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消除誤會

王家下人回到王府後見到了王安石,王雱。

王雱對下人問道:“你去章府看到了什麼?”

下人滿臉是氣道:“章府對我一直很怠慢,讓我等了許久就是不讓見面,不僅如此連點心就是茶水也未奉上一碗,着實是無禮之極。”

相府的下人也是代表着相府。

章越如此對待相府的下人,那麼他對王安石的態度也是可想而知了。

王雱問道:“你在章府還看到什麼?”

下人道:“小人奉命用心打探,結果在臨出門時竟看到了國舅爺!”

王雱問道:“你是說曹佾這位國舅爺在章府上?”

下人道:“正是,出門時恰好看了一眼,不會有錯,是國舅爺。”

王雱點了點頭道:“這是這些日子曹佾登門拜訪了章度之的第三趟了,我看必是奉了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之命,其實是在爲韓子華拉攏人手。”

王安石道:“韓子華雖有變法之志,但其才具不足以爲官家貫徹變法,沒有章度之輔之怕是寸步難行。”

王雱道:“也正是他才具平平,所以兩位太后才希望他能取代爹爹。”

說到這裡王雱滿臉的不屑言道:“從古自今咱們讀書人中便是如此的聰明人太多,從來只知道在背地裡慫恿旁人,自己卻不敢出頭。”

“衝鋒陷陣的事都交給別人去爲之,自己只知道煽風點火坐享其成;伱要在那邊稍稍做成些事,他們不僅在背後損你還要扯你後腿。”

“這樣的人也配身居宰相之位,爲百姓萬民託付起這江山社稷來麼?沒錯,這些人便是太精明瞭太厲害了,可是我卻真心地看不起他們!”

王雱說到這裡冷笑連連,在他眼中韓絳,章越都是這樣的人。

他們心底都是想變法都是自己卻不敢出頭,慫恿着王安石父子上,專門把得罪人的事都給辦了,等到他們父子無可奈何了,最後再出來收拾殘局,皆是作了好人得了人心,不僅政績有了,還留下一個萬世名聲,簡直什麼好處都給他們佔了。

這樣的算是還好,還有的甚至與舊黨勾結打倒你後上臺。

當年范仲淹變法時,韓琦是范仲淹的左膀右臂,王拱辰知韓琦出身官二代,多次勸他棄暗投明。

一日王拱辰對韓琦說稚圭不如拔出彼黨,向這裡來。

韓琦說,我只知道大義所在,不知有黨。

王拱辰見韓琦不聽都急了,當場在韓琦面前作了一個立定跳遠的姿勢道:“(你)須是躍出此黨。”

當時變法也是處於不利的時候,韓琦也是爲舊黨所看重的人,舊黨想要他背叛范仲淹,但他無論如何就是不幹最後陪着范仲淹一起被貶。

故而只會作官家的仁宗皇帝選擇了韓琦,死後還將江山託給了他照看。

當王雱說起這段典故時,王安石道:“韓子華與我,又非韓魏公與范文正公,當年沒他引薦我如何能拜相,是他有恩於我,不是我有恩於他。至於章度之我與他的交情更是不如韓子華,何來背叛二字。”

“相反這一次王子純奪了他西北兵權,此事也算是虧欠他的。你說章度之要投兩宮太后,也就讓他投去,我絕不會怪他。”

王雱笑了笑道:“可惜章度之不清楚,外人都說咱們父子剛愎自用,沒錯,爹爹是從不受人脅迫的性子。章度之如今擺出首尾兩端的樣子,即便再如何咱們也不會受他要挾。”

王安石道:“你說若是章度之肯投奔,爲何曹佾還要三度上門相請呢?”

王雱道:“還爲什麼,不過是待價而沽罷了!”

言語之際,外人稟告道:“啓稟相公,章度之在門外求見。”

王雱皺眉道:“他不是自稱足疾嗎?此人又玩得是什麼名堂?”

“見一見就知了。請他到書房一見!”王安石言道。

王雱道:“爹爹……”

王安石撫須道:“論識人,你我或許都不準。”

……

王府書房內。

王安石坐在了書房裡,看着自己面前的章越的腿腳非常地關心地問了一句:“度之,足疾好了嗎?”

