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

執瑜執璞說得有板有眼:“您時常不陪表弟,如今可算能陪表弟,難道不好嗎?”

鎮南老王聽聽是有道理的,但對胖兄弟佯怒:“我接他不回,是因爲有你們系得他,不是我不陪他。”

香姐兒討好:“那這一路上您可以好好的在乎不是嗎?”

鎮南老王對她板起臉:“祿二爺辦件差使,就學會言語上挾制人了。當孫子的不在乎我,我倒手捧着他?”

加福笑眯眯:“祖孫計較什麼您手捧着他,他不在乎您?元皓其實也很在乎您。”

蕭戰一錘子定下來:“加福說得對!”禇大路小紅花狂點頭不說,小紅花對蕭戰是崇拜之極的眼光。

自從小王爺抓出“柳家小爺花心鬼兒”,小紅花就拿蕭戰小王爺看得重,認定他很能幹很聰明,他說什麼都對。

小紅花快把腦袋點成雞啄米。

對着熱烈的孩子們,鎮南老王沒辦法再繃住臉,又孫子不要自家人,祖父心裡屈,不肯被動的答應,見關安出來請用早飯,老王笑笑:“先吃早飯去吧,這事兒再說。”

梅英包下大院子,院中有株大柳樹,合抱粗,帶來一地綠蔭。天氣晴好,飯桌子擺在院中樹下。老王等進來時,加壽帶着元皓坐得好好的。

胖臉兒上眼睛還有微紅,當祖父的心疼他,走過去在孫子身邊坐下,正要哄他幾句,卻聽到長條板凳一聲響,元皓往下一滑,到了桌子底下。

再鑽出來的時候,帶着加壽一起走:“加壽姐姐快走,元皓不回家。”

鎮南老王心裡能痛快嗎?但又不好發脾氣。加壽忍住笑對他歉意的看看,讓表弟帶到桌子的對面坐下不說,元皓還瞪圓眼睛,警惕的對着祖父,是隨時可以逃開的神色。

梁山老王見到哈哈一笑,揶揄着親家:“你省省吧,這小子防上你了。”鎮南老王沒地兒出氣,對着袁訓一嗓子:“全是你小子害的。”

這話袁訓昨天晚上沒少聽,陪上一笑,見大家全坐下只差他自己,侯爺也坐下用飯,但有鎮南老王碰釘子在前,侯爺坐的離元皓也遠遠的。

元皓右手是加壽,左手是香姐兒,加壽旁邊是稱心如意執瑜執璞,香姐兒那邊是蕭戰加福,他大爲放心。

手腕上和加壽系在一起的帕子還在,加壽爲方便用飯,繫住的是左手。加壽先喂表弟粥飯,給表弟繫住右手,他左手還可以拿饅首。

吃上幾口,表弟也很有良心:“元皓吃一口,加壽姐姐吃一口。”加壽吃的時候,元皓對香姐兒張嘴:“啊啊,”咬一口饅首,香姐兒喂塊小菜給他。

元皓會說:“謝謝。”吃下這口饅首,就對加壽張嘴:“啊啊”,加壽喂粥給他,他含糊地說聲:“謝謝”。再去找香姐兒討小菜。

這樣子乖極,跟昨天那搗蛋得宮裡都吃不消的小子判若兩人。梁山老王又要取笑親家:“到你手裡就不行”,鎮南老王哭笑不得。

蕭戰羨慕表弟那聲“謝謝”,湊過來喂他一片肉,元皓躲開他的筷子,對他就不乖巧。

瞪大眼睛:“打暈!送回京裡,下大獄。元皓纔不要幫你開門!”孩子們嘻嘻哈哈,爲元皓喝彩:“說的好。”元皓小臉兒上平時的得意出來三分。

爲表弟剛說過話,讓他留下來的表哥縮腦袋坐下,把肉自己吃。

梅英送一盤子新蒸的饅首過來,離加壽遠,加壽站起來伸手要取,元皓急了:“加壽姐姐不要走!”加壽忙又坐下,執瑜遞給她。加壽只哄着表弟:“姐姐不走,姐姐時時刻刻跟元皓在一起可好不好?”

