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恩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忠毅侯恪盡職守,勤謹不怠。所行之事,依王法慰朕心。奉太子英敏,解百姓之水火苦處,察官場之枉法欺瞞。行萬里之路,歸來當得萬卷精髓。太上皇太后慈恩,命隨行人等皆以公差領俸。太子英敏,洗德修身,不可輕視。月給銀一百二十兩。忠毅侯袁訓,於微處見大文章,不可忽略。月給銀八十兩。念辛勞,月恩賞二十兩。侯夫人同例。鎮南老王、梁山老王,護駕有功。月給銀一百兩。大學士張準,隨駕有功。月給銀八十兩。文章侯府韓……知錯能改,可盡忠心。秀才趙士升,陪伴有功。月給銀皆六十兩。”

太子是激動的,感受到遠在京中的安心。袁訓也溼了眼眶,爲他執意出京,卻反而皇帝一路會鈔。二老王更是喜笑顏開,爲皇帝對老將們的看重。但都不如文章老侯兄弟頭抵着地泣不成聲,已是情難自禁。

福王斬首以後,韓家膽戰心驚到什麼地步,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要是沒有袁家,只怕天天嚇得步子都歪斜。

一句“可盡忠心”,是皇帝公開表示,你們還能用,朕還肯用你們家。老侯兄弟涕淚交加,給多少錢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府中身份自韓世拓中舉以後又正一回,讓他們有重見天日之感。

“臣謝恩,謝皇上,謝……”老侯兄弟哭的片刻自己有昏天黑地之感。下面的聖旨自然也沒聽清。

對他們來說,只聽到還有盡忠心的資格,就是天大的賞賜,天大的事情。

二兄弟腦海裡翻來覆去只轉悠這兩句:“知錯能改,可盡忠心”。

太監繼續宣讀:“忠毅侯長女袁加壽,守太上皇舊日定規,月給銀八十兩。太后恩賞,月給銀二十兩。鎮南王世子蕭元皓,爲太上皇太后鍾愛,太上皇太后恩賞,與太子同例。梁山王世子、忠毅侯世子、袁執璞、袁執瑾、袁佳祿、袁佳福,將門虎子,有乃祖之風。月給銀六十兩,太后恩賞,月給銀二十兩。連稱心、尚如意、蘇似玉減一等,月給銀四十兩,太后恩賞,月給銀二十兩。小心侍奉不得有誤。文章侯世子、常巧秀、禇大路、萬小紅,月給銀四十兩,太后念伴駕有功,月給銀十兩。關安,月給銀六十兩,太后月給銀十兩。其餘人等,按其職責分爲三例。一等月給銀五十兩。二等月給銀三十兩。三等月給銀二十兩。功勞有高低,回京再行奏議。太子護衛、蔣德等,不在此例。此項給銀,至回京結束……爾等小心奉差,報效干城。朕與京都之中,坐等快慰之事,以命百官,以令百姓。當,潛德揣行,其性爲義,其止爲良。三省自身,常躬明德。”

皇帝有一句討好太后的話,“將門虎子,有乃祖父之風”。都知道袁父是風吹就倒的身體,但這會兒沒有人挑剔。

太監唸完,對袁訓行個禮,眼睛眯的只有一條縫兒:“侯爺,這裡面雖然說到太子殿下,但指明卻是給您的。請接旨吧。”

袁訓恭恭敬敬,先取出帕子,把自己眼角淚水拭去。伸出雙手,接下這道帶足京中關切的恩旨。

這不折不扣的,是道“恩旨”。

鍾南覺得自己眼睛一定是紅的,他羨慕的不照鏡子自家也知道。一處不肯放過的看着,但見到太監從馬下取下沉重的一個包袱,一五一十說起來。

“我在揚州衙門等您,若不是遇上蘇先大人,我還等着呢。蘇大人指了路,說這樣走趕緊的追,要是運道好,還能追上您。這不,我跑了幾天,總算沒白跑。我呀,”

他眯成一條縫的眼睛快要沒了,同行的小太監幫着,吃力送上大包袱:“我買您的好兒,皇上說去年的銀子,等回京算也行,逢州過府的衙門,就地兒領也行。以後,全是這麼樣領。這個月的,我給您送來了。不要謝我,我想到了,見到銀子的喜歡,那不一樣。”

袁訓失笑:“虧你不嫌重,”太監的話也把他提醒。

一路上的花費,梁山老王和鎮南老王早就說過他們分擔一部分,袁訓說回京再講。張大學士在別的地方再看忠毅侯不順眼,使用上也不含糊。對太子進言過,說殿下長進,路上使用回京後應該開銷給忠毅侯。雖然侯爺此一行爲了孩子的名頭,但殿下受益,應該着想。太子也答應下來。

