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怨牛輔三董喪命

處罰了三董,牛輔還是要繼續議事,畢竟軍情爲重。

“你接着剛纔的繼續說。”牛輔對李儒說道。

“六處關要,汾水關是第一要處,也會是兩軍第一次交鋒的地方。所以,務必要在此給劉徵一個下馬威!夫兵者,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我們必須在劉徵一鼓作氣的時候,給與他重重一擊,先破掉他的氣勢,然後纔有可能戰勝他。”

“那你看何人去守汾水關合適?”牛輔問李儒倒。衆人聽到這汾水關如此重要,於是紛紛以一種期盼的眼神望着牛輔。只有呂布自信滿滿,絲毫不以爲意。

李儒看了看衆人,說道:“奉先有萬夫不當之勇,汾水關之重任,非其莫屬。高壁嶺與汾水關脣齒相依,正是汾水關後援,可令侯成將軍配合奉先。”

不出呂布所料,李儒說的正是自己,於是也客氣的給了李儒一個眼神迴應。牛輔想了想,又問道:“其它關要如何安排?”

“靈石津是汾水渡口,劉徵若佔據此地,糧餉便可直達靈石,張繡將軍可當此任。樊稠將軍曾與張濟將軍共事,可令其屯守靈石津後古川口,與張繡將軍互爲援助。雀鼠谷位於介休西南,數十里間道險阻,是主動攻擊劉徵的最好地方,可令李傕、楊奉、胡才三位將軍重兵把手。冷泉關是晉中最後屏障,郭汜將軍可引兵在此據守。如此層層相依,料想劉徵除非插上翅膀,否則絕難進入晉中。”李儒侃侃說道。

“那三位董將軍怎麼辦?”樊稠沒頭沒腦的問道。

牛輔和李儒都望着樊稠默然無語,樊稠是一根筋的人,根本不能體會這其中的微妙關係。其他人心裡明白的很,牛輔早已對三董不滿。

“敗軍之將,何堪大任?樊將軍不要站錯了地方!”張繡提醒道。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張繡,董越軍敗回溪時,手下將領張濟便是張繡的親叔父。張繡自幼得叔父張濟喜愛,長大後也對張繡多有提攜,叔侄二人感情還是比較深厚。張濟身死回溪谷,張繡也是悲慟不已。後來才知道是因爲董越奪權徐榮,輕軍冒進,才讓大軍中了埋伏。自此,張繡便對董越心懷不滿。

張繡的突然插話,倒是讓李儒心中有了些想法。

“如何各位都沒有異議,那麼就按李儒說的,明日一早,各自去屯守關要。各位切記,你我性命在此一役,別的我就不多說了。”

衆人當然沒有異議,於是便都領命而去。

董越、董璜、董珉因爲點卯不到,便被牛輔二話不說處以軍法,尤其是還當着那麼多將領和軍士的面,這讓三人實在是很丟臉。董珉雖然算是個識時務的人,可也難以嚥下這口氣。董越、董璜這些年來,哪受過這種氣?這在二人看來,便是赤裸裸的侮辱。

牛輔絲毫沒有給董家人情面,這讓三董身邊的人也都憤懣不平。沒多久,三董捱打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晉陽城,有人嘖嘖稱讚牛輔執法無情,也有人替三董打抱不平。

更多的則是在猜測牛輔與董氏的關係,一時間,晉陽城的軍士中也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

入夜時分,李儒還在與牛輔商討軍情,軍吏來報,晉陽城門上忽然刮來一陣怪風,有三面軍旗被吹倒,守城軍士都覺得很奇怪,所以特意來請示將軍。

牛輔一聽,奇了怪了!今天哪裡有什麼風啊?還有如此咄咄怪事?李儒則眼珠左右轉動,似有所思。牛輔疑惑的望着李儒,問道:

“文優是看出什麼了嗎?難道這其中有什麼蹊蹺?”

李儒假裝一番思索後說道:“大軍未出,旗幟先倒,不祥之兆啊!”

“是什麼不祥之兆?文優快說清楚。”牛輔急切的問道。

“這個我暫時還不知,可待我先卜上一卦看看。”李儒對牛輔說道。於是李儒從袖中取出數枚銅錢,來到桌案前,閉上眼睛,嘴裡含含糊糊說着一些牛輔也聽不懂的詞。

李儒自小也是博覽羣書,占卜、讖緯之類的東西也頗爲了解,這在涼州軍中,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李儒口中唸完說辭,順手便把一把銅錢攤在了案上。李儒湊近了仔細端瞧,牛輔也學着李儒的樣子,仔細看着這些錢幣。不過牛輔看到的只是一枚枚圓形方孔的銅錢,有正有反,正的一面上一左一右寫着“五銖”兩個字。不就是普通老百姓尋常使用的五銖錢嗎?這李儒到底能看出什麼?

