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 聖旨

皇帝在大殿裡來回走了幾圈,終於下定決心,停下腳步說道:“忠順王行爲乖張,多有違制之處,不堪大用,深負朕望,着其閉門思過三個月。未奉朕諭,不得踏出王府一步。”

皇帝剛剛說完,戴權便把聖旨寫就,然後輕輕的吹乾,再拿給皇帝過目。

皇帝拿眼掃了一下,發現沒有什麼問題,別說道:“用印吧。”

戴權輕聲的問道:“陛下用哪一尊寶?”

皇帝想了一下,雖然面色陰沉,但是臉上還有不忍之色,最後下定決心的說:“用敕正萬民之寶。”

戴權聽了這句話,心裡邊一抖。這尊寶和別的玉璽不一樣,這是向天下萬民昭告時使用的玉璽,如果用皇帝之寶最後還能夠收回。因爲這是皇帝給各級官員下令所用的寶璽,雖然對忠順王的打擊依然很大,但比起敕正萬民之寶影響卻少了許多,如果將來皇帝反悔,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但是一旦用了敕正萬民之寶,便是要昭告天下的,便是皇帝,也不能再輕易更改。

這一印蓋下去,就把忠順王將來登基繼位的希望完全蓋沒了。從此只能做一個太平王爺,吃喝玩樂。這對一個心懷壯志的皇子來說,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戴權平常也收了忠順王不少的禮物,現在他覺得也應該爲他盡最後一點心,也不算白收他的孝敬。

於是戴權壯着膽子,好像沒有聽清一樣,再一次問道:“陛下用什麼璽?奴才沒有聽清,皇上饒過奴才這一次吧。”

皇帝沒有在意的,又說了一遍:“敕正萬民之寶。”

戴權這一次完全死心了,再也不敢有別的想法,從一個檀香木寶盒中取出了這方玉璽,這方寶璽青玉質,盤龍紐,方四寸一分,厚一寸四分,盤龍紐高兩寸三分。

戴權拿出這方寶璽,蘸上印泥,便在聖旨上蓋了下去。

戴權蓋完玉璽,再一次把聖旨拿到皇帝面前,跪在地下把聖旨展開,讓皇帝再次過目。

皇帝這一次仔細看了一遍,沒有說話,又在大殿中走了幾圈,好像是下不定決心,但是最後不知又想起什麼。於是背轉身去,對戴權擺擺手,示意他去傳旨。

戴權這才小心的把聖旨捲起,舉過頭頂,然後輕輕的站起身來,慢慢的退到門口。正要轉身出門的時候,皇帝突然說道:“慢着。”

戴權聽到皇帝的話,以爲皇帝改變了心意,馬上重新回來跪倒在地,把聖旨再次舉到皇帝面前。

皇帝看也沒看那聖旨,只是對戴權說:“如果那些大臣們都在,就讓他們來東暖閣,告訴他們:朕請他們來商議軍國大事。他們喝酒的事,朕就求他們先放一放。”皇帝說完這些之後,好像又想起什麼生氣的事,怒聲說道:“就這麼和他們說,原話告訴他們。”

戴權這一次知道,忠順王徹底沒有希望了,那些去忠順王府的大臣也被皇帝記恨上了。心裡不由得想到,自己收忠順王的各種古玩玉器,是不是應該打包再送回去?以後可再也不敢和這位王爺沾邊了。

戴權跪在地下等了一會兒,見到皇帝沒有別的吩咐,這纔再次站起身來退到門口,纔敢轉身出門而去。

戴權出了東暖閣,感覺到自己背後已經被汗水溼透。今天的事情真是嚇死他了,怪不得古人說,伴君如伴虎。皇帝只不過隨便起了點疑心,就把一個頗有能力聲望也不錯的兒子踏入塵埃,果然是天家無父子,只有君臣。

戴權帶着幾個小太監,騎馬來到了忠順王府,王府門口的看門的太監,怎麼能不認得戴權,一面派人進去通報,自己趕快上去跪在地上迎接,還一邊說了恭維的話:“戴爺爺,您怎麼來了?本以爲您事情繁忙,我們主子沒有打擾您,您這一來我們王爺一定高興壞了。”

戴權並沒有小太監想的那樣下馬與他寒暄,而是面帶寒霜的對這小太監說:“告訴你們王爺,有聖旨。讓他趕快出來迎接。”

小太監聽了戴權說話的語氣心中就有些發寒,再看戴權臉色不好,哪裡還敢怠慢,連滾帶爬的跑到裡面,向忠順王報告去了。

這時候忠順王正在王府大廳內,同滿朝的文武大臣,吃酒談天。只見酒宴上,真是奢侈無比,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在這餐桌上是應有盡有。百年的汾酒,更是以壇來算。大殿中央一排排歌女,正在跳着誘人的舞蹈。