太子都對他心軟成小水窪,幫着他說話,對鎮南老王道:“讓他跟我們多走幾天吧,可憐見兒的,從沒有見到他這樣過。”

以前都知道元皓是什麼小模樣兒,簡直就是天老二,他老大。

肯爲表弟求情的蕭戰不在乎從表弟手裡吃癟,但是笑話他從不放過。蕭戰嘿嘿:“以前多無賴,難得這麼老實,帶上他,讓他多老實幾天。”

“打暈!”元皓對前半句又怒了,後半句麼就沒有聽見。

蕭戰急忙又縮頭,和加福擠擠眼,一起笑了起來。

鎮南老王對着孫子搖頭:“沒辦法,只能再跟你們走幾天,這個孩子也是的,就愛跟這些哥哥姐姐們玩,如今看看,更是一步也離不開。”

暫不回京說在前面,元皓這一回聽懂,響亮的回答:“謝謝祖父!”

“哈哈哈”袁訓忍無可忍大笑出聲,大家都跟着大笑,元皓左瞄瞄右瞅瞅,不是要送元皓離開,放心再咬一口饅首,再去對香姐兒張嘴討菜:“啊啊。”

鎮南老王甘拜下風,承認自己輸給這“頑劣”的乖孫子。

飯後,袁訓安排昨天守下半夜的人上午休息,昨天守上半夜的人負責巡視,院門關上,開始分派地方。

正房裡靠窗戶的地方,請太子坐下,是張大學士講課的地方。屋檐下面陰涼地方,馬車上自帶的小案几,一頭給執瑜執璞,袁訓隨行帶出來一個人,卻是阮英明的岳父趙老夫子。

探花侯爺自己也可以教兒子,但他照管行程,不會見天兒有功夫。小二貼心的送來岳父,趙老夫子也動心於這是一趟上好的遊玩,他跟出來負責孩子們路上的功課。

他上午教胖兄弟,下午胖兄弟自己寫字溫習或習武。下午就教小六蘇似玉,上午讓小六蘇似玉先寫字習武。

另一頭,給梁山老王和蕭戰加福。

香姐兒自己作主,她差哥哥們一歲,願意跟着哥哥們聽課,也能聽懂。願意自己寫字背書,不會的字由父親教導也行。對於這樣的安排,香姐兒很滿意。

小管家主婦稱心如意帶着梅英紅花和小子們,準備午飯,把換下來的衣裳讓他們洗了。寶珠是個四處照看的人,不拘單管哪一項。

禇大路跟隨胖兄弟唸書,給小紅花一張紙,讓她寫字,小紅花同他坐一張案几。

加壽本應該同太子在一個房間裡,小二把她的課程交給袁訓,袁訓拜託給張大學士,也是分上下午給她和太子講課。但爲陪元皓,小案几帶的有,要一張和表弟坐到廂房門外乘涼,加壽背昨天學的書,給表弟一張紙,小六帶的有描紅,讓元皓在旁邊寫字。

元皓半天也不打擾他的加壽姐姐,只要不離開她就很開心。寫上一會兒,本來就開始習字的他,居然個個字周正。

鎮南老王離孫子遠些,在對面廂房門口看着他抿着脣動筆,硬是看出兩個字“認真”,換上兩個字,是“用心”。

老王感慨着,等袁訓從外面出來,招手讓他到身邊來。低聲道:“小袁我來問你,你這一路上,全是這樣安排,不讓孩子們丟下功課?”

袁訓含笑:“自然,我們要走好幾年,我是讓他們遊歷,不是讓他們荒廢。”

鎮南老王又把孫子看一眼,難得他寫這麼久,中間除去加壽喂他水,給他果子點心,他沒有主動說不寫過。

老王示意袁訓去看:“如果天天這樣,那我說不得也陪你們走一走。”袁訓在他身邊臺階上坐下,把後面行程解釋給他聽:“功課,我和張大學士、趙老先生都說過,後面難免有一走幾天遇不到宿頭的時候,請他們把每天功課抓緊。到沒有宿頭的地方,又天冷,沒法子中途野外授課,在馬上講講書,再就給孩子們休息。”

“好好好,”鎮南老王露出笑容:“我早就應該想到,你家孩子們個個出息,與你教導的好不無關係。”

“寫字,就平時這有地方寫,讓他們一天多寫幾張。”袁訓說完,提醒道:“您如果要同行,太上皇太后和王爺那裡,我可不去信說。”

鎮南老王還不能就此確定,只回他:“再跟幾天,他萬一想家肯回去,我們還回京。”

