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崇政殿

第277章 崇政殿

宋朝殿試名次浮動很大,省試第一,也可能掉至二甲三甲。

省試末等,也可能會提爲三甲。

這沒有一個定數,一切皆看皇帝與考官的意思,最後的排名一切皆有可能,省試成績只是個參考。

不過章越省試既考了第二,沒有理由說我求個四甲五甲就好,如此人人都會覺得你在凡爾賽。

既是省試第二,殿試即是來爭頭甲,甚至狀元,榜眼機會都很大。反正章越心想,我既是省試考了第二,沒有殿試不爭第一的道理。

這些話章越放在心底想想就好了,倒不如似國足般喊出個保三拼二爭一的口號來。

不過殿試第一名一等,二三名一等,四五名一等,頭甲一等,接下來二三四五甲又是各一等。越是名次往前,一名之差待遇天差地別。

看着火燎在夜風中掠動,章越神情也是漸漸嚴肅起來。

過去諸侯以大射選拔擅射者。

故而要求射者,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己矣。

話是如此,但若讀書人沒有個勝負之心,何必來科舉呢?

科舉不是請客吃飯,這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隨着天色漸漸光亮,來到東華門前的士子是陸續多了,東華門前盡數是身着白袍的士子,相熟之人相互言語,戲謔之聲此起彼伏。

章越想到這裡,除了與相熟的人略個點頭外,其餘人都則一副生人勿進的姿態的。以至於不少想結識章越的同榜舉人都不敢與他打招呼。

這時候除了殿試,一切都不在他眼底,些許失禮算什麼,等殿試後再解釋,或者不需要解釋,尤其是你到了一個位置後。

不過章越不說話,不等於旁人不議論他。

當初章越省試的《金在鎔賦》及策論,與江衍,王魁的省試文章一併被坊間小販刊印,小販沿街叫賣一人賦值得一文,又被時人戲稱爲三文賦。

省試放榜後,王珪等人三位考官和詳定官予三人給出了一個評價。

三人中王魁第一場得了第一,章越第二場和第四場皆得了第一,可第三場因爲‘鍼砭時弊’幾乎得了個倒一,江衍的第三場最好。

這是官方評價,而文章被小販賣給他人後,汴京時人點評各是不一。

但見一名士子道:“以詩賦而論,王俊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讀之有當年王文正公《有物混成賦》之感。”

另一人道:“此賦被譽爲賦格,我等少年時都讀他此賦爲格。”

“正是,王俊民破題也是一絕,令我想到了一賦一公破題雲‘大禮必簡,圜丘自然’,另一公言‘禮大必簡,丘圜自然。’後者不如前也。王俊民破題即有此頓挫之感,乍看之下令人倍覺精神。”

這時一名老成持重的士子道:“我看不然矣,王俊民在賦中雖文才過之,但卻遠不如章度之。”

“此話從何說起?”

那老成持重的士子言道:“普通人看文章還是文辭爲重,至於器識則不顧。章度之這篇賦,我讀了三遍,觀文賦見器識,可知遠勝於王俊民。”

“可是文章取士還是重在文辭,何嘗從器識取士?”

這名士子道:“此言不能苟同了。何謂器識?是一個人的抱負,胸襟,志向,氣度,識見,以科舉取士,是選拔官員,看其是否有王佐之才,甚至日後的宰輔之才。”

“對一名宰輔而言,是要治天下,治天下就要服衆,那麼是以文辭服衆,還是器識服衆?”

此言一出,衆人有贊同的,也有搖頭的。

這時一人道:“若是王俊民在殿試寫出器識勝於章度之的文賦呢?”

對方笑道:“文辭才情可以勝過,但器識不能也,好似牧羊不可似雄鷹般俯瞰天地。除非牧羊能御風而飛,否則絕不能變也。”

這時候宮門開了。

初升的太陽斜照在宮牆上,章越看了一眼東方天邊的日頭,此刻宮門衆士子都是相互揖讓。

最後章越,王魁,江衍,王陟臣,黃履當先數人,先步入宮門。

在一羣侍衛注目下,遞號給宦官審驗然後放行。

到了這重關卡後,侍衛會對章越隨身所攜之物進行搜查。

一行數人之中,隨着侍衛的翻檢,如擦拭筆硯的巾布被挑出,任何可疑的挾帶之物都被沒收。若是士子有異議可以,允許請出考場,下一次殿試再來吧。

檢視之後,章越與四百餘名白袍士子在宮人的陪同列隊穿行於重重殿宇,道路左右侍衛們手持骨朵,金幡侍立。

金陽高照,皇城之中旌旗飛揚,一道又一道的鐘聲透過高牆,激盪於層層疊疊的宮院裡。

對很多舉人而言,不論殿試如何,來此目睹皇城壯麗,已是不枉此生。

章越經甬道行至崇政殿。

這崇政殿原名爲講武殿,之後崇文抑武成了大宋的政治正確,故而改爲了崇政殿。

衆考生先魚貫入殿,依御藥院的內宦的指引一一站好。

江衍在前,至於章越與王魁爲第二排,一左一右與江衍擺作了品字。

其餘進士科舉人排列在三人之後,再之後是明經科舉人,最末則是諸科舉人。

殿上燒着檀香,左右廂裡傳來悅耳好聽的宮樂,章越看着這殿內的雕樑畫棟,門扇彩飾及起伏的幔帳,一瞬間還以爲置身在洞天仙境。

不過章越只是掃了一眼,不敢多看,立即垂頭看着地磚。

叮叮咚咚地宮樂仍在耳旁響起。

章越聽此平靜典雅的宮樂,想到離騷裡的‘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正合於此景。

片刻後樂聲停下。

章越心底一緊,還以爲天子要到,不過最後衆士子們在御藥院的宦官指引下只是對着空着御座虛拜。

章越還以爲天子會親臨崇政殿呢,不過想想也是正常,天子御極四十年,如今已是年老體弱,前一陣還生了大病,能親臨崇政殿想必十分艱難。

不過章越還是一陣失望,他還想早點見到這位仁厚之名久播的官家呢。

“平!”

