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迫黃昏,舟停泊岸邊。¤,..聊城,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黃河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此地,也算是一座繁華之城。
入城之時,燈火點點。風吹而過,幾人走在街上,聞到一股桂香。幽幽入鼻,很令人陶醉。楊帆側頭望了眼,“桂香閣?有趣。”
身後的朱啓駐足望道:“有何有趣的?”他牽着小皇子站在後邊。那小皇子扯了扯朱啓的衣角,呢喃道:“皇爺爺,我餓了。”
“亙兒,說了幾遍了。叫我什麼?”
“亙兒忘了。”小皇子又將手指伸入到嘴中,一臉委屈的樣子。
朱啓餘光瞄了一眼,道:“亙兒,你若是還要將手放在嘴裡的話,今夜的飯,也就不用吃了。”楊帆回過頭,道:“您老跟小孩子計較什麼?”朱啓的樣子,實在看不出已經老了,但是,他的年紀確實是應該老了。
楊帆蹲下來,摸了摸小皇子的頭,道:“叫亙兒是吧?”
小皇子點點頭,“先生好。”
楊帆一愣,道:“誰叫你喊先生的?”他牽過亙兒的手。皇族子弟,似乎都有些嬌氣,急忙將手縮回去,躲在了朱啓的身後邊,不敢再出聲。朱啓腳步一挪,道:“走進去。真看不出這酒家有什麼有趣的。”
楊帆笑道:“只是好奇,叫桂香閣。不知道春夏冬如何經營,這才感到有趣罷了。”行之那書簍今日終於不在他背後了。看着招牌,眉頭一皺,道:“桂香閣。名字倒是無妨,就是這招牌字跡卻有些潦草。倒是像敷衍了事一般。你看看這個桂花的桂字,那一豎臥倒。筆勢未收,似乎就是酒醉之人胡亂塗鴉一般。若是書寫之人如此不負責,那這店主人也太不拿自己的店面當回事了吧。”
“你們這些混子,吃飯就吃飯,盯着這破招牌還能夠討論這麼就,真是夠墨跡的囚寵之姐夫有毒。”幾人轉過頭,驚奇地望着身後那人。
“臭老道?”
“卜算子?”
“道長?”
楊帆更是背後有一種涼涼的感覺,看到老道那充滿殺意的眼神,道:“道長。你真是陰魂不散啊。”
“哼哼,好說。老夫這一日,一篙子一篙子,竹排過大江,總算趕上來了。你小子夠仗義啊!一早趁着老道登山訪友,就這麼偷偷溜出京師。真是不錯!幹得確實漂亮。”
“喂,什麼叫偷偷溜出京師。我是光明正大出的京師。”他驚訝到有些無語,一想到運河之上,老道那單篙過大江。就感到莫名的搞笑,恭維道:“前輩真是老當益壯,這單篙過大江,入猛龍過江。估計得把江上的那些年輕小夥嚇壞了吧。”
卜老道冷哼道:“少給老道打馬虎眼。明日起,每天五遍十段錦,老夫親自來監督。以前讓一飛監督你。沒少偷懶吧。我保證,這次絕對讓你舒經爽骨。以前。你是大明朝爵爺,老道怕有力過猛。拗斷了哪根骨頭。現在你削爵了,哼哼。”
他從朱啓身邊走過,被朱啓側身擋住了去路。
老道捻鬚而笑,道:“怎麼?驍王爺不許在下進去?”他眼神眯着,露出一絲精光,比起朱啓要矮上半個頭,但是在朱啓的眼中,這個老道士,卻是如同一座山,壓在他心頭,挪都挪不開。
“哪裡,哪裡。道長裡邊請。”如果客氣點,朱啓叫一聲前輩都是不爲過。在這江湖上,能和卜算子同輩之人,恐怕也屈指可數了。那些人大抵都半死不活的,如同懸空寺的老和尚一般,避世不出,哪裡像他這樣,敢撐篙過大江的。
幾人緩緩入閣,原先那股幽香,在裡邊更爲濃郁了一絲。楊帆側頭四望,看到有些梅瓶中插着些桂枝,黃色的花簇掩映在綠葉之下,難見蹤跡。但有這暗香在,想來閣主人挑的桂枝,底下應該花團錦簇。
閣內似乎沒多少人,三三兩兩,大抵一些附庸風雅之輩,看着閣間雅緻,纔來此一座。角落一老叟執着二胡,咿咿呀呀地拉着。一旁的女子和着二胡聲,唱着評戲。評劇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靈案緝兇閱讀。幾人坐在靠窗之處,正好離那老叟不遠。
楊帆幾人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左等右等都沒見小二上來。陳王廷鬚眉一甩,聲如洪鐘,一聲小二,連後邊那老叟,二胡絃音都顫了顫。
這一吼,立馬就引來了周圍一羣人鄙視的目光。坐得近的一個老書生冷哼道:“哪裡來的野漢子。”
“你!”陳王廷虎目一瞪,眼看就要動手。楊帆趕緊令他坐下,自己朝櫃檯走去。見楊帆走開了,朱啓笑道:“道長這次南下,莫非是要與正陽真人坐而論道嗎?”
卜老道呵笑一聲,道:“老張家是你什麼人?爲何每次和老道見面,都要腆着臉面,讓老道和他老張家去巴結?”
“不是巴結,是合流。”
卜老道捻鬚喝道:“這比巴結更噁心!老道給你再說一次,全真派老道不敢妄語,但全真龍門派,無論如何都不會和他老張家合流。”
朱啓搖頭含笑,不再多語。卜老道忽的看向朱啓身邊的小皇子,挑眉一怔,道:“福澤太薄,怎麼?想去龍虎山給他承運嗎?”他有些不客氣地說道:“想都別想,勸你消了此等念頭。龍虎山天師傳承至今,千年底蘊,不是你朱啓想要奪取就奪取得過來的。”
“不試試,又怎麼能知道?”
桌板光光,最不高興的莫過於小皇子了。小肚子餓得像在打鼓,後悔中午嫌飯菜難吃,沒吃兩口就跑開了。現在真的是餓到眼花了。
評書聲傳入耳,兩桌上的人,忽的一滯。怎麼會?爲什麼這故事這麼耳熟?還有這名字。這不是大淩河之戰嗎?幾人豎耳側聽,那唱評的女子雖爲一介女流,但嘴上跑馬,將起這場大戰來,更是講述地驚心動魄,令人頓時覺得這位少年爵爺的高大上。
講完這段,接着就是出海遠洋、鬥殺山西晉商。一句句,全是讚美溢詞。在場之人雖有聽無聽,但多少還是能夠了解個大概,對以往道聽途說而來的那個楊大魔頭有了一定的改觀。他們可能不知道,這便是楊帆自己的手筆,還以爲是楊帆的名氣這麼大,都有人爲他寫評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