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

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

南國雪景,別有一番景緻。

縣學所在的皇華山上,雖是雪落了一遍,但仍難掩滿山黃綠之色,有些孤幼的草木經今冬這大雪一壓,到了春暖花開之後,來年會更見蒼翠挺拔。

是夜,寒徹凍骨。

縣學的先師堂東首一間廡房,幾根椽燭如臂點在四周,將此堂照得通明。

堂上正有二十餘名經生正在堂上攻讀經義。

大家聚在一處讀書,自是章越的提議。

縣學是提倡進士經生各自在齋舍讀書,但章越總覺各自臥在齋舍並不好,故而總喜歡自己,一人一書一燈來到廡房處讀書。

郭林見了也與章越一併到此,二人如此久了,漸漸不少經生效仿。

漸漸與章越相善的經生們聚了一個圈子,大家都在一間廡房裡夜讀,如此人越來越多,現在已有了二十多人。

經生裡見了一幕,將此戲稱爲‘越齋’。

章越進縣學後,私試了數次,一開始他並沒有全力施爲,而是專攻之前不熟的《禮記》及春秋三傳,如今用了大半年將這四本書經義註釋都背下了。

換了旁人見有人能在半年內,讀下九經之中字數最多的《禮記》和春秋三傳,肯定是要驚訝得下巴脫臼的。

到了響夜鼓之時,衆人都是從廡房散去,各回齋舍就寢。

章越與郭林挾書離去,正好目睹雪夜景色,一旁是散去的諸生,耳邊是一長一短的鼓聲。

“又是不負一夜光陰,如今公試在即!師兄可有把握?”

郭林經過大半年的學習,與以往相比更顯穩重:“盡人事聽天命吧,這一次經生齋公試,治一經須通九以上,爲合格,治二經須通八,爲合格,治三經則通七,爲合格,治五經則通六,爲合格,不知師弟治幾經?”

章越道:“這一次公試聽聞會報至國子監是否?”

“確實如此。以往經士齋在公試裡出類拔萃者,可由州學推薦往南京國子監面考,博學卓異者,可直薦汴京國子監面考。”

章越道:“師兄,如何算是博學卓異呢?”

“這沒有說法,按照慣例必須由州學學正定奪,最後報給知州舉薦給國子監。這一州之數至多不過一人罷了,而南京國子監也不過二人。”

章越想起王安石變法裡的三舍法。

王安石的三舍法將太學設爲外舍,內舍,上舍,其中外舍兩千人,內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太學內考試,學生從外舍升入內舍,再由內舍升入上舍。上舍經考試後則可做官。

這一變法,即便後來司馬光上臺了,也沒有廢除,到了蔡京爲相時,更是發揚光大,將這三舍法推行到天下州縣學校,稱爲天下三舍法。

蔡京在州縣也設立三舍之法,縣學中上舍內舍學生優異者可薦入州學外舍,州學中上舍內舍中優異學生可薦入太學外舍。

而當初創立三舍法時,爲了選變法理論支持,王安石特意說這是三代的‘鄉舉裡選’之法。

但無論是王安石有無變法。

宋朝要入太學有一個條件一直不變,那就是八品以下官人子弟可以免試進太學,而寒門平民子弟必須考試進。

那麼入國子監後,有什麼好處?

宋朝國子監可直接參加監試。

開封府,禮部每年取的進士大約在一百五十上下,國子監在七八十人上下,諸科的比例也相彷彿。

章越穿越前常記得高考不公平,比如說地域問題。

那麼在宋朝的進士裡,開封府籍和太學出身就佔去近三分之二。

用句很令人崩潰的話來形容,你盡其一生追求的,也不過是他人生來就有的東西。

爲何會有這樣不公平的事?

這就要說到宋朝一貫的國策‘強幹弱枝’。

強幹弱枝是宋朝吸取了安史之亂,唐末藩鎮割據後,從宋太祖起的既定國策。

好比‘以文御武’,也只是強幹弱枝的一部分。

就章越所見,爲何浦城的章氏吳家兩族的宗家子弟爲何都沒有留在老家,而是入了京師,甚至入了開封府籍。

章越當初憑着章氏子弟的身份,若求章家宗家出頭,就算再遠的親戚,趙押司也不會差點把他們逼上絕路。

因爲章得象的子孫,吳育吳充的子孫,王安石的子孫,大多沒有返鄉而是留在了汴京,入了開封府籍,就是爲了方便考科舉。

如此好處,自是顯而易見,地方勢族子弟爲科舉紛紛遷入京師,如此朝廷派到地方的官員治理就容易多了。

這比秦始皇,漢武帝強遷地方豪族進京,手段可謂溫柔多了,也算是光明正大的陽謀。

而從范仲淹變法設州縣學校,王安石變法的三舍法,再到蔡京的天下三舍法,一脈相承下來的變法思想,都可以看到強幹弱枝的影子。

當然這強幹弱枝的國策,對於章越目前的處境而言就很坑爹了。

省試一百五十個進士名額,對於他寒門考生而言,先要在各州一百人取一人中的解試出頭,而官籍考生卻可以走百人取十五人的別頭試,大家再一起競爭省試名額。

官籍考生可以直接進國子監,但章越必須州縣學校舉薦卓越,纔可能往國子監赴試。

當然這赴國子監考試雖說有罷落的風險,但錄取率還是極高。因爲國子監主要是看下士子的真才實學,以免州縣推薦沒有才學的關係戶上來。

入了國子監後,朝廷每科都有八十個進士名額專門給太學生,諸科也差不多。

所以對章越而言,得到州縣推薦赴國子監,那絕對是值得拼一拼的。

但問題是州縣爲何一定要推舉你?這也是歷史上三舍法及天下三舍法的問題。

整個州里只有幾個名額,推舉至汴京國子監及南京國子監。

若是大家公試的成績都差不多,那麼州里會推薦誰?三舍法的問題,就是成績差不多下,讓學官參考學生平日的德行。說到德行,那還不是說你行就你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最後行也不行,不行也行。