到底元皓太小,是不能遠離父母親的年紀,在京裡住舅舅家,到底父母隨時可見,和出遠門不一樣,袁訓沒有多勸。少帶上人,他也少責任。關安進來說前後又巡視過沒有閒雜人,請侯爺也去補個眠,袁訓和他進房。

鎮南老王貪看夜景,也早疲倦,但他還是守着孫子直到中午。

午後,上午睡覺的人起來吃飯換班,院子裡一片寂靜,餘下的人集體午休。

睡半個時辰,梁山老王帶着蕭戰加福先起來,在院子裡錘舞得呼呼生風,拳打得啪啪響。

胖兄弟起來練弓箭,元皓跟過去看熱鬧,表哥們教他打拳踢腿,元皓玩得很開心,胖臉上汗流個不停,但笑容終於出來,格格笑得似燦爛的日光。

鎮南老王又安一層心,覺得功夫也不丟,功課不丟,跟在家裡一樣。再說元皓的年紀,留在京裡也還不會今年開蒙,跟着哥哥姐姐們,反倒字開始寫,拳開始練。孩子們的提議開始在老王心裡轉動。但他猶豫不決,主要還是擔心太上皇太后不會答應。

袁訓聲明他不去碰這釘子,這話要說只能由老王自己說。老王還只能是個再看兩天。

先不說元皓一走幾年太上皇不答應,就是老王自己離京幾年,他也覺得不真實。

晚飯後,地面暑氣下降。梅英紅花帶着小子們往各房裡送熱水,把白天洗的乾衣裳往各房送。

鎮南老王也洗個舒服的熱水澡,換上乾淨衣裳,滿身都是清爽,跟他的人來請,用路上的稱呼:“袁公子請老爺上路。”

房外一輪紅日跳落的只有最後一道邊兒,涼風從柳樹梢送到人心裡。這是第二夜,但鎮南老王給了極高的評價:“小袁真人才也。”

白天孩子們什麼也不耽誤,晚上趕路睡覺比在客棧裡涼快,還聽着馬蹄聲跟催眠曲似的,聲聲都讓夢更香。

這在路上都樣樣周到,何況是在家裡呢?肯定把自家孫子天天哄得開開心心,他纔跟着不肯走。

鎮南老王發現自己接不回家的孫子原因在哪兒,又服上一層。

店外,元皓早坐到馬車上,兩個小胖腿甩動着,由着哥哥姐姐們殷勤的圍上一大圈。

“把果子拿進去,夜裡吃。”胖兄弟送上桃子李子杏子這天氣裡能買到的果子。

元皓樂顛顛兒。

“這是母親今天做的點心,元皓收好。”香姐兒有“收買”的嫌疑:“下半夜能陪陪二表姐就好了。”

元皓這般重要,元皓樂顛顛兒。

加福送上水袋,元皓正要樂顛顛兒,一擡眼見到祖父出來。一骨碌兒滾到車裡面,伸出一胖手,從三表姐手上奪走水袋,然後直到鎮南老王上馬,車隊行駛,再沒有露出一面兒。

太子無意中見到,暗暗好笑。鎮南老王是存心看見,暗暗和孫子生氣。

第二天一早投宿客棧,元皓照舊躲着祖父。鎮南老王無計可施,當晚再次踏上行程,往出門第三天的早上行去。

加喜洗三的當晚,她的姨媽掌珠玉珠動了胎氣,第二天凌晨雙雙早產,小妹妹常增喜和韓添喜在加喜滿月的第四天,就是她們過滿月。

安老太太頭一個要去。寶珠不在家,袁國公夫人爲寶珠也要去,加喜姑娘就安然還在太后的宮裡呼呼大睡,從她的父母離京那天,一步也沒有挪動過。

太上皇太后上了年紀後,更要常常見到女兒瑞慶長公主,長公主想到壞蛋哥嫂不在家,她要多陪加喜,就每天都進宮。把女兒明怡送來和加喜一處睡着,自己留下說會兒話再走。

袁夫人進宮來說明天往常家,不來看加喜,長公主聽在耳中。

長公主從來調皮,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見袁國夫人辭出,長公主想了起來,對母后噘嘴兒:“母后母后,您看明怡的名字多不好。”

太上皇道:“胡說,這名字是狀元起的,哪能不好。”

長公主撇嘴兒:“狀元起的當然好,但和加喜一比,就叫不好。父皇不信,您且想想。加喜有常家的妹妹叫常增喜,有韓家的妹妹叫還添喜。明怡是她同一年生的姐姐,卻叫明怡,半點兒喜也沒有。”

女兒這樣一解釋,太上皇啞口無言:“是啊,有些道理。那,怎麼辦?”太后想了想,道:“加喜是個小名兒,她的大名原本叫做袁佳喜。常家韓家哪有加喜運道高,她們要把增喜添喜當做大名兒,才扛得住這名字。這樣吧,咱們來給明怡起個小名兒,也和加喜差不多,你們看可好?”

