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令大人,參茶(漢明大黃袍507章)。”
抱椅上的朱啓按了按眉心,看了看遼東以及西北的戰況,道:“楊柱國何時歸京?”
“司禮監曹公的意思,是三日後抵京,不知聖上有何旨意?”如今新皇年幼,一干國事,除了正常朝議之外,由朱啓代爲批閱奏摺。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敢有疑義,作爲朱由檢的皇叔,這個朝堂上,屬他資歷最老。他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不屬皇胄,固可爲官,雖爲輔國,又無實職,和楊帆一樣。
“安排得怎麼樣了?”朱啓翻閱着手裡的資料。
“差不多了。基本安排妥當,到時候上朝之時,在您的推舉下,一定可行。”
“恩,這樣就好,這樣就好。”朱啓點了點頭,喝了幾口參茶。
宗正瞳孔一縮,有些驚訝。他注意到朱啓重複了一遍,看來上柱國楊帆真的要權傾朝野了。他說道:“遼東這次平定,但滿清餘孽主力仍在,大人不知有何打算?”
“這一點,楊帆手下的耳目,已經送來詳細情報。朝鮮李主送來的求援使臣以及情報來看,在東北,建虜至少還有四萬精兵。由代善、孔有德領着,估計和遼陽、撫順東逃的加起來有個六萬精兵,還有有心頭大患。蒙古那邊,是多爾袞以及蒙古諸汗王,加起來也有小三萬,不過按照楊帆信中的意思,蒙古這邊,由林丹巴圖爾來頂着,估計咱們得出點本錢,這都不是事兒。”
他拿起筆,刷刷地寫着。
“你將我的信,分頭送往高陽城的孫承宗孫大人以及剿匪總督洪承疇處。記住,不要聲張。”
“恩,大人放心,還有什麼吩咐嗎?”他將信收好,又問道。
“豐雨,你心思縝密我是放心的。這些年多虧你了。沒有你在操持着宗人府,這麼大哥爛攤子,本宗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
“宗令大人,這是什麼話。這是屬下的職責所有。”這位忠心耿耿的中年男子身體一顫。連忙恭敬地回道。
“唉,奔波這麼久,你也累了,回去歇息吧。”朱啓罷了罷手,看了看雪中的瓦檐。一口氣長舒。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王師大捷的喜訊,漸漸傳開來。楊帆的威名,更是讓人心頭一顫。這個文武雙全的上柱國,本事也忒大了。遼東的戰事,每況愈下,孫承宗沒辦成、袁崇煥爲此掉了腦袋,這楊柱國才上位多少日子,就讓戰局逆轉。若是隔得遠,勝了也就勝了,頂多歡喜一陣子。但是京師的百姓確實體驗過兵臨城下的危機時刻。如今野豬皮打跑了,心頭的石頭也是落地了。加上新政推行,日子好了許多,所以打心眼裡對楊帆感激,大呼柱國真乃國之樑柱。
……
楊帆和孫傳庭接到聖旨,便入關進京。楊帆看着山海關內滿是道賀,夾道歡迎的將領,唯獨一人,臉色凝重,便問孫傳庭:“這人是誰?”
一旁的孫傳庭笑道:“這是秦立人。出了名的油鹽不進,一輩子都不結黨營私,既不得誇讚人,也不阿諛奉承。所以戰功雖多。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軍。若是聰明點,早就混上都司了。這回關寧軍破關,全靠他手下的精兵。”
“你看得清,爲何不提拔他?”楊帆笑道。
“提拔也得看機會。下官才至遼地多久?這一碗水自然得端平,不然各個衛所難免有些不服氣。”孫傳庭捋着鬍鬚笑道。
“呵,誰還敢對孫督師您有怨氣?”楊帆進京的車隊順利入關。五百義從以及當初的禮部官員。死了以下部分。雖然當初說好的到長白山挖人蔘的願望還沒有實現,但是這次大捷,令不少當初跑過河的人都回到了故土,也算是好事一樁。
“誰有怨氣?說出來不怕柱國說在下挑撥離間,要將這秦立人擢升都司,恐怕他祖大壽的嫡系祖大樂都不樂意了。這遼地,並不是盡如柱國您看到那樣,衆志成城,拉山頭,各自衛所之間,都有計較。也只有聖旨一到,我這督師纔有調兵的權力,不然一個個都是渾貨。”
“也對。這給機會啊,比直接擢升來得實在。這次秦立人要升任都司,恐怕誰都沒話說了。孫督師做得妥當。”
“過獎,過獎。這御兵在下擅長,論起謀略,還是柱國您神機妙算。這次突襲奉天的捷報,您過過目?”
“孫督師這是何意?奉天一事全權由您領兵,給我看捷報什麼個意思。在下遼南捷報,也未曾和孫督師過閱,我楊帆算不上君子,但也不會佔什麼便宜。”
孫傳庭笑道:“呵呵,是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樣就好,這樣就好。”
楊帆策馬調頭,緩緩到了囚籠車隊邊,看着最前頭,重兵把手的那個囚籠,道:“怎麼樣?從皇帝淪落到階下囚,有什麼感想?”
囚籠裡邊的皇太極穿着棉襖子,雪落下來,他擡頭看了一眼,道:“你便是楊帆?”
“不像嗎?”
皇太極閉了眼,嘆息一聲。“年輕了。”他呵呵一笑。“這般韜略,這次輸得不甘啊。”
“輸得不甘?那你說說輸給誰你比較能承受?”
雪落在頭髮上,這個囚籠還特地給他裝上了天花板,只是從一旁吹了進來。“輸給誰都不甘心,唯獨輸給你。話又繞到了楊帆的身上。朕幾年前說過,可以允你封王裂土,結果還是……”
楊帆笑道:“封王裂土,呵呵。看來在下錯過了一次好機會呀。”
“呵呵。朕……只想問一問,爲何敢如此進軍奉天?我大清十萬精兵,怎敢來犯?”
“猜的。你皇太極野心這麼大,會屈居遼東?”
“呵呵,猜的。哈哈!猜的!朕輸在一個猜想上,大清就這麼亡了,哈哈。”他搖頭長笑。
一場雪,落下來。車隊緩緩行進,京師將至,風雪夜歸人。皇太極一路上,自從與楊帆說完之後,便不再講任何話。
漢明江山,續龍匡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