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

“四郎的這些新兵法和新戰術,在幾次演習中大家都看到過,至少這威力不小。但這帶來了一個很大問題。”明國維接着補充道。他是行轅中爲數不多,純文人出身的幕僚。

“那就是人員的問題。士官、軍官的問題。幾次演習看下來,大家都清楚,個人勇武在火藥和鋼鐵之下,已經無法發揮像此前那樣的作用了。四郎曾經點出的紀律、後勤和組織,包括新戰術,將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對這一切都很陌生。開始是兩浙團練軍,接着在鄞縣海賊、平定浙西亂賊等戰事中獲得了不少經驗。這半年又通過不斷的演習,基本上已經總結出一整套的章程來。”

“可是隨着援徵大軍不斷增編,我們此前培養出的人手完全不夠用了,所以四郎決定由庶務處組建兩個講讀班和一個教導營。軍官講讀班則分步兵、騎兵、後勤、情報等科,給軍官講解新戰術,士官講讀班也分科培養各兵種士官,而教導營則培訓模範軍士,這些軍士此後將以一等兵的身份成爲各部軍士的典範。而講讀班的軍官士官在學習完後,還需要到教導營實習一段時間。”

“現在這兩班一營已經組建完成,開始第一期的學習。四郎會兼署都監,天德、重明等人兼教習,某兼署教務長,蘭瑜兼署教導營營正。”

等明國維講完,劉玄繼續說道:“冬十月,趁着西風起,高麗又還沒有下大雪,我決定遣天德、春霆和豫春,帶兩個火槍團,一個步兵團,在北洋艦隊第二分艦隊的掩護支持下,在江華島登陸。”

“對了,”劉玄提了一句題外話,“我已經上奏聖上和閣院,請將江華島改名熊津,設爲軍鎮。聖上已經恩准,根據閣院明發的平章軍國事同奉聖旨的制文,我又多了個頭銜,鎮撫熊津鎮軍政事。”

大家聽了都笑了,這是劉玄建議朝廷在高麗先一手埋得棋子,要是什麼事都能事成了再說,那就晚了。

“天德率部在熊津登陸之後,徵發當地民夫,先修建鎮寨要塞。時值天寒地凍,想必李沢就算被我們把炮架到了家門口了,也沒有什麼能力動彈。就算勉強集結兵力反撲驅逐,想必在第二艦隊的掩護下,守住一座島沒有問題。”

“天德這邊一動,就算是開火了,傳嗣,你的糧餉處就要忙起來了,必須在熊津鎮囤積足夠的糧食、衣物、彈藥。而且就算再如何,也不能斷了正常的海運。”

“大人請放心,我這邊已經徵集了兩千石海船一百二十艘,可以一次把徐大人所部八千人以及十六萬石物資運到熊津島。而後繼續集中六十艘海船,在一月內突擊運送三十萬石物資到熊津島上去。而後保持十艘海船,每五天一班的常規運送。緊急時,可在半月內再次徵集八十艘海船運送物資到熊津島。”

劉玄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就是大秦天朝的底氣,

開了兩個多時辰後,留大家吃了中飯和晚飯後,衆人便散去,只留下李公亮、孫傳嗣、明國維、徐天德、符友德幾個心腹,去了書房繼續議事。

“援徵高麗其實我們勝算很高,只要不犯致命錯誤,問題不大。”

李公亮接過劉玄的話說道:“四郎說得沒錯,我們根據敵我雙方詳盡的情報,做了十五次推演,我方只輸了三次,都是在不該犯的錯誤全犯的情況下。”

“所以這次援徵更重要的是考慮幾個問題。第一,高麗復國之後,數百萬嗷嗷待哺的百姓需要安撫。這個國家亂了這麼幾年,又被倭兵蹂躪了一遍,想必國困民窮到了極點,如何安撫他們就是重中之重。”

“我們在平定了浙西亂賊之時,已經有了經驗,這是這次人數要增加數倍。不過有個問題就是,高麗沒有兩浙富庶。浙西山多地少,但還能出茶葉、瓷器和繭絲。高麗出什麼?”