瑞慶長公主踊躍迴應:“好啊好啊,可起什麼樣帶喜字的名字呢?”

太后笑道:“就叫明怡多喜歡可好不好?”

太上皇樂了:“多多的喜歡,這名字好。”

長公主念兩遍,還是不樂意:“母后,常增喜,常常的增加喜歡,這名字有口彩又多一層喻意。韓添喜,還要添加喜歡,這名字也多一層意思。蕭多喜,就是多喜歡,卻沒有別的念法了。”

太后胸有成竹:“你聽我念,蕭多喜,瞧,多喜歡。”太上皇撫須不住點頭,長公主也沒了話,當下把明怡郡主叫成多喜歡,特特的讓人去告訴皇帝一聲,明怡也有喜字,叫個只要瞧一瞧,就生出許多喜歡。

袁家福祿壽三個人,在知道的人眼裡,已經不是單獨有個好名字那麼簡單。而是壽星祿星和福星。這有了加喜,出生就有人叫她喜星。

不知道內幕的人,還以爲袁家失勢,這喜星出來的不對,成了災星。但皇帝是知道對錶弟來說,他丟了官職還能趁勢出門遊玩,藉機給國舅祭祖。

加喜真的是喜星,不然混帳表弟一直爲官,哪能有機會回老家?

外甥女兒添上喜字,皇帝聞言欣然。親手寫下多喜歡三個字,送到太后宮中,給太上皇太后添喜歡。

因爲表面上皇帝和太后母子不和,太后沒有張揚,把御筆交由瑞慶長公主,讓她收在府上,等瞧、多喜歡明年過生日,母子間關係也能明朗之時,再張貼出來,給瞧、多喜歡的生日添上一筆光彩。

也因爲這個,太上皇也答應,太后額外施恩,以看在袁國夫人的面上爲由,在第二天給常家和文章侯府送去賞賜,賀常增喜和韓添喜的滿月。

常家接旨意喜出望外,常都御史山呼萬歲後,招待公公吃酒,把五個兒子叫到房中。

“都說小袁聖眷差,惹得太后母子不和,我看不盡然。他當過弄計的將軍,又在大捷上也弄計,說不好,這一回離京也是弄計。不然太后怎麼能忽然加恩與小袁的內親——咱們家呢?皇上正惱小袁呢,這是讓皇上又一次顏面無光不是嗎?咱們且看着,出門小心說話,小心行事爲好。”

兒子們都說有理,常都御史本來就有偏愛幼子之心,這就把賞賜交給幼子:“這是給增喜歡的,沒有她,哪裡有這恩典。這真是自她生下來,真的增了喜歡,你拿上,送去房中給你媳婦收着。”

常五公子就捧着,往自己房裡來。

房中,生產剛滿月的玉珠逗長女說話:“好孩子,妹妹滿月,你送什麼?”

玉珠看着女兒蠻可憐,幾天前表哥表姐們離京,好孩子就霜打了似的蔫下來。

老太太帶她到來,她坐在母親房裡嘟起嘴兒沉下臉,老太太讓她說妹妹生得好,好孩子也沒有個高興勁兒。跟生下增喜時,表哥表姐在家的時候,好孩子殷勤送自己首飾回來給妹妹大不一樣。

玉珠爲寶珠夫妻擔心,也爲女兒擔心,但只有女兒在面前,變着法子哄她多說些話,讓她開開小心懷。

好孩子不領情,對母親黑下小臉兒:“不可以問我的私房。”

安老太太上了年紀,去客廳上坐,少不了和人說話多費精神,她請袁夫人去客廳上,老太太在這裡陪着孫女兒和曾孫女兒。

見玉珠這樣問,好孩子這樣答,勾起老太太一個心思。

扶着柺杖,還是那年在宮裡陪加壽,太后賞賜下來的,對玉珠道:“正要和你說這個,我又老一年,往年的精神更欠一分,好孩子的私房,我交給你吧,你代她管着,長大給她當嫁妝。你收下這一份兒,我就好去韓家,看看添喜歡,再把正經的私房交給掌珠。”

