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三棄之策

官渡大捷之後,曹操兵馬盡出,一直將袁紹全部重新驅逐到黃河以北。

劉備也分了五百軍士追擊,袁軍四散而逃,各路追擊兵馬也便都走的很分散。

劉備引兵一直追擊到東郡地界,這才接到官渡命令,所有兵馬停止進軍,立即返回。

就在劉備回程的路上,路上卻有一人當道,原來竟是兗州名士陳宮!

“來人可是漢左將軍劉備劉玄德?”陳宮拱手馬前問道。

劉備不知情由,更不識眼前何人,於是回話道:“正是劉備,不知先生何人,因何攔我歸路?”

“在下陳宮,聽聞將軍路過此地,特來相會!”

劉備聞言大驚,趕緊下馬上前行禮道:“原來是足下就是陳公臺!劉備久仰尊駕大名,只不知尊駕在此向後所爲何事?”

陳宮看了看劉備身後,笑了笑道:“我在此已備有清茶一盞,將軍鞍馬勞頓,可否賞臉坐飲一杯?”

劉備也看了看身後,於是命令手下兵馬就地休息,自己則跟着陳宮來到不遠處的涼亭稍坐。

陳宮早已經在亭中準備好了茶具,二人坐下,陳宮即爲劉備倒上了一杯。

劉備看着陳宮不慌不忙不言不語的樣子,心中頗有不解的問道:“公臺兄特意在此等我,不知所爲何事?劉備軍命在身,還請先生明言。”

“並無他事,只是不忍看見將軍如此着急前去送死罷了!”陳宮頭也不擡,手上正挑着爐子底下的炭火。

劉備聞言大驚,慌忙問道:“先生此言何意?劉備如何便是送死?”

陳宮擡頭看了看劉備,悠悠的說道:“將軍豈不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乎?”

劉備聞言心中一動,接着問道:“先生到底何意?還請明言相告!”

陳宮見劉備一副焦急神色,於是對劉備說道:“將軍可知邊讓邊文禮先生?”

這如何不知?邊讓乃是當世名士,曾在何進府中擔任令史,後又出爲九江太守。董卓爲亂,於是棄官回鄉,後來爲曹操所殺。

“文禮先生賢名遠揚,劉備豈能不知!兗州多名士,可惜劉備不得相識。先生提及文禮先生是何意?”劉備問道。

陳宮面色變的凝重,雙眼中竟閃過一絲怒意,劉備都看在眼裡。

“當初曹操領徵東將軍,平定兗州亂賊,正是在下與文禮先生力主迎其入城。然而兗州評定之後,曹操卻不顧道義,將文禮先生及衆多兗州名士殘忍殺害。今袁紹大敗,曹操功成,將軍又豈得安乎?”陳宮話中帶怒的說道。

劉備其實也曾擔心曹操會對自己下手,但是自從歸附到曹操手下後,雖然處處受制,但是並未見曹操起殺機。如今劉備雖然大不如前,但是也並不算是被曹操棄如敝履。

不過,現在聽陳宮這麼一說,劉備心裡立刻就緊張起來,略帶疑問道:“曹公既然已經明言收我入麾下,當不至於再行此事吧?”

陳宮冷笑了兩聲,對劉備說道:“我且問將軍,你是那甘心爲人爪牙之人嗎?”

陳宮盯着劉備的眼睛,令劉備極不自然。劉備想了想,還是回答道:“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備確有雄心大志,奈何時局所迫,方纔至此境地!”

“如此便是了!那曹操本就是梟雄之心,從來只需爪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曹操今日不殺將軍,那明日呢?不要忘了將軍手下既有關張之勇,兵馬亦不下萬。如今袁紹既敗,將軍手握這些兵馬,該如何與曹操相處?”陳宮問道。

這個問題劉備可犯難了!張飛領軍在昆陽,關羽被曹操留在身邊,自己則領兵在外廝殺。如今戰事已定,劉備本想着兄弟兵馬相會有期。

“先生一語驚醒夢中人!劉備該如何行事,才能免去一難,還請先生指教!”劉備趕緊恭敬的向陳宮請教道。

陳宮悠悠的說道:“這就要看將軍捨得捨不得了!曹操憂者,一是將軍麾下兵馬,二是將軍手下兩員勇將,其三則是將軍胸中大志。若將軍能夠示其以弱,或許曹操能予將軍一線生機!”

這三點對於劉備來說那可都是心頭肉!自己手下這些兵馬,可以說是唯一剩下的家當了,沒了這些兵馬,劉備那可就真的一無所有了。而兄弟三人,義同生死,如何才能令曹操不憂?再有就是自己,又該當如何示弱於曹操?這些問題劉備確實不知該怎麼辦?

