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

李延慶最後一次見到蔡京是去年秋冬之際,那時蔡京雖然老邁,但多少還有點仙風道骨的感覺,可這才半年不見,蔡京的後背居然佝僂了,縮成了一個乾巴小老頭,完全顛覆了李延慶記憶中的形象。

李延慶看了半晌,終於認出眼前的老者就是昔日的權相蔡京。

“卑職李延慶拜見蔡老相公!”

“原來是李少保,稀客啊!”

蔡京雖然老邁,但一雙眼睛卻極爲銳利,他看了一眼李延慶,微微笑道:“祝賀李少保力挽狂瀾,立下不世戰功,名垂青史!”

“這是全體將士的功勞,李延慶不過適逢其會,盡一份臣子之職責罷了。”

“李太保太謙虛了,請稍等我片刻,我們去書房說話!”

蔡京在水桶裡洗一下手,用布擦乾了,這才由長孫攙扶,緩緩向外書房走去。

“李少保請到書房稍坐片刻,容我換一件衣服。”

李延慶點點頭,走進了書房,書房內佈置得很簡單,靠牆放着一架書櫥,裡面擺滿了書和畫卷,窗前是一張寬大的書案,後面是一張檀木雕花寬椅,窗邊放着一張小茶几,上面有一隻官窯梅瓶,插着一枝含苞待放的菡萏,桌案上鋪着一張宣旨,有文房四寶,還有筆架和筆筒。

桌案的正面牆上是蔡京親筆所寫的一幅字,只有四個大字,‘閉門思過!’

李延慶可還記得從前牆上掛的是一條橫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他不由笑了笑,年邁倒是可能,思過卻未必。

這時,一名丫鬟進來給他上了一杯茶,李延慶點點頭,在客座上坐了下來,不久,換了一身禪衣的蔡京走進了書房,李延慶連忙起身,蔡京笑道:“讓李少保久等了,請坐!”

李延慶又坐了下來,蔡京在李延慶身邊的主位上坐下,丫鬟給他也上了茶,蔡京擺了擺手,孫子蔡徵關上房門退下了。

“李少保,金兵雖退,但形勢還是很嚴峻啊!”

蔡京輕輕嘆了口氣道:“官家被金兵擄走,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可怎麼辦?”

“我就是爲此事而來!”

“哦——”

蔡京笑道:“李少保可是想立大寧郡王爲新帝?”

大寧郡王趙諶是趙桓的嫡長子,今年只有七歲,跟隨母親朱皇后住在後宮,趙桓即位才半年,因戰事激烈,趙桓還沒有來得及立他爲太子,目前還是郡王身份。

李延慶搖了搖頭,“金兵雖北退,但隨時會再度殺來,現在是大宋危急時刻,郡王年幼,無法承擔起拯救大宋存亡的重任,我考慮擁立康王爲新帝。”

“康王?”

蔡京愣了一下,他忽然驚訝道:“對啊!康王在京兆,沒有跟隨官家進軍營。”

李延慶笑了笑,“現在康王殿下已經趕到鄭州管城縣,我派人去迎接,今天特來請蔡相出山,和我一起擁立新帝!”

李延慶雖然對蔡京沒有什麼好印象,但蔡京至少和他沒有太深的私怨,總不能讓白時中、李邦彥、吳敏、耿南仲等人來擁立新帝吧!

相比之下,李延慶反倒覺得蔡京纔是自己最好的合作者。

蔡京眼睛一亮,他浸淫官場幾十年,怎麼可能不知道這裡面蘊藏的巨大機會,這是蔡家關鍵性的轉折,他必須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沉思片刻,蔡京眯起眼睛緩緩道:“只怕現在白時中、吳敏等人已經進宮擁立大寧郡王了!”

李延慶淡淡一笑,“白時中等人的府邸大門已被軍隊把守,他們暫時出不了門,當然,也是爲他們的安全着想,怕他們被仇家所害。”

蔡京向李延慶豎起了大拇指,“李少保高明啊!”

.........

蔡徵將李延慶送走,隨即匆匆趕回外書房,只見祖父佝僂着後背,在房間裡來回踱步,蔡徵上前行禮,“祖父,李少保已經走了。”

“我知道了,下一步他會去皇宮。”

蔡徵猶豫一下,還是忍不住問道:“孫兒不太明白,李延慶爲何要立康王,按理,立年幼大寧郡王不是更有利於他控制朝政嗎?”

蔡京冷冷一笑,“你以爲官家是怎麼進金營的,李延慶攔得住帝姬,卻攔不住官家嗎?你太小看李延慶了,恐怕官家進軍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也是在他的計劃之中。”

“這.....這不太可能吧!”