玉珠這個月子爲寶珠,坐的百般思量。又聽到祖母這樣的話,流淚道:“祖母說哪裡的話,還是祖母管着吧。終我姐妹三個加起來,也不如祖母一分的精神頭兒。”

老太太知道寶珠離京有內情,但事情不明朗,不好對孫女兒說。如果寶珠和好孫婿真的是因爲失去聖眷而離京,老太太反倒不說這話,可能沒精神也強打精神操持。

但玉珠不懂,老太太只笑話她:“你這清高孤介的人,還會說奉承的話?真真難得。我受不起,還是你管吧。”

慢慢勸着玉珠,好孩子繼續不喜歡,老太太早使眼色,讓人回家把好孩子的私房取來。

一箇中等箱子,打開來滿滿的全是金銀,玉珠總算不爲寶珠難過,而是失聲道:“倒有這麼些?”

她瞪着女兒,不敢相信地問:“曾祖母讓你搜刮乾淨了吧?”

“呀啐!”老太太瞪她:“愈發的胡說,我的錢還多着呢,纔不會精光。”

好孩子也聽着不順耳,但表哥表姐的離開讓她沒有爭執的心情。曾祖母是長輩,她說交給母親就給母親吧,好孩子提不起精神,也沒去想這錢到母親手裡,可能會不再由着自己花用。

本不想多說一個字,但搜刮錢不是好話,小臉兒更黑,反駁母親道:“全是好來的,從不搜刮。”

玉珠見她肯說話,心裡說聲謝天謝地,更逗她:“那你說說吧,這錢都是什麼來源?”

好孩子站到箱子旁邊,拿起一把金銀錁子:“這是給太后拜年賞下的,”玉珠心情鬱悶的人,也忍不住一笑:“我倒忘記,你有一年跟着表姐進宮,總是有賺頭的人。”

說到表姐,好孩子更難受,說得更飛快,只想說完一邊兒去呆坐的她,又指另外的金銀錁子:“這是壽表姐過年得的錢,分下來。這是二表姐過年的錢,分給我。這是曾祖母給我的錢,這是國夫人給我的錢。”

故意的,把一小堆銀子讓母親看清楚:“這是母親給的。”

玉珠反讓她逗笑,看看銀子和金子的區別,笑道:“你有許多錢,嫌棄我的,還我也罷。”

“纔不還。”好孩子扁扁嘴兒,又指另一堆:“這是胖孩子給我的。”

玉珠納悶兒:“你時常的說他笨,他卻肯給你錢?”

這一句搔到好孩子的癢處,她的不高興即刻煙消雲散,挑起眉頭雖不是笑靨如花,也看上去很喜歡。

玉珠奇怪,請祖母解釋:“這是哪一件得意事情,看她喜歡的?”

安老太太笑呵呵:“他們三個人,見天兒拌嘴,一天拌好幾回。舊年裡,小王爺顯擺過年得的錢多,這兩個不高興,一起不理小王爺。”

下面的話,讓好孩子搶走,得瑟的說完整:“我們不跟他拌嘴,他可怎麼辦?一天也過不下去。不到三天,給我一把金錢,給不好的表哥一把金錢,我們才肯跟他拌嘴”

嗓音漸漸小下去,好孩子來了精神,是啊,表哥表姐不在家,還有胖孩子呢?好幾天沒跟他拌嘴,他一個人在王府裡過得好嗎?

文章侯府。

太后宮中來了給添喜姑娘的賞賜,文章老侯帶着兒子接了旨意,對兒子道:“你去請公公們用酒,我讓你二叔三叔做準備。本以爲皇上不喜歡袁家,今天咱們家裡不會來太多客人。但太后懿旨一來,只怕轉眼就有官員們登門。你媳婦兒剛出月子,你多承擔,讓你母親嬸孃也多承擔,別累到她。”

韓世拓笑回:“我忘記告訴父親,不管誰是看着太后旨意才肯登門,二大人卻是昨天就說過他會來。”

文章老侯喜上加喜,由衷的道:“添喜歡進門,果然天大難事也能添上喜歡。”

老侯更把養在袁家的長孫韓正經看成眼珠子,因爲添喜姑娘的名字是跟着袁家加喜起的不是,處處還是離不開袁家,孫子本就是祖父的心頭肉,在袁家長大的韓正經還是祖父的心頭肉。