“先生既然在此擺茶相侯,想必一定有教於劉備,劉備不才,難以領會,還請先生明示!若得生路,劉備當奉先生爲師!”

陳宮微笑着點了點頭,一是因爲劉備始終對自己恭謹有加,可見自己沒有看錯人。二是劉備臨危不亂,尚知自己意欲何爲。

“將軍若欲得生路,有三點必須做到。首先當棄兵,你可願意將自己手下所有兵馬全部交出來,不留一兵一卒?”陳宮問道。

劉備面有難色,但還是堅定地說道:“命且危矣,兵馬不足恃!”

“那好!棄兵之後,便是棄將!我聽聞關、張二人有萬夫不當之勇,若二人跟隨在將軍身邊,勢必爲曹操所患,將軍可願棄之?”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劉備毫不猶豫當即說道:“我兄弟三人死生相隨十數載,若無雲長、翼德,備亦不願貪生!”

陳宮當然聽說過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誼,但看見劉備這樣斬釘截鐵拒絕,心中還是頗爲感動。

“將軍不必激動,兄弟分離,終有聚日。我聽聞關羽在陣前斬殺了顏良,曹操因此對其十分喜愛。縱然將軍不允,那曹操勢必也要將關羽留在身邊,這並非將軍所能扭轉!況且你三人性命得全,還怕來日不能相見嗎?”陳宮說道。

劉備思考再三,並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問道:“第三點是什麼?先生請講。”

陳宮於是說道:“首棄兵,次棄將,然後便是棄志!將軍須得在曹操面前表現出不敢爭雄之意,則必須示其以弱,可盡銷兵權,求取一方虛職之官,如此,或可令曹操放下戒備。”

“若要示以無志,我可以什麼都不要,豈不更好?”劉備反問道。

陳宮搖頭說道:“不可!無志便是大志,無慾乃是大欲,過猶不及。曹操乃是狐疑多猜之人,將軍若無所求,乃是自取其禍!”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二十九章 劉徵兵臨長安第六十九章 虢亭追車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馬岱疑兵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馬超練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程昱夜訪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司馬論策第八百六十六章 識破陰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步規劃第七百四十章 羣狼戰術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放棄下雉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高覽被圍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生擒焦張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擊江夏第八百八十九章 雍闓血書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八百零一章 似是故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韓晞遇伏第五百七十六章 無憂高歌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五百六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韓晞挑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宗正劉虞第一百九十三章 遁出長安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五百三十一章 先勝後敗第五百二十章 馬超借兵第五百零三章 無奈出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七百一十八章 對峙府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張郃求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關黃之鬥第八百六十八章 兵敗山倒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迫衆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韓晞挑戰第三百零六章 設試才院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六百三十二章 暫罷兵戈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一劍封喉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三百九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四百五十一章 諸王之制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六十章 張遼奇兵破汾關第六百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計取壽春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吳母訓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遷往長安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曹劉再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美夢方醒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龐統到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興兵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張顗再降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山觀虎第六百三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五百四十一章 陽奉陰違第四百一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二百五十章 冀亭伏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零三章 互相利用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夜襲彭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合肥解圍第七百七十四章 荀彧之威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年邁賈詡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呂蒙帶隊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二十九章 劉徵兵臨長安第六十九章 虢亭追車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馬岱疑兵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馬超練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程昱夜訪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司馬論策第八百六十六章 識破陰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步規劃第七百四十章 羣狼戰術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放棄下雉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高覽被圍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生擒焦張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擊江夏第八百八十九章 雍闓血書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八百零一章 似是故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韓晞遇伏第五百七十六章 無憂高歌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五百六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韓晞挑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宗正劉虞第一百九十三章 遁出長安第八十七章 牛輔排兵第五百三十一章 先勝後敗第五百二十章 馬超借兵第五百零三章 無奈出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七百一十八章 對峙府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張郃求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關黃之鬥第八百六十八章 兵敗山倒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迫衆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韓晞挑戰第三百零六章 設試才院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六百三十二章 暫罷兵戈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一劍封喉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三百九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四百五十一章 諸王之制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六十章 張遼奇兵破汾關第六百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計取壽春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吳母訓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遷往長安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曹劉再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美夢方醒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龐統到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興兵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張顗再降第四百二十七章 張遼劫營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山觀虎第六百三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五百四十一章 陽奉陰違第四百一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二百五十章 冀亭伏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零三章 互相利用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夜襲彭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合肥解圍第七百七十四章 荀彧之威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年邁賈詡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呂蒙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