“什麼叫不可能,康王怎麼會去京兆?李延慶說康王已到鄭州管城縣,我就知道李延慶早就通知康王進京了,這裡面有些細節可能我不瞭解,但我敢肯定,李延慶早就和康王有勾結了,再說,大寧郡王太年幼,他即位後必然是太后當政,你以爲朱皇后會饒過李延慶?只有康王即位,纔會有擁立之功。”

蔡徵默然,半晌他又道:“祖父也支持康王即位吧!”

“那當然,大寧郡王是嫡長孫、嫡長子,他即位是順理成章,符合白時中、李邦彥、吳敏等當權相國的利益,但絕不符合我們蔡氏的利益,只有康王即位,我蔡京纔會有擁立之功,纔是我蔡氏命運的轉折。”

“那我們該怎麼辦?”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全力配合李延慶立康王,這就是李延慶找我的原因,他需要我替他穩住朝綱,徵兒,速替祖父更衣,我現在就進朝。”

蔡京立刻更換了朝服,坐在轎子,在蔡徵的陪同下向皇宮匆匆趕去。

此時,皇宮內已聚集了近兩百名官員,大多以中低層官員爲主,知政堂六名相國中,何慄戰死,張邦昌和唐恪在金營未歸,耿南仲因爲搶掠民女而被李延慶囚禁,只剩下吳敏和李邦彥兩人,這兩人目前被李延慶派兵軟禁在家中,而白時中和孫傅兩名前任相國也同樣遭到軟禁的命運。

使百官一時羣龍無首,衆朝臣聚在在大慶廣場上議論紛紛,朝臣中以大學士徐處仁、大學士何矯、吏部侍郎李梲以及御史中丞許翰等人官職最高,但沒有相國,很多事情也只能議論而無法做決定。

“徐大學士,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國不可一日無君,官家已被金人擄走,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另立新君?”十幾名年輕官員圍住資歷最高的徐處仁七嘴八舌問道。

徐處仁年約六十餘歲,是神宗元豐間進士,爲官近四十年,一直恪守中庸,在抗擊一時他也屬於中間派,既反對妥協投降,也沒有信心抗金,主張維護宋朝利益的前提下與金國和談。

目前局勢不明,徐處仁當然不可能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他臉一沉,冷冷道:“官家雖隨金人北上,是否返回還爲未可知,沒有官家退位之詔,誰敢妄言立新帝?”

大學士何矯也對衆人道:“是否立新帝是由知政堂相國決定,耿相公、吳相公和李相公都在京城,他們沒有表明態度,我們就不要越俎代庖了。”

這時,忽然有人大喊一聲,“蔡公相來了!”

衆大臣回頭,只見數人簇擁着蔡京走了過來,蔡京爲相近四十年,在百官中威望極高,屬於朝廷壓艙石的性質,有他在,朝廷局面基本上就能穩住。

蔡京出面,使衆臣頓時有了主心骨,他們紛紛圍上前,急聲問道:“公相,現在朝廷該怎麼辦?”

蔡京擺擺手笑道:“各位大臣不要慌亂,金兵圍城朝廷尚能穩住,現在金兵北撤,更應該是朝廷重新運作之時,只要把條理梳理清楚,朝綱就能重振。”

蔡京幾句話就使衆臣焦躁的內心穩定下來,徐處仁又道:“公相,耿相公、吳相公和李相公都在京城,今天居然沒有露面,是不是我們去把他們請來主持朝綱?”

蔡京冷笑一聲道:“官家被威逼誘騙去金營談判,以至身陷虎穴,至今難以脫身,他們三人是罪魁禍首,應該下獄問罪,哪裡還輪到他們主持朝綱?”

徐處仁頓時啞口無言,吏部侍郎李梲上前道:“公相覺得我們現在該從何着手?”

蔡京微微一笑,“李少保已經去請示寧德太后了,大家稍安勿躁,等待太后的懿旨!”

衆人才恍然醒悟,難怪李延慶沒有露面,原來是去請示太后了。

徐處仁等人卻心知肚明,難怪蔡京會出來,恐怕就是李延慶把他請來的,李延慶軍權在握,朝廷該怎麼運轉,最終就得由他來決定了。

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四十五章 新年到來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師師請客 中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第七百九十五章 難以久呆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一百九十章 一夜逆轉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蘊到來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七百六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三十五章 郊遊墜驢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四百四十二章 錢落柳靜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緩兵之計第八章 以直報怨 中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三百一十二章 籠絡手段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試發榜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終任命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九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攜舊友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九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 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分歧初現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
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四十五章 新年到來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師師請客 中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第七百九十五章 難以久呆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一百九十章 一夜逆轉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蘊到來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七百六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三十五章 郊遊墜驢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四百四十二章 錢落柳靜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緩兵之計第八章 以直報怨 中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三百一十二章 籠絡手段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試發榜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終任命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九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攜舊友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九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 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分歧初現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