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章黨

第701章 章黨

高遵裕負氣而走,還放出話去要王韶,章越二人好看,而章越也是任他離去。

但李憲卻沒有與高遵裕同行,他反而主動提出要與章越往渭源堡視察一下屯田的情況,好進一步反饋給官家。

章越,王韶聞言都是大喜,這代表李憲在前線大將爭功中選擇了他們二人。

於是章越,王韶與李憲一併返回渭源堡。

李憲先與章越視察了鳥鼠山的鹽井,聽得如果全部投產後,每日可熬鹽兩千斤以上,李憲露出喜色。

有了鹽井的收入,宋朝在青唐統治不會繼續一直入不敷出的局面。

李憲又來至渭源堡,看着渭水河畔,屯田的冬小麥早已是出苗了,河谷旁的高田上青綠青綠的秧苗看去煞是可愛。

不過李憲看到渭水河水淺而清澈卻是皺眉,

李憲道:“小麥出苗正是澆水時,我看入冬之後雨也下得少,渭水水淺,若是河谷田尚好,但若是一旁高田,澆水所費人力甚大吧!”

章越笑了笑,當即請李憲去前方觀看,但見轉過了一道山樑,這裡水聲隆隆。

李憲一看但見五六丈高的翻車,正不斷從河中汲水,而三五個蕃部孩童正用腳踏着翻車的腳踏,發出清脆的笑聲。

李憲沒料到在江南隨處可見的龍骨翻車,竟已被章越應用到渭源屯田中來。

不僅是這一處,河谷附近的高田都是修好了好幾處這般翻車。

王韶見此一幕不由道:“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能移霖雨功,自玫禾苗稔。”

李憲道:“這是梅公(梅堯臣)的詩吧!”

章越稱讚道:“公公博學廣識,這正是梅公的詩。”

李憲失笑道:“在章龍圖面前,咱家哪當得博學廣識這幾個字。”

李憲又道:“當年鄧艾與姜維二人皆一時名將,但鄧艾屯田江淮,建不世之功。而姜維屯田沓中卻是進退兩難,何也?”

姜維屯田的沓中,就是甘肅省曲舟縣,距渭源堡只有五六十里路,如今地屬岷州,爲木徵所據,還有一部分屬於秦鳳路階州。

歷史上姜維北伐爲鄧艾所敗,爲了縮短從漢中進攻的補給線,便在此屯田,一年可供四萬士卒之用。

章越道:“姜維之敗首先在於國力,其次在於屯兵沓中,攻固有可爲,但守卻是絕地。以往蜀攻魏守尚可爲之,但若蜀守魏攻,若姜維不守漢中,反分兵於沓中,則必敗也。”

李憲,王韶都是點點頭。

章越道:“故而臨洮可以取之,陝西地形可有極邊,次邊之分,以極邊屯兵,以次邊屯田。”

“如今有了臨洮,定西在外,古渭,渭源則爲次邊,可在此大舉屯田,便不怕番人擾耕!”

李憲道:正是如此。”

李憲又看了堡內的廊房,匠坊,水井,衙門,草料場等等,一一皆是井井有條,規劃整齊。

看到廣銳軍的操練之後,李憲十分滿意,待最後放歌時聽得章越所編的愛民歌。

“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

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生。”

……

聽得這句時,李憲與當初景思立一般都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這等嚴明的軍紀實在難得。

李憲不由問道:“章龍圖治兵不以階級法嗎?”

階級法是宋朝有鑑於五代後‘兵驕逐將,帥強叛上’而設立的軍法,上至軍廂指揮使,下至長行,由下至上的絕對隸屬關係,總而言之是以重法治軍。

章越道:“這是一張一弛之道,五代時治兵以寬,故而太祖糾之以嚴,但如今不同,廣銳軍本就曾叛亂過朝廷,若是再治兵以嚴,反適得其反。還有我軍之中,番軍也佔了三成之多,若是軍法嚴厲,生性散漫的番人也不肯來了。”

李憲恍然道:“那章龍圖如何治軍呢?”

