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

喬宗見過章越後,蔡京帶着他去了一處地方,見到了木徵的妻兒。宋軍第一次打河州時,木徵的妻兒落入了宋人之手。

不過章越一直將他們照料得非常好,還請了漢人老師專門教授木徵的兒子漢語漢文。

蔡京對喬宗說了,章龍圖對木徵的許諾一直不變,只要他肯歸降,待遇如舊。

蔡京一邊說着還非常相熟地與木徵的兒子說了幾句話,喬宗看得出木徵的兒子與蔡京非常地親近。

蔡京將木徵之子新抄錄的一封漢文交給了喬宗。

喬宗看着這漢文的名字是孔雀東南飛。

喬宗不知道這是一首樂府詩。

喬宗離開河州城前,看見宋朝的大軍源源不斷地走在坡道上從西面開至,赤紅的旌旗無數,馬蹄踏過白皚皚的積雪,彷彿烈火在冰霜上在燒在燃。

行進的兵卒看得出都是彪悍驍勇之士,絕對是精兵無疑。

絕對不輕易操切冒進,等到局勢有變時,再畢其功於一役。

安化城?

木徵聽了不快意了,退回安化城,自己等於完全失去了熙州,河州這兩州,沒有根本之地,以後豈非要聽董氈的話,如此則從宋朝的附庸,徹底變成了董氈,甚至是鬼章的附庸。

故而不論鬼章如何引誘示弱,如何請和佯敗,章越都不予理會,兵力不足就守城,兵糧不夠就不進攻。

以小國而力敵大國,確實實屬不智。

喬宗看着這麼多兵馬以及無數糧秣調集至河州城,忍不住問了一句:“這是從熙州來的,還是從秦州來的?”

以我無限之人力物力,破爾之莽力巧謀。

這時宋軍的輜重馬車運輸着糧草馬料又從西面敢至,容貌憨實的民役馬伕推着車,將裝滿着一袋袋糧草的馬車運至河州軍中。

鬼章大笑道:“那便依你。你要打俺便陪你打到底!”

而趁着木徵,鬼章還集結兵力在踏白城下,等候自己從河州城出兵決戰時。

有了這一批增援,令宋軍對接下來平定整個河州,更添了許多底氣。

“如今熙河路的兵馬屯於河州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就算真勝了這一戰,秦鳳路也是殘了。”

木徵豈能屈居於鬼章之下。

但見宋軍的兵馬輜重仍在入城,一直沒有個盡頭。

官家聽了吳充的話,最後道:“立即知會王中正前往河州,讓他相機督促章越進兵!”

如今章越要麼是撤軍,要麼就立即出兵踏白城,否則木徵,鬼章沒崩,整個秦鳳轉運司路的財政就要先崩了。

下面的蕃部首領一個個都是大怒,認爲章越狂妄,聲言只要他來攻踏白城,他們就讓宋軍有來無回。

官家皺眉雖說之前他剛給了章越一千五百萬貫的錢,但也經不住他這麼花啊。

總而言之,章越的回答滿篇的廢話,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不急’。

“只要你們不服,我們就一直打,打到你服爲止!”

所以隨着大軍聚集,衆將不斷向章越請求決戰。衆將認爲時機已至,章越都不予理會。

章越繼續讓章楶,种師道,王君萬不斷地掃蕩,席捲整個河州,當初追隨木徵作亂造反的蕃部繼續被平定。

別說是鬼章,便是董氈也是難以企及的。

鬼章倒是笑了笑不以爲意,木徵則是神色越來越凝重,他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你們再驍勇又如何?我們的人越打越多,你們的人越打越少。”

大國敵小國,就在於一個勢字,只要勢字在我,就不要着急。今天打你一點,明天敲你一點,慢慢地磨你,不斷以小勝積累作心理優勢,時間拖得越久,我的優勢越大。

沒有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所謂的成功,就是一個個小的成功,最後變成的成功。

而河州城中,輜重糧草堆積如山。

“誠如章越之前所奏,我們如今在苦撐,但鬼章,木徵二人不也在苦撐嗎?他們二人處境不是更艱難於我等嗎?”

