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的官職

第361章 新的官職

在等着學士院考試成績出來前,章越去了崇文院上了幾日的班。

他如今身上還兼着秘閣校理的官職。館職有兩等,一等是貼職,還有一等就是實職。

貼職就是你兼着裡面的差事,其實不在裡面幹活。

至於實職就是真幹活的人,負責管理秘閣中圖書收藏,勘校,抄寫副本,編書,最重要還要兼着輪直天子召對的事。

本來秘閣校理這樣的館職確實好,似太宗真宗兩位皇帝,因爲推崇文學,都是很喜歡從崇文院裡選拔官員,故而崇文院出過很多名臣。

故而很多官員都削尖了腦袋往裡面擠,真正對圖書收藏,勘校,抄寫副本,編書的本職工作沒怎麼幹,整天想的都是怎麼能見到皇帝,什麼時候輪直可以被皇帝召對。

後來太宗真宗見這情況心想,行吧,索性就讓崇文院成爲一條終南捷徑。

於是就有了貼職。貼職可輪直在崇文院宿夜,以備天子傳召,至於原先真正幹活就另有其人。

從此真正圖書收藏,勘校,抄寫副本,編書的實職,變成了苦逼人的差事。

秘閣裡衆同僚們都知道章越赴學士院考試,一旦通過實職就可轉爲貼職。但即便如此,章越這幾日還是按時到崇文院進行畫押,同時也參與圖書校對,裝訂之事。

說實在的章越還挺喜歡秘閣校理這差事的,因爲可以看到很多書,其中很多都是後世不載的失傳書籍,章越進入秘閣這幾日都是如飢似渴地看書。

這日直秘閣的官員,與其他幾位秘閣校理與章越閒聊。

秘閣直閣道:“狀元郎喜於校書之事,實爲美談。”

章越笑道:“當初我家貧無書可讀,於是便在書院的藏書閣抄書,當時我抄一篇背一篇,之後爲望之先生又委去打掃書樓,趁打掃之餘我偷懶將書樓的書全部都看了,這件事我與昔日師友寫信時,仍反覆提及,實在是倍感愉悅。”

“眼下我至秘閣校理,真可謂良機,早知如此便不去成什麼婚了,在秘閣修書多好。”

直閣,校理聞言都是大笑。

校理道:“狀元公,你娶得可是宰相府上的千金,若這話傳至岳家或夫人那,怕是吃不了好啊。”

章越裝出失言的樣子,忙道:“是啊,諸位還萬萬替我保守此密,今日午後我請諸位吃雲翠樓的炒菜!”

衆人都是齊樂道:“那敢情好,咱們多謝狀元公了!”

有了請客的名義,章越笑了笑繼續修書。

正待這時候外頭道:“有旨意來了。”

三館之中的官員聽聞有旨意,都是伸長的腦袋。

卻見外頭有人問道:“章狀元在閣否?”

章越心知是自己的誥命到了,左右秘閣同僚都是喜氣洋洋的幫着道:“章狀元在此!”

章越也是笑了,人都是如此,若分屬同僚升遷了,那麼妒忌之心肯定有之,但所有人都知道章越擔任秘閣校理只是走個過場,便不會這般。

反而存了個結識的心思,看日後能否派上用場。

秘閣之內,閒雜之人不許出入。

章越走出閣外,但見來宣旨的合門官也是熟人曹達。

當初曹達曾來家中傳召讓自己參加制舉的御試。

如今曹達滿臉笑容地帶着兩名隨吏朝章越走來。

章越道:“原來是曹兄!”

曹達拱手道:“不敢當,不敢當,此番我又是來與狀元公道賀的。”

章越笑了笑道:“每次遇到曹兄總是有好事。”

曹達哈哈笑道:“那麼以後要多上門叨擾狀元公。”

章越笑道:“樂意之至。”

但見曹達拿出敕命,敕命是寫在黃麻紙上。

所謂宣麻拜相,宰相任命是用白麻紙,至於普通官員用黃麻即可。

作爲合門使的曹達站在秘閣閣門前面朝南方開啓聖旨上的御封,兩名隨吏一左一右將敕命對展。

章越雙手捧着笏板,面北而立。

但見曹達讀道:“敕具官某。禮之正國,猶繩墨之於曲直,其以止患,猶堤防之於江河。雖先王之典,布在方冊,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以爾學術之通長於議論,政事之美載於東南,尚能推明舊章,以佐卿貳,毋使繩墨不得其施而堤防敗於微隙。

……”

“大理寺丞,秘閣校理章越直集賢院,同知太常禮院事。”

……

章越聞言後大喜,直集賢院這可是館閣高品啊,但他面上卻道:“臣年輕資淺,不敢拜領!”