章越笑道:“士卒也是有父母兄妹子女的,我也是一併來教養,主要是平日要多訓之,緊操練。每日一操練,操練之後講軍紀,這愛民歌也是一等手段。”

“嚴刑峻法也是當然,但我們要講懲前毖後,平日將規矩反覆講清楚了,如此就可以少殺人,同時士卒也不會生怨懟。”

李憲道:“然也!”

李憲看章越軍中士氣高昂,心底佩服不已。

巡查了數日後,李憲帶着滿滿的收穫離開了渭源堡,他將自己的見聞寫作了奏疏派人立即送至京中。

而京城之中,隨着歲末年終到來,則又是另一個景象。

崇政殿附近的廊下里,新任御史蔡確正烤着火,他的一旁則是新任同知禮院的章直與黃履。

三人正說說聊聊,談着熙州的兵事。

章越舉薦黃履任國子監直講時,他害了病,便一直在家裡養着。等到黃履病好了之後,得知章越因頂撞了王安石,結果便貶官至秦州任通判了。

黃履沒有聲張,每天該幹嘛幹嘛,王安石看他這人性子隨和,也確實有才幹,加上沈遼及其岳父沈括屢次在自己面前引薦對方。

王安石便提拔黃履爲監察御史。

黃履成爲監察御史後,便今日上疏批評市易法,明日上疏言王安石打壓言路,後天便言新法在福建實行不便。

王安石氣得不行,要將黃履貶官,沈遼和沈括又來說情。王安石聽說黃履這人當初爲了未婚妻,都肯放棄大好前程,辭官返鄉的事。

王安石知道對方無意於仕途,於是就讓黃履出任同知太常禮院和章直作伴。

而蔡確之前在開封府任推官,當時開封府知府是劉庠。劉庠任河東轉運使時,拒絕行青苗法,並在多件事上反對王安石。

劉庠新到任時,下屬官員要行庭參之禮,但蔡確卻拒絕行此禮。

蔡確說,這庭參之禮是過去五代時節度使採用的,後來太宗和真宗皇帝任過開封府尹才繼續,其餘各州府早都廢除了,如今大家都是臣子,一併侍奉陛下,你不能再用這個禮儀了。

劉庠新到任,蔡確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劉庠顏面掃地,請求解除蔡確的官職,王安石卻不肯。

劉庠於是便憤而請辭,轉而去太原府上任了。

因爲蔡確替王安石逐掉了劉庠,王安石當即保舉對方出任監察御史。

如今蔡確,黃履,章直三人在京倒是結成了好友,整日混在一處,也常在朝中爲章越開拓熙州的事發聲支持,時人稱之爲章黨也。

(本章完)

第401章 新差遣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228章 秋夜第52章 牧笛第94章 書樓第82章 雪景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320章 相交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113章 入汴京第84章 招攬人才第849章 潼關道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691章 鹽井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172章 成例第300章 官職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515章 聽宣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74章 飯錢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569章 夜談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591章 薦人第76章 飯堂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48章 展望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53章 挑戰第322章 題眼第208章 蒐集齋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371章 經筵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14章 敲打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235章 結識第301章 瓊林宴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306章 讀漢書第17章 山間歲月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1039章 章楶回京第632章 呂公弼第216章 靠自己第255章 筌與魚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675章 擂鼓第274章 議親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308章 心流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47章 論文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313章 秘閣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816章 銘記第696章 出戰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894章 分化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12章 良人第69章 來信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15章 孝經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602章 決定第33章 篆書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455章 人才
第401章 新差遣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228章 秋夜第52章 牧笛第94章 書樓第82章 雪景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320章 相交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113章 入汴京第84章 招攬人才第849章 潼關道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691章 鹽井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172章 成例第300章 官職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515章 聽宣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74章 飯錢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569章 夜談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591章 薦人第76章 飯堂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48章 展望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53章 挑戰第322章 題眼第208章 蒐集齋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371章 經筵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14章 敲打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235章 結識第301章 瓊林宴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306章 讀漢書第17章 山間歲月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1039章 章楶回京第632章 呂公弼第216章 靠自己第255章 筌與魚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675章 擂鼓第274章 議親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308章 心流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47章 論文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313章 秘閣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816章 銘記第696章 出戰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894章 分化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12章 良人第69章 來信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15章 孝經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602章 決定第33章 篆書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455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