袁訓本就不擔心路上的使用,如果太監不代領本月的銀子,袁訓沒有想過領出來。

一切使用全是他付,或者他墊付。再要說孩子們也好,跟來的家人也好,他們路上可以不花錢。但銀子託在手上,沉甸甸的,皇上恩德更加深刻。

謝過太監,袁訓把包袱送到太子面前:“請殿下分發。”太子知道這是讓人情給他,不管錢是公中的還是宮中的,發銀子的是個現管,誰收到不感激現管?和袁訓推辭幾下,袁訓還是退後,太子親手打開包袱,一包一包叫着姓名發。

皇帝這一回很是上心,算算延寧郡王收回的封地,和抄沒江強的家產,就是不小的數目。給袁訓等人賞賜,也給不了幾年。加壽今年十三,還沒有過生日,最遲,十五歲一定回京。

滿打滿算,加上今年最多三年,袁訓一行一定回京。皇帝給一年花費,約有大幾萬的銀子。單獨賞給袁訓,他也會認爲出得值。

又有太上皇總是惦記元皓沒有錢用。太后回回跟到御書房裡說話,雖不提她的侄孫們,但有元皓的,多少總要有袁家孩子們。頭一個,加壽如何能少?太子有了,加壽就一定要有。

有了加壽,就要有執瑜他們。送回宮的東西,是稱心如意還有什麼萬小紅都有呈上,東西吃的不錯,乾脆一個不少。

藉機又敲打了文章侯府,皇帝自我感覺不錯。韓家還在盡忠,只是福王一個人不好罷了。說明皇家沒有虧待人,這就是鐵證。

袁訓走的時候,帶上哪些家人有數。他不能帶着太子,跟多少家人,是什麼功夫,什麼履歷都不報。在路上的時候,什麼人有什麼功勞。與林允文廝殺的時候誰管哪一攤兒,也是有一回報一回。

皇帝定下三等給銀,有個高中低之分。

張大學士的文弱家人,和文章侯府的四個老家人就跟着沾光。雖然他們一般是打起來站最後面。

蔣德等暗衛們,賞賜從來豐厚,是以不在這裡面。

寶珠是袁二爺,所以和丈夫一例。稱心如意和似玉,皇帝不知道湖水裡蘇似玉有威風,以爲不過照料路上茶水。但茶水也相當重要。跟執瑜相比,只減一等,以太后恩賞名義,一樣添補錢。

韓正經好孩子後追上,又和元皓玩得好,太上皇太后說他們有眼光。萬小紅不是奴才,禇大路是隨行的親戚,袁夫人多有美言,他們四個一例。

孔小青是奴才,按家人的例給銀。袁訓早有呈報,誰是一等,誰是二等。太監才能取得準確數目的錢來。

這就一個不少,都到太子面前領錢。

張大學士的家人抱着銀子滿面歡喜,說道:“老爺,您說我跟出來,家裡的月銀還有我一份兒。如今這又給出來這一大筆,家裡的我就不要了。”

張大學士撫須,也是沉浸在皇帝的聖旨出不來,嘆道:“這是皇上的恩典,怎麼能奪你原有的份兒呢。你回家去,依就可以領取。”

家人喜歡得一蹦多高。

文章侯府二兄弟和四個家人,主僕相對哭成一團。家人是讓銀子太多感動哭的,主人又何嘗不是見銀子思皇帝,越思越想幾十年前爲太妃親戚,也有對不住太上皇的話出來,這會兒悔到腸子裡,愧到骨頭中。

小主人韓正經剛領了銀子,呆怔怔的數着,還不敢相信這是他的,不敢信他追上姨丈遊玩,還能按月有銀子。

好孩子是個姑娘,眼淚多些。正在哭。抱着她的銀子一遍又一遍:“這是我的嗎?是給我的?”

跟她的奶媽和丫頭是安老太太所給,拿着銀子一遍一遍地看,主僕看上去差不多模樣。

關安拿了銀子,是哈哈大笑。

文章老侯、趙夫子和他,與執瑜等一例,老侯總曾是侯爵,執瑜當下是侯世子。按說,還是執瑜高出一等。趙夫子得鎮南老王信中多方誇獎,說他教導元皓有功,在此例中。關安是太后給袁訓,袁訓對關安與衆不同,家中人給關爺稱呼。這是會出性命跟隨袁訓的人,和執瑜一例。

太后恩賞也有他的。

執瑜執瑜蕭戰得了錢,卻是大方。銀子是十兩的元寶,五兩的都沒有。執瑜隨手拋一錠給太監,又拋給小太監:“你們兩個一錠,自己分吧。路上辛苦。”

執璞蕭戰也就打賞。韓正經、好孩子、小紅尋思着是不是也打賞時,見胖世子兄弟抱着錢走到侯爺面前。

兄弟們跪下,雙手擡高包袱:“不跟着爹爹出來,上哪兒能有這份兒銀子。請爹爹收下,路上先用我們的。”