曹達並沒有出乎意料道:“狀元郎,知太常禮院事出自中書堂除,不可輕易卻之。”

章越堅持道:“伏望聖慈察臣至誠至誠,所除誥敕,早賜追還。”

曹達又道了幾句。

章越曹達二人走完推要推要的過場,最後章越表示會上表再辭。

曹達習以爲常地告訴章越他的敕賜告身已在合門了,等他再與皇帝推辭幾趟,走完最後一道流程,就可以去合門認領了。

章越心領神會,面上再度強調了自己無意於仕進,只求混個日子,等曹達告辭時,將早就準備在身上的銀錢塞進了曹達手裡,至於隨行兩名吏員也塞了一筆。

曹達與兩名吏員收了錢都是眉開眼笑,對章越更是熱情三分,與他道了幾句來合門上表謝恩及領告身的注意事項。

章越對此中門道早就打聽清楚了,但也不會拒絕三人好意,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感謝三人的提點。

等曹達三人走後,秘閣裡幾位官員公人都先來向章越道賀,隨即早就聞訊而來的三館的官員公人也向章越道賀。

章越雖一個勁地表示自己才疏學淺,絕對不敢拜領。但衆官員們誰會肯信,你一言我一語地道賀。

當即一羣同僚邀章越作東吃酒,章越心想授館職後還要與崇文院的官吏公人打交道,故而要打好關係,這一頓酒肯定是免不了的,即半推半就地答允下來。

章越應酬完同僚,出了崇文館,外頭張恭,唐九都向章越恭賀,章越笑罵道:“你們二人真好耳目,我還沒說,怎就知道了。”

唐九道:“夫人已派人過來報訊,說老爺的敕命門下過麻後,已有官員聞訊登府道賀,他讓你不要被同僚邀去吃酒,馬上回府。”

章越本欲打發唐九回去報信,哪知自家娘子真可謂料事如神,半道就給自己截胡了。

於是一衆館閣同僚藏着笑意看着章越,看他如何處置。章越沉吟片刻道了句:“諸位,還是改日吧!”

衆同僚頓時大笑,一人道:“狀元公這才新婚不到一個月啊,對娘子如此言聽計從。”

“怕是過了今日,狀元公懼內之名要不脛而走了!”

章越心道,你們知道什麼,娶個這麼漂亮賢惠的老婆,被傳出去懼內又有何妨,你們這是赤裸裸的嫉妒。

當然要緊是家裡的錢財都被十七娘把着,要去作東吃酒沒法子報銷,就得拿私房錢貼補了。

還有最最要緊是,自己直集賢院的貼職,是岳父大人爭取來的,回去一定要好好謝謝老婆,否則還要遲個一兩年方纔得授。你們知道什麼叫裙帶關係嗎?

章越在衆人鄙視中,頭也不回地上了馬車。

回到府中後,章越看了門廳哪有什麼客人,簡直空蕩蕩地。

卻見十七娘笑盈盈地走出中門站在自己面前欠身道:“恭賀官人得授館職!”

章越問道:“賀客呢?”

十七娘笑道:“都讓我推回去了。”

“爲何?”

十七娘嫣然笑道:“我是想,官人你十七歲中狀元,不過一年既授館職,還是直賢院,這是朝廷對你的殊典。”

“升之太速必遭人嫉,此事不易張揚,故而我尋了藉口打發走了。否則門前熙熙攘攘,停滿了車馬,門庭若市的樣子,換作他人看了作何是想。”

章越點點頭道:“娘子說得有道理,我也想再三推辭的。”

十七娘道:“上表推辭是要的,這幾日官人你切不可出門,以免有什麼言語被有心之人斷章取義拿去編排,若傳到御史臺那去,遇上一個好事的諫官……等到風頭過去,塵埃落定之時,官人再取敕命便是。”

章越深以爲然地點點頭道:“娘子說得對,真不知如何謝你。”

十七娘笑道:“咱們夫妻一體,榮華富貴都系在一起,還有什麼謝不謝的。我親自下廚炒了幾樣菜,還備了羊羔酒,官人一起來吃,就算我給你慶賀了。”

章越奇道:“娘子你還會做菜啊?”

