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夏雨

第215章 夏雨

富弼走後,衆人都是心底震撼。

知道章越了得,卻沒料到如此了得,連在富相公面前都可以揮灑自如,坐而論道。

最後臨走前,富弼那句話倒是不吝於替章越揚名了。

殿試之上見汝文章!

雖說這一次見面衆人都成了陪襯。

黃履倒是不介意,反正見到富相公一面,知道何爲宰相之尊就可以了,至於賞識不賞識也是強求不來的。章越得富弼的賞識,是人家的造化。再說富弼自己幾個兒子都沒考中進士,他若真有心關照,絕不會如此。所以富相公一句話未必有那麼神奇。

黃好義對章越早已服氣,現在則是想到連富相公都賞識的人,將來肯定沒得跑了。如今黃好義是一門子抱大腿的心思。

黃好義的兄長與章惇是姻親,自己與他又是同鄉加同學,這交情可是不一般啊。在他看來,章越將來若是得志了,不拉他一把着實良心也過不去。

郭林既爲章越高興,又有些覺得看來拍馬也趕不上師弟了,回去後要需更加用功纔是。

唯有孫過有些悶悶的。

他是邵雍的弟子,他的老師是富相公的好友,但是富相公,富大郎君卻沒有提及,哪怕關切過一句。

富相公有些不夠周到。

方纔章越登階而上,其實有失禮之嫌,富公也沒有在意。

富紹庭留下與衆人說了幾句話,然後對章越道:“三郎年紀輕輕,如此才學,實令人刮目相看,不知可曾婚配否?”

一旁衆人聽了都是豎起耳朵來。

富紹庭這麼問,簡直是大有深意啊。

富家是什麼門第?

富弼的長女次女先後嫁給馮京。

馮京是什麼人?

大帥哥一枚,不僅是狀元而且是三元及第。

馮京中狀元也是趣聞,據說有大臣要令自己外甥中狀元,打聽馮京厲害,於是收買主考官有馮的人一律剔除。

馮京知道後,將卷子上的名字改作了‘馬涼’。

結果狀元一出,正是馬涼。

而馮京中了三元及第後,皇戚張堯佐榜下捉婿將馮京硬請’到家裡,要將女兒嫁給她。張堯佐設宴,並親自將一條金帶束在他的腰上言道:“這是皇上的意思啊。”

馮京哪看得上這樣的外戚,無論對方怎麼說堅決不答允。後來馮京就作了富弼的女婿。

馮京還留下了‘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故事。

至於富弼另兩個女兒嫁給了範大琮,範大珪兩兄弟,這範家兄弟雖姓範,但與范仲淹,範雍,範鎮等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們的祖父,父親範元,範鈞都沒有作官,卻與富家祖上世代通婚。富弼當了宰相後,也沒有嫌貧愛富,讓兩個女兒繼續與範家聯姻。

如今富弼這兩個女婿都沾了宰相岳父的光,都已蔭官。

此外富弼聽聞還有一位侄孫女,如今倒已是待字閨中。

面對富紹庭此問,換了旁人早就浮想聯翩,但見章越不假思索道:“章某已有意中人了,若將來有高中進士的一日,就去她的家中提親。”

富紹庭聞言有些意外,然後笑道:“甚好,甚好,真不知哪家姑娘有這福氣。”

章越聞言沒有說話。

這時一旁僕役已出聲道:“郎君尊重。”

這已是送客的意思,衆人聞言連忙起身告辭。

送章越走出院後,富紹庭回到後院。

但見富弼已坐在堂上,與一旁他的母親與其妻晏氏說話。

晏氏就是晏殊的女兒,其實富弼雖在皇帝面前大罵岳父,也依仗與老丈人交情一直很好的緣故。

晏殊這人脾氣挺好的,而且富弼就是這脾氣。估計富弼回家後跪兩天搓衣板就沒事了。

這晏氏也不是普通女子。

富弼拜相後,晏氏扶婆婆入宮入朝,其他高官的婦人都是戴珠佩玉。

但晏氏卻沒有佩戴,有人問道:“你少爲宰相女,大爲宰相妻,爲何平日卻如此節儉?”

晏氏道:“相公起於寒士,雖當了宰相,但俸祿也就堪堪夠用。如今有副笄戴,有象服穿就很好了,不可帶頭助長奢侈之風啊。”

話說這晏氏也是很多宋朝女子,一輩子要活成的樣子。

晏氏還與曹皇后交情很好,上元節時天子在宣德樓賜百官宴,晏氏扶婆婆上了城樓,曹皇后看了對左右讚歎道:“有是姑,故有是婦。”

“就是那作青玉案的章三郎?”晏氏言道,“衆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富弼的母親微微點頭:“人是如何?”

