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信還有下半截……

呂升卿展信讀之:“公有三疾忌能、好勝、不公。此詞早晚服之一帖可解沉痾。”

“試問公早聽我言,何至於此?”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不可不知。”

“人生如夢,白駒過隙,公逐越出京猶在眼前,今送公出外,再贈一詞扯個直。”

呂惠卿聽了略有所思,展信又看了一遍,沉吟半晌。

呂升卿道:“兄長,章三何意?”

呂惠卿道:“立城下之盟是也!送信之人何在?”

……

陳瓘坐在廳中喝茶,自爲章越的元隨後,他一直在章府中做事。

但沒料到章越這一次讓他來見呂惠卿。

雖說不一定能見到,但陳瓘早聽過呂惠卿的‘兇名’,心底也不由忐忑。

片刻後,陳瓘見一位身形消瘦,蓄着山羊鬍的中年男子負手步出。

陳瓘心道,此人便是呂惠卿?看似渾不起眼,哪能想到此人曾權傾一時。

陳瓘倉皇起身行禮,卻見對方伸手虛扶道:“同鄉後生,無須多禮。”

陳瓘坐下後,下人又給自己換了新茶,呂惠卿問了陳瓘故鄉風土人情之類的話,他都一一作答。

說了一會話,呂惠卿道:“我與章相公相識多年了……他讓你來此有什麼交代?”

陳瓘道:“只讓我送信,並無其他交代。”

呂惠卿道:“是嗎?”

陳瓘道:“章相公交代說呂公乃當今第一聰明人,與他說話當有一說一,不可有半句隱瞞。”

呂惠卿失笑道:“那我問你,外間有人道我呂惠卿乃李林甫之輩,你卻以爲我何人?”

陳瓘道:“章相公說呂公才高無人及之,這一點上若稱林甫,在下看來其亦有所不如呂公。”

呂惠卿自負才高,但聽章越如此稱讚自己也是高興。

“那我比章相公如何?”呂惠卿問道。

陳瓘道:“章相公雖身居高位,但仍不失赤子之心,少年之心,這是陳某以爲最爲難得之處。似天下官員雖多,但如章相公這般沒有第二人。”

“但對呂公而言,陳某以爲私心頗重,稱不上君子。”

呂惠卿失笑道:“朝堂上哪有君子可言。你要找那等君子,別說今人,古人也沒有。”

陳瓘問道:“當真一人也沒有嗎?至少書中聖賢……”

呂惠卿道:“未仕前有,出仕後無。”

“何爲爲政之道?在於先強人所難,後半推半就,終心悅誠服。”

“盤庚遷殷,衆臣貪圖安逸,皆不肯爲之。盤庚威逼利誘而成,這是君子可以爲之嗎?”

片刻之後呂惠卿道:“昔藺相如讓路廉頗,天下共仰之。可惜呂某不是藺相如,請轉告章公,我呂某日後必有報答。”

陳瓘神色難看,他被呂惠卿一頓數落,討了個沒趣。

他站起身來走到庭院外,正巧見庭院裡有幾個孩童持一紙鳶跑過,道:“呂公,在下有一首詩贈公!”

呂惠卿冷笑章越一首詞贈自己,你陳瓘又有什麼詩贈來。

“且說來聽聽!”

陳瓘指着孩童把玩的紙鳶言道:“因風相激在雲端,擾擾兒童仰面看。莫爲絲多便高放,也防風緊卻收難。”

呂惠卿聞言大怒心道,此子刻薄之處也是不遑多讓章越。

呂惠卿本有怒色,但仔細一想此詩中確實說得有道理,有臺階下便下,莫要到風緊難收之時。

想到這裡呂惠卿收起傲慢之意,正色道:“瑩中留步!請上座!”

