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推進戰略

當然,左鶴林從小就特立獨行,他去參加蒙兀人的那爾幕大會,跟蒙兀人摔跤,贏回一個蒙兀臺吉的女兒外加一匹寶馬。

他也曾經帶着他那些好漢組成的小部隊(實際上就是他個人養的親兵隊),跑到西域去支持高昌、回鶻人抵抗帕爾斯,並且取得過令人驚歎的勝利——當時他從西域帶回來三百多匹馬、一百多封駱駝,五百套鎧甲和近千件兵器。

這件事情是如此出名,以至於最近幾年,蒙兀古爾汗札木合每次出擊,不管是統一草原還是東征女真,都曾經點名要求左鶴林帶兵參戰。

如今年僅26歲的左鶴林已經走南闖北十年之久,在徐世楊之下,他似乎就是江北漢人的武力巔峰(儘管完全被大他兩歲的徐世楊的光芒蓋住了)。

左鶴林一定要去泉城,就像他去西域當僱傭軍一樣,家裡再反對也沒用。

其他世候家族的年輕人互相看看,在家族中也有完全屬於自己勢力的左鶴林確實敢違抗家長們的命運,他們這些人卻不能如此跋扈。

兩天後是否能放下家中的一切跟着左鶴林去齊國,還真是個難以下定決心的問題。

……

隆道五年八月,徐世楊視察了冀省新開拓地的情況。

在今年的擴張中,冀省這邊順着渤海灣一路推進到寧遠一代,並且開始在寧遠修築駐軍要塞。

新的要塞依舊是新式棱堡,雖然預定駐軍只有不到一千人,但是徐世楊認爲寧遠要塞足以在數萬女真人或蒙兀人的圍攻下堅持到援軍到來或糧水徹底耗盡爲止。

實際上,就以女真、蒙兀兩路韃子的補給能力,來上幾萬大軍,誰先把糧食耗盡簡直是不用多想的問題。

何況,除了寧遠要塞,齊國還在附近渤海上的覺華島上建立一個海軍基地,在此地駐防海軍陸戰隊和一支快速艦隊,只要渤海不上凍,這支部隊就是任何圍攻寧遠要塞的韃子側翼最現實的威脅。

在寧遠要塞的後方,山海關附近有齊軍冀省駐軍的主力,以及通往寧遠的一連串小型駐軍烽燧堡,這些小堡子外圍是一些有圍牆和至少一百民兵的屯堡。

這意味着齊國實際上已經把冀省北方邊境線推進到寧遠一線。

另一方面,遼南齊軍已經趁着春季攻勢女真韃子手忙腳亂期間,一路向前推進到耀州,與冀省方向一樣,耀州也是堅固的新型棱堡要塞,外加一連串烽燧堡和民兵屯堡據點。

稍有不同的是,因爲不靠海,補給相對較爲困難,耀州要塞的駐軍有超過兩千人,而且有重型炮兵駐紮,隨時可以支援耀州的遼南駐軍也相對多了不少。

耀州距離海州有大約100多里路程,距離女真的統治核心遼陽也只有250裡。

齊軍已經事實上已經深入遼中平原,開始威脅完顏金國政權的心臟!

參謀部對此歡心鼓舞,春季攻勢順利結束後,年輕的軍官們就開始連夜制定下一步作戰計劃:

秋季攻勢開始之後,冀省方面至少前進到廣寧一線;遼南方向爭取佔領海州;遼東方向威懾撫順、瀋州,如果能佔領更好。

然後隆道六年春季,遼西、遼南兩個戰略方向會師;明年秋季攻勢的時候爭取前進到鞍山。

最後,隆道七年上百年,收復遼陽,再爭取用一年時間,到隆道八年年中之前徹底解決女真韃子。

這就是齊軍參謀部所謂的三年平遼計劃。

然而,徐世楊看到今年春季攻勢各部隊的戰報彙總之後,他突然覺得,與另一個位面明末某韃子之友的三年平遼相比,齊軍參謀部的計劃似乎過於保守了。

整個計劃實際上是建立在防守反擊戰術之上的——憑藉經濟優勢,一路建造堡壘推過去,直到韃子退無可退爲止,逼着韃子主動攻擊駐軍要塞。

徐世楊不能說這個計劃不好,因爲這實際上是必勝的戰略,但他覺得這是在是太拖延時間了,而且女真韃子也肯定能考慮到這一點。

他們若是繼續向後退,同時狠下心來製造焦土區,實際上韃子能夠拖延更多時間。

設個世界上,時間久了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比如江南朝廷終於無法忍受齊國的獨立態勢,主動北上幫助韃子牽制齊軍。

不要說這不可能,徐世楊對朝廷的節操那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

根據參與春季攻勢部隊的戰報,齊軍此時已經在包括騎兵在內的各個方面全面壓制金軍。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騎兵的數量依舊不太夠。

