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

章越在真定城城頭看着遼使團隊,緩緩進行城門。

據他所知遼主耶律洪基已將捺鉢遷至了大同一線,同時契丹的兵馬已經開始大規模砍伐宋朝沿邊修建的榆塞。

所謂榆塞就是宋朝沿着河東北部,以及河北沿線種植的榆木林,作爲阻塞遼國騎兵南下所用。

僅定州北境,就種了數以億計,達到了五六十里之深的寬度,宋朝北邊的榆塞及塘泊的插畫式密佈,作爲防衛契丹的第一道防線。

但如今遼國已是開始砍伐榆塞,此事引起了宋朝上下的擔心。

章越知道榆塞可是與童貫有關,歷史上童貫爲了收復幽燕,將己方多年種植的榆塞砍伐一空,最後等到金兵的鐵騎南下時可謂暢通無阻。

當時不少官員認爲金兵之所以一路南下,是因爲沒有榆塞遮蔽的緣故。

遼主耶律洪基開始砍伐榆塞,可以視作遼國可能大舉進攻的徵兆,或者與自己一般都是擺出架勢嚇人,爲談判爭取更大的利益。

而這時候邊塞的局勢引起了官家的注意,官家調韓絳判太原府,並詢問章越遼國是否有南侵之意。

而章越得知遼軍開始從河東,河北沿線砍伐榆塞後,韓絳判太原府的事知道,官家對自己的擅作主張已有些擔心的苗頭。

韓絳知太原府就是分自己的權柄。

當日宴席上,章越招待了耶律頗的。

耶律頗的起身向章越致意道:“章樞副的名聲,吾主可謂久仰。”

一旁的副使蕭禧道:“吾主素來喜愛儒學,常有生在中國之願!”

章越以下的宋人聽了都笑了,宴上一開始倒是其樂融融,遼國使者並非那麼咄咄逼人,確實也對章越表示應有的尊重。

章越點點頭則是不置可否。

接着耶律頗的道:“似章樞副的三字經及勸學詩,神童詩,不僅我等契丹人耳熟能詳,吾主還令我遼國皇族,後族必須人人背誦!”

說到這裡,耶律頗的則趁着酒興念至:“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

是讀書人。”

耶律頗的聞言頗有自得之色,而宋朝官員這邊人人驚訝。

宋朝對遼國進行嚴格的文字輸出管制,除了九經以外,任何文字不許傳播到遼國,特別是宋朝一些大臣們的詩詞文章等等,一律不許契丹人習聞。

但誰知道遼主耶律洪基如此神通廣大,居然知道章越的傳世文章,而且還令契丹皇族和後族的子弟人人學習。

這令宋朝官員深感驚歎,有等自己的核心機密被契丹人窺探之感。

至於章越則覺得還好,自己的文章詩詞又不是要緊的,被契丹人知道了就知道了,這反而有利於我大宋的文化輸出呢。

不過在場宋朝官員和遼國官員都不這麼認爲就是。

而蕭禧則笑着道:“我倒是喜歡章樞副那首‘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蕭禧說完,頗有自得之色,彷彿你們大宋的機密被我一窺而空的樣子。

而宋朝官員這邊人人則是怒之。

韓縝道:“我方以誠禮相待貴使……”

韓縝帶着怒意的言語,被章越攔下。但見章越言道:“不料區區文章詩詞竟流傳至遼國,微末之名令貴主聞知,實在是在下的榮幸。”

耶律頗也笑道:“吾主不僅僅是聞知章樞副的名聲,他說章樞副的文章武功具是了得,若他在遼國,必拜爲南院樞密使,以主持南事!”

章越聽了有些想笑,自己又不是蕭峰,作什麼嘮叨子南院樞密使。

歷史上蕭峰擔任的南院大王在遼國中雖有權力,但不是什麼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職位,遼國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是南北樞密院使。

比如遼國權臣耶律乙辛便曾任過南樞密使。

章越不知道遼主說過沒說過這樣的話,但耶律頗也這話說出來,可是不安好心!

遼主要招章越爲南院樞密使,統帥南樞密院所轄的燕雲漢人進攻宋朝,一旦這樣的話傳出去會有什麼後果……

但見章越道:“吾中國之官不爲之,難道卻要爲什麼蠻夷之官嗎?”

章越此言一出,遼國使者這邊人人怒目而視。遼人最恨宋朝人又不打不過自己,又要嘲弄自己是野蠻人的樣子。這些年遼國人努力學習漢朝文化可謂下了一番功夫。

耶律頗的怒的站起身來道:“宋朝這些年承平太久了,不知道自己身份了,也敢稱我大遼爲蠻夷?”

章越道:“有何不可?林牙請坐聽我一言。”

耶律頗的重新坐下,聽章越有什麼話說。

章越道:“我聽聞貴主曾聽漢儒講經時,說到“北辰居所而衆星拱之”之句時,貴主曾問:’吾聞北極之下爲中國,此豈其地邪?‘”

“當講到“夷狄之有君”,漢儒便不敢細講,貴主又道’上世獯鬻、獫狁蕩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

章越此言一出,遼國使者們人人震驚。

章越居然連耶律洪基與漢人儒臣的對話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說明不僅僅是契丹人對宋朝大臣知之甚詳,宋朝在遼國境內也有細作,甚至連皇帝與大臣們的對話都知道一清二楚,說不定對耶律洪基的性格也是瞭如指掌呢。