富弼道:“倒是個俊秀挺拔的郎君。”

“婚配了否?”

富弼笑道:“母親你又在爲素娥的事着急了。”

晏氏已笑道:“宰相家的女子不好嫁,侄孫女也是一般。素娥自幼失恃,母親自是要幫她看着些。”

一旁富紹庭道:“回稟祖母,我方纔問過了,這章三郎君說已是有意中人了。”

“如此啊。”

富弼道:“此人是歐陽永叔的子侄輩,又是陳述古的學生,但他上門來卻不持二人的名刺,也是不欲借重的意思,這樣的少年人無論如何,都是要高看一眼的。”

歐陽修是晏殊的學生,與富弼交情也很好。在當年石介富弼謀反案中,歐陽修爲富弼在天子面前申冤。

至於陳襄爲河陽縣令時,上司正是富弼。後來正是富弼推舉陳襄爲秘閣校理、判祠部。

也就是憑着與歐陽修,陳襄的交情,章越也算是富弼線上的人,但從始至終章越沒有提及一句。

富弼的母親道:“這是你們男子的事,我是不上心的。不過這世間的好男子,爲何都……哎。”

說完富弼的母親撐着柺杖離開了,富弼親自攙扶着母親離去。

晏氏與富紹庭都是起身相送。

晏氏看向富紹庭道:“我們府上的規矩,第一次登門就算再有名望若無人引薦亦不輕見,這章三郎既不手持歐陽永叔與陳述古的名帖,你是如何見得他的?”

富紹庭猶豫了片刻才道:“娘,是素娥的意思。”

晏氏聞言道:“家門不幸,你爹爹憐着她孤苦,從鄉間接來,平日又不約束着她,任她在外拋頭露面,如今竟是如此膽大妄爲。”

富紹庭道:“難得素娥有看得上的人,若是成全了她,以後必會恪守婦道。”

晏氏聞言沒有言語。

章越從富府走出門時,這時酷暑已是散去,天氣轉陰,眼見要有一場午後的大雨。

但無論是上午還是此時。

宰相府前的人是不會少多少的。即便是馬上要變天了,但是這些官員士子們還是不會走的。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熙熙皆爲利往,這是古今不變的道理。

章越看了一眼人羣,方纔自己也是其中一人呢。

章越想到讀書人要麼是如郭師兄這樣窮得有骨氣,要麼是何七那樣俗的有價值的。但大多讀書人都看不起這兩等人,整天想得是如何站得把錢給賺了,最後落入世俗之中。

章越想到這裡,不由看向遠處。

“何七還沒走呢?”

一旁黃好義手指了前方,果真王魁與何七站在巷口遠遠地看着這裡。

章越看了一眼笑道:“別理會他們,咱們先找個茶肆喝茶避避雨。”

衆人剛到了茶肆,大雨就來了。

大家坐着一面喝茶,一面感慨這場大雨。

章越方纔在富府時,一面應答一面將衆人反應看的清楚。他看向一直悶着不說話的孫過問道:“你方纔行卷的文章裡,提及令師邵先生否?”

孫過臉上微微漲紅,他事實上已將自己是邵雍弟子夾在行卷中,但不知爲何對方沒有表露。

但孫過面上卻道:“慚愧,不敢提及。”

章越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妨提一提,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

孫過點了點頭,然後看着章越問道:“齋長,你說我勤奮用功,難道就不能只憑着才學,不去奉迎而出頭麼?”

說到這裡,孫過馬上後悔道:“齋長,我亂說話了,家裡來信,父親言二弟年紀到了要成婚了,先問我的意思。我是兄長不可耽誤了二弟,此番若是考不上就要回洛陽成親。”

章越道:“那是好事,成了親,心先定下來,再讀書進取也是一樣。不一定要先立業後成家,也可先成家後立業。”

孫過沉默了一陣。

章越問道:“怎麼?”

孫過道:“齋長,你也知我家家貧……”

“怎麼?”

“要入贅,否則家裡實在沒錢再供我和兩個弟弟讀書之費。”孫過低聲言道。

章越吃了一驚,太學生入贅,消息傳出去,讓孫過以後在同窗面前如何擡得起頭來。

章越差一點脫口而出,我幫你。

但章越話到口邊,但轉念一想,自己幫得了麼?

幫得了,以他如今的身家接濟孫過當然不成話下,但接濟得一時,卻接濟不了一世。

若下一科孫過還沒考上,自己要不要接濟下去?

人心難測,有時善意反會變成惡意,恣意施恩如同施仇。

可是這又不是小說裡,但凡主角先是入贅,被人看不起一時,最後都混出頭來了。

章越嘆了口氣給孫過斟茶然後道:“喝茶。”

雨嘩嘩地下着。

黃好義突道:“是了,三郎你聽說了麼?蔡師兄在邠州任官,因受賄被人告發……”

蔡確出事了。

章越道:“此事你怎麼知道的?”