孫傳嗣的話把衆人問住了。浙西那一套很簡單,各大商社先把糧食借給困頓的的百姓,過一兩年再用這些出產來還就好了。屆時把糧食借給高麗百姓,到時拿什麼還?而且人家自有一套官府,到時候就算打官司也是夠麻煩的。

“其實這個問題在於我們能讓高麗出產什麼?幫他們開拓出幾條財路來,還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只是財路開拓了,卻捏在別人手裡,卻是個大麻煩,甚至可能是替他人做嫁衣。不得不防。”

“這個問題其實又牽涉到第三個問題,那就是援徵高麗之後,關東軍鎮怎麼辦?”

劉玄的話讓大家又一次陷入沉默中。關東軍鎮的兩個職責,一是防範高麗,二是鎮撫白山黑水的生胡。

這些年下來,生胡已經奄奄一息了,要不是關東軍鎮留了一手,早就剿滅乾淨了。援徵高麗後,雖然不會說它馬上就對大秦叫親爸爸,然後忠心不二,死心塌地了。但折騰這麼幾年,高麗肯定是元氣大傷,二三十年都掀不起風浪來。

那麼關東軍鎮該何去何從?這塊地方就在京畿側翼,又開發兩百多年,變得無比肥沃,多少人對其垂涎三尺,肯定會藉着各種旗號,削減關東軍鎮的實力,從而打破關東商團對關東地區的“壟斷”。最大的兩個藉口沒了,關東軍鎮該如何頂住這洶涌而來的“破關之勢?”

在高麗大敗一場?看上去是個好主意,實際上是個餿主意。屆時反倒會讓隆慶帝覺得關東軍鎮有了異心,或者是腐爛沒用了。到時下定決心拋棄關東軍鎮諸將,扶植其他軍將世家進入到關東來,那就是大麻煩事了。軍將世家跟文官一樣,也是派系林立,明爭暗鬥。

“此事關係到諸位以及各自家族的未來前途,需要慎重行事。我思量了許久,暫時想出了三條計劃,現在說出來請大家合計合計...”

討論了一番,衆人離去,書房裡只剩下劉玄和李公亮。

李公亮一臉鄭重道:“四郎,我們該未雨綢繆,不要臨渴而掘井。”

“聽說太上皇病重地很厲害,聖上下了好幾道旨意,爲太上皇祈福。各大皇家道觀也奉旨做起了東帝延壽羅天大蘸。看來此事並非空穴來風。”

“要是太上皇龍馭賓天,那些事倒是可以引發一二了,總得讓那些人有事做,免得亂想。我們在關東和高麗也能更好地做些事。”

“是啊,重明你說得沒錯,更好地做些事。”

過了幾天,京師來了幾個人,都是劉玄的心腹家丁,帶來了京師的消息。

“稟告四郎,德貴妃在聖上壽誕那天,求得一道恩旨,將賈府的三姑娘、四姑娘和史侯府的史姑娘賜婚於四郎,配爲妾侍。待援徵大捷後完婚。”

劉玄點了點頭,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宮裡和內閣派遣了多位舍人,去南嶽、東嶽、武當山、三清山、龍虎山爲太上皇求壽。”

聽完後,劉玄和李公亮對視一眼,心裡有數了。

“回四郎,此外還有消息,寶慶公主沐浴薰戒,自願去道觀爲黃冠,帶髮修行,爲太上皇求壽。朝中上下都在稱讚公主純孝。聖上下旨,賜公主道號上善瓊華真人,於京西修朝霞觀一座,置觀田三千畝,賜予公主。”

聽到這裡,李公亮忍不住又看了看劉玄,有才華就可以爲所欲爲?這明顯是寶慶公主被劉四郎給禍禍了。

有才華就可以爲所欲爲嗎?不一定,但是主角,天命之子,就真的可以爲所欲爲了。

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
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