看熱鬧到現在的齊王暗暗點頭,這對兄弟雖然還小,相當體貼也懂事體。

以齊王爲他們算算,殿下也正在路上,一天幾個人,每人約花多少錢他問過。這筆銀子,這些人是花不完的。這是真正的賞賜。

胖兄弟沒有揣起來,這份兒孝心讓齊王無端的鼻子一酸。他這會兒可沒有爲皇帝沒給他難過,而是想想皇帝雖然沒有給他的錢,因爲他不在太子一行裡。但讓他出京走這麼一回,分擔太子的差使,用意也好,用心也好,全在裡面。

這本來沒有差使,忠毅侯太能幹,就成了差使。太子有份,自己也有份。

見到胖兄弟送上銀包,只姿勢就讓齊王眼圈兒一紅。想到自己如果有執瑜執璞的這份兒孝心,母妃就不會有擔心,而是放心安養宮中吧。

胖兄弟們,是感謝父親的心。

而受到他們影響的,並不是只有齊王。

收到銀包的人,都對着袁訓涌過來,紛紛道:“路上的使用,我出我的吧。”這是文章侯府的家人。到現在銀子在手裡,也不敢相信有這麼好的事情。

他們是老侯的心腹家人,在家裡全算上,也越不過三、五兩銀子一個月。額外賞賜,那是另外計算。

他們下等的,二十兩銀子按月,跟在家裡的相比,就多出幾倍來。暈乎乎怔忡着過來。

張大學士也道:“應該這樣,咱們有自己的出差錢,不能再讓忠毅侯一個人出。”

銀包很快就要把袁訓淹沒,大人們舉的高,孩子們舉的低。放眼望去,從高到低全是銀子。

袁訓笑着擺手:“先收起來,話慢慢的說。這樣我怎麼說話?”

退後一步,袁訓笑容可掬:“大家跟出來一趟,各有各的辛苦。銀子,是皇恩浩蕩。請各位牢記於心。我夫妻的也有銀子,先用我夫妻的,用完了,再用別人的。但家人們的錢,自己收着。積攢一些,回家給父母也好,給兒孫也好,也算沒白出來。”

蕭戰跳出來:“岳父母的用完,頭一個要用我戰哥的。”

執瑜卻道:“戰哥,物價咱們都知道。有時候咱們打個兔子什麼的,根本不用錢。如在海邊上住着打魚,別說用你的,就是爹爹母親的也用不完啊。”

元皓走了出來,小胖手在身前一拍:“這一回要聽我的喲。”

大家含笑等候。

元皓道:“明天如果住店有集鎮,一天的吃喝全是元皓的。如果明天不住店,也沒有集鎮。下一次市場上補給東西,全是元皓的。”

鎮南老王“唔唔”連聲:“又清晰許多,以後你當了家,樣樣條理分明。”

韓正經跟上來:“我排胖孩子後面,他請過,就是我請。”文章老侯兄弟也連連點頭,認爲搶在前面說話,就是誠心。

好孩子尖聲:“我在表哥後面。”

加壽笑盈盈:“你們省省吧,我還沒有說話呢。”

“不行!”三個拌嘴差人異口同聲反駁,乍一聽,加壽一愣,隨即帕子掩面,格格笑出了聲。

孩子們又要爭,但是天黑下來。梁山老王主持“公道”:“就依小袁說的,主人們輪流使用,攬總安排的還是小袁。銀子使用,以長幼尊卑爲秩序。元皓必然不依,只將就他一個。前面下一個大城池是哪一個,到了,讓元皓好好請一回。”

元皓手舞足蹈說好,大家用晚飯,男人們火堆旁邊洗頭臉,女眷們馬車裡洗。熄火拔營,車隊往前,這一夜,在馬車裡睡。

……

念姐兒很新奇,她雖有自己的馬車,但不如舅舅的車寬敞,稱心如意請她同車,三個人擠着睡,就跟寶珠加壽帶上元皓差不多格局。

奶媽丫頭們的車分一個給鍾南夫妻,鍾南戀着夜裡跑馬,龍書慧先睡下來,也是件件舒坦。

不管是車裡安放的水袋,還是有個地方專門可以放幾塊點心和果子,是在車尾有個固定住的小箱子,扣上,再顛簸也不會打開。被褥的潔淨,都讓龍書慧很快進入夢鄉。

太子和齊王興致勃勃跑半夜的馬,請齊王和他同睡一個車裡。冬天剛過去不久,多餘的被子還多。分一牀給齊王,齊王睡下來,感受着馬車的震動,笑道:“這有趣兒,跟孩子的搖牀一樣。”

“晚晚都能睡得好,有人在前面探路,如果路不好走,會走得慢。”太子悠然:“今晚我也有人作伴了。”

齊王剛要笑,太子抱怨道:“他們都有作伴的,元皓在車裡要聽故事,又唱兒歌。羨慕煞人。”

