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

章惇與呂惠卿二人不僅是黨羽,而且性格極爲相似。

二人都是自尊心極強,報復心極強的人。但不同的是,呂惠卿是能屈能伸的,在局勢不利時,懂得隱藏自己,暫時蟄伏甚至認慫,等到局勢變化,有利於自己時,下手狠辣且不留半點情面。

而章惇這人是死都不會悔改,是那等寧折不彎的性子。呂惠卿這次下臺,落井下石的人不少,但章惇卻沒有與他劃清界限。鄧綰彈劾他後,他也不屑辯解,二話不說往湖州赴任。

此子不僅富有人格魅力,而且建功立業之志極強。

此次赴荊南平亂,章惇接到任命後,換了膽怯之人,路上就拖拖拉拉,待事有定局再說。但章惇卻不同,日夜兼程疾行往荊南,生怕大功旁落。

結果章惇運氣不好走到半路馬失前蹄,墜馬將腿給摔斷了,即便如此仍是不管不顧地前往荊南。

因章惇與呂惠卿關係及極其相似的性格,日後他平荊南迴朝後,他與章惇二人很可能會演化爲政敵。

章越當然不會在章惇平荊南之事做手腳,如此自己也就成了國賊,這等事自己不會幹。而且萬一泄露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可正如自己往真定負責與遼國談判事時,鄧綰,鄧潤甫,呂嘉問等人在官家和王安石面前中傷自己一般。

他們怕的是自己立功回朝後,排擠王安石,罷去新法。如此他們就通通下崗失業了。

章越自也要防着章惇一手。章惇此人個性極強,二人明顯難以相融。所以他要提黃履也有這個緣故在內。

楊氏的擔心也是有道理,她是非常有見識的女子,對政治上不會誤判。

不過章惇往荊南的任命是章越回京前,十幾日才下達的,根本與他無關。但楊氏這話就有些防患於未然了。

聽十七娘說楊氏近來身子比以往更差了,她可能是在考慮身後事了。

章越自己當初能與吳家成婚,姨母勸自己那一番話可謂功不可沒,但她卻從未對十七娘透露過半句。

月過樹梢,紅燭燃半。

十七娘靜靜地躺在自己懷中說着別來之事。

眼看着佳人在懷,章越聽着聽着已是悄然入睡。

……

次日章越精神抖擻地前往宮中。

在殿議中,官家提起了改年號之事,但此事遭到了王安石的反對。

言是離過年已沒有多少日子了,如今改年號太過於倉促。

殿上蔡確表達了對更改年號的支持,但王安石仍舊錶示了反對。官家,蔡確皆目視章越,但他卻始終一言不發。

而黨附王安石的元絳和鄧綰也沒有出聲。

最後改年號之事作罷,但明顯看出官家很是不高興。

王安石與官家間的間隙日益增長。

政事堂裡。

王安石,元絳,章越三人用飯,王珪都回本廳中歇息。

王安石吃了一半則停箸略有所思,看着廳前的梧桐樹。

章越暗暗地察言觀色。

一個人的精氣神,是騙不了人的。爲官成事,心力尤其重要。

心力強的官員,精氣神都處於一個絕佳的狀態。無論你對他用什麼手段,對方都是鬥不垮,整不倒,而他要辦什麼事,都會以一等排除萬難,移山填海的氣勢達到目的。

官員在位一般不在外人面前露出疲態。

馬上就是‘熙寧’十年了,自熙寧二年王安石初次進京時相見,可以感覺他卻是老了許多。

特別是第二次復相後,雖說對方依舊倔強如故,但就以往而言,在心力上可謂沒有以往那麼強了。

與王安石的凝重相比。

元絳吃得不多,堂吏盛飯給他時。元絳吩咐堂吏一減再減,然後方纔提箸吃飯。

章越知道元絳吃飯食之必盡,從來不留一粒米。所以他讓堂吏給他盛飯時必須一減再減。這不是人家入政事堂才如此,而是多年以來一直如此。

陳昇之與元絳在相位時同時遇疾,陳昇之對元絳說,你是個懂得節食惜福,雖有小病日後必然痊癒,我則不然。

王安石吃飯之時忽地笑了笑,似在自嘲一般。聞此笑聲元絳,章越都不明其意,皆一起停箸。

王安石對二人反應猶然不覺,彷彿繼續沉浸在自己世界裡。

“丞相方纔何故發笑?”元絳試探地問了一句。

“發笑?”王安石隨即恍然道:“之前僕三經新義注春秋裡‘八月剝棗’之句,僕注是剝其皮而進之,爲養老故。”

“昨日僕遇一婦人對其夫君言,老伴兒,撲棗去。僕方恍然此剝非剝也,而是撲字之通假,此剝棗當爲撲棗也。你說我是不是犯了望文生義之病?”

