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軍銜制度

劉澤的這一個全新的編組方案排出之後,衆人一番熱議,都認爲很好,每一個層次都確立了指揮的核心,軍隊的凝聚力可以大幅地提升,戰鬥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爲了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劉澤此次的議案之中提出了使用軍銜制度。

在劉澤的預案之中,軍銜分爲兵、士、尉、校、將、帥六個等級,他剛一提出來,就遭到了賈詡陳登諸人的反對。反對的理應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個士不可輕用。在漢代,士有着特別的意義,秦漢爵位二十等級的第一等就是公士,也就是說士是最低一級的貴族,是與普通百姓的分界線,士農工商四民定位,士就是有別於三個層次的存在。做爲一個階層,士庶有別,士族是居於統治地位的,劉澤把士兵混爲一類,似乎很不給士人面子。

對此劉澤的解釋是,自先秦以來,士有不同的含義,《墨子.雜守》篇把士分爲‘謀士‘、‘勇士‘、‘巧士‘、‘使士‘。《莊子.徐無鬼》把士分爲‘知士‘、‘辯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禮教之士‘、‘仁義之士‘等等,現在的人們把士的定義狹隘化了。廣義上的士可分爲文士和武士,軍隊中的士自然是武士。漢代軍中,多有良家子和士人階層從軍的例子。軍隊中設士官一銜,正是爲他們量身打造的,難道一入伍他們也同普通百姓一樣從新兵做起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們一入伍便是士官階層,也可以完全符合他們的身份。

普通的平民兵卒如果沒有很大的軍功,那是很難晉升爲士官的,而一旦跨過這首坎,他們也就可以進入武士的階層,退役之後也就可以享有武士的待遇。重文輕武,是漢以來的積弊之一。士官銜級的確立一方面保障了士族人當兵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讓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兵卒看到了晉階爲士的希望,只要積攢到足夠的軍功,他們就擁有了改變自己境遇的機會,有夢想就有動力。這樣的激勵機制將更有助於軍隊戰鬥力地提升。

賈詡等人很快就被劉澤說服了。六等二十三級的軍銜制很快確立了下來。

第一級;士兵級。劉澤原擬分爲新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四等。新兵入伍初入訓練營,爲期半年,結束後便被授予三等兵軍銜正式加入軍隊。以後按軍功累升,士兵級最高可升至一等兵。新兵及三、二、一等兵分別享受月俸三、四、五、六斛。

第二級:士官級。設爲四等,下士、中士、上士、士長。下士的月俸等同於佐史,月俸八斛。不要小看這個佐史,它雖是漢代官吏制度中最低的一個層次,但再低它也是官吏,也就是說只要進入下士這個階層,就成爲了大漢天子駕下的一名小小官員了,所以士官這一階層有着特殊的意義,一等兵再高那也是兵,也是平民,下士再低,它也是士,也是吏。中士爲斗食,月俸十一斛,上士爲百石,月俸十六斛,士長爲比二百石,月俸爲二十七斛。按大漢官制,比二百石就開始有印綬——銅印黃綬,也算是正式地成爲有品秩的官職。

不過賈詡等人飽讀詩書,似乎感到以一二三、上中下來劃分等級似乎太過直白了,缺點文化內涵的東西。所以他們引經據典,重新地給士和兵取了雅稱。下士稱之爲“銳士”,佩劍是士人和良家子的特權,平民、賤民是沒有資格佩劍的,如此稱呼一來是爲了體現士家子弟的優越地位,二來則是體現了平民士兵進入下士這個階層就擁了佩劍的資格。誰也未曾想到,僅僅就是爲了一個“銳士”的名號,多少士兵在以後的戰場上披肝瀝膽浴血爭先,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殊死搏殺,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幾回搏,但爲銳士捨身顧”流傳久遠。

中士稱之爲“堅士”,漢時鐵製鎧甲並未普及,除了高級軍官和重裝部隊之外,大多的士兵都穿的是牛皮甲甚至是麻布軍衣,這個堅字就代表達到這一級的士官擁有裝備鎧甲的資格。

上士稱之爲“驍士”,能晉升到這一級的士官,必是驍勇善戰,戰功顯赫之士。

士長稱之爲“毅士”,這一級的士官已經不是普通的士兵了,而是擔負着統領一什士兵的責職,忠直毅重方可服衆。

這四級士官合起來便是披堅執銳,驍果毅重之意,劉澤不禁大嘆,文化人就是不一樣,後世簡單明瞭的上中下劃分法到他們這裡非要整出點名堂來。

咬文嚼字一番,賈詡陳登他們總算是把最關心的士官這一級的名稱給定了下來,意猶未盡,把新、一、二、三等兵也華華麗麗地重新給命名爲:練卒、健卒、勇卒、武卒。

還好賈詡他們對後面的等級沒有再提出什麼異議。士官以上就是真正的軍官了,校尉在漢時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官職,朝庭不輕易授將軍之職,故而北軍五校尉,西園八校尉,先後都是朝庭重量級的掌兵人士,但願隨着亂世的進程,大量有軍功者被授予了名號將軍和雜號將軍,校尉反倒成爲無足輕重的較低官銜了。此次劉澤將校尉拆分開來,分別做爲中級和低級軍官的軍銜。

第三級;尉官級。設副尉、正尉、上尉三等,分別爲二百石(月俸三十斛)、比三百石(月俸三十七斛)、三百石(月俸四十斛),皆是銅印黃綬。排長的基準軍銜爲副尉,隊副的基準軍銜爲正尉,隊長的基準軍銜爲上尉。所有官職的軍銜可以在基準軍銜上下一等級之內浮動,比如隊副的軍銜可以爲副尉,也可以爲上尉。

