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章呂之比

第594章 章呂之比

王安石的三舍法,絕對是一個具有開創性變革,實現了養士與取士。

在章越改良版蘇湖教法下輔助下,可謂是相得益彰。

依照王安石教之,養之,取之,任之四步走的人才規劃,人才取之即是通過月考,季考,歲考,來實現三舍人員的升降。

官家本有意讓太學的直講內部自行考試,但章越對此表示不同意。

因爲這樣會帶來嚴重的不公平,平日與直講關係好的學生,無疑可以獲得優先的提拔。這樣如同是拼送禮,拼關係獲得晉升的資格,這又恢復到唐朝通榜的弊端來。

唯纔是舉是寒門讀書人唯一出頭的辦法,如果連考試的公平都不能保障,那麼寒門讀書人便沒有了出頭的希望。

故而章越堅持唯纔是舉,即便自己身爲管勾國子監,也不肯利用這可以光明正大徇私的機會。

每次月考的考官,章越決定從館閣學士之中延請。

季考的考官,章越則從兩制官員之中延請。

而歲考的考官,章越則從翰林學士之中延請。

而章越的取士之道,不僅將謄錄因工程量浩大則被取消,甚至連彌封卷的形式也沒有考量在內。

沒錯,考官閱卷時,每個考生姓名都看得到。

因爲既有經,則也有權!

你爲絕對的公平,而不給人一點不公平的機會,那麼反而會破壞了公平,最後只有便宜了有辦法鑽空子的人。

但是空子也不是那麼好鑽,一年八次月考佔每歲考覈成績的百分之五十,一年三次的季考佔百分之二十五,而一年一次歲考則佔百分之二十五。

如果哪位考生如果有本事能走通那麼多考官,只能說明你太實在牛逼了,區區太學已不是適合你,官場纔是伱真正施展才能的地方。

至於每次考試都按五檔打分,最後每年按比例得出綜合分數,以決定三舍的升降,優異者升舍,合格者留舍,不合格者則給予罷黜。

用三舍法以養士,以考試爲主的升補法以取士,這便是三舍升補法。

王安石得到章越上呈的奏議後十分滿意,特別是不糊名的考試方式,尤其令人不能同意更多,故而讓章越立即在太學推行此法。

熙寧二年的年末,王安石的變法全面展開,除了章越這一路的太學改革進展順利外,其餘的均輸法,青苗法,免役法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擾反對,朝堂上充滿了批評。

這一日的殿上,官家與王安石談論。

如今王安石用呂惠卿,李常二人在三司條例司內推行變法之事。

王安石對官家道:“陛下,學先王之道而能用者唯獨惠卿,其材他日必爲陛下所用。”

王安石這一句他日必爲陛下所用,已是點名呂惠卿他日是可以取代自己爲官家用之。

官家對王安石道:“朕也以爲呂惠卿材高,但朕問司馬光呂惠卿如何?司馬光卻言呂惠卿乃狡險之人。問呂公著如何?呂公著又言呂惠卿,材高卻奸邪。”

“然而朕平日聽呂惠卿爲經筵說書時,卻常有司馬光,呂公著二卿不能到者。”

王安石聽不僅司馬光不喜歡呂惠卿,連自己的好友呂公著也不喜歡。

但王安石道:“臣料定司馬光,呂公著言呂惠卿奸邪是以爲他依附於臣。但是呂惠卿爲舉人時,便從於臣,而並非臣爲執政之時,即從於臣。故而依附之說不可立。”

官家道:“可是呂惠卿雖負其材,但大臣們對他都有所非議,這是不是他的短處呢?”

王安石道:“呂惠卿之所以取人之怒,在於於上無所依附,在下無所結納而已。”

官家聽王安石所言十分欣然地道:“果真如此。朕錯怪了呂惠卿。”

“朕也見了不少官員,其他人上殿應答多是倉惶,唯獨呂惠卿從容,是因其中有所積蓄所至,故而方能答之不窮。”

王安石道:“陛下所言極是,奸佞之人多內無所負,但凡是內有所負之人,豈可爲奸?好比身家豐厚的人,哪裡敢與人搏命?”

官家已經不是新登基的時候了,隨着司馬光,範純仁一直說王安石的不是。

官家對王安石的雄辯已是有了免疫力,什麼有才華的人便不可爲奸?

這句話被王安石偷換概念了。

因爲章越曾與他進言過,只要當慾望大過能力時,便容易爲奸。而往往越有才能的人,慾望就越大,故而有才能的人作惡也是一點不少。

官家突然略有所思地問了一句:“那章越比呂惠卿如何?”

這個問題在官家的心底早已有權衡,不過他想聽一聽王安石的回答。

官家問了一句,並沒有出乎王安石的意料之外。

王安石想了想道:“章越亦是有才,不遜色於呂惠卿矣,此番陛下託他管勾太學之事還是頗爲得力,但是他沒有在地方歷官的經驗,這是不如的呂惠卿的地方。”

王安石的話倒是一如既往地中肯。

官家欣賞地點點頭道:“朕問司馬光,他也是這般說的。

隨即官家問道:”這一次青苗法。呂惠卿請以祠部度牒爲常平倉本錢,但是爲程顥所反對,此事可乎?”

王安石道:“程顥所言自以爲是正道,但臣以爲程顥未知王道之權。今度牒所得,可置粟四十五萬石,若凶年人貸三石,則可保全十五萬人性命。賣祠部度牒所剃三千人頭,而可以救活十五萬人性命,此舉若不可爲,實不知經權。”

官家道:“朕不是心疼這三千度牒,只是近來多有奸人冒領度牒,以此逃朝廷之役。”

官家心道,呂惠卿這籌錢之法算不得高明,倒是章越不用朝廷撥款,卻養活了國子監兩千太學生,這方面是不是章越比呂惠卿更善於經濟呢?