但鬼章是什麼人,並非青唐貴種,換句話說,就是寒門出身。

蔡京面露不喜之色,屢次催促,但喬宗就是拖延磨蹭。

鬼章看到了木徵的神色問道:“瞧這樣宋軍肯定是要攻踏白城了,是不是先退回安化城去?”

喬宗想要說些什麼,但還是嘆了口氣,他當即與隨從一併騎馬離去。他走得不快一步三回頭。一直騎到山口時,喬宗最後回首遠眺着聳立於山川之間的河州城。

喬宗看着這一幕,想起章越之前說的話,終於徹底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過等喬宗轉述了章越的原話後,這些蕃部首領們都集體沉默了。

官家看着西北輿圖上河州的位置,是眉頭緊鎖。

蔡京笑了笑卻沒有答。

高遵裕在定西城下擊敗了夏軍後,解除了宋軍的後顧之憂,秦鳳路轉運使蔡延慶,秦鳳路經略使張詵帶着大批的輜重和兵馬趕到了河州城中。

用在戰場上就是一個個的小勝最後積累成大勝,積小勝爲大勝,量變最後質變。

之前已經付出的部族,礙於之前投入成本,會咬一咬牙繼續服從宋朝的要求。

喬宗故意拖延時間與相送的蔡京,徐禧,蘇轍等士閒談,也是想看一看宋軍的軍容。

對於已平定的蕃部,章越也是加碼條件,從原來抽出精壯加入宋軍,再到必須交出質子,並提供軍糧馬料,條件一步一步地加碼。

其實不僅是木徵,鬼章耗不住,官家也耗不住了。

鬼章,木徵都不知宋軍何時從河州城出兵,他們如今都被章越這慢性子磨得一點脾氣也沒有,然而比鬼章,木徵二人更爲着急的卻是官家。

“陛下,數萬大軍集結於河州城,每日人吃馬嚼的所費無數啊,再從秦州運糧至河州這麼漫長路途,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亦非長久可持啊。“

而本就心有不甘的部族,則會拒絕拖延甚至反抗,而章越的處置也簡單,凡反抗者便一律視爲不服,等待他們的唯有宋軍的鐵騎。

喬宗聞言感慨而去,而喬宗進木徵帳裡的一幕,被鬼章的細作看在眼底,然後稟告給了鬼章。

木徵看着喬宗轉交其子所寫的漢文,這孔雀東南飛頗有深意,想起淪落在宋人手中的妻兒,饒是木徵這般鐵石心腸的人,也是長長地一嘆。

這可令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的官家差點吐血了。

之前官家忍不住又‘擅自作主’下詔詢問章越到底何時進兵之事,但章越在奏章寫了很多的話,言語木徵鬼章窘迫更勝於我尚且可持,我又何必着急。

原先受命爲走馬承受的王中正走到秦州城時就歇住了腳,因爲之前官家收回了成命將臨機專斷之權授予了章越,他便改作了秦鳳經略司路走馬承受。

一直到了熙寧六年的二月時。

不貪圖大勝,但求積累小勝。

吳充道:“陛下,這是滅國之戰,豈可兒戲,千斤萬斤重擔皆壓於此,數百萬百姓將士的性命皆繫於此,便是再謹慎一些也不爲過。”

木徵回帳後,喬宗便一個人找到木徵告訴了他的妻兒被章越照料得非常周到之事,同時告訴他宋朝天子許諾對木徵既往不咎。

一旁王安石,吳充,文彥博,馮京,以及三司的官員皆立於官家左右。

汴京城中。

喬宗回到踏白城後,將章越拒絕和談的消息稟告給鬼章和木徵。

章越知道自己不善於用兵,所以就學一學曾國藩的用兵秘訣,結硬寨,打呆戰。

身在秦州的王中正接到了官家的詔令。

而鬼章,木徵在踏白城的處境更加艱難,就地徵發軍糧與兵卒亦變得越來越困難,而章越繼續不急不躁地在河州城裡屯兵屯糧。

木徵當即拒絕道:“要戰便在這踏白城城下戰,除了這,我哪也不去!”

