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看榜

第89章 看榜

這幾日連出了幾日太陽,浦城四周的羣山頂上雪融了,城內漸漸也有了幾分春日的氣象。

南國的冬天就如此,最冷的幾日候過去了,天也就日漸暖了。

縣學的胡學正正在齋舍裡來回踱步。

今日浦城驛舍好生熱鬧,福建路轉運使蔡襄麾下五百多人兵馬及隨從盡下榻於此。

照例縣令,主薄,縣尉是要去參見的,並設宴招待,連孫助教也排在接見名單之內,至於他胡學正則不夠格,只好在齋舍裡。

過了一陣,外頭傳來腳步聲,胡學正湊到窗前一看,喜着將門打開道:“孫助教總算把你盼來了。”

“呵!”孫助教朗聲一笑,然後道,“學正怎知道我一定會來?”

胡學正心底罵道,若沒有批示,你怎會放在轉運使不陪,而來到這裡。

胡學正笑道:“眼下放榜在即,沒有漕使的一句話,我這心底如何能安呢?”

孫助教道:“州縣學校之事,只歸州縣提舉,漕使最多不過檢點一二句話罷了!”

胡學正心底再罵到,我就是要你這一二句話啊。

“那不知漕使如何檢點?”

孫助教道:“今晚縣裡爲漕使接風,我站在一旁沒什麼言語,即是漕使問到學校時,我出面答幾句。”

“漕使於學校之事只說道,遠陶聖世,少齒鄉黌,庠序之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我們州縣學校既要爲朝廷養士,也要爲朝廷教才,選拔寒俊,除了才學,也當佐察義行。不過漕使路程很緊,怕是不會接見你們學官了。”

胡學正聞言有些可惜,仍道:“漕使真務實重才。”

“不過本州何錄參(錄事參軍)給我轉了今歲十二月五日朝廷新下的令諭,正與明年秋試後年春試有關。你讀來。”

胡學正當即讀道:“自今間歲貢舉,進士、諸科悉解舊額之半。進士增試時務策三條,諸科增試大義十條。另別置明經科,其試法,凡明兩經或三經、五經者,以通八,通六爲合格,兼問論語、孝經十條,策三條,分八場,出身與進士等。”

胡學正讀至這裡,忍不住道:“廟堂上傳聞是真的,朝廷又設明經科了。”

孫助教道:“確切說來,明經科即是原先的諸科,但如今的諸科,則重在大義。”

胡學正道:“如此說來,朝廷設立明經科的用意,是將原先的諸科從訓詁轉向章句,而爲了堵住悠悠衆口,又恢復了以訓詁爲重的明經科。”

孫助教與胡學正二人相談的,正是關切到章越,郭林等衆多諸科考生的一件大事。

宋朝的諸科與唐朝的明經科一樣都是考帖經墨義,也就是死記硬背的功夫,說白了就是隻訓詁不章句。

但如今朝廷新設明經科,考試內容與唐朝明經科無異。

可是諸科的內容,正式加了十道大義。這大義正是偏向於章句的內容。宋仁宗在詔書裡如此寫道‘明經之所舉,前世而已效,比緣其故,用廣於求’。

孫助教,胡學正二人對視一眼,不知此消息是好是壞。

朝廷增設明經科,無論人數多少,等於爲了原先學習諸科的學子們多了一個出路。

而朝廷又改了諸科的考法,又爲原先諸科的學子們平添了許多難度。

胡學正道:“請教孫助教我應當如何?”

孫助教道:“此番公試,可酌情看大義的題目,以此定上下。”

“此詔一出,國子監也必然重設明經科,雖說如今的太學生多是憑干係而進,但別人吃肉終要給我們州縣的寒俊一些湯喝,這也是漕使的意思。”

“我打算以新置明經科的名義,從州里增報兩名明經生至國子監去赴試。”

胡學正皺眉道:“國子監會許麼?”

孫助教笑道:“別忘了,朝廷傳聞蔡漕使要入朝出任翰林學士,難道國子監還會不給咱們福建路這些軍州一些顏面麼?”

胡學正點了點頭了:“那麼此番公試……”

“你把卓異者報來,其餘再等李學正定奪。”

等待公試放榜這幾日,章越一直於縣學內,每日讀書習字,有時也往家中食鋪幫手。

章記食鋪近來的生意一直很好,即便沒有酒水這一進項,又是寒冬之時,也有很多百姓來食鋪吃飯。

至於章越當初借彭經義的兩百貫錢也是早已還清。

一切都很順利,就是等候着放榜之事,章越之前有聽說福建路轉運使蔡襄要來,而學正正好卡在這時候放榜,其中是否有什麼關聯。

這時候瓜田李下,章越也不好去見胡學正,但消息一直有陸續傳來。

如這一次朝廷有了令諭,在諸科外,另設明經科。

從這一次解試,省試起諸科加試大義十道。而明經科就是原先的諸科。

故而州學在推薦入國子監學生的考量,既是章句出衆,也有訓詁突出的。

十幾個越齋的學生正在齋舍討論此事。

聽到此郭林則煩憂道:“我的大義向來不好,這些年我大多功夫還是在帖經墨義上,至於章句之學無從旁採,師弟你如何?”