聞言十七娘臉上的笑容漸漸地淡去……

章越得了官職着實低調了好幾日了,等三辭之後,最後章越上表謝恩去合門領取了告身。

合門官給了章越告身之後,章越知此事算是妥當了。

別怪三辭這東西太虛,這過場不可免,好比章越年輕,難免有人眼紅嫉妒,特別是升官之事,你升了上去就佔了別人的位置。

特別是館職還是崇政殿說書這兩個位置都令人特別眼紅,歐陽修曾上《論凌景陽三人不宜與館職奏狀》。

凌景陽三人都通過館閣考試了,結果被歐陽修上疏擼掉了。

同樣的還有章惇,歷史上歐陽修舉薦章惇通過館閣考試了,結果被王陶給擼掉了。

之後章惇升著作佐郎時,又被御史呂景,蔣之奇彈劾,結果又沒升成。

故而十七娘讓章越在家不要出門或出外亂講話,同僚什麼邀自己喝酒慶祝更不要去,誰知道自己醉後說了什麼話,被人拿來斷章取義,傳到別人耳裡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而辭讓的過程,等於將這其中蘊藏的風險,用這個方式釋放出去。就算萬一假辭變成了真辭,說明你真的‘德不配位’,至少比上位之後再被人碾下臺好。

得授官職後,章越攜十七娘至歐陽修府上拜訪。如今自己成了歐陽修的親家,關係比以往更近了一步。

十七娘與吳大娘子至房中言語,姐妹重逢自是有說不完的話,吳氏還引她拜見婆婆薛氏,這薛氏與李太君也是多年的交情,還是拐着彎親戚。

章越看着十七娘心道,自己如今是走夫人路線啊。

官場上兩個官員間可能不太相熟,但他們的夫人可是手帕交或親戚,這關係有時候比男人之間更可靠,而且男人間不好說的話,通過女人來傳達,反而有奇效。

特別宋朝還保留着唐朝門閥聯姻餘俗。世代官宦人家的姻親,可謂遍佈汴京的高層。好比印象中一向以不結黨而著稱的包拯,但其實他與文彥博是兒女親家。

所以說沒有真正的孤臣。

wWW✿ttκǎ n✿C○

但見歐陽發見了章越,嘿嘿地笑道:“聽聞度之你受命之日,你本答允後與館閣同僚一併去吃酒,最後卻給你家娘子給阻了,嘖嘖嘖,這狀元公懼內之名如今整個汴京城上下皆知啊!”

章越聽了一臉懵逼,自己不僅是好事人盡皆知,壞事也是傳千里啊。

怎麼與同僚的一席話,如今就成了懼內呢?看來流言蜚語着實可怕啊,萬衆矚目固然是好處,但一言一行都要謹慎,稍不留意即爲人刻意或不經意地放大。

但章越轉念一想,懼內之詞未必是壞事。

自己年紀輕輕,便雙魁天下,還沒正式當一天官,即授館職,難免會遭人眼紅。

但多一個懼內之詞,說出去雖不好聽,但也讓人覺得自己稍稍接了點地氣不是。

郭子儀敞着門,每天給老婆端洗腳水,被人傳爲笑柄,但是卻給自己避開了殺身之禍。

故而章越也不打算澄清否認,再說自己也否認不了。

面對歐陽發的調侃,章越道了句:“伯和兄啊,你每日早起可有照鏡子啊?”

歐陽發道:“有啊,度之何出此言?”

章越深以爲然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人啊要好好的先看看自己,別隻顧得說我啊。”

果然歐陽發露出了滿臉憋屈之色。

頓了頓歐陽發對章越道:“度之啊,可知道這次中書爲何舉你同知太常禮院否?”

章越知道內容終於來了,當下道:“還請伯和兄賜教。”

歐陽發正欲與章越分說,這時下人稟告歐陽修回府了,歐陽發笑道:“爹爹回來了,他會親自吩咐了,爹爹是爲修太常因革禮安排的,一會他問你時心底有個準備。”

章越點了點頭。

歐陽修回府見了章越笑眯眯地道:“度之,你還未當官,但名聲卻比你的腳還快……這又是你還不知修,修已知道你了,哈哈哈。”

面對歐陽修的調侃,章越也是無詞以對,只能道:“同僚說笑的,當不得真。”

歐陽修笑道:“真一回也無妨,大丈夫麼,要緊的不是別人怎麼看自己,而是你親近的人怎麼看你自己。再說爲官麼,不妨大而化之一些。”

“是。”

歐陽發道:“備好飯食,咱們三人邊吃邊聊。”

歐陽修,歐陽發,章越三人坐在,歐陽修端起碗筷對歐陽發道:“發兒,這次入太常禮院的安排與度之說了沒。”

歐陽發道:“還未,正等着爹爹吩咐呢。”

歐陽發說完給章越遞了個你看着辦的眼色。

“度之可知爲何給你安排知太常禮院的差事?”

