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

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

五月陝西下了一場小雨。

呂惠卿披着斗笠蓑衣策馬,在延州視察民情。

呂惠卿是辦事極爲幹練之人,任何事情都是要親力親爲,地方上的官員向他稟過事後,他並沒有輕信,經常還要實地考察過一番,對對方說的話一一覈實後,方能心底有數。

在他的任上,事無鉅細,絕無拖延之可能,到手便辦,立即就辦。

下面官吏被他這雷厲風行的手腕給鎮住了,不敢有些任何怠慢,而且以往那套糊弄上官種種手段,絲毫都騙不過他。一旦被他查出有任何辦事不牢或欺瞞之處,必有重罰。

呂惠卿除了能罰人,也是能賞人能用人,破格提拔舉薦下面官吏。

所以他被罷相知延州兩年以來,雖稱不上延州大治,但也是刷新政治,民稱其便。

不少官員都對呂惠卿刮目相看,對方雖是人品堪憂,但簡直是打不死的小強,絲毫沒有被貶謫後的失意,滿腹牢騷,反而比任相時更積極辦事。

呂惠卿政績傳到朝廷後,官家對他讚歎連連,至於他最大的政敵章越,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在官家面親稱讚呂惠卿爲‘能臣’。章越也同意官家的提議,讓呂惠卿兼任鄜延路兵馬都總管,使得對方這位鄜延路經略使名副其實,真正的軍政大權一把抓。

如此呂惠卿幹勁更足了。

呂惠卿今日騎馬來到田邊,看着是一片茂盛的木棉地。

隨行軍騎立即將當地保長,保丁全部喚至,百姓們見有官員來,雖不知多大的官,但一見四處都是甲騎拱衛之狀,一個個都嚇得大氣不敢出,只是幹站在泥地裡。

呂惠卿本人則脫了蓑衣摘了斗笠,走到木棉地裡將一顆一顆木棉樹看過。

呂惠卿看了這一幕心後,當即吩咐道:“讓保長來說話!”

兩名軍士左右挾着保長扔在了呂惠卿面前,保長戰戰兢兢看着眼前這位身形瘦弱,一臉精明幹練的呂惠卿。

保長雖猜測不到眼前這貌似大馬猴的男子,竟曾經是堂堂相公之尊。

一旁的兵卒道:“相公問你一句你答一句!”

“是。”

呂惠卿看了一眼光腳滿腿是泥的保長道:“入春後可見得官吏下鄉?”

保長道:“見得。”

“嗯?”呂惠卿眉頭一皺,他三令五申在春耕前不得有官差下鄉打擾百姓,居然有人敢犯他的禁令。

“何時?”

“就在今日!”保長謹慎地答完後,頓時屁股給人踢了一腳。

左右罵道:“刁鑽!”

呂惠卿笑了笑,衆人見此方敢笑了,保長也笑了。

旋即呂惠卿斂去笑容,問道:“保正,此地的木棉種得如何?”

保長道:“今年二三月穀雨是立種,要等大暑立秋時摘實。”

“你可知木棉不計入戶等?”

保長答道:“曉得,之前縣衙裡有公人說過種木棉樹不算戶產,日後重新造冊不按此計戶等。如今棉布正是好賣,所以我們鄉里正好有幾塊閒地,便種了木棉樹在此。”

呂惠卿微微點點頭。

自實行免役法,青苗法以來,不少陝西百姓爲了免升戶等,都把自家的桑樹都給砍了,把牛給殺了。就是怕官差將這些納入戶等的計算。

但陝西四路唯獨延州一路種木棉樹不在此列,沒有算入戶產。

這是當初呂惠卿答允章越的,要在延州一路推廣木棉。對於答應過的事,呂惠卿辦得一向是十分盡心。

如今秦州,長安有商人專門收購這些,並染製成棉布通過熙州市易所銷至青唐,西夏以及內地。

呂惠卿專門看過這棉布,他年少時穿過這棉布裳衣。這棉布稱爲吉貝布,其實海南傳來的黎錦。用黎錦所制的吉貝裳衣穿在身上可謂格外暖和。

他拜相後,下面的人送過他一牀綿衾,就是棉花所充的被褥,夜裡蓋在身上也不怕寒。他詢問人方知這綿衾是人以竹爲小弓,牽弦以彈綿,令其勻細再填充入被褥中。

現在呂惠卿到了延州任上還在用這綿衾,晚上連湯婆子也不用,否則就是再名貴的羅衾,亦不耐五更寒。

這自己這堂堂使相都稀罕之物,如今在陝西,聽說蘇杭都開始大力推廣。

要知道綢衣錦服是不足以禦寒,普通百姓更沒有這些只能用草及蘆花禦寒,一個冬天後,餓死凍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連杜甫當年也只能苦吟‘布衾多年冷似鐵‘,這位大詩人也只能以布爲被,忍着飢寒交迫的日子。

但這棉布推廣不同了,聽說連秦州城裡的士人都用得起了。

棉布最難的便是脫棉籽,這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行,但聽聞章越發明瞭一等機器專門來脫棉,現在如今秦州,長安城中都有不少數百上千織戶,如今棉布已是在陝西大量之地生產。呂惠卿對保長叮囑道:“這棉花在於紡紗織布,其比採桑無採養之勞,卻有必收之效,比之苧麻,免緝績之工,得禦寒之益。可謂不麻而布,不繭而絮。汝可明白?”

保長半懂不懂地連連點頭。

呂惠卿見自己這番用心良苦的話不被保長理解,也是不以爲意。

呂惠卿繼續問道:“伱不必怕,有什麼要說的儘管說,本鄉有無奢遮人物?”