讓兒子去忙,他手捧着東西,跟剛纔想的一樣,往韓世拓房裡走。

他不是把賞賜送給掌珠,掌珠在廳上坐着呢。老侯是用添喜歡現在玩不了的賞賜,去哄自從哥哥姐姐們離京,就接回家的韓正經。

廊下芭蕉下找到小身影,老侯放軟嗓音:“正經,你看太后給小妹妹的好東西,你是哥哥你先玩。”

一個玉如意,一套稍大才能穿的小宮衣,老侯一古腦兒全送到孫子眼前。

韓正經板着小臉兒,憂傷的搖搖頭,繼續去看地面上螞蟻走道。

老侯在他旁邊坐下,孫子傷心他也高興不起來:“唉,你開心些,哥哥姐姐還會回來。”

“什麼時候?”韓正經還是憂傷。

他這小模樣是從回來的那天起開始,直到今天更是少言寡語。

老侯就編假話哄他:“很快很快,你想想啊,加喜姑娘還在京裡,侯爺侯夫人難道不想着?”

“嗯,”韓正經稍有些喜歡。

“表哥!”遠處有人招手。

“好孩子?”韓正經眼睛一亮,在難過的日子裡遇到好孩子,把她叫的親熱大多事出有因也忘記。韓正經同樣熱烈:“我來了我來了。”

文章老侯放下心,自語道:“孩子還是見孩子喜歡,我不去打擾,讓他們好好玩吧。”

他往客廳上來,這一回真的是把賞賜送給掌珠。

掌珠正在客廳上目瞪口呆,對着剛來到的安老太太和袁國夫人吃驚:“這是正經的私房?長輩們太慣着他了,倒有這麼多。”

就讓人叫兒子來謝過長輩們,去的人沒有一會兒回來,說世子和好孩子表姑娘出門去了,有奶媽跟着,說是給添喜姑娘買禮物。

這說出門就出門的習慣,是跟加福表姐學會。安老太太學着袁國夫人讓孩子們自立,奶媽也不會阻攔,只跟上就行。

掌珠也不擔心,和留在這裡的文章老侯,聞訊趕來的老侯夫人等,聽安老太太解釋韓正經一箱子私房的來源。

“加壽按月開小鎮,去吃的孩子們,先從太后手裡得個金錢荷包,這按月到手的,全在這裡。”

“山西給大夫人五夫人秋天送收的田租銀子,冬天送山西家裡分的息銀,大夫人五夫人送一分兒給我和國夫人,孩子們也分些銀花用。”

掌珠繼續張口結舌,不然她會難爲情的把臉漲紅。把個孩子丟到四妹養已是親戚們中稱奇的事情,再看看這些錢,敢情還沾光到處搜刮錢。

太后宮裡的錢也收,要是沒有四妹妹,這萬萬辦不到。

掌珠忽然傷了心,想到寶珠夫妻失勢離京,路上可難過不難過?心裡可解得過來嗎?

家中辦滿月,掌珠還能忍住不落淚。文章老侯夫人對着這些的錢,想想袁家的好處,卻哭了出來:“多好的人啊,又能當將軍又能有大捷,出了京,我心裡沒有一天是好過的,這路上日曬風吹的,不知道過得好不好?”

袁國夫人和安老太太對視一眼,實話不能說,想些別的話糊弄着哄一鬨。

這個時候,韓正經和好孩子來到鎮南王府。

長公主不在家,袁訓沒走幾天,鎮南王還在西山坐鎮,跟冷捕頭不時通信,關注林允文的新去向,老王又跟孫子上路,門人問過他們來歷,因主人不在,沒說請他們進去。

“小王爺不在。”門人笑容滿面。

“在哪裡?”韓正經問道。

門人也不知道在哪裡,隨意地回:“在宮裡。”

韓正經帶上好孩子,上車往宮門上來。

沒有表哥表姐就進不去,兩個人失望的回來。在車裡相互地道:“胖孩子沒有我們拌嘴,一定玩不好。”

“等兩天吧,他總會想到我們。”