打一個哈欠,太子睏意纏綿:“睡吧,明天一早說不定到個好包子鋪,或者是個野店,總有沒吃過的東西。”

馬車簾子蓋緊,車裡沒有光,看不到太子面容。但他鼻息沉沉時,信任壓得齊王心頭一顫。這纔想到,在他的意識裡,遇到三個角的牛也許想過,和太子同眠卻是不敢思慮。

居然在一起睡了?車晃動中肩膀難免碰到一起,腦海裡有真正的深刻,跟這自己曾嫉妒出身的嫡子,這般親近着。

齊王心潮起伏,有千言萬語隨時呼嘯而出。讓他感慨,讓他難忘,讓他…。他以爲自己會久久難睡。但很快他也睡着,並且把馬蹄聲當成催眠小曲,很快進夢鄉。

馬車停下的時候是第二天,齊王醒來。見身邊空無一人,太子已經下車。聞到太子衣上的餘香,齊王有了笑容。挺身子坐起,只覺得精神百倍,四肢百骸俱是力量。

“竟然睡得這麼香。”自語着,齊王下了車。頭一個見到張大學士。

大學士對他欠欠身子,齊王忍不住笑容又加深。

昨天的安排,大學士要出讓他的車子給齊王殿下,大學士打算在家人輪流睡的車子裡擠擠。但太子說不用了,兄弟可以同車。

張大學士自然有他的心思,齊王心如明鏡,暗笑他想的太多。

真的心懷鬼胎,也不會在這行路中,前不知是什麼地方,後也不知道離開多遠的地方下手。

把自己也葬送了不是?

和大學士相比,英敏坦坦蕩蕩。

他的隨從送上熱水青鹽,齊王洗漱過,見到早飯做好,孩子們在火堆前排成一小隊。早飯不是天天在吃?但他們興奮的好似頭一回在野外用餐。

“胖孩子快站隊。”

元皓排到第一位。

“正經。”

韓正經總是歡天喜地站第二位。

“好孩子,你和表哥輪流站,今天輪到你在第三位。”加壽分派着。好孩子乖乖到韓正經後面。

“念姐姐,”加壽清靈靈眸子看過來,沒有一絲惡作劇。

念姐兒嚇了一跳:“我站後面吧。”

“前面前面,”香姐兒加福推她,又讓龍書慧站到第五位,給她們各一套餐具。

木頭的,元皓手裡早就拿上。托盤一個,湯碗或粥碗一個,飯碗一個或放饅首。菜碗兩個,一個放肉,一個素菜和小菜。銀筷一雙,勺子一個。

孩子們在野外用餐,是自己取自己的飯菜。

齊王看得津津有味,見隨從取出整套的瓷餐具。齊王阻止道:“收起來吧,問侯爺還有沒有,咱們也用木頭的。倒是他想的到,真有些說書先生嘴裡老江湖意味。咱們大老遠帶瓷器銀器,一不小心就有損傷。看他們木頭的,摔也不怕,碰也不怕,自己託着有意思。”

說話中,元皓走上前去,把托盤舉起。梅英給他粥碗裡放小半碗,免得他灑出來。紅花放一個饅首,一個點心和一塊糕。元皓笑眯眯,離開這裡,走到天豹身邊。

天豹一早又打了兔子,烤的香噴噴又爛熟,分一隻兔腿給小王爺。稱心如意放上小菜。元皓端走,唸書的小案几搬下來,地上鋪好東西,韓正經好孩子陸續過來,席地而坐吃起來。

奶媽們只過來看到坐好了,就去領自己的早飯。

“還真是長進。”齊王的早飯送來,一面吃,一面看着元皓三個人。難免弄到衣裳上,但能自己吃飯,而且自己去端,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對於宅門裡貴族子弟算不算不恭敬?鎮南老王是願意孫子自己動手。

最早,是野炊時,執瑜執璞蕭戰全自己動手。袁訓沒說引導的話,梁山老王對孫子道:“這就是你以後的日子,你先嚐嘗滋味,品出個鹹鮮最好不過。你有親兵,會給你送飯。不過當兵的都是這樣,你知道知道。”

執瑜執璞是腦袋發熱要去當兵的人,自己端的更來勁兒。蕭戰是會想事情的時候就想加福,會想加福就知道自己以後是當大元帥的人,而且帶上加福,他和加福並肩取飯,不亦樂乎。

元皓是個湊熱鬧的人,一切當差視作玩,跟着哥哥們隊裡更是玩。帶動韓正經和好孩子,三個人自成一桌用飯,每頓都吃下去很好。

沒有姐姐們照料,每頓都換衣裳,不過如此。

齊王又下一個結論:“這隊裡都是中用的人。”沒有懷裡抱着哄着的孩子。就是那生得精頭精腦的萬小紅,看似小小的個頭兒,那夜入水,不說浪裡白條,也是個滑溜小魚,讓抱着木桶不敢離開的齊王刮目相看。

