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誰爲三等?

第324章 誰爲三等?

崇政殿內。

三名考生的卷子呈於五名考官的面前。

一邊是一門三蘇名聲動於天下,一邊則嘉祐六年的狀元郎。

衆人先看蘇軾的文章,五名考官一併稱許。

司馬光先是讚道:“制舉之前,蘇子瞻與老夫言,直言當世之故,無所委屈,如此看來可謂句句匡正。

蔡襄笑道:“難怪此子被張樂道(張方平)以國士相許,歐公還曾與我贊蘇子瞻,說幾十年後,就沒人知道他的文章了。”

幾位考官都是笑了,對於蘇軾的文章他們都是服氣的。

胡宿發話道:“可入三等。但不着急斷言,先看了另二人的制策再道。”

衆人一致稱許道:“此爲老成之言。”

其次衆人又看蘇轍的卷子。

蘇轍的卷子着實令考官們倒吸涼氣,這是什麼話?

“二十年矣。古之聖人,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夫無事而深憂者,所以爲有事之不懼也。今陛下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臣以爲陛下失所憂矣。”

蘇轍制策迎面就是一句,批評天子。

胡宿搖頭道:“此非臣子之言。”

沒料到胡宿看了一半,蘇轍下面還有另一句。

“臣疏賤之臣,竊聞之道路,陛下自近歲以來,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

蘇轍居然說臣道聽途說,皇帝你宮中養着千數美人,整天歌舞飲酒,不理朝政?

胡宿見此勃然大怒。

皇上也是人,怎麼就不能有點正常人的嗜好了?宮裡就算有那麼多美女,但也是爲了社稷操勞的緣故啊。

蘇轍居然將皇帝與有商太康,商祖甲,周穆王,漢成帝,唐穆宗、唐恭宗六位昏君相提並論。

五名考官也對蘇轍的卷子評價不一。

司馬光認爲蘇轍的卷子,理所應當入三等。

司馬光道:“蘇轍之言雖是急切,但非恪守中庸的鄉愿之士,忠直而告,反似狂狷不遜。”

“君實此言差矣,未必無人故作忠直爲鄉愿。”範鎮言道。

範鎮,蔡襄二人一致認爲將蘇轍的卷子列入第四等。

主考官胡宿則更激烈,以爲蘇轍策語不遜,力主黜落。

衆考官們議論不一,暫且擱置。

最後則是章越的卷子。

五名考官讀了章越的文章後,也是頓時分裂兩派了。

司馬光則道:“章度之此文所見雖深,但滿篇盡是法家權謀,少言道德,盡言匡正君上,若高第怕是侵官亂政之嫌。但其文章才華見識不可不褒獎,依我看四等足矣。”

範鎮沉默半響道:“吾亦覺得有侵政之嫌,但不可依此貶去一等。”

司馬光道:“不如子瞻。”

楊畋則道:“我倒與君實之見不同,章度之此文所見之深,更勝過子瞻子由。”

楊畋看向權理三司使的蔡襄問道:“蔡公之見呢?”

章越文章認爲宰相領度支,對於身爲計相的蔡襄而言,着實有些侵犯。

蔡襄卻出聲道:“諸位你們相看,蘇子瞻與章度之都提及徙民至湖廣,而二人之政有何不同?”

“蔡公有何高見?”

蔡襄道:“蘇子瞻徙民是爲去狹就寬,就其問而答。但章度之先遷罪民實邊,再改土官爲流官,用他的話來說即是改土歸流。遷民與改土歸流是爲強幹之道,其文章通篇不離其要。我看可謂道理條貫,縱理源究。”

司馬光聽了楊畋之言,突然想起那天王安石點評蘇軾蘇轍的進卷。

就是就一事而論一事,通篇無其要,是爲縱橫家言,所謂戰國文章是也。

章越文章確實條貫清晰,以一論而提領全篇,所謂治國方要是也。當然司馬光反對如此強幹的治國方要,不過以策對而論,倒是勝過二蘇一籌。

故而司馬光不出聲了,也不反對將章越降爲四等,但也不支持章越爲三等。

司馬光則道:“我觀蘇子由的六國論極妙哉,亦是雄文。章度之此篇不如六國論。”

五位考官議論了一番出現了分歧。

蘇轍當罷不當罷?