元絳,章越方纔釋然。

他們還以爲王安石爲官家要改元的事不高興,原來是在那計較三經新義裡的錯誤,以至於悶悶不樂。

元絳,章越見此都是笑了,各自搖頭。

二人都覺得自己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已經很瞭解王安石,但相處最後卻發覺自己還是不懂王安石。

章越道:“丞相,昔孔穎達,陸德明作注皆以剝爲撲音。”

王安石道:“是啊,如今此書頒發天下,天下讀書人皆習之,悔之晚矣啊!”

見此一旁堂吏都在偷笑。

用飯後,王安石退回本廳,元絳對章越道:“度之,丞相今日本是不歡喜,不應再說此書之誤了。”

章越道:“是我未曾料到,只是丞相方纔着實讓我吃了一驚。”

元絳則道:“丞相這般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丞相當年知常州時實不苟言笑。當年地方曾請倡優演習,丞相突爲哈哈大笑。”

“衆人見此亦是大笑,盛讚倡優之滑稽,於是重賞了此人。事後有人詢丞相爲何發笑?丞相言是想到《鹹》,《常》二褂有所頓悟,故而發笑。”

元絳與章越邊走邊聊,全程是笑着談論了此事。

……

這日放了衙。

章越並沒有直接回府而是前往城西的一條巷子。

這裡章越已是許久許久沒有去過了。

到了巷子裡時,官民們看着十幾名喝道的官差,以及代表宰相青羅傘蓋,皆是驚疑不定,不知是哪位相公竟大駕光臨這等偏僻之所。畢竟這樣的地方,沒有什麼高官,對於相公而言似有些不值一顧。

一座府邸前章越勒馬停下,而一旁彭經義上前敲門問道:“敢問這裡黃府嗎?”

不久一名老邁的下人開門,看到巷子裡如此儀仗也是嚇了一跳。

對方立即問道:“正是黃御史家中,不知是哪位相公光臨?”

彭經義道:“是參知政事章相公!”

這名老邁的下人聽了着實嚇了一跳,顫聲道:“我這就去稟告!”

片刻後宅子大門齊開,一身燕服的黃好謙帶着十幾名隨從出迎,向馬上的章越參拜。

章越笑了笑下了馬,當即扶起了黃好謙道:“姐夫不用多禮,這裡不是朝堂上。”

現任御史的黃好謙是跟着蔡確,二人是同窗,也是布衣之交。這些年蔡確一直提攜他。

同時他還娶了楊氏的女兒,也就是章越的表姐,如此說來黃好謙是自己表姐夫。

浦城四大家族章,吳,楊,黃相互聯姻。

章家吳家如今不用多說,楊家和黃家如今則遜了數籌。

黃好謙是嘉祐二年進士,當時章越中狀元時兩邊也作姻家來往,後來黃好謙一直在外爲官,與章越一直碰不到面,兩邊的交往也就淡了下來。

雖說黃好謙得蔡確提攜已是堂堂的御史,但他與章越身份太過懸殊,也沒料到對方會親自到自己家裡拜訪。

黃好謙引着章越入了大門,黃好錢的妻子章氏帶着他的兒子黃寔在此迎接。黃寔是熙寧六年的進士,出任河南府判,如今剛回朝述職。

章越對着黃好謙的妻子叫了一聲姐姐。

對方也是歡喜極了道:“三郎,你能來咱們家,我真是太歡喜了。”

章越道:“回京之後,一直不得空,今日正好有暇便看看姐姐,姐夫,也算是走走親戚。”

聞言衆人都是笑了。

有一個當朝相公的親戚,章氏當然是高興,當即對黃寔道:“快叫相公舅舅。”

黃寔當然知道這位舅舅的名聲,當即激動地行禮道:“外甥見過相公舅舅!”

章越笑着道:“叫舅舅便是,不必畫蛇添足了。”

章越問了黃寔的文章和才學頗爲滿意,一旁下人給章越端上茶湯和蔬果。

章越一面喝着茶湯,一面以隨意的口氣道:“今日順路來此,也未曾帶什麼見面禮,姐夫姐姐有什麼事我可以幫忙的,儘管開口。”

章氏目光閃了閃,一旁黃好謙則道:“相公……表弟有心了,咱們家一切尚好……”

章氏看了黃好謙一眼,眼中很不滿意,但既然夫君開口了,他又不好說了。

章越洞察秋毫,對章氏臉上一閃而過的表情看得一清二楚。

他這邊放下茶湯,那邊拿起巾帕擦手笑着道:“姐夫,姐姐,真沒有什麼事要我幫忙嗎?”

黃好謙笑了笑沒有說話,而章氏埋怨地看了夫君一眼,欲言又止輕輕頓足。

章越見此一幕笑了笑丟下巾帕後對章氏道:“姐姐,既然咱們是一家人了,就不要見外,有什麼話儘管說便是!”