這一天,韓正經稍稍有些開心,讓表妹的話提醒胖孩子沒有走,還有一個玩伴兒在京裡。

當晚他收拾書包,對母親說明天一早去姨媽家學唸書,指望能遇上胖孩子。掌珠答應,韓世拓說親自送他,韓正經這一覺睡得香香甜甜。

元皓小王爺在路上,一天比一天開心。

袁訓讓兒子女兒教他親近祖父,小王爺對祖父還不能放心,但不再一躲祖父八丈遠。

也還在生壞蛋舅舅的氣,不怎麼理會壞蛋舅舅,但壞蛋舅舅練功的時候,小王爺恢復在家裡的情景,站在旁邊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表哥們練舉弓箭,元皓手裡沒有弓箭,也比劃個拉弓的姿勢,自己笑得格格響。

他還是最粘加壽,但香姐兒出盡法子討好他,也能把表弟討到手裡做上一夜的伴兒。

加福也憐惜表弟跟來的不容易,有一晚也睡到二姐車上,兩個表姐哄元皓一個,元皓這一晚很得意,唱了好些兒歌,說了好些話。太子在他的兒歌聲裡入睡,第二天誇他唱的好。

他腦海裡幾乎沒有想到過還有兩個小夥伴,一個是好孩子,一個叫韓正經。

他開心的每天“陪加壽姐姐寫字”是享受,每天晚飯後,沒到睡的時候,打起竹簾,和不管哪個表姐坐在車尾巴上,看星星看月兒,表姐教他念書,也是種享受。

他在京裡就會背子曰,換了一本新的書,抑揚頓挫的清脆小嗓音,總是和星光一樣,把一路灑滿。

太子在他念書聲裡入睡,第二天又誇他,說他念的好,元皓勁頭兒更十足,把書背的更上心。

這讓祖父心滿意足。出行前幾天怕提出回京,孫子不答應。這幾天是不情願提出回京,想想回京他不肯這樣唸書,老王尋思自己一個人哄不好他。

就這一個男孫,強壓他未免委屈,當祖父的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意屈着孫子。

鎮南老王就不提出回京的事情,混着繼續跟上。也不孤單,還有梁山老王這親家談談說說,半夜裡往車裡一睡,一覺到天亮,客棧外面轉轉,午飯和梁山老王、袁訓用幾口當地的好酒,孫子不要他,他自在的睡一個好午覺。

沒事兒想想,竟然他一生裡,懂事時苦讀,少年時開始當差,青年中年全在差使裡打滾,頭一回有這樣好日子。鎮南老王看向袁訓的眼光,由出京隱含生氣,到現在變成笑意盎然。

鎮南老王現在只煩惱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他寫信回京說祖孫也跟忠毅侯同行,太上皇那裡可怎麼解釋?

六月的京裡,悶熱的不時雷雨陣陣。不下雨的時候,又坐着不動就是一身汗水。

這是指窮人家裡,大宅院裡蔭涼地方多,相對好一些。

但韓正經左一趟右一趟的往二門上跑,跑一趟就一身汗水,家裡的蔭涼對他來說等於沒有。

又一回怏怏回到母親身邊,有個小案几給他寫字,垂頭喪氣去拿筆時,掌珠滿心裡都不忍。

“祖父爲你打聽去了,這大熱天的祖父沒歇過,你乖,你不想寫字,讓人取冰果子給你吃好不好?”

韓正經搖搖頭:“不想吃。”

掌珠嘆氣:“姨媽一家走的不到一個月,你就瘦了好些。等姨媽回來,難道不心疼嗎?看着姨媽,看着表哥和表姐,你多吃東西吧。”

韓正經所問非所答:“爲什麼胖孩子也能跟去?”

“小王爺不在王府裡,也不見得就跟姨媽一起,你安心吧,祖父爲你打聽呢。”掌珠打迭起柔聲哄他。

韓正經憋着氣重新寫字,寫不到兩個,外面一聲炸雷響,雨隨後嘩啦下來。

雨簾中,文章老侯沒打傘,也沒走抄手遊廊,一路淋着進來。

掌珠讓丫頭取幹巾帛,老侯擺手:“不用!我和正經說兩句,外面約了人,我還得出去。”

韓正經希冀的起身:“祖父找到胖孩子了嗎?好些天他不上學,在宮裡有人看着他寫字嗎?”

“不在宮裡,”文章老侯跑回來,天氣熱,有些喘息:“正經,讓你猜對了,小王爺只怕都不在京裡。”

韓正經眼睛一亮:“他能跟去,我也能是不是?姨媽姨丈對我們從不分彼此。”又想到什麼,重新沒精神:“他跟王爺在西山避暑嗎?”