前線部隊的建議是,如果有更多的戰馬補充,那麼請參謀部儘可能增加輕騎兵,特別是龍騎兵部隊的數量。

因爲實戰經驗表明,龍騎兵的作用最大——不是戰鬥力最強,而是勤務使用範圍最廣。

比如龍騎兵都有卡賓槍裝備,實際上可以下馬步射,在這時候,金軍騎兵沒有步兵支援,完全無法撼動龍騎兵的陣型。

但金軍步兵機動性不足,無法追上騎馬的龍騎兵。

因此,金軍對龍騎兵具備一種“打得過的跑不過,跑得過的打不過”的戰略劣勢。

而且龍騎兵具備偵查功能,實際上也可以客串獵騎兵使用。

其勤務的廣泛性上,龍騎兵是最好的,因此也成爲齊軍將領們最喜歡的騎兵兵種。

獵騎兵在機動性方面跟龍騎兵差不多,但在戰鬥力方面就要差了不少,這不是給獵騎兵增加卡賓槍裝備就能行的,因爲獵騎兵沒有進行過步兵列陣排槍射擊訓練。

想要讓習慣只執行偵查和追殺任務的獵騎兵具備能夠下馬用燧發槍近距離擊潰敵軍騎兵的能力,他們必須進行更多步兵戰術訓練。

當然,即使這樣,獵騎兵的作用也比只能進行騎兵列陣衝鋒的胸甲騎兵強的多。

實際上,按照前線彙報的情況,現有的胸甲騎兵就已經被很多將領視爲某種負擔了——作爲騎兵,他們的補給消耗遠超步兵,但實際上又發揮不出騎兵戰術機動力強的作用,戰略機動力也遠遠低於步兵。

似乎只能作爲某種威懾性兵種——女真人基本不敢與鐵人一樣的胸甲騎兵對衝,只要胸甲騎兵出現,韃子基本就會主動撤退。

第313章 非常事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702章 南征2第705章 南征5第322章 坦誠第552章 野店1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111章 間歇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215章 祝家莊2第52章 炮灰1第430章 兩難第556章 黑店第571章 百戶第99章 宣言第716章 大帝國1第149章 雙嶼港第8章 得失1第425章 決心第217章 祝家莊4第546章 軍改3第430章 兩難第96章 我敢!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198章 回程第275章 換命第141章 起航第225章 攔截第627章 海外王第182章 網絡第348章 宣傳第188章 小樊樓第362章 血河2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38章 我要當堡主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290章 勸進第 86章 第一次擴軍第430章 兩難第151章 投資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571章 百戶第41章 矛盾第486章 選擇第296章 忠臣3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276章 穩住第337章 狼煙第163章 鎮邪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321章 交換第290章 勸進第332章 金州1第749章 周史案第39章 備戰2第119章 戰利品分配問題第329章 旅順3第231章 天下1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711章 升龍府2第656章 南北3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111章 間歇第678章 邕州2第59章 湯隆1第160章 分期第515章 僅剩一張皮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194章 沒事了第679章 邕州3第264章 情報1第390章 伐高麗2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285章 韃奸第4章 夜戰1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534章 王師第246章 牽制第360章 血河第52章 炮灰1第720章 大帝國4第37章 人生大事第619章 興靈6第29章 包圍第643章 父親2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333章 金州2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621章 興慶府2第541章 落幕第309章 市場第3章 女孩第424章 要贏了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
第313章 非常事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702章 南征2第705章 南征5第322章 坦誠第552章 野店1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111章 間歇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215章 祝家莊2第52章 炮灰1第430章 兩難第556章 黑店第571章 百戶第99章 宣言第716章 大帝國1第149章 雙嶼港第8章 得失1第425章 決心第217章 祝家莊4第546章 軍改3第430章 兩難第96章 我敢!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198章 回程第275章 換命第141章 起航第225章 攔截第627章 海外王第182章 網絡第348章 宣傳第188章 小樊樓第362章 血河2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38章 我要當堡主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290章 勸進第 86章 第一次擴軍第430章 兩難第151章 投資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571章 百戶第41章 矛盾第486章 選擇第296章 忠臣3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276章 穩住第337章 狼煙第163章 鎮邪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321章 交換第290章 勸進第332章 金州1第749章 周史案第39章 備戰2第119章 戰利品分配問題第329章 旅順3第231章 天下1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711章 升龍府2第656章 南北3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111章 間歇第678章 邕州2第59章 湯隆1第160章 分期第515章 僅剩一張皮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194章 沒事了第679章 邕州3第264章 情報1第390章 伐高麗2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285章 韃奸第4章 夜戰1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534章 王師第246章 牽制第360章 血河第52章 炮灰1第720章 大帝國4第37章 人生大事第619章 興靈6第29章 包圍第643章 父親2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333章 金州2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621章 興慶府2第541章 落幕第309章 市場第3章 女孩第424章 要贏了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