章越在王安石面前很無禮地跺了跺左腳,然後又擡了擡右腳笑道:“勞相公關心了,下官的腿腳還算利索。”

“那麼度之先辭後來的意思是?”

章越道:“沒什麼,只是下官想告訴相公,某並非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而已。”

王安石聞言點點頭道:“是啊,我還擔心那日殿議後,再也見不到度之呢?聽說這些日子國舅爺對你很看重。”

章越道:“是,這幾日國舅爺在府上與章某討論天下政事。國舅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章某則答之矯枉需過正,我們談得非常投機,以至於令國舅爺三度上門。”

一個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矯枉過正已說明了一切。

王安石忽肅然道:“那麼依度之之見治大國當如何?”

王安石換的有幾分請教的口吻。

章越道:“依下官淺見,只要不需治大國不有所反覆就好。”

章越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了元祐更化時,司馬光上位推翻了王安石的一切變法,而司馬光死後,章惇回朝又恢復了王安石當年的所有變法。

那不就是治國有所反覆嗎?

王安石突然道:“不錯,正是治大國不可反覆無常,所以即便老夫有罷相的一日,那麼變法的主張依舊會貫徹下去……度之你說老夫說得對嗎?”

政治要有延續性,這是每一個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都知道的道理。

不過王安石說這話時,着實有那麼幾分蒼涼。

章越沒有看王安石的眼睛,而是道:“或許吧。”

說到這裡,章越從袖中取了一份文書遞給了王安石。

王安石問道:“這是什麼?”

章越道:“下官辭學士後,用了五六日在汴京市坊間詢問了商賈,小販,百姓,公人,宦官後所寫的文章,其中列舉了市易法實行三年多來的八條利弊得失,一共五六千字,還請相公過目。”

王安石接過了章越的報告,他這才明白原來章越花了那麼多天在市坊間在幹什麼。

原來這一次自己又誤會了他。

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166章 青花瓷第631章 不易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797章 受賀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188章 詩集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914章 安排第662章 出兵第240章 吳充第406章 商人第21章 師兄弟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490章 罪己詔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690章 經營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813章 問題第770章 玉帶第213章 行卷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83章 二三事第482章 大腿第52章 牧笛第827章 空城計第898章 提條件第51章 小溪西流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226章 盡心第236章 如何辦第354章 拜堂第874章 抱負第530章 商議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912章 返程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736章 章質夫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225章 放榜第649章 辭君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202章 給他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131章 佩服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281章 等次第814章 閱兵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243章 心意第216章 靠自己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242章 玉簪第971章 叔侄第189章 相人請假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492章 除裳第316章 破天荒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586章 籌碼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908章 本錢第344章 姻親第38章 仙霞嶺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150章 相贈第329章 封還第127章 說親第813章 問題第678章 凱旋第172章 成例第827章 空城計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單章第1047章 熟狀第206章 成功第627章 三舍人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131章 佩服第239章 相聚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
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166章 青花瓷第631章 不易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797章 受賀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188章 詩集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914章 安排第662章 出兵第240章 吳充第406章 商人第21章 師兄弟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490章 罪己詔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690章 經營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813章 問題第770章 玉帶第213章 行卷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83章 二三事第482章 大腿第52章 牧笛第827章 空城計第898章 提條件第51章 小溪西流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226章 盡心第236章 如何辦第354章 拜堂第874章 抱負第530章 商議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912章 返程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736章 章質夫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225章 放榜第649章 辭君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202章 給他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131章 佩服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281章 等次第814章 閱兵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243章 心意第216章 靠自己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242章 玉簪第971章 叔侄第189章 相人請假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492章 除裳第316章 破天荒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586章 籌碼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908章 本錢第344章 姻親第38章 仙霞嶺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150章 相贈第329章 封還第127章 說親第813章 問題第678章 凱旋第172章 成例第827章 空城計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單章第1047章 熟狀第206章 成功第627章 三舍人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131章 佩服第239章 相聚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