說到最後一句時,旁人心底一寒。

呂惠卿治地方有個習慣,每到地方都要找【奢遮】人物的麻煩,若對方識相,乖乖配合便罷了,若不識相,輕則下獄,重則沒命。

左右都是熟知呂惠卿性格的人,他這平平常常的一句話下,很可能就是一戶豪強破家。

保長道:“本鄉窮困沒什麼奢遮人物,便是有也去了縣裡。”

呂惠卿道:“若有便告訴我,我來替你們除害。”

問完呂惠卿便讓人牽過馬來。

呂惠卿上了馬後又對保長道:“你還有什麼話要說?不要顧忌。”

保長道:“去年鄉里收成不好,兩稅加上青苗錢,役錢,日子便難了,不知可否遲緩則個?”

“不知好歹!”左右欲罵,呂惠卿止道:“我若允你一鄉遲繳,旁鄉也要遲繳,我如何自處,朝廷更是爲難了。”

“不過今年五等戶的役錢免了。”

“太好了!”保長喜出望外,說完向呂惠卿叩頭道:“草民這便多謝相公了。”

呂惠卿看得不是滋味道:“我不許官差打擾你們春耕,允你們種木棉不計入戶產,有奢遮人物便替你除之,這些事你都不來謝我,反而卻謝免役錢這是何故?”

保長一臉喜色地道:“相公有所不知,咱們鄉里甚窮,十戶有九戶都是五等戶,免了五等戶役如同給咱們一鄉都免了役錢!”

“從此家家戶戶的老人孩子便可每頓多添一口飯吃了!”

呂惠卿看了沉默半響道:“你這不需謝我,要去謝姓章的纔是。”

說完呂惠卿按馬而去,他還是回頭看了一眼,但見保長與鄉民們說着什麼,用土話說了一陣後,卻見鄉民人人都露出喜色。

不少鄉民蹲在田梗旁捏着地裡的土,那等剋制又發自內心的喜悅,從一個又一個人臉上盪漾開來。

呂惠卿放眼望去遠處是光禿禿的山脈,而廣袤而貧瘠田土延伸至眼前,不遠處的村落裡滿是東倒西歪的房子。

大風一起,到處都是黃塵漫漫。

這便是呂惠卿治下的延州,百姓們飢腸轆轆,衣不遮體。

而陝西四路比這更貧瘠的地方,比比皆是。

騎馬在側是呂溫卿及呂惠卿兩個幼弟呂虞卿,呂康卿。

呂家進士輩出,呂惠卿這一輩十個兄弟,八個中了進士。

如今在呂惠卿在延州爲使相,便讓幾個兄弟入幕中,既是上陣親兄弟,也是栽培的意思。

但見馬上呂惠卿道:“章度之請讓孟子配祀,又修孟子正義,不過是爲了【以民爲本】這幾個字罷了。”

“【以民爲本】這句話我聽過卻從來沒見過,除了三代之時,這歷朝歷代下來老百姓,老百姓算得什麼。真是可笑。”

呂康卿最年幼爲兄長憤憤不平言道:“細民們只知道小恩小惠,他們不知道兄長的功業在哪裡。”

呂惠卿道:“這也不算是小恩小惠了。”

說完呂惠卿下馬在路牙子坐下。

“這募役法丞相,我與曾子宣用心最多,如今被他改了過來。可笑丞相寧信章越的一番鬼話,卻不信跟隨他多年的我。如今他這最是得意的免役法……被章三改了,他當多麼悔恨莫及。可笑,實在是可笑。”

呂惠卿憤憤不平地罵了一通,先罵章越,又罵王安石,最後頹然道:“如今章三已成了氣候,第一步是免役法,下面便是青苗法、市易法了。”

呂溫卿道:“咱們兄長無需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章三雖免了五等戶役錢,但聽說官家是不太高興的。官家遲早還是要起用兄長的。”

呂康卿道:“沒錯,平夏纔是最要緊的事,要奪取了橫山,一切都不在話下。到時候兄長回京拜相,章三就要反過來看兄長的臉色,那時候……”

呂惠卿點點頭道:“你們都說得不錯,大丈夫能屈能伸。如今章三正得志,咱們且先看他臉色便是。”

“我遲早是要回京,奪回這一切的!”

 

第498章 離開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342章 五百貫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816章 銘記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6章 抽絲剝繭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366章 先生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405章 鈔法第944章 探病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183章 二三事第787章 解圍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33章 託付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228章 秋夜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242章 玉簪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76章 飯堂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353章 卻扇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301章 瓊林宴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242章 玉簪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414章 入股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773章 異化第233章 弊案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870章 交換第269章 媒人第335章 選房第1017章 書局第890章 國是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745章 嫉妒第657章 西北行第92章 章家子弟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29章 寓教於樂第319章 擔憂第54章 饒我狗命第277章 崇政殿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89章 看榜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539章 師生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812章 大略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28章 借書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801章 保舉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591章 薦人第808章 書信第469章 青衣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
第498章 離開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342章 五百貫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816章 銘記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6章 抽絲剝繭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366章 先生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405章 鈔法第944章 探病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183章 二三事第787章 解圍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33章 託付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228章 秋夜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242章 玉簪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76章 飯堂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353章 卻扇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301章 瓊林宴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242章 玉簪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414章 入股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773章 異化第233章 弊案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870章 交換第269章 媒人第335章 選房第1017章 書局第890章 國是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745章 嫉妒第657章 西北行第92章 章家子弟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29章 寓教於樂第319章 擔憂第54章 饒我狗命第277章 崇政殿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89章 看榜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539章 師生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812章 大略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28章 借書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801章 保舉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591章 薦人第808章 書信第469章 青衣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