而來赴宴的大臣中上書房的三位大學士竟然都來了,六部主官來了三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三四品的小官。

忠順王今天雖然是納了一個小妾,卻組織了這麼大的一場盛會。主要的目的還是拉攏朝臣,窺視太子之位。

忠順王這幾年獲得皇帝賞識,皇帝幾次南尋都帶着他,並且在公開場合,說過忠順王“類我”,這樣的話。讓他產生了非分之想,所以這幾年來拉攏朝臣,培植勢力。而皇帝原先對這些事是視而不見的,這更加助長了忠順王的氣焰。

今天也不光是借個由頭,把大臣們聚在一起拉攏感情,倒走的時候每人再送上重禮,最好讓他們投入自己麾下,即便不成,也可以讓他們在朝中爲自己說些好話。

忠順王和衆大臣正在開懷暢飲,突然見一個小太監風風火火的跑進來,完全是不把王府規矩放在眼裡。忠順王馬上怒聲說道:“哪來的不懂規矩的奴才,沒看到我和周圍大人正在飲宴?快把他拖下去打死。”

這小太監一聽如此話早就下癱了,但是別人不管他癱不癱,上來幾個強壯的護衛就要把他拖出去。

這時候小太監反應過來,大聲喊道:“王爺,奴才冤枉呀。奴才是給王爺進來報信的,外面六宮督總管戴權戴公公來了。”

忠順王聽了這話,最下面一擺手,幾個護衛便放下向太監退出去。

忠順王仔細問道:“你說的話當真?”

小太監跪在地下,渾身發抖的說:“奴才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跟主子撒謊,現在戴公公還在王府大門外等着呢。”

忠順王聽完這話,剛纔臉上的不悅,馬上雲消霧散。心裡覺得六宮都總管戴權是給自己面子前來參加宴會,自己以前的打點也沒有白費。

“我不過是娶個小妾,沒想到戴公公竟然親自前來道賀,雖然他是皇家的奴才,但畢竟是伺候皇上的,這張臉面我還是要給他的。”忠順王滿臉喜色,又有點兒自豪,對着下邊前來赴宴的衆文武大臣說。

而下邊的文武聽到這話,也開始恭維忠順王。

“還是王爺的面子大,戴公公從來不參加這些喜宴的,也就是王爺才能讓他屈尊降貴。”一位大臣恭維的說道。

“你說的這話有些差了,戴公公雖然尊貴,但畢竟是皇家的奴才,王爺也算是他的主子,總之有喜事他來恭賀,這是應有之意。”旁邊另一個大臣,見前一個大臣把好話說盡,趕緊又補充了兩句。

忠順王聽着下面的恭維,心裡美的簡直沒邊了,但是嘴上很客氣的說:“不敢,不敢,戴公公畢竟是伺候父皇的。我哪有這樣的福分。”

說完這些話,忠順王就要命人將戴權迎入大殿。

正在這時又有一個太監從外邊匆匆的跑進來,忠順王一見,這人是自己今日派到門口,專門負責迎來送往的趙太監,平日裡這人在自己身邊伺候。

趙太監也不顧禮儀,便小跑到了忠順王身旁,低下頭在忠順王耳邊說:“主子,戴權在門外等候,說是帶着聖旨來的,讓王爺趕緊出去相見。”

忠順王確認不是假的,心裡有些意外。他今日不過是娶個小妾,並沒有上玉蝶,皇帝如何大費周章還要下旨?莫不是,要給這個小妾冊封,以便彰顯對他的寵幸。想到這裡忠順王心情大好。

他炫耀似的對衆位大臣說:“我不過是納個小妾,父皇就如此興師動衆,實在是有些過了,不過父皇恩典,咱們也不能拒絕。請諸位大人隨我一起出去迎接聖旨。”

在坐的衆位大臣,都覺得就是這個道理,於是與有榮焉的隨忠順王一起往外走。

忠順王一邊走一邊吩咐王府長史:“立刻大開中門,準備香案。”

戴權在外面等待不多時,就見忠順王府的大門轟隆隆的打開。忠順王和衆位朝廷大臣一起從大門中出來,見到戴權都一起行禮。戴權並沒有回禮,而是從馬上下來,高舉着聖旨從正門直入忠順王的大殿。

這時候忠順王府這大殿中已經排好了香案,有一位穿着粉色嫁衣漂亮女子,已經在那裡等候了,想來是忠順王剛納的小妾。

戴權看到她先是一愣,然後便明白他們是怎麼想的?戴權撇了一撇嘴,但是卻沒有任何阻止。

很快忠順王和所有的大臣全部到齊,戴權並沒有像以前傳旨那樣,先和忠順王寒暄。而是直接站在香案後高舉着聖旨,忠順王馬上給那女子使了個眼色。那女子滿臉的喜色,卻又有些誠惶誠恐的跪在忠順王下首,衆位大臣則跪在忠順王身後,烏壓壓的幾乎跪滿了大殿。