至少,萬小紅敢在水裡出溜來出溜去。有木桶爲抵擋,攻擊他們的人又公認擅長在馬背,水底下有蘇先照應,都比齊王遊得痛快。

袁訓沒功夫自己取飯,寶珠照顧飲食,也不送給他的。兒子們早就承當,過了年也過了生日的胖兄弟,不折不扣十一週歲,另外還有蕭戰滿心裡巴結岳父,如果不是他自家祖父在,胖兄弟送早飯又要搶不過蕭戰。

兒子們送過來,袁訓抓起烤兔肉到口中。梁山老王自從發現孫子也能端飯,狡猾的每早跟袁訓多多呆着。孫子有一天會送岳父的,他好意思不把祖父的也送過來。

又問袁訓行程,老王在這裡。

自從得了老將銀子,梁山老王“跟着忠毅侯”出行的不悅一掃而空。銀子揣進懷,從此這是皇上的指派,誰能說不是?

老將大大咧咧起來,接過孫子送的早飯,和袁訓呵呵:“我們如今是過了明路伴駕同行,前邊去哪兒,哪怕去看你的陳年私房知己,我先知道知道沒什麼吧。我當元帥那會兒,主持軍務是我,但也許將軍說話。你是眼見過。”

袁訓從“陳年私房知己”開始,就臉色不好看。梁山老王看在眼中,樂在心中,暗地盤算,就知道你小子不地道,天然一把好算計都落你手裡。

一出京,打着躲避林允文的旗號去了海邊。躲避林允文你一定要去海邊嗎?

雖然老王玩的也開心,但沒事兒尋個親家岔子,以後拌嘴的時候好佔上風,早嘀咕幾時。

當時爲什麼不上泰山呢?泰山封禪不是新年去。因爲太子私下裡去,沒有人事先修繕山道。路難走,冬天又冷,但佔住新年祭天,算是佳話。

當時不上泰山的原因,老王也推敲出來。一個是包括侯夫人在內,外加袁家孩子們頭一回趕海,看看壞蛋親家安排的好巧妙。夏天愈發的住上一段日子,玩了一個盡興。

那林允文蠢的就是白送路程,他從山西逃到內陸,剛好秋天。一行人收拾他一齣子以後,到泰山剛好冬天。

正好洗溫泉。

要是一出京直奔泰山,夏天洗溫泉也愜意,但跟冬天更滋補大不一樣。

梁山老王看出來袁訓玩的成分還是居多,又望塵莫及這壞蛋安排的順當。對下面去哪兒心癢難熬:“不是你的陳年私房知己,就是好玩的地方?洞庭湖?不會。洪澤湖你都沒讓細玩,不會去別的湖?長江?快不要瞞老將,不然老將提拳打你。”

他把個兔腿提在手裡,有點兒像倒提金錘,就是一大口下去,這就沒了提拳的殺氣。

袁訓對他沒好氣:“去哪兒都是應該去的,”

“撲哧,”梁山老王樂了。

袁訓翻眼:“你少散佈謠言,說我會知己。”

“我只對你散佈,細細說來,老將也許配合你三分。”梁山老王見袁訓掛臉色,這一次去的地方一定私意。老王笑眯眯:“你明對我說,我這一路上不催你不是。”

袁訓哼哼兩聲,轉開話題:“別隻問我,我還有話請教老將。”

老王一樂:“放馬過來,我怕你不是好漢。”

袁訓壞笑:“我問傳旨的公公江強怎麼發落,公公說,咳咳,”清清嗓子,袁訓晃晃面龐,彷彿這就表示學上大臉梁山王。

“王爺親審,江強已招供畫押,皇上震怒,着就地問斬。”說完,袁訓對老王一個眼色:“親審,多辛苦這事情。”

梁山老王的笑容凝結,壓低嗓音罵道:“我把你這個眼尖耳朵尖的壞小子一頓好打,你少散佈謠言。”

“我也只對你散佈。您不要急,江強這會兒估計腦袋落地,殺他的聖旨跟給我們的聖旨一起出京,應該到了。他一死,就死無對證。”袁訓扳回上風,咬一口早飯,覺得無比香甜。

……

邊城外的春風,早把遠山近草吹綠。十里連營,足以形容梁山王休整的軍隊。

每早出操的士兵,腳步聲足以振奮每一處營中。

憑着他們出操的動靜,江強判斷出自己雖換了幾個帳篷關押,但還在梁山王中軍。

憑着帳篷外無意中進來的小草,判斷出這是春天。

從他去年讓葛通帶走,半路上葛通翻了臉,也早埋伏一支軍隊,把江強的人盡數拿下。從那以後,跟他一起過來的親信人等,江強再也沒有見過。

他讓更換幾處帳篷,都是蒙着眼睛夜裡出行——路上能聽到巡邏放哨聲。帳篷又都在暗處陰冷,如果不是見到小草,他舊衣沒有更換過,最冷的時候也沒有炭火,還以爲是在冬天。

在帳篷裡他去了眼罩,光線從來不好,他只看得清自己的重枷。

枷有數百斤重,困得江強只能移到馬桶上面,別的地方一步不能。

這重量的枷,別說軍中沒有,刑部也找不出來。是數十重兵器捆起來,連在普通木枷上,讓也有把子力氣的江強只能就範。

每天,他的心裡轉個不停。一會兒想着見到梁山王怎麼分辨,把罪責全推到家人、部將和本地官員身上去。

說他貪污,污衊!