第四級:校官級。設副校、正校、上校三等,分別爲比四百石(月俸四十五斛)、四百石(月俸五十斛)、比六百石(月俸六十斛),皆爲銅印黑綬。副軍侯的基準軍銜是副校,軍侯的基準軍銜是正校,司馬的基準軍銜是上校。

第五級:將官級。設准將、裨將、偏將、副將、正將、上將、大將七等,准將品秩爲六百石(月俸七十斛),銅印黑綬,是都尉的基準軍銜。裨將爲比千石(月俸八十斛),銀印青綬(這個比漢制比兩千石授銀印下調了兩個品秩),偏將爲千石(九十斛),副將爲比兩千石(一百斛),正將爲二千石(一百二十斛),上將爲真二千石(一百五十斛),大將爲中兩千石(一百八十斛)。副總兵的基準軍銜爲裨將,總兵的基準軍銜爲偏將,副都督的基準軍銜爲副將,都督的基準軍銜爲正將。正將以上,按功勳可擢升至上將、大將。

第六級:元帥級。設元帥、大元帥兩等。元帥的品秩位同三公,爲萬石(月俸三百五十斛),金印紫綬。大元帥的品秩爲超萬石,位同諸侯王。元帥一級,非蓋世之功不可輕授。

在東點軍校之中,還專門設立准尉一銜,所有進入軍校的學員,一律被授予准尉軍銜。准尉並沒有列入正式的軍銜制度之中,它是高於士、兵兩級的存在,准尉共分爲三等,所有軍校學員,初入軍校皆被授予三等准尉,在校其間根據學業優劣,再進行升級,畢業之時,三等准尉實授副尉軍銜,二等准尉實授正尉軍銜,一等准尉實授上尉軍銜。在東點軍校成績優異的學員,畢業之後,直接就可擔任隊長或相當於隊長的職務。

此次軍隊的重新編組,兩千多名軍校畢業生進入了軍隊的基層,給舊式的軍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將徹底改變了長久以來舊式軍隊中下層軍官人員素質低下的問題,經過長期地系統地培養,這些軍校畢業生無論戰鬥素質還是戰術素養,都明顯地比舊式軍隊中的下層軍官擁有更高的理論水平,唯一欠缺的或許就是他們的戰鬥經驗,但假以時日,他們必將成爲這支軍隊的中堅力量。

數萬乃至數十萬軍隊的大崩潰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糾其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爲缺乏卓越的領軍名將,而是缺乏大量的優秀的中下層軍官。在主將陣亡或不能指揮之時,整支軍隊不管是萬人規模的還是幾十萬人規模的,立即就出現了習慣性地崩盤,就是因爲龐大的軍隊只有一個核心,所有的將領所有的士兵,都是圍繞着這一個核心來運轉,一旦失去這個核心,軍隊立刻就喪失了凝聚力,全軍覆滅或全軍潰敗就已經是勢無可擋。

劉澤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東點軍校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應運而生,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低階軍官,便可以有效地解決軍隊喪失主將而全軍崩潰的問題。當然人才是基礎,真正想實現軍隊的凝聚力,還得從改變軍制入手。

第62章 西域九國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691章 巧使離間第50章 算計賈詡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24章 第一桶金第67章 曲陽縣令第228章 朝庭賦稅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124章 離開洛陽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132章 十步芳草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335章 屯田之法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175章 欺君罔上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572章 劍走偏鋒第349章 賓客如雲第145章 再見劉備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655章 陣斬夏侯第677章 匈奴詭計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21章 收服管亥第653章 增援漢中第238章 以騎制騎第476章 三省六部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55章 踢雪烏騅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250章 曹操敗績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90章 錦鷹之衛第68章 出兵臥虎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589章 郭嘉殞命第691章 巧使離間第667章 街亭阻擊(中)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320章 二讓徐州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462章 三個老婆第193章 錢莊議事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59章 匈奴來襲第117章 關羽歸來第242章 刀斬華雄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52章 初戰告捷第16章 盧府求學第90章 錦鷹之衛第681章 棄守晉陽第283章 歸途渺茫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63章 重返涼州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384章 偷營劫寨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482章 甘寧請戰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5章 公孫世家第593章 彭蠡水戰(上)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634章 進軍白帝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347章 密謀叛亂第100章 軟玉溫香第29章 龍淵太阿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511章 平定荊州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527章 草船借箭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606章 城下之盟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550章 興建武昌第562章 奪路而逃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512章 探親江東
第62章 西域九國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691章 巧使離間第50章 算計賈詡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24章 第一桶金第67章 曲陽縣令第228章 朝庭賦稅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124章 離開洛陽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132章 十步芳草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335章 屯田之法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175章 欺君罔上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572章 劍走偏鋒第349章 賓客如雲第145章 再見劉備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655章 陣斬夏侯第677章 匈奴詭計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21章 收服管亥第653章 增援漢中第238章 以騎制騎第476章 三省六部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55章 踢雪烏騅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250章 曹操敗績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90章 錦鷹之衛第68章 出兵臥虎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589章 郭嘉殞命第691章 巧使離間第667章 街亭阻擊(中)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320章 二讓徐州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462章 三個老婆第193章 錢莊議事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59章 匈奴來襲第117章 關羽歸來第242章 刀斬華雄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52章 初戰告捷第16章 盧府求學第90章 錦鷹之衛第681章 棄守晉陽第283章 歸途渺茫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63章 重返涼州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384章 偷營劫寨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482章 甘寧請戰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5章 公孫世家第593章 彭蠡水戰(上)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634章 進軍白帝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347章 密謀叛亂第100章 軟玉溫香第29章 龍淵太阿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511章 平定荊州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527章 草船借箭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606章 城下之盟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550章 興建武昌第562章 奪路而逃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512章 探親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