“文優,這卦象如何?”牛輔問道。

李儒一臉凝重的看着卦象,搖了搖頭,擔憂的說道:“從這卦象來看,是火勝金,這可真是不祥之兆啊!”

“如何不詳?你倒是說明白啊?”牛輔追問道。

“火勝金者,外謀內之掛也!”李儒對牛輔說道。

“外謀內?那不正應的是劉徵出兵伐我嗎?”牛輔自己解釋道。

“非也!此外謀內指的是我們軍中的事情,跟劉徵沒有關係。”

“你就明說吧!不要再繞圈子了!”牛輔不耐煩的對李儒說道。

李儒見牛輔心急,於是便直說道:“眼下晉陽軍中,你牛將軍自然是‘內’,那除此之外,還有誰是‘外’?”李儒點撥說道。

“你是說呂布、董越、楊奉三人?對!三面旗幟正應此三人!”

“呂布人單力薄,千里來奔,談不上外謀內;楊奉若是要有所圖謀,那便不會歸降將軍。”李儒再點醒道。

牛輔終於明白李儒的話了,除了呂布、楊奉,那便只有董珉、董越、董璜了!這三人早已對自己不滿,今天違反軍令捱了打,只怕是這三人要鬧事。

“我明白了你的話了!不過這三人畢竟都是與你我關係頗深,我如何下得了手啊?手下軍士們又何如看待你我二人?”牛輔說道。

“只要將軍有心,此事我倒是有對策!”李儒趕緊說道。

牛輔當然早就看不慣董越等人了,但礙於情面,卻也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李儒點開了這個難題,那不如索性交給李儒去應對。於是牛輔對李儒說道:“既然文優有對策,那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李儒早就等着牛輔點頭了。其實今天早上李儒就已經有了謀劃,李儒要用的人,正是那現在對董越充滿恨意的張繡。

於是,李儒便告辭牛輔,徑往張繡處而去。

第三百四十六章 情到深處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朱桓出兵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矛盾激化第四百六十五章 高臥長沙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將齊出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對語第四章 一見傾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忘戰必危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擊江夏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呂蒙苦主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的教訓第七百零三章 荊州息兵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銅山混戰第九十三章 百鳥朝鳳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且看勝負第一百六十五章 壯士殉義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黑手第九十七章 夜戰龍山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忠請罪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馬超搶先第七百一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一十八章 蠻兵劫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迫衆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張鬆怨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朝霞似火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周瑜吐血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諸葛出使第六百三十章 抗命不遵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臣子本分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八百三十七章 隗渠猖狂第四百八十五章 韓遂心思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南陽報危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議殺司馬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道義何在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三百二十九章 定軍之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五百五十五章 縱敵之由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安陷落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九百六十二章 賈詡之諫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父城之辯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一百九十章 馬趙交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力戰四將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圖謀荊州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中再會第五百六十九章 一時悲涼第六百四十六章 安撫襄陽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二將分歧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七百六十四章 穩定民心第一千零二十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襄陽會曹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民不畏死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張英敗退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一百零四章 據守三關第三百五十三章 二使交鋒第三百一十一章 趙韙之亂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再窺天意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計取小勝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一病不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殃及滿門第五百四十三章 李肅毒計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天子禮遇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零二章 識破虛實第四十一章 尚書檯議策第六百九十九章 衆論洶洶第一百五十八章 兗州疾書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自量力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收服史阿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讓出江夏
第三百四十六章 情到深處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朱桓出兵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矛盾激化第四百六十五章 高臥長沙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將齊出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對語第四章 一見傾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忘戰必危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擊江夏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呂蒙苦主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的教訓第七百零三章 荊州息兵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銅山混戰第九十三章 百鳥朝鳳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且看勝負第一百六十五章 壯士殉義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黑手第九十七章 夜戰龍山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忠請罪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馬超搶先第七百一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一十八章 蠻兵劫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迫衆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張鬆怨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朝霞似火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周瑜吐血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諸葛出使第六百三十章 抗命不遵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臣子本分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八百三十七章 隗渠猖狂第四百八十五章 韓遂心思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南陽報危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議殺司馬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道義何在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三百二十九章 定軍之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五百五十五章 縱敵之由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安陷落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九百六十二章 賈詡之諫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父城之辯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一百九十章 馬趙交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力戰四將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圖謀荊州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中再會第五百六十九章 一時悲涼第六百四十六章 安撫襄陽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二將分歧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七百六十四章 穩定民心第一千零二十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襄陽會曹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民不畏死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張英敗退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一百零四章 據守三關第三百五十三章 二使交鋒第三百一十一章 趙韙之亂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再窺天意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計取小勝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一病不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殃及滿門第五百四十三章 李肅毒計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天子禮遇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零二章 識破虛實第四十一章 尚書檯議策第六百九十九章 衆論洶洶第一百五十八章 兗州疾書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自量力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收服史阿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讓出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