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

通州以南的運河,一行五艘官船,旌旗不揚,悄然南下。

在船艙正中的桌子上,鋪着一張兩浙和南直隸的地圖,上面用炭筆圈了好幾處。劉玄、李公亮、孫傳嗣、鄧遇等人討論了一上午,最後得出了幾點結論。

“此戰不宜速戰,須得步步爲營,以鐵桶合圍之勢,先將亂賊鎖在其中,絕其內外,然後以削皮剪翼之勢,徐徐圖之。”

“四郎說得沒錯。”鄧遇點頭附和道,“浙西山高林密,大軍開進,頓時散成無數散沙,又情形不明,目閉耳塞,正好方便亂賊各個擊破。所以只可緩戰可勝,速戰招禍。”

“可是聖上和朝廷容得了徐徐圖之嗎?”李公亮問道。

衆人思量了一會,都緩緩地搖頭。前方將官因地制宜,都部署好了,結果君王宰輔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胡亂傳下一張薄紙,結果累及三軍皆沒。這樣的破事,在史書上比比皆是。

劉玄冷然道:“現在兩浙主事的可是丁居勝,我就是插上翅膀,半月之內也趕不到浙東。”

“浙西事發,已經有一個月,算下來有四五十天的時間。”李公亮點點頭道。

在一旁少有出聲的孫傳嗣開口道:“我們是不是要預演下,萬一丁軍門有敗師之局,當如何應對。”

李公亮聞聲轉過來,指着孫傳嗣說道:“傳嗣啊,你也學壞了。”

幾人趴在桌子上,又推演了一番。

“按照我們的推演,亂賊上策當爲舉兵南下,趁虛佔取處、溫、臺等州,即能獲得糧草兵甲,又能有得廣袤迴轉之地。整編兵馬可再舉師南下,攻取閩海和江南西省。戰事一旦蔓延數省,地方各州縣就會驚慌失措,朝廷會顧此失彼。亂民可趁此亂局,佔下一大塊地盤,以爲後續之根基。”

“中策是直取杭州,定局三吳,只是朝廷和地方定會拼死相抵,據城嚴守,又有水師助陣,恐怕難以一時而下。下策是出徽宣州,直插金陵,定會震動東南。只是徽宣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亂軍一路北上,困難重重。且金陵有奮武軍十二營,不管如何,都要強過兩浙陸師。”

“如此上中下三策,只是我等臆斷。對於亂賊而言,到底哪個纔會爲上策?”

聽了李公亮和孫傳嗣的話,其餘人都默然了,站在那裡思量着。

過了一會,湯鼎誠說道:“如果丁軍門兵敗,亂賊就會乘勝取杭州。如果丁軍門持重,徐徐圍攻,那麼亂賊就不會坐以待斃,定會另謀出路。或南下,或北上。”

“如此說來,倒是丁軍門敗了纔是好事,讓亂賊乘勝東進,困頓於杭州等城下,我等纔好騰出手來收拾他。”

李公亮的話讓衆人頓了一下,話雖然不好聽,但事實如此啊,而且這是自己人私下討論,不用擔心外傳,惹人非議。

“只是丁軍門敗了,兩浙陸師精銳怕是要跟着殉葬。”孫傳嗣頓了一下,又說道,“雖然那些兵丁真算不上精銳,卻應該是兩浙不多的可用之兵。天德的團練軍成了孤軍,如何頂得住?而且上面還有一個紙糊藩臺,主帥無能累及三軍。”

“丁軍門敗了,按律例當由何老軍門調度指揮了。再說李藩臺那性子,絕不會去自攬煩惱的,倒不用太擔心。”

“如此而來,杭州以外的富陽,越州的諸暨就成了要害所在了。”鄧遇指着地圖道。

“沒錯,亂賊取杭州,最便利就是順富春水而下,富陽正好卡住了要害。諸暨?爲何成了要害?”孫傳嗣有些不解地問道。

“亂賊要是決意直取杭州,最好的法子就遣一偏師,取越州。只要佔據了越州,北可側擊杭州,南可侵掠明州。而從婺州取越州,諸暨是關鍵所在。”劉玄出言解釋道。

又議論了一會,衆人便散去,各自有事,船艙裡只剩下劉玄和李公亮。

“四郎,此前爲何不將浙西的事情跟聖上和煙溪公講透徹?”李公亮知道內情,清楚浙西是個什麼鳥樣,真的是瘄火積薪,一觸即發。

“重明啊,親眼所見,和書面所見的,差異甚遠。聖上和恩師認爲浙西之禍根不在苛政,而在妖言惑衆,更認爲庶民之怒不過如此。我說再多,也不過是多發幾道旨意,叫丁軍門用心進剿而已。兩浙是聖上擇定的,定要做出個榜樣來。現在有了做局的機會,他們怎麼會放過?”

李公亮默然了,過了一會憮然道:“聖上和煙溪公就不怕浙東也被打個稀巴爛?”

“自視甚高的人多半剛愎自用,認爲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一旦出了事,還是會堅持決策無錯,只是下屬辦事不力,延誤戰機而已。”劉玄意味深長地說道,“重明啊,我都覺得有些後悔了,這兩浙的事,我等是否辦得太過利索了。

李公亮搖搖頭,不再談及這讓人苦惱地事情,轉言其它。

“四郎,聽說不少權貴子弟,託親藉故,轉到你這裡,求着同去浙東?”

“是的,都想跟着去浙東分潤幾分功勞,文職多,武職極少。”

李公亮呵呵笑了起來,“武職多少還要舞刀弄槍,去敵前廝殺一番。文職多好,運籌帷幄,指點江山,動動嘴皮子就能分功,多好!”

“這些人等,求文職的我全部轉到吏部,由恩師做主,武職轉到五軍府,由姜老將軍做主,我只是小小的欽差,做不得主。”

“你這個欽差,算是開朝以來頭一份吧。真是想不到,煙溪公是如何想出這麼個名目的?以後我是不是該叫你一聲廉臺大人?”

“廉臺?”劉玄臉上閃過一道複雜的神情,搖搖頭對李公亮道:“重明,寫給政老爺的條陳寫好了嗎?”

“寫好了。四郎,這樣做不會遭非議吧。”

“暫時不會。我的這位世叔,迂腐呆正,算是個君子,可以欺以其方。”

李公亮不由大笑起來,“你這個劉四郎,可真是算計到了極致。”

“如之奈何?聖上算計我,太上皇算計我,恩師也算計我,我不算計算計別人,能有活路嗎?”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李公亮一邊笑着,一邊把那文卷遞給了劉玄。

聽到這話,劉玄愣了一下,隨即也笑了,掃了一眼條陳,叫來韓振道:“把這個條陳給到政老爺。”

“是,四郎。”

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大秦官職 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引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
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大秦官職 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引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