章越道:“此番公試,就算再緊,我也將每場十道大義都寫了,不過縣學裡將大義空着人也不佔少數。”

原因很簡單,以往大義都類似於拔高題。

щшш★ тт kán★ CΟ

你通十道帖經與通十道大義得分無二,而寫一道帖經只要兩三個字,但寫一道大義卻要好幾百個字。范仲淹變法失敗後,大義一度不考,如今纔是被人拾起,也難怪無人重視。

見郭林如此,章越安慰道:“朝廷設明經科後,對於我等經生而言出路又多了一條明經,好處還是不小。”

一旁其他同寢的士子也是笑道:“不錯,郭林平日在縣學裡你也拔優,這一次又是報了五經的三十餘人之一,你若考得第一,也可被推至州里。”

“按照縣學以往的慣例,也可免去三年齋用錢了。”

縣學的慣例是公試出類拔萃者,第三等免去一年齋用錢。

第二等是推薦至州里後,可免去三年齋用錢。

第一等則是州里認爲合格後,可以薦至國子監赴試,無論是南京還是汴京的國子監,都可以給一筆路費以及安家費。

但只要報至州里,無論能不能進國子監三年齋用錢即可免了。

郭林搖了搖頭道:“以往縣學私試,我向來都是在五名至十名之間,如今怎能被薦至州里?”

章越都:“師兄,以往你在五名至十名之間,是因你大義答得不好,如今設了明經科,不考大義,豈非有了機會?”

郭林苦笑道:“但願如此吧!”

一人又道:“縣學今遭也是奇怪了,爲何遲遲不放榜了,以往公試遲個三五日即出了就是。”

幾人正在聊天,這時候就見齋長已大步走來道:“三郎,郭兄,學正讓我告知你們,明日一起去見他。”

章越,郭林都是問道:“不知何事?”

齋長笑道:“當然是好事。你們的卷子已被州學的孫助教取走了,學正讓你們回去寫三篇策論,再收拾一番,等年後即前往州學一趟。”

郭林嘴脣顫抖地道:“莫不是說,我被縣學薦至州里了麼?”

齋長笑了笑道:“那還不是麼?你們一人以諸科,一人以明經被學正薦至州學,若州學李學正親面合用,就可薦至國子監赴試了。”

“學正還道,三郎此番算是實至名歸,倒是郭兄你,大義雖答得不佳,可經義答得極好。郭兄實當是運氣極佳,誰叫朝廷這時設了個明經科,這都被你撿漏了,若是李學正取了要請我等好好吃酒啊!”

“郭某多謝齋長。”郭林聞此已是捧着頭流下淚來。

衆人不是拍其背,即是摟着他的肩向他道賀。

這一幕令章越在旁都有些吃味了,我纔是第一啊!爲何都沒人來賀我呢?

而此刻郭林已從默默流淚,至放聲大哭了。

章越隱約聽到了他道了一聲。

“三娘啊……”

章越聽了心下惻然,算了,喧賓奪主什麼的就不計較了。

至少現在大家免去了三年齋用錢了。

幾人正在齋舍裡說話,就聽外面有人道:“放榜了,放榜了!咱們去先師堂看榜!”

“快去看榜!”

衆學生們皆一窩蜂地離開齋舍往先師堂趕去。

頓時齋舍裡空着只剩下章越,郭林,齋長三人。

齋長笑了笑道:“你們師兄弟先聊,我先走一步了。”

齋長離去後,章越看向郭林道:“真是索然無味,之前總待着看榜,而如今這還什麼榜?”

郭林起身道:“不,師弟,咱們還是去看看吧。”

章越笑着道:“爲何?師兄也要人前顯擺一番麼?”

郭林搖頭道:“不,不是,我總不信這是真的,總要看了榜,真真切切地看到我的名字方可,不然今夜就七上八下地睡不着了。我怕會是場夢,夢醒了一切都沒了。”

章越點點頭道:“也好,那師兄,咱們去看榜吧!”

二人並肩走出齋舍。郭林低聲道:“三郎,幸虧你之前沒聽我的大義沒寫,不然……”

章越一笑道:“師兄,我先去看榜了,比比誰腳程快。”

以往二人去章氏族學抄書時,二人跋涉在山裡。章越常常用此法與郭林比腳程,那時候章越總是耍詐,要先搶跑幾步。

而如今章越……依然如此搶跑。

郭林看着章越飛奔下山,深感這熟悉一幕又回來,於是也大步奔去喊道:“師弟,等我!”

二個飛奔的少年匯入前往看榜的人潮,一併朝先師堂而去。

(本章完)

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827章 空城計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535章 韓琦罷相第344章 姻親第728章 推恩第9章 孟子第625章 御試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676章 不退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1012章 投機第498章 離開第72章 食店第233章 弊案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177章 賺錢第827章 空城計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339章 信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11章 孺子可教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752章 人性第914章 安排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981章 宰相忽悠皇帝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33章 篆書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578章 齊道德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812章 大略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427章 化解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468章 同年宴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50章 行卷第11章 孺子可教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223章 圈子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194章 看人第268章 捉婿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15章 孝經第545章 富國強兵明日更新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211章 同窗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243章 心意第104章 醉漢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281章 等次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498章 離開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206章 成功第348章 朝會第874章 抱負第971章 叔侄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109章 琴聲
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827章 空城計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535章 韓琦罷相第344章 姻親第728章 推恩第9章 孟子第625章 御試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676章 不退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1012章 投機第498章 離開第72章 食店第233章 弊案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177章 賺錢第827章 空城計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339章 信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11章 孺子可教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752章 人性第914章 安排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981章 宰相忽悠皇帝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33章 篆書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578章 齊道德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812章 大略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427章 化解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468章 同年宴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50章 行卷第11章 孺子可教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223章 圈子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194章 看人第268章 捉婿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15章 孝經第545章 富國強兵明日更新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211章 同窗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243章 心意第104章 醉漢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281章 等次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498章 離開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206章 成功第348章 朝會第874章 抱負第971章 叔侄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109章 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