有賬本爲證,僞造!

說他行賄,官員討要,他們是天子指派,現管的父母,不敢不給!

只要能在王爺面前辨個不黑不白,自己應該押往京中御審。這些年佔地爲王,京中官員結交不少,送出的錢也不少。關鍵時候,能不幫個忙嗎?

但梁山王從不見他,除去一天三餐給他送飯,和爲他倒馬桶的人,江強沒見過另外的人。

有時候也煩躁不安,天已回暖,小半年不審自己,梁山王他敢擅殺大將?

好歹,在延安郡王死去以後,自己是鎮守海疆的大將。

排除異己,這算得了什麼。做過的官員佔大多數。只要朝廷不清查延寧郡王的事情,以爲延寧郡王還有後裔,等待後人出頭,這一方的地面還得自己照管。

擔心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朝廷認定延寧郡王已無後人,清查他的封地,對自己大爲不利。自己成了可有可無的棄子不說,隨便做個調動,自己根動枝搖,老樹移居,水土不見得合適。

二,江強打個寒噤。他每年都裝模作樣尋找延寧郡王嫡系後人,親戚們旁枝不算。但最後一個後人死在他手裡。

一方面擺出等待郡王后人迴歸,一方面把守海疆沒有大的失敗。如白卜揭穿他的:“見到海盜就躲,各家只守自己的水營,不但不許海盜過,自己人都不給過。軍費銀子沒少花,守只門前三尺地。當然十數年沒有大的敗跡。”

皇帝當太子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動他。只要他守好海疆,公文呈報上好看,常例銀子花得不過火就行。

如果沒有定邊、東安、靖和三郡王的死,葛通翻騰出來外祖父舊事,說侵吞封地要求重查,江強還安生中。

雖然江左郡王封地和延寧郡王挨不着,但皇帝把這事放在心上,又有國公和郡王的舊矛盾,一起徹查。

江強尋思對策的時候,只恨沒早把白卜——這個梁山王安插過來的釘子拔了。又恨梁山王,從他接任,自己沒有參拜過他,他這是借刀殺人?

他敢不審就殺自己嗎?

一道光線進來,帳簾子忽然打開。

很久憑虛弱光線看東西的江強驟然見到,不由得眼前一花,模糊中見到來的人不少,隱隱的,可見腰間佩刀。

江強的心一提,固定他枷的鐵鏈響了。沒有解開重量,而是來人一人分一件子,搬了起來,有人喝道:“王爺要見,快走!”一塊蒙布巾罩下來。

出帳篷,又出帳篷。帳簾打起的風一次比一次大,江強冷笑,只能是帳篷套帳篷,才能擋住所有光線。小半年的關押,把他視力損傷。

在梁山王明亮的大帳裡,江強竭力睜大眼睛,眨巴不停,慢慢的纔看清楚。面前一道黑而寬闊的案几,上面令箭筒、公文、文房四寶,茶具等擺放整齊。

令箭固然是威風凜凜,但還是茶具先入江強的眼中。

白玉茶碗,好似一汪流水白石。瑩潤的似銀河無垠,讓江強閉一閉眼,要把視力再恢復一些。

來的沒有錯,這是梁山王假不了。

梁山王的出身,才配得上這上好的白玉。

感覺眼睛好些,江強猛的一睜眼,準備打這場硬仗,和梁山王對嘴去。但見到一張熟悉的面龐出現在眼前。

他正冷笑,肅殺的似秋天席捲大地生機,隨後帶來嚴寒的西風。這對於江強來說,還能承受。

他有一張大臉,又黑又糙。蒜頭鼻子,大嘴巴,但有好一口的白牙。此時森森然,好似隨時咬下來的尖刀。

尖刀不可怕,讓江強身子一震,面如土色的是:“你,你你你……”你是梁山王!

這張面龐,江強迅速從腦海裡調出來。他見過的!

在白卜的軍營裡,那小黑臉孩子,粗壯的跟木頭樁子似的。上前就動手,跟這張臉一模一樣,就是這張臉大,黑臉孩子臉小些就是。

那是梁山王的子侄…。一道寒氣由心底出來,擊碎江強還想到京裡打御前官司的心思。

他的兒子,早就到了自己身邊!

吾命休矣!