第 388 章 借刀殺人第 772 章 南巡第 68 章 主簿第 790 章 陰謀第 206 章 義士第 509 章 相請第 313 章 名單第 606 章 籌謀第 545 章第 127 章 召見第 367 章 拜帖第 530 章 生日第 377 章 魘魔第 385 章 面授機宜第 248 章 詢問第 264 章 拜見第 710 章 王毅之死第 584 章 決戰第 67 章 開平衛第 278 章 人情冷暖第 231 章 謁陵第 761 章 遷宮第 491 章 聖旨第 676 章 借寶第 110 章 通報第 338 章 密謀第 80 章 草原消息第 78 章 試製第 795 章 康順四十五年第 372 章 攻守異位第 675 章 走門路第 433 章 太醫第 199 章 離開第 6 章 請安第 487 章 兵變第 479 章 各有策略第 476 章 任命第 293 章 人仙第 315 章 行禮第 166 章 進退第 50 章 祭祖第 6 章 請安第 410 章 水災第 174 章 接旨第 261 章 婚前第 511 章 死因第 792 章 海貿第 239 章 君臣父子第 754 章 金蟬脫殼第 727 章 去世第 665 章 聯絡第 464 章 相告第 224 章 出陣第 50 章 祭祖第 157 章 軍令第 39 章 露餡第 183 章 出發第 267 章 家業第 285 章 醒來第 490 章 囑託第 59 章 縣試第 204 章 詐城第 406 章 衝突第 459 章 拜見第 350 章 接駕第 301 章 初露崢嶸第 15 章 親兵第 452 章 投名第 282 章 迎接第 162 章 謹慎第 342 章 福禍第 616 章 善後第 645 章 籌糧第 104 章 自首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649 章 密謀第 227 章 無敵第 724 章 爭位第 112 章 密議第 447 章 留情第 746 章 送行第 786 章 大破第 751 章 戰而勝之第 790 章 陰謀第 113 章 栽贓第 94 章 連破猛將第 86 章 阿爾斯楞汗第 206 章 義士第 504 章 弔唁第 69 章 捉拿第 179 章 八旗第 647 章 遊擊第 668 章 勸進(2)第 527 章 發配第 654 章 歸降(求訂閱)第 87 章 震驚第 575 章 起事(求訂閱)第 706 章 緝拿第 620 章 靈前即位第 129 章 遇賢
第 388 章 借刀殺人第 772 章 南巡第 68 章 主簿第 790 章 陰謀第 206 章 義士第 509 章 相請第 313 章 名單第 606 章 籌謀第 545 章第 127 章 召見第 367 章 拜帖第 530 章 生日第 377 章 魘魔第 385 章 面授機宜第 248 章 詢問第 264 章 拜見第 710 章 王毅之死第 584 章 決戰第 67 章 開平衛第 278 章 人情冷暖第 231 章 謁陵第 761 章 遷宮第 491 章 聖旨第 676 章 借寶第 110 章 通報第 338 章 密謀第 80 章 草原消息第 78 章 試製第 795 章 康順四十五年第 372 章 攻守異位第 675 章 走門路第 433 章 太醫第 199 章 離開第 6 章 請安第 487 章 兵變第 479 章 各有策略第 476 章 任命第 293 章 人仙第 315 章 行禮第 166 章 進退第 50 章 祭祖第 6 章 請安第 410 章 水災第 174 章 接旨第 261 章 婚前第 511 章 死因第 792 章 海貿第 239 章 君臣父子第 754 章 金蟬脫殼第 727 章 去世第 665 章 聯絡第 464 章 相告第 224 章 出陣第 50 章 祭祖第 157 章 軍令第 39 章 露餡第 183 章 出發第 267 章 家業第 285 章 醒來第 490 章 囑託第 59 章 縣試第 204 章 詐城第 406 章 衝突第 459 章 拜見第 350 章 接駕第 301 章 初露崢嶸第 15 章 親兵第 452 章 投名第 282 章 迎接第 162 章 謹慎第 342 章 福禍第 616 章 善後第 645 章 籌糧第 104 章 自首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649 章 密謀第 227 章 無敵第 724 章 爭位第 112 章 密議第 447 章 留情第 746 章 送行第 786 章 大破第 751 章 戰而勝之第 790 章 陰謀第 113 章 栽贓第 94 章 連破猛將第 86 章 阿爾斯楞汗第 206 章 義士第 504 章 弔唁第 69 章 捉拿第 179 章 八旗第 647 章 遊擊第 668 章 勸進(2)第 527 章 發配第 654 章 歸降(求訂閱)第 87 章 震驚第 575 章 起事(求訂閱)第 706 章 緝拿第 620 章 靈前即位第 129 章 遇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