“陛下,如今已是開春,但動員了秦鳳路那麼多人力物力往前線運輸糧草輜重,勢必會耽誤今年的春耕,一旦春耕耽誤了,入秋之後恐怕秦鳳路便會有大的饑荒……到時候饑民百萬……整個秦鳳路,甚至整個西北都會大亂啊陛下!”

“哪怕是打上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只要我們宋人有一口氣在,就要打到底!”

喬宗心想,這麼多的精兵,這麼多的糧秣,這不是百里之地的小部族可以調配的,乃是萬里之國纔有的實力。

“如今就看誰最先沉不住氣的時候,還請陛下三思。”

宋朝是一個大國,之前他可以挑釁,是因爲宋朝沒有真正拿你當對手,一旦宋朝對你認真之後,確認爲是他的敵人後,那麼接下來就是不死不休了。

河州已是漸漸春暖花開,河州三分之二的部族都已徹底降伏於宋。

喬宗看着木徵沉默半天后才道了句:“我如此待宋,但宋始終待我不薄。”

頓了頓木徵道:“不過我木徵攻宋並非爲了一己富貴,而是爲了追隨我多年的部族,除非宋人肯退出熙州河州,否則我木徵絕不會降宋。”

可是如今他改授回熙河經略司路走馬承受,被官家催促往了河州城,看看章越到底在搞什麼名堂。

這令王中正不由一個頭兩個大。

王中正仰天長嘆,這可不是一個好差事。

可是如今王中正也唯有硬着頭皮往河州走一趟了。

第828章 叛亂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390章 圈套第849章 潼關道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160章 見面第449章 小人哉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377章 宮中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1037章 雄雞一唱天下白(感謝曾大仁成爲本第303章 三元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339章 信第331章 三舍人第215章 夏雨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83章 平邊策第694章 首戰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142章 宴集第137章 府元第761章 談判第37章 二哥下落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153章 茶香第72章 食店第334章 二事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263章 真相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190章 再辭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170章 家宴第798章 紀念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918章 彈劾我?第770章 玉帶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395章 更替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379章 心底話第124章 打車第434章 演講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691章 鹽井第386章 入宮第39章 恩情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951章 自誠明第350章 大婚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500章 山居第37章 二哥下落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675章 擂鼓第478章 岳父回京請假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736章 章質夫第509章 皇太子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633章 爭執第268章 捉婿第15章 孝經第455章 人才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285章 御論第196章 村夫第673章 大戰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519章 民望第865章 會食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184章 好事第506章 事功難第91章 釋懷
第828章 叛亂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390章 圈套第849章 潼關道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160章 見面第449章 小人哉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377章 宮中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1037章 雄雞一唱天下白(感謝曾大仁成爲本第303章 三元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339章 信第331章 三舍人第215章 夏雨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83章 平邊策第694章 首戰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142章 宴集第137章 府元第761章 談判第37章 二哥下落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153章 茶香第72章 食店第334章 二事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263章 真相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190章 再辭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170章 家宴第798章 紀念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918章 彈劾我?第770章 玉帶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395章 更替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379章 心底話第124章 打車第434章 演講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691章 鹽井第386章 入宮第39章 恩情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951章 自誠明第350章 大婚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500章 山居第37章 二哥下落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675章 擂鼓第478章 岳父回京請假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736章 章質夫第509章 皇太子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633章 爭執第268章 捉婿第15章 孝經第455章 人才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285章 御論第196章 村夫第673章 大戰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519章 民望第865章 會食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184章 好事第506章 事功難第91章 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