江強沒有想到他千防萬防梁山王處來人,還是沒有防住。一剎時呆若木雞,原本的全盤打算如星墜地,嘩啦散落成空。

“啪!”

蕭觀一拍案几,怒道:“聖旨下!”

江強戰戰兢兢跪下來,重枷的活動範圍能到馬桶,跪下來也不成問題。

蕭觀自己宣旨:“茲有大將江強,枉法奸佞,狼心狽意!着梁山王斬首示衆……”

“推出去!”蕭觀咆哮。

“梁山王,我是大將,你冤殺我,你冤殺我…。”江強悲呼。

蕭觀擺擺手,推他的人暫停下來。蕭觀鄙夷:“你哪裡冤枉?”

“你審過我沒有?怎麼就敢定我之罪!”

“哈哈哈哈……”蕭觀笑了,踱步到江強面前:“虧你說得出口!你跟老子玩強龍不壓地頭蛇,你玩了這幾年!老子讓你來會議,你推三阻四不肯來。老子派個人過去,讓你小子擠得快呆不住!你眼裡還有老子嗎!如今,老子學學你,也跟你學強龍……呸!你算不得強龍!老子跟你繼續玩外地蛇不壓本地龍!審你,我呸!還要審你嗎?不審就沒有你的認罪伏法畫押!哈哈哈,小子,看你比老子大,還真稚氣!你的人早就伏法,他們代你招供,代你畫押按了手印。地底下,你找他們問個明白吧!”

大手一揮:“推出去,本王這就監斬。”親兵們把江強嘴一堵,推到校場,找個空閒一角,梁山王看着殺了頭,讓掛起來。忽然心生一計:“是不是送去給陳留郡王看看,告訴他蔑視上司,這就是榜樣?”

親兵們齊聲說好,用個木盒子裝着,放上石灰,送往陳留郡王軍中。

蕭觀看着親兵們走開,也殺了江強,還有悶悶不樂。正要想法子解悶,見前面過來幾個人,簇擁着一個小孩子。

鎖子連環甲,個頭兒沒有短棍高。生得面如冠玉,眸如點漆,襯上衣甲也有幾點威風。

如果沒有一口小豁牙的話。

蕭觀一見就樂了,對留下的親兵使個眼色:“小三花臉來了,他爹上躥下跳,扮個戲臺上丑角,就爲這熊小子。去,把他的人支開,逗逗他給老子取樂。”

親兵早就嬉皮笑臉的躍躍欲試,蕭觀一發話,就有幾個過去,叫住跟小孩子的人:“老趙,有件公事兒找你,跟我來。”

“老王,昨天說的話,你回我了嗎?回我了?我沒聽清。來來來,這邊說。”

只留下小孩子一個人,張着烏溜溜眼眸還沒有明白,過來見禮,嗓音清脆好聽:“霍德寶見過王爺!”

蕭觀嘿嘿,他的親兵大喝一聲:“霍德寶!”

“有!”霍德寶挺直小身子。

“報上姓名!”

霍德寶納悶,我不是剛報過,你也剛叫過我不是?但年紀小,過了年八歲的他乖乖回答:“末將霍德寶!”

親兵們板起你:“你爹是誰!”

霍德寶就更不解,怎麼你們記性不好,見天兒見到我就問,一天還不止問一次。

他剛猶豫,親兵厲喝:“回話!”

霍德寶在京中參與夜巡,知道軍令等級大於一切。蕭觀在,他老老實實的回答:“我爹葛通!”

蕭觀忍住笑,親兵又來上一句,生出怒氣般:“不利落!一句話回完,你叫什麼,你爹是誰!”

八歲的霍德寶大聲回答,小臉兒繃的緊緊的,很有當兵氣勢:“末將霍德寶!我爹是葛通!”

“哈哈哈……”梁山王爆笑出聲,甩着手跟個孩子似的蹦跳着走開。親兵們也笑得前仰後合。

只有霍德寶摸小腦袋:“奇怪,又笑上了,我爹是葛通啊,沒有錯兒不是?這些人怎麼了?”

附近有幾個士兵曬暖兒,有一個老兵道:“王爺又欺負葛將軍的兒子,小葛將軍還是個孩子,可憐他不懂。”

一個士兵道:“這是葛將軍不在,王爺把他打發走辦事,小葛將軍到來,依禮先往王爺處回話。王爺把他留下,讓他等葛將軍回來。結果呢,就見天兒拿他取笑。”

另一個老兵道:“咱們別惹事情,這會兒說破,小葛將軍是個孩子,也嗆不回去,也找不回來理。咱們繼續說話,二小子,你說你進了洞房,你媳婦兒先脫的衣裳,你先脫的……”

蕭觀大帳裡,此時笑成一團。“他回話嘎蹦脆,我叫霍德寶,我爹姓葛。哈哈哈,姓葛的兒子姓霍,這是怎麼爬的灰?”