蘇軾,章越誰爲三等,衆人爭論了一番,還是不能相下,最後還是老辦法請聖裁。

至於此刻天已是黑了,章越,蘇軾,蘇轍三人在崇政殿偏殿等候了半個多時辰,也不見有人出面宣佈等次,心底也是奇怪。

正在這時,蘇軾章越三人談起了策對。

“度之,你進卷是以何爲題?”蘇軾問道,蘇轍看了兄長一眼,此話也可隨便問得?

章越笑了笑,他知道蘇軾這人沒有太多心機,於是坦率言道:“以強幹爲題。”

蘇轍心底暗暗鬆了口氣,然後問道:“度之,是強幹弱枝麼?”

蘇軾對蘇轍道:“子由,此語出自漢書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厄塞地利,強本幹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當初我背漢書時忘了,還是你提醒我的。”

蘇轍笑道:“多少年前的事哥哥還記得。”

蘇轍向章越道:“我記得漢以推恩令削諸侯王之勢力,可稱強其幹,弱其枝。太祖太宗強幹之事,是爲以文抑武,革除藩鎮之事,度之又何來爲之?還有推恩令可行麼?”

章越笑道:“推恩令爲千古良法,歸根到底還在於抑兼併。”

頓了頓章越又道:“其實我只言強幹未言弱枝,不過真要言,當是強幹弱枝富民。”

蘇轍道:“度之想得雖好,然而強其幹難富民,欲富其民則難強其幹。”

章越笑道:“子由所言極是,此爲反覆之道,寬猛相濟之意。譬如栽樹,主幹爲本,先修剪其支,使主幹更挺拔茁壯,待他日枝葉更加繁密。”

“不過度之可想過那時彼之枝葉,非此之枝葉了。”蘇軾皺起眉頭言道。

章越道:“太祖曾杯酒釋兵權,亦未嘗取代之。”

蘇軾沉思後道:“若是如此,倒似是可行。但怕是想當然爾。”

章越笑了笑道了一句:“治世不同,治道不同,僅用儒術不足以經緯天下。”

章越知蘇軾,蘇轍二人歷史上都是反對變法的。

不過這一刻保守與變法之間,還未到日後劍拔弩張的地步。章越與蘇軾,蘇轍坦率相談,儘管觀點不同,就好比談論一件美食般普通。

好比你是甜黨,我是鹹黨般,大家爭來爭去不傷情誼。

多盼望日後也能如此就好了。大家哪怕政見不同,也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聊天。

正在此刻,忽聞腳步聲,原來是韓琦到了。

三人連忙起身見禮。

(本章完)

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773章 異化第285章 御論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320章 相交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41章 守秘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690章 經營第905章 事因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106章 瀑布第15章 孝經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816章 銘記第193章 價值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1052章 山頭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89章 看榜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498章 離開第246章 殘信第37章 二哥下落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348章 朝會第39章 恩情第138章 見面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983章 刺殺第627章 三舍人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419章 變革第150章 相贈第269章 媒人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780章 下岷州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30章 用六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29章 寓教於樂第190章 再辭第172章 成例第215章 夏雨第646章 閒居第34章 進益第520章 重聚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631章 不易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577章 酒宴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864章 上日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602章 決定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686章 燈火第50章 行卷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971章 叔侄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136章 邀請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207章 不累心第199章 尋覓第551章 分歧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696章 出戰第709章 節鎮熙州
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773章 異化第285章 御論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320章 相交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41章 守秘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690章 經營第905章 事因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106章 瀑布第15章 孝經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816章 銘記第193章 價值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1052章 山頭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89章 看榜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498章 離開第246章 殘信第37章 二哥下落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348章 朝會第39章 恩情第138章 見面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983章 刺殺第627章 三舍人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419章 變革第150章 相贈第269章 媒人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780章 下岷州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30章 用六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29章 寓教於樂第190章 再辭第172章 成例第215章 夏雨第646章 閒居第34章 進益第520章 重聚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631章 不易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577章 酒宴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864章 上日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602章 決定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686章 燈火第50章 行卷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640章 整治太學第971章 叔侄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136章 邀請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207章 不累心第199章 尋覓第551章 分歧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696章 出戰第709章 節鎮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