陳瓘反而對呂惠卿佩服,對方真乃聰明人。

何謂聰明人?遇到別人的批評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自尊心,而是考慮此話有無道理。

呂惠卿道:“瑩中,說話頗有禪味。”

陳瓘對呂惠卿道:“在下也是修道之人。”

呂惠卿笑道:“修道之人?我曾聽一句話,寧攪三江水,不動道人心。”

陳瓘一愣,他沒料到呂惠卿居然和他在這裡談玄說禪起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打擾修道之人的清靜之意,但放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呂惠卿道:“此話的意思,這世上有人是不能惹的,你寧攪三江之水,都不可惹了他不喜,否則就應了劫數。”

“今日聽瑩中說來,這章相公便是呂某所云的得道之人。呂某一向自負,如今也自承當初不該招惹章相公。”

呂惠卿嘆息,他如今明白這世上有些人確實不能惹,好似因果循環,不論怎麼樣,你惹了他,就會自討沒趣。

你所爲之種種都會報在自己身上。

你說沾染因果也好,說是迷信也好,反正就是那樣。此世上總有人你惹不起。

人都說科學盡頭是玄學,其實爲官之道盡頭纔是玄學。

宋朝兩萬多官員,你憑什麼爲宰相?

真是能力才幹嗎?開玩笑,呂惠卿年輕時見過多少天縱奇才,這些人最後到哪裡去了?

所以官越高,越是有高處不勝寒之感,越來越相信自己能有今日,是冥冥之中有天意的。

呂惠卿自嘲惹了章越,所以才走了下坡路。

陳瓘心道,呂惠卿還是不服氣被迫出外輸給了章越。他不肯承認自己哪裡錯了,而是怪自己輸給了運數。

陳瓘道:“這句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陳某沒聽過來,也不敢評論。”

“陳某記得章公曾對我說他曾最敬仰的人便是諸葛武侯,我問他諸葛武侯名氣勝過於功業,爲何位列房杜,張良蕭何之前,爲千古第一名相?”

“章公言道,諸葛武侯一生不靠耍弄陰謀手段,不靠攀龍附鳳,不靠殘酷暴戾,憑得是光明磊落,天下爲公,也能將國家,將天下治理好。”

“爲官之道並非只有耍弄陰謀手段才行,不是自己卑鄙無恥,便道其他爲官之人也是各個如此卑鄙無恥!此實在髒了人心!”

“所以呂公的話,陳某不認同。”

說完陳瓘面色漲紅起身長揖,而呂惠卿被說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

呂惠卿道:“章相公身邊隨便一名元隨便有這等見識,呂某實不如之。你回去轉告章相公,呂某與他十幾年交情,恩不相負,怨也不相負。”

陳瓘道:“那在下多謝呂公!告辭!”

陳瓘走後,呂升卿,呂溫卿從屏風後上前,見呂惠卿立堂中猶自看着庭院中孩童玩着紙鳶。

“其實焉有什麼朱樓起,朱樓塌。我呂惠卿恰似這紙鳶,因風相激而騰九天,最後還是要落下來的。”

呂惠卿臉上頗有釋然之色。

呂升卿道:“兄長,元絳前日上朝提議廢除手實法,給田募役法。”

呂惠卿冷笑道:“元絳安敢壞我政柄?必是王介甫屬意而爲。”

呂溫卿哼了一聲道:“沒有兄長弼佐,王介甫一人哪能成事?如今……功皆歸他一人拿去,過都由兄長擔之。要論變法之功,兄長不遜於王介甫,但天下人人都只以爲兄長是王介甫部屬。”

呂升卿道:“現在說這些有何用?王介甫執意如此,我等無可奈何,由他去爲之!試看日後王介甫如何收場?”

呂惠卿道:“算了?此事必當上疏陛下,讓天下人論一論看看誰曲誰直!”

呂升卿連道:“兄長,王介甫最恨人評論,之前改三經新義尚且如此,又何況如此申辯,這與彈劾王介甫無二!”

呂惠卿決然道:“這一口氣從他復相起,我便一直忍到如今。”

“我素信有仇不報非君子!!”

