 九天玄女和亢金龍846章 西西里雪中送炭568章 華容道第8章 漢軍366章 艱難困苦461章 競選議員582章 授命於天既壽永昌875章 紅色多瑙河上669章 極度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