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489章 ,太子表白第623章 ,走好走好,一路順風第209章 ,叮嚀第233章 ,姑母多情意第148章 ,被截胡的金錢第592章 ,疫病真兇第492章 ,一網打盡全壞人第217章 ,驚馬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330章 ,堵住小王爺的嘴第758章 ,袁柳貌似要退親?第432章 ,要加福就不能有女人第729章 ,酬遺願的滿足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238章 ,郡王亂點鴛鴦譜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144章 ,籌劃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356章 ,大大大.....將軍第296章 ,迷香第843章 ,加壽送乾哥入宮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227章 ,遇到登徒子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521章 ,還你的報復第223章 ,產女第328章 ,得意而回與失意人第28章 ,逞強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515章 ,下聖旨生孩子第129章 ,狡猾第52章 ,靜謐的寶姑娘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318章 ,讓鄙視的陳留郡王第793章 ,蕭戰正名第163章 ,進宮第710章 ,新出爐大笨和小笨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804章 ,袁小八第337章 ,逼死龍懷文第209章 ,叮嚀第46章 ,通風第4 百七十八章,想害人害到自己沒兒子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372章 ,一視同仁第459章 ,長公主產子第482章 ,寶珠心地人人服第31章 ,得寶珠,中狀元第38章 ,消息確定第20章 ,非議第210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第212章 ,郡王妃的認可第452章 ,太上皇發威第521章 ,還你的報復第616章 ,夫子們的矛盾第313章 ,公幹第780章 ,新年理舊話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80章 ,誰最好第300章 ,池魚第803章 ,寶倌擔起大責任第824章 ,皇帝父子對決第526章 ,瘟神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819章 ,出走的人回來第661章 ,扳回第241章 ,清算國公府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235章 ,父女相見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106章 ,擄走第641章 ,人人有份兒第7章 ,訓斥表姐妹第19章 ,管家姑娘第475章 ,安排魯駙馬,發動第428章 ,處罰皇后第576章 ,好是什麼東東?第297章 ,當街搶衣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482章 ,寶珠心地人人服第451章 ,執瑜執璞到國公府第129章 ,狡猾第35章 ,誇獎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813章 ,趁機賺銀錢第433章 ,小王爺和加福真情流露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60章 ,難得清醒第127章 ,撞見第578章 ,娘娘們對大婚的額外要求第209章 ,叮嚀第580章 ,黃姑娘求情第8章 ,回話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808章 ,再次報爹到軍中
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489章 ,太子表白第623章 ,走好走好,一路順風第209章 ,叮嚀第233章 ,姑母多情意第148章 ,被截胡的金錢第592章 ,疫病真兇第492章 ,一網打盡全壞人第217章 ,驚馬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330章 ,堵住小王爺的嘴第758章 ,袁柳貌似要退親?第432章 ,要加福就不能有女人第729章 ,酬遺願的滿足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238章 ,郡王亂點鴛鴦譜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144章 ,籌劃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356章 ,大大大.....將軍第296章 ,迷香第843章 ,加壽送乾哥入宮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227章 ,遇到登徒子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521章 ,還你的報復第223章 ,產女第328章 ,得意而回與失意人第28章 ,逞強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515章 ,下聖旨生孩子第129章 ,狡猾第52章 ,靜謐的寶姑娘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318章 ,讓鄙視的陳留郡王第793章 ,蕭戰正名第163章 ,進宮第710章 ,新出爐大笨和小笨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804章 ,袁小八第337章 ,逼死龍懷文第209章 ,叮嚀第46章 ,通風第4 百七十八章,想害人害到自己沒兒子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372章 ,一視同仁第459章 ,長公主產子第482章 ,寶珠心地人人服第31章 ,得寶珠,中狀元第38章 ,消息確定第20章 ,非議第210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第212章 ,郡王妃的認可第452章 ,太上皇發威第521章 ,還你的報復第616章 ,夫子們的矛盾第313章 ,公幹第780章 ,新年理舊話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80章 ,誰最好第300章 ,池魚第803章 ,寶倌擔起大責任第824章 ,皇帝父子對決第526章 ,瘟神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819章 ,出走的人回來第661章 ,扳回第241章 ,清算國公府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235章 ,父女相見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106章 ,擄走第641章 ,人人有份兒第7章 ,訓斥表姐妹第19章 ,管家姑娘第475章 ,安排魯駙馬,發動第428章 ,處罰皇后第576章 ,好是什麼東東?第297章 ,當街搶衣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482章 ,寶珠心地人人服第451章 ,執瑜執璞到國公府第129章 ,狡猾第35章 ,誇獎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813章 ,趁機賺銀錢第433章 ,小王爺和加福真情流露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60章 ,難得清醒第127章 ,撞見第578章 ,娘娘們對大婚的額外要求第209章 ,叮嚀第580章 ,黃姑娘求情第8章 ,回話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808章 ,再次報爹到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