“還請伯父示下。”

歐陽修道:“一般狀元代還回京一般有三個去處,當初我與韓相公,曾相公商議過,第一個就是薦你去三司使,爲度支或鹽鐵判官。”

章越心道,這好啊,章衡當初回京就是出任鹽鐵判官,王安石也是嘉祐三年時纔出任鹽鐵判官之職。

歐陽修道:“不過鹽鐵判官,多是由地方代還的知州甚至轉運使爲之,且本官需在員外郎之上,讓你權判一司資歷未免太輕,況且你沒有在地方爲官的經歷,三司事務繁劇,也擔心你應對不來,故而免了。”

章越點了點頭,這是實話。。

歐陽修道:“曾相公則打算推你爲權判登聞鼓院事,判登聞鼓院你的資歷尚可,但還是欠缺地方爲官經歷,應對不了繁雜之事,故而也給我否了,最後我們三相議定還是讓你去太常禮院同知院事。”

章越道:“多謝伯父費心安排。”

歐陽修擺了擺手道:“你我之間不說這樣的客氣話,何況眼下着實有一件天大的難事要你幫手。你一向與三蘇父子走得近,可知蘇老泉修太常因革禮之事?”

章越道:“略有所聞。”

章越讓章丘,章楶拜蘇洵爲師,如今和他們蘇家走得可近了。

這太常因革禮,如今正是由霸州文安縣主簿蘇洵和陳州項城縣令姚闢編修,而同知太常禮院的呂夏卿主之。

最早提出修撰太常因革禮的正是歐陽修本人。

從人事安排就可以明白。

具體編撰的蘇洵和姚闢是歐陽修的門人,負責的呂夏卿以才學爲歐陽修賞識。歐陽修修唐書時呂夏卿出力甚多。

那麼歐陽修爲何極力要修太常因革禮呢?

一是儲位未定,歐陽修有借禮書規勸皇帝之意。

二是嘉祐後,富弼韓琦兩位慶曆舊臣欲有所作爲,革除時弊。

富弼雖有變法的決心,但性子緩顧慮多,被韓琦手下變法的急先鋒韓絳彈劾了,雖說沒成功,但富弼最後也去位了,如今打算銳意進取的韓琦成了首相。

既要變法,就要明白禮法之由來因革,達到一個溯源正名的作用。

歐陽修在嘉祐六年富弼去位,重新推動太常因革禮的修撰,就是尋找理論支持助韓琦一臂之力。

(本章完)

第692章 約降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74章 飯錢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253章 王珪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885章 報復第321章 御試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482章 大腿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308章 心流第106章 瀑布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052章 山頭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493章 公用錢第498章 離開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72章 食店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129章 新舍友第220章 開掛第90章 策問第223章 圈子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921章 賢相否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69章 來信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23章 回家第269章 媒人第377章 宮中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419章 變革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377章 宮中第569章 夜談第172章 成例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242章 玉簪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01章 熟人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92章 決戰第44章 寒門貴子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83章 平邊策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45章 期限第911章 故鄉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292章 贈花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708章 成事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212章 照料第694章 首戰第987章 盜書第207章 不累心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118章 真先生第547章 比喻第373章 知經筵第168章 易否第160章 見面第157章 識人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280章 喜事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806章 集思廣益
第692章 約降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74章 飯錢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253章 王珪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885章 報復第321章 御試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482章 大腿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308章 心流第106章 瀑布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052章 山頭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493章 公用錢第498章 離開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72章 食店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129章 新舍友第220章 開掛第90章 策問第223章 圈子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921章 賢相否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69章 來信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23章 回家第269章 媒人第377章 宮中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419章 變革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377章 宮中第569章 夜談第172章 成例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242章 玉簪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01章 熟人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92章 決戰第44章 寒門貴子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83章 平邊策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45章 期限第911章 故鄉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292章 贈花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708章 成事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212章 照料第694章 首戰第987章 盜書第207章 不累心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118章 真先生第547章 比喻第373章 知經筵第168章 易否第160章 見面第157章 識人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280章 喜事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806章 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