官家把這話放在了心底,隨着新法的推行,反對的官員日益增多,他此刻對王安石的新法不免產生了一些動搖。

他隨即告訴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而王安石也知道官家在拿章越與呂惠卿之間相互權衡。

不過王安石卻一點也不擔心,隨着青苗法,均輸法,免役法的鋪開,還有一項馬上要上馬的農田水利法。

這些變革的具體措施,都是王安石讓呂惠卿一手起草施畫,至於章越只是負責科舉太學一個方面。

將來只要新法見功,那麼呂惠卿肯定是比章越功勞要大得多,這是不容質疑的。

但目前呂惠卿因爲着手的新法太多,推行的都比較慢,而且朝堂上反對的聲音比較大,反而章越推行的卻是太快了。

過些日子便可以見真章了。

這個時候,內侍來稟告。

原來是富弼參見官家。

富弼又是來說辭相得事情,王安石自是告退一旁。

殿內官家與富弼對坐。

富弼對官家道:“臣爲相之後,殫精竭慮如同揹負山嶽一般,小心更甚於如履薄冰,但仍不堪用,屢遭彈劾,實已是不能勝任宰相之位。還請陛下允臣辭去相位。”

官家也知道富弼去意已決,但仍是執意挽留道:“朕知道是王安石與卿不協,朕再勸勸他。”

官家也不知‘勸’了王安石多少次了。

富弼有些無可奈何地笑道:“陛下如安石者學強辯勝,且年壯氣豪,而殿上議論,此恰爲臣之所短,故而臣辯不過王安石,倒不如清靜求去。”

官家默然。

隨着新法推行反對之論日漸增多,官家此刻還需要富弼在朝堂上平衡一下,不願他那麼早辭官。

但隨着富弼一走,朝堂上人事就要有劇烈的變動了。

官家問道:“富卿辭相後,誰能替之?”

富弼毫不猶豫地道:“文彥博可。”

官家默然,又問道:“王安石如何?”

富弼也是默然。

君臣之間相互默然了好一陣,富弼決定嘗試最後一次規勸官家道:“陛下,如今朝廷官員,非王安石之黨則被指爲俗吏,在學校者,異王安石之學則笑爲迂腐。臣感嘆於此,這也是王安石所謂的異風俗,立法度吧。”

“臣觀王安石所行乃管商之法,而忽視了祖宗故事,其在朝喜怒惟我,進退官員由他,待聖主爲可欺,視同僚於無物。陛下燭照萬里,卻爲何不能察他之奸呢?”

說完富弼起身。

富弼這番話有些打動了官家,讓方纔他剛剛堅定的心,又再度有所動搖。

次日官家答允了富弼辭相的請求。

然後朝堂人事有了一番變動,曾公亮被升爲昭文相,以樞密使陳昇之爲集賢相。

陳昇之當初與王安石代表中書與樞密院同掌三司條例司。

陳昇之升任集賢相後,便辭去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差事,改由樞密副使韓絳擔任。

然後取代呂誨成爲御史中丞呂公著卻上疏,請求索性罷了三司條例司,此事代表了王安石與呂公著的決裂。

同時章越的岳父吳充也是高升了,在王安石與韓絳的推舉下,吳充出任權三司使,成爲了四入頭之一,此時距離岳父升知制誥不過一年。

就在富弼辭相後,王安石通過呂惠卿主掌的三司條例司推出了農田水利法,然而就在這時候朝堂上針對新法的批評卻達到了新的頂峰。

(本章完)

第801章 保舉第105章 離別第329章 封還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40章 糖霜第212章 照料第230章 交情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727章 回京?第55章 考試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212章 照料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828章 叛亂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490章 罪己詔第774章 喂餅第124章 打車第713章 抓人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578章 齊道德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406章 商人第493章 公用錢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143章 詩第297章 期集三第165章 信約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895章 鬥爭第348章 朝會第225章 放榜第28章 借書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280章 喜事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424章 婚姻第240章 吳充第37章 二哥下落第359章 試館職第708章 成事第54章 饒我狗命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76章 飯堂第735章 想做的事單章第251章 梅香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306章 讀漢書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515章 聽宣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511章 新君第856章 回府第2章 押司上門第213章 行卷第170章 家宴第813章 問題第44章 寒門貴子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199章 尋覓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90章 策問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60章 上架感言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417章 求教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572章 激勵族侄明日更新第689章 營田
第801章 保舉第105章 離別第329章 封還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40章 糖霜第212章 照料第230章 交情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727章 回京?第55章 考試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212章 照料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828章 叛亂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490章 罪己詔第774章 喂餅第124章 打車第713章 抓人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578章 齊道德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406章 商人第493章 公用錢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143章 詩第297章 期集三第165章 信約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895章 鬥爭第348章 朝會第225章 放榜第28章 借書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280章 喜事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424章 婚姻第240章 吳充第37章 二哥下落第359章 試館職第708章 成事第54章 饒我狗命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76章 飯堂第735章 想做的事單章第251章 梅香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306章 讀漢書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515章 聽宣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511章 新君第856章 回府第2章 押司上門第213章 行卷第170章 家宴第813章 問題第44章 寒門貴子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199章 尋覓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90章 策問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60章 上架感言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417章 求教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572章 激勵族侄明日更新第689章 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