然後士子即被引至兩廊考試。

殿試則在崇政殿兩廊。殿試是間隔就座,稀次設席,以防止士子‘傳義’,即不許口授或傳遞文字。

每張桌案上都有考生自己名字,章越在考圖上已上看過自己的座次,於是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恩,墊子居然是雙層了,僅此一點可知天子果真仁厚。

章越坐在殿上,面前是一張矮案,坐下後正要齊至腰間。

章越一撩衣袍,端正地坐在自己腳踝,腰背挺得筆直,然後擡起雙手將髮鬢朝上一攏,正了正發冠,整了整衣袍,再從容地自膝側的考箱取出筆,硯臺,墨錠,硯壺,鎮紙等等一樣一樣地擺在考案上。

擺好後,章越擡頭看去這崇政殿的院中正擺着一尊以十二時辰爲錶盤的日晷。如今日晷上的晷針正指向了辰時多一點。

看到這裡,章越將雙手按於膝上,目光平視前方,不止章越一個人,左右舉子也盡是如此,這番規矩都是從小教起,每個舉子作起來都如同呼吸般簡單。

崇政殿裡除了巡殿的考官,宦官的腳步聲,一點聲息也沒有,數百名考生靜如一人。

此刻崇政殿中,擔任此處殿試出義官王逢,傅卞,盧士宗捧起黃案上的封卷,衆考官檢視無誤後,當即揭開封卷然後一一下發。

旋即官員們抱着考題試紙從崇政殿裡魚貫而出,然後將卷子一一發於考生桌案上。

章越自是掃了一眼先考題,但見上面寫得是《王者通天地人賦》,《天德清明詩》,《水幾於道論》。

每道題旁都寫着出處。

賦的出處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王以一貫三,上通天,下徹地,中理人,天地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爲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是。

詩的出處略

水幾於道論出自道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章越看完考題,不得不說,殿試的考題出處很雜。

無論是春秋繁露還是道德經,都並非出自正統的儒家九經之列。

章越放下試卷閉目凝思起如何鋪墊如何佈局,三道考題要在天黑之前答完,時間既充裕也很不充裕。

若是文思泉涌,不用多少功夫就可揮動,但若要在殿試之上脫穎而出,就必須好好思量如何構架鋪墊破局,用上一兩個時辰,甚至耗上半天功夫來構思都不算太過。

只要大體想清楚,那麼接下來就可以破竹之勢一氣呵成。

而坐在章越不遠處的王魁,看着試紙上的三道考題,這前兩道果真與那御藥院宦官所說的一摸一樣。

王魁看到這裡已是如釋重負。

這幾日他於家中冥思苦想,早已對這兩道詩賦早已作出,如今將腹稿寫出就好。

王魁頓時胸有成竹轉念又想,至於最後一道?

這策論本並非他的強項,但他若費所有的功夫來專攻這一題,必能拔高不少,無論如何這狀元已落入他的掌心。

王魁不由生出自負之意,這滿殿數百子,皆可作壁上觀,看我如何奪魁的。

王魁看了一眼不遠處章越心道,任你如何費盡心機,要奪此狀元,但終究徒勞,不過成就我之快意罷了。

想到這裡,王魁沒有立即下筆寫前兩道,而是凝思起第三道,畢竟太快動筆,會讓人起疑。

(本章完)

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1章 守秘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483章 翁婿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814章 閱兵第766章 齊家第1042章 論孟第505章 安排第417章 求教第172章 成例第679章 報捷第771章 改變第176章 階級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771章 改變第166章 青花瓷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870章 交換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164章 俯視第1052章 山頭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787章 解圍第153章 茶香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929章 拉攏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438章 改元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152章 相中第235章 結識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714章 敲打第848章 問話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91章 釋懷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123章 章府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259章 朋友圈第44章 寒門貴子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415章 暴利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34章 進益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請假第100章 險峰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47章 論文第377章 宮中第280章 喜事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254章 賦題第417章 求教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51章 梅香第230章 交情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871章 提攜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868章 事先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852章 面君明日更新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871章 提攜第35章 真傳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417章 求教第867章 補鍋
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1章 守秘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483章 翁婿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814章 閱兵第766章 齊家第1042章 論孟第505章 安排第417章 求教第172章 成例第679章 報捷第771章 改變第176章 階級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771章 改變第166章 青花瓷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870章 交換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164章 俯視第1052章 山頭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787章 解圍第153章 茶香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929章 拉攏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438章 改元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152章 相中第235章 結識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714章 敲打第848章 問話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91章 釋懷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123章 章府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259章 朋友圈第44章 寒門貴子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415章 暴利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34章 進益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請假第100章 險峰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47章 論文第377章 宮中第280章 喜事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254章 賦題第417章 求教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51章 梅香第230章 交情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871章 提攜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868章 事先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852章 面君明日更新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871章 提攜第35章 真傳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417章 求教第867章 補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