看着呂惠卿持筆,呂升卿,呂溫卿皆一併跪着求道:“兄長,此疏一上,你便再也回不了汴京了。”

“不回便不回!”呂惠卿道。

當即呂惠卿在堂上寫了一封奏疏,將自己與王安石交惡經過,以及政見不同的細節無一不細細寫在奏疏上。

此奏疏一上,代表着他與王安石正式扯破了臉。

在批評着王安石同時,又捎帶了批評了吳充,王珪,呂嘉問,練亨甫,王雱,元絳等人,幾乎將與他結怨的人都數落了一番。

但奏疏裡卻不提章越,章惇二人半句,上疏後呂惠卿踏上了往陳州的路。

呂惠卿離京之日。

章越早已收到陳瓘對呂惠卿回覆,從樞密院回府之後,章越登上府裡看街樓目送陳州方向。

一旁陳瓘道:“相公,平心而論,王介甫變法免役法來自韓相公,方田均稅法來自歐陽永忠,而在後來的具體施政上大體由呂吉甫來主張。”

“熙寧七年,鄭介夫上疏至變法差點失敗,是呂吉甫站出來力挽狂瀾。他對新法實有存亡絕續之功,可是世人只知丞相,當吉甫出自其下,爲其部屬,着實可惜了。”

章越點點頭道:“說得是,新黨之內人才濟濟,呂吉甫,曾子宣,沈存中,章子厚,王元澤哪一個不是驚才絕豔。但呂吉甫能居王介甫之副,可知其才又勝過他人一籌!”

“若我當初投靠了王相公,恐怕也難出頭吧。”

新黨人才多,內部競爭也激烈,似呂惠卿,曾布,鄧綰,章惇,沈括相互搞來搞去,鬥爭太殘酷了。

陳瓘道:“相公是在惋惜呂吉甫嗎?”

章越笑着搖搖頭道:“非也,我是想說一個道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陳瓘目光一亮道:“如今呂吉甫一去,臨走又這麼一鬧,令丞相威望大減!當是相公脫穎而出了!”

ps1:諸葛武侯的評價摘自知乎用戶新徵途的回答。

ps2:歷史上呂惠卿並沒有上疏,但對王安石和同僚不滿的話,全部面對面第告訴了官家。此事促成了他罷相。當然呂惠卿是故意如此爲之,他當時是一心想走。另外歷史上呂惠卿和元絳關係還是挺好的,本書寫人物故事五分有史可依,但元絳故事爲杜撰,不可當真。

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59章 試館職第267章 念頭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12章 一以貫之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701章 章黨第445章 霸道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63章 恩惠第801章 保舉第58章 考取第143章 詩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226章 盡心第7章 翻案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424章 婚姻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192章 賠罪第818章 便商貿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374章 執經第490章 罪己詔第241章 執牛耳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492章 除裳第343章 下聘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225章 放榜第289章 殿上詩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52章 相中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539章 師生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431章 入潼關第1047章 熟狀第277章 崇政殿第813章 問題第10章 望族第319章 擔憂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10章 望族第233章 弊案第167章 相談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133章 託付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51章 小溪西流第164章 俯視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662章 出兵第955章 憨叟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780章 下岷州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874章 抱負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488章 澤國第274章 議親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414章 入股第267章 念頭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138章 見面第331章 三舍人第622章 找我何事請假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524章 省元第118章 真先生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788章 城下第424章 婚姻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233章 弊案
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59章 試館職第267章 念頭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12章 一以貫之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701章 章黨第445章 霸道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63章 恩惠第801章 保舉第58章 考取第143章 詩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226章 盡心第7章 翻案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424章 婚姻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192章 賠罪第818章 便商貿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374章 執經第490章 罪己詔第241章 執牛耳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492章 除裳第343章 下聘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225章 放榜第289章 殿上詩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52章 相中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539章 師生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431章 入潼關第1047章 熟狀第277章 崇政殿第813章 問題第10章 望族第319章 擔憂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10章 望族第233章 弊案第167章 相談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133章 託付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51章 小溪西流第164章 俯視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662章 出兵第955章 憨叟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780章 下岷州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874章 抱負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488章 澤國第274章 議親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414章 入股第267章 念頭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138章 見面第331章 三舍人第622章 找我何事請假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524章 省元第118章 真先生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788章 城下第424章 婚姻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233章 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