黃好謙與章氏在章越面前都是侷促不安至極,而面對着走親戚而從容自若的章越,二人將又想開口求人,又不好意思說出來的情緒表達至極。

還是章氏忍不住道:“表弟,確實不好開這口,也就是犬子,他如今在河南府當差,他爹爹在汴京爲官。”

“河南離汴京雖不遠,但見一面也是極難……所以……所以……”

章越接着章氏的話道:“所以你想讓外甥入京爲官,最好還是京官是嗎?”

“正是,正是。”章氏面露大喜,一旁的黃寔亦露出忐忑不安的神色。

王安石變法後,選人改京官雖比以往容易了一些,但仍是一道堪稱天塹的鴻溝。

而一旁黃好謙覺得妻子太過分,居然連這個要求提出。當即他斥道:“說什麼話?才爲幾年官,便想求京官。相公,我渾家胡言亂語,你切莫當真。”

章越微微笑道:“一個京官,也談不上胡言亂語。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只要有其才識的,都可以不次擢拔。”

“我看師是是個人才,不僅科名高,爲官之政績也足以稱道!”

黃好謙聞此大喜,而章氏更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黃好謙本想託蔡確辦此事,但總想着三五年後再說,畢竟以蔡確的本事現在也不敢將才當了三年親民官的黃寔轉爲京官。

但沒料到章越能量十足,直接將黃寔,讓他們一家人多了許多團聚的時光。

還是黃寔反應過來向章越長長一拜道:“外甥多謝舅舅安排。”

章越笑道:“什麼安排,是你自己爭氣,讓咱們浦城後生中又出了一個俊傑。多舉薦一個,我也是臉上有光啊!”

章越也是毫釐之恩必報的人,當即又說了幾句話方纔離去。

黃好謙一家人送章越至門外。

住在黃好謙家附近的左鄰右舍,還有這一條街上的官紳們,看到一位相公竟屈尊降貴來拜訪黃家,都知道其中意味着什麼。

對於黃好謙父子而言,這背後的用意更是珍貴。

……

當天夜裡身在家中的蔡確忙了一日後,正在書房中安睡。

睡着睡着他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人帶着自己走到一座極高極大的殿堂中。

殿堂中擺着四張椅子,對方引着蔡確走到最後一張交椅坐下然後走了。

蔡確看着這張椅子上正寫着自己的名字。看到這一幕蔡確不由好奇,於是走到另三張交椅上一一看過,但見其餘三張椅上分別寫着丁謂,寇準,盧多遜的名字。

蔡確不解其意,然後夢就醒來了。

蔡確當即解夢,這丁謂,寇準,盧多遜三人都宰相啊,難道這夢中之意,也是日後自己必然拜相的緣故嗎?

蔡確想到這裡,不由信心大增,覺得這是一個好預兆。

同時蔡確又想到,今日朝堂上提及改元之事時,章越竟沒有站出來支持。

章越明明是支持改元的,但這時候還三心二意,左右逢源的,着實令蔡確他着惱。

他不免滿心懷疑,章越這次回京難道就是爲了看戲嗎?

第208章 蒐集齋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509章 皇太子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137章 府元第661章 智緣大師明日更新第162章 除夕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1048章 高樓第90章 策問第54章 饒我狗命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493章 公用錢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283章 平邊策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784章 復仇第130章 齋長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405章 鈔法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851章 抵京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25章 改專業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30章 用六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986章 交鋒第331章 三舍人第817章 市易所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391章 仁君第74章 飯錢第692章 約降第215章 夏雨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736章 章質夫第816章 銘記第551章 分歧第183章 二三事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983章 刺殺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155章 意思第419章 變革第7章 翻案第764章 價碼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422章 豪爽第922章 鎖院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788章 城下第705章 姐妹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565章 朕不允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602章 決定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1047章 熟狀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33章 篆書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258章 真話第122章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1047章 熟狀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99章 李學正第35章 真傳第490章 罪己詔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323章 強幹
第208章 蒐集齋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509章 皇太子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137章 府元第661章 智緣大師明日更新第162章 除夕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1048章 高樓第90章 策問第54章 饒我狗命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493章 公用錢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283章 平邊策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784章 復仇第130章 齋長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405章 鈔法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851章 抵京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25章 改專業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30章 用六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986章 交鋒第331章 三舍人第817章 市易所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391章 仁君第74章 飯錢第692章 約降第215章 夏雨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736章 章質夫第816章 銘記第551章 分歧第183章 二三事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983章 刺殺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155章 意思第419章 變革第7章 翻案第764章 價碼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422章 豪爽第922章 鎖院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788章 城下第705章 姐妹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565章 朕不允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602章 決定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1047章 熟狀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33章 篆書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258章 真話第122章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1047章 熟狀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99章 李學正第35章 真傳第490章 罪己詔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323章 強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