衆使臣們都看向耶律頗的,蕭禧心想,宋朝若有此居心,看來不容易對付。

章越對遼主耶律洪基確實有一定了解。

當初童貫抓住了一個遼國細作後,從對方口中探知遼國經常有從僧人,兩屬戶中收買宋朝情報的習慣。

童貫便反向利用這些來宋朝刺探情報的遼國細作,去收集遼國情報。

反正這些人是爲了錢來買賣情報,誰給的錢多就給誰賣情報。遼國人做夢也想不到,那些替自己收集情報的人,居然也成爲了大宋的細作。

所以關於遼國的情報,在童貫的操作下便源源不斷地被章越所聞知。

章越也不知童貫收買的人中會不會出現馬植,但是這樣的事他是不介意的。只要情報有用,無論是再微末的消息,章越也是捨得給錢。

爲了對抗契丹,官家特別給河北,河東宣撫司調撥了兩百萬貫錢。

這比起當年韓絳出任宣撫使時,只給度牒,官家出手那可是實際多了,也大方多了。所以章越一面用官家的錢從大名府交引所買進茶引,炒高茶引的價格,同時另一面花錢來買細作。

而因爲章越講到耶律洪基與大臣對話之事,如此仔細令人耶律頗的,蕭禧頓時在章越面前失去了自信。

而這個時候章越則道:“你看貴主如此深明大義,也是蠻夷自居,而視中國爲上朝,爲何你們作臣子的,卻沒有這個覺悟呢?”

耶律頗的不敢反擊,而是問道:“敢問吾主與心腹大臣言語,章樞副是如此刺探得知的?窺視天子言行,此事是否有不仁不義?”

章越道:“此事我不好答你,但想來章某的詩詞文章你們如何得到,我也是如何得來的。”

耶律頗的冷笑一聲,舉盞喝了一口悶酒。

宋朝官員見章越用幾句話鎮住對方囂張氣焰都是大喜。

譬如你們契丹人得知我們宋朝的消息,但反過來我們大宋早有準備,甚至得知了你們更機密的消息。如此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契丹人是否當作更進一步的考量呢?接下來的兩國談判,他們契丹人因此要陷入被動了。

耶律頗的,蕭禧及契丹使臣團隊悶悶不言,顯然是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讓宋朝得知了遼國心腹機密之事,章越見此決定趁勝追擊,他言道:“其實嘛,章某詩詞文章不過是小道而已。而我中國真正的東西,便在仁義二字之中。”

“若知學得皮毛,便會知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他日強必盜寇,弱必卑伏,實不足論哉!”

章越此言一出,將耶律頗也等人都氣得七竅生煙,但又說不出話來。

衆宋朝官員也是高興,多年來契丹都是壓着宋朝一頭,使節見面時何嘗有宋朝官員敢如此斥責遼國使節之事。

但也有人擔心,章越是否信心太過,若真的兩邊談崩了,那麼回去以後耶律頗的,蕭禧傳話給遼主耶律洪基,豈不是兩邊要開打?

耶律頗的實也摸不清楚章越的路數。

耶律頗的道:“章樞副既是如此言語,那麼咱們也沒什麼好談了,今日兩國失了邦交,諸位也看清楚了,其責任並不在我遼國,而是在於章樞副,待到他日我遼國鐵騎南下時,我希望你們宋軍的刀劍能與你們的嘴皮子一般硬!”

說完耶律頗的拂袖而起。

下面的遼國使節們暗道痛快,痛快,這招可是遼國人的殺手鐗,只要不談判慌的絕對是你們宋朝人,而不是遼國人。

副使蕭禧仰天笑道:“不知刀兵一起的時,是遼國皇帝砍了我們的腦袋,還是宋朝皇帝砍了你們的腦袋!”

二使放完了話,卻見章越卻仍是一臉淡定的樣子,頓時有些拿不住。

這個時候宋朝人難道不應該跪地求和了嗎?

想到這裡,耶律頗也的信心只餘下了當初的七分。

第238章 商量第1012章 投機第732章 師兄弟第160章 見面第921章 賢相否第921章 賢相否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327章 奏對第766章 齊家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649章 辭君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317章 考後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438章 改元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912章 返程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331章 三舍人第278章 王者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920章 執政第867章 補鍋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52章 牧笛第211章 同窗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455章 人才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第37章 二哥下落第91章 釋懷第945章 妥協和商量第350章 大婚第12章 一以貫之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62章 官家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394章 急變第890章 國是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236章 如何辦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172章 成例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933章 指路第774章 喂餅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150章 相贈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1047章 熟狀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934章 臺諫第314章 六論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839章 變局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412章 貪婪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967章 遼道宗第92章 章家子弟第678章 凱旋第53章 挑戰第236章 如何辦第343章 下聘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714章 敲打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單章第872章 好岳父第909章 後來者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816章 銘記請假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276章 殿試第137章 府元第277章 崇政殿
第238章 商量第1012章 投機第732章 師兄弟第160章 見面第921章 賢相否第921章 賢相否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327章 奏對第766章 齊家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649章 辭君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317章 考後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438章 改元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912章 返程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331章 三舍人第278章 王者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920章 執政第867章 補鍋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52章 牧笛第211章 同窗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455章 人才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第37章 二哥下落第91章 釋懷第945章 妥協和商量第350章 大婚第12章 一以貫之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62章 官家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394章 急變第890章 國是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236章 如何辦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172章 成例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933章 指路第774章 喂餅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150章 相贈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1047章 熟狀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934章 臺諫第314章 六論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839章 變局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412章 貪婪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967章 遼道宗第92章 章家子弟第678章 凱旋第53章 挑戰第236章 如何辦第343章 下聘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714章 敲打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單章第872章 好岳父第909章 後來者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816章 銘記請假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276章 殿試第137章 府元第277章 崇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