章越對郭林道:“如今我是伯益先生的得意門生,縣學的胡學正對我也是賞識有加。”

郭林道:“胡學正和伯益先生在縣令固是名望人物,但推薦至國子監卻是州里之事,怕是他們二人份量就不夠了。”

章越承認郭林說得有道理,但他還有的沒說的,眼下章家食鋪生意紅紅火火,自己幫着齋長指點出了幾本科考用書,對方又是大賺一筆,自己也得了不少好處。

在咱大宋,金錢是可以轉換成權力的。

不過這點錢也還是不夠。

“我欲穩勝,就必須才高一籌,必須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方可!”

郭林道:“那你打算如何呢?”

章越道:“你方纔不是說治一經者須通九以上,爲合格,治二經者須通八,爲合格,治三經者則通七,爲合格,治五經者則爲通六,爲合格。若我九經皆考,通幾者爲合格?”

郭林道:“以往是通五!”

“若是全通呢?”

“全通?師弟你莫驚師兄我。”郭林不由瞠目結舌,“省試九經科及第,也不過通六而已。何況縣學錄試之墨義如何比得上公試。公考之墨義與省試一般嚴謹,用字用詞極爲考究。”

“再說公試,省試每經試問大義十道,我還從未聽說有人能十道大義全通的。”

郭林講了一堆。

章越笑了笑反問道:“你呢?這一次考幾經?”

郭林道:“我考五經而已,考九經費時費力太大,何況還有《論語》,《孝經》兩經也是帖經墨義大義一題不少。”

“加上《論語》,《孝經》說是五經,其實考得是七經,而你之九經實爲十一經,揣測縣學裡除了你,沒有幾個人會有此打算。”

章越聞言對郭林笑道:“若不如此,如何顯我手段。”

汴京國子監與南京國子監,整個建州就幾個名額,故而即便章越考到縣學經生第一,也不一定穩進。

所以要贏就一定要贏得漂亮,贏到令人無話可說爲止,章越一口氣報九經,就是要讓人無話可說爲止。

都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努力,章越就把這七分努力作到十分。

當然章越考九經難,但不等於縣學學生就容易了。

縣學公試有規定,考一經必須是大經,大經就是禮記和左傳。

考二經必須一大經一中經,中經是詩經,周禮和儀禮。當然有人要逞能(作死),考禮記和左傳兩大經也沒問題。

考三經必須爲一大經一中經一小經,小經是易經,尚書,公羊,穀梁。當然要逞能,也可以考兩大經一小經,或者一大經兩中經也成。

五經則必須兩大經,其餘任意三經。

當然以一經通九,兩經通八,三經通七,五經通六,九經通五而言,大家的下限難度都差不太多。

上限的難度就不一樣了。

而且省試九經科是帖書一百二十帖,答墨義六十條,九經合在一張卷子裡考的。

但縣學公試卻是分作十一場考場。

《論語》,《孝經》兩場爲必考,其餘九經一經一場。你報多少經,就考多少場。

而章越則要十一場全考!

故而當公試報名那日,經生齋裡唯獨章越一人報了九經。

縣學上下得知章越此舉後,都覺得這個人已經瘋了。

(本章完)

第81章 初會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403章 鈔鹽法第575章 臣附議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213章 行卷第17章 山間歲月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774章 喂餅第1054章 韓絳辭相單章第739章 賜宴第207章 不累心第808章 書信第17章 山間歲月第13章 求學第547章 比喻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273章 論名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925章 問政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737章 面君第914章 安排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39章 恩情第29章 寓教於樂第123章 章府第177章 賺錢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646章 閒居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226章 盡心第322章 題眼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281章 等次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1051章 王半山第269章 媒人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188章 詩集第94章 書樓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273章 論名第178章 韓相公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77章 宮中第577章 酒宴第97章 翻山越嶺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872章 好岳父第726章 道賀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23章 回家請假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334章 二事第17章 山間歲月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97章 翻山越嶺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167章 相談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94章 書樓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252章 風雪第357章 回門第15章 孝經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41章 守秘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1051章 王半山第792章 決戰第1027章 又是上元節(第一更)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
第81章 初會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403章 鈔鹽法第575章 臣附議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213章 行卷第17章 山間歲月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774章 喂餅第1054章 韓絳辭相單章第739章 賜宴第207章 不累心第808章 書信第17章 山間歲月第13章 求學第547章 比喻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273章 論名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925章 問政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737章 面君第914章 安排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39章 恩情第29章 寓教於樂第123章 章府第177章 賺錢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646章 閒居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226章 盡心第322章 題眼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281章 等次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1051章 王半山第269章 媒人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188章 詩集第94章 書樓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273章 論名第178章 韓相公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77章 宮中第577章 酒宴第97章 翻山越嶺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872章 好岳父第726章 道賀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23章 回家請假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334章 二事第17章 山間歲月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97章 翻山越嶺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167章 相談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94章 書樓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252章 風雪第357章 回門第15章 孝經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41章 守秘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1051章 王半山第792章 決戰第1027章 又是上元節(第一更)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