黃好義當下與章越說了情由。

蔡確在邠州任司理參軍,主管一州的訟獄勘鞫。有人慾脫罪故而拿錢行賄蔡確。

蔡確收了錢後,結果被人告發至監司。

蔡確當即寫信給當年的鄰居兼同窗黃好謙,想借他的人脈脫罪。

章越聽了也是明白了,雖說宋朝吏治敗壞,官員貪污那是普遍現象,簡直要多黑有多黑。但蔡確不該這麼不小心的。

黃好義道:“聽吾兄言道,蔡師兄是官員初任,但上無門路,下無通行情的人,貿然攬錢,這不被告發才難了。”

“蔡師兄至少也等熟悉了之後,懂了何錢該拿,何錢不該拿,再有所定奪。蔡師兄初到肯定在官場上沒有得罪的人,那麼此番被告發,就是收了不該拿的錢。”

章越道:“可是蔡師兄不是如此貪財短視之人,他臨行前,我曾與他說過慎始敬終,官場初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黃好義道:“對啊,我也聽兄長說了,蔡師兄此事少說要吃掛落,就算過了關,以後在仕途上也是千難萬難。不過蔡師兄也是情有可原,我聽說他去邠州赴任時,欠着不少的錢。”

章越聽到這裡,這才明白了。

進士初官,有的人到地方任官,利用關係背景搞些政績,以後升遷了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再圖發展或原形畢露。

有的人則是……

蔡確確實不是這樣短視之人,其背後原因只能令人唏噓了。

黃履這時截道:“別說了,蔡師兄好歹中了進士,哪似我等還要在科場苦熬。”

孫過嘆道:“也不知何時是個頭。”

黃好義看了章越一眼笑道:“很快就是個頭了。”

席間衆人談及將來到來的解試都沒什麼心情。

黃好義倒是侃侃而談,這時候幾名歌女不邀自來,來到他們身旁打起酒坐。

黃好義見此一幕,臉色突變,當即閉口不語不再是方纔笑談的樣子。

章越見此不由失笑,拿出錢來打發這些已是在彈唱歌女離開。

雷聲不止,少了黃好義開口,衆人一時也沒了談興。

茶坊外雨勢不止。

茶桌上一碟豬頭肉吃了大半,燒餅還剩了幾塊。

茶博士手邊的紅泥爐上的茶壺茶嘴正冒着白氣。

章越看着外頭這不斷的雨線,突然想起了在萬葉寺瀑布初見十七娘的一幕。

當初進京時船過淮水兩岸時,兩岸連綿的蘆叢以及坐落於水邊墟市。

上元燈會時,他與十七娘匆匆對視時,對方眼底一閃而過的情緒。

在這大考之前,這些沒來由的情緒,猶如悶悶的夏雨一般撩撥着他的情緒。

相府前爲了前途爭一絲的機會的讀書人,還有對未來的憧憬及前途的忐忑不安,以及種種煩惱,就如同茶爐裡將沸未沸的滾水,讓章越心情緊繃到了極致。

反而這時候別樣的情緒涌上心頭,同窗之情,戀人思慕,反而是此時此刻倍加珍惜的。

隨瞭解試之後,一切又會變一個樣子。

這時候爐水開了。

(本章完)

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934章 臺諫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983章 刺殺第267章 念頭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明日更新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710章 幕下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718章 班底第633章 爭執第558章 賜字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明日更新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192章 賠罪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427章 化解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385章 說辭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1042章 論孟第374章 執經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194章 看人第602章 決定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818章 便商貿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143章 詩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881章 共識第413章 抄底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248章 展望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577章 酒宴第813章 問題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36章 不學有術第253章 王珪請假第638章 出身第637章 夫妻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433章 酒量第339章 信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483章 翁婿第490章 罪己詔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359章 試館職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172章 成例第728章 推恩第218章 解試第188章 詩集第142章 宴集第176章 階級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895章 鬥爭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請假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76章 殿試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905章 事因
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934章 臺諫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983章 刺殺第267章 念頭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明日更新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710章 幕下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718章 班底第633章 爭執第558章 賜字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明日更新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192章 賠罪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427章 化解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385章 說辭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1042章 論孟第374章 執經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194章 看人第602章 決定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818章 便商貿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143章 詩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881章 共識第413章 抄底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248章 展望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577章 酒宴第813章 問題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36章 不學有術第253章 王珪請假第638章 出身第637章 夫妻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433章 酒量第339章 信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483章 翁婿第490章 罪己詔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359章 試館職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172章 成例第728章 推恩第218章 解試第188章 詩集第142章 宴集第176章 階級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895章 鬥爭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請假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76章 殿試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905章 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