在韓正經的潛意識裡,如果胖孩子沒有跟去,他反倒有失望。這來自他的直覺,也猜得半點兒不差。

“我也這樣猜,如果在西山,你想他,祖父怎麼樣也得託人捎個話給小王爺,如果他也想你,千難萬險祖父也送你過去。”

掌珠不過意:“父親,您有了年紀,歇會兒吧,別爲他天熱跑出病來,可怎麼是好。”

“不行,我的孫子要辦的事情,我就得想法子辦成了。”文章老侯對孫子笑容滿面:“祖父等下約的人,就是在西山大營裡當差,他難得回京,昨兒晚上纔到家,祖父這就跟他吃酒,請他帶個話給小王爺,你們玩的那樣好,他難道不想你嗎?”

說完,一頭扎到大雨裡。急得掌珠喚家人跟上去:“有抄手遊廊可以走不是?請老侯爺換乾衣裳再去會客人不遲。”

再看兒子,小臉兒上多出一層光輝,渴望見到元皓小王爺的神色更厚了些。

------題外話------

麼麼親愛的們,好孩子和韓正經,咱們一個一個的來。

……。

本書出版文即將在各大網站上架出售,感謝一直支持本書的親,請多多支持。書名不改。

豪門世家的生存之道,爾虞我詐的重重考驗,矢志不渝的堅貞愛情!

爲一紙言諾,願隨海盟美誓山眷如花;

捧一心一意,守住海枯石爛似水年華。

隨書贈送精美書籤和大海報,值得收藏。

麼麼噠求票票。

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211章 ,聖眷驚人的袁將軍第407章 ,讓篡改的信箋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406章 ,仗勢欺世子第34章 ,心中有鬼的人第45章 ,恭喜第120章 ,發落第289章 ,救助第73章 ,相看第200章 ,奶奶厲害!第831章 ,成親的原因一堆堆第21章 ,示好第262章 ,大鬧醉白樓第579章 ,蕭氏兄弟大婚第98章 ,孩子氣的寶珠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302章 ,榜眼小二第843章 ,加壽送乾哥入宮第274章 ,袁訓辭親事第694章 ,韓家族長的美好夢想第794章 ,運道差的歐陽容第508章 ,夫妻互助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378章 ,張大學士的錯誤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554章 ,夜巡分裂第580章 ,黃姑娘求情第552章 ,發動第809章 ,眼饞孫子第613章 ,出來玩,不忘記家裡人第592章 ,疫病真兇第64章 ,善這個字第258章 ,寶珠買草場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464章 ,皇后又中招第584章 ,蕭氏兄弟哄公主第739章 ,此生無憾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664章 ,誰是誰的局第494章 ,加壽撮合帝與後第627章 ,好孩子的去向。第498章 ,兵部會議第757章 ,念姐兒大婚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735章 ,小黑子第96章 ,道理也許是如此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810章 ,大小乖寶很聰明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動軍隊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469章 ,局中局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316章 ,哄妻手段第258章 ,寶珠買草場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343章 ,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143章 ,恩愛夫妻成雙對第360章 ,對不住第348章 ,福王識破舊二爺第578章 ,娘娘們對大婚的額外要求第63章 ,糊塗人與不糊塗人第349章 ,這個纔是真二爺第695章 ,正經爺當家第686章 ,一個桃子引出的事情第92章 ,如此服你第409章 ,一個人的鬧第131章 ,成親(一)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9章 ,探病第141章 ,分錢第797章 ,聖旨下第215章 ,不服不行第164章 ,原來是姑母?第120章 ,發落第66章 ,獨膽女英雄第40章 ,厲害第831章 ,成親的原因一堆堆第300章 ,池魚第743章 ,太子夫妻入藏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114章 ,承擔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458章 ,大度讓搶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830章 ,國舅的兒子也敢來第589章 ,梁山王府裡爭功勞第586章 ,丁前夫人來拜年第321章 ,難以選擇,又必須選擇第181章 ,表兇最周到第130章 ,好!第549章 ,兄弟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178章 ,不見思念相見內疚第809章 ,眼饞孫子
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211章 ,聖眷驚人的袁將軍第407章 ,讓篡改的信箋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406章 ,仗勢欺世子第34章 ,心中有鬼的人第45章 ,恭喜第120章 ,發落第289章 ,救助第73章 ,相看第200章 ,奶奶厲害!第831章 ,成親的原因一堆堆第21章 ,示好第262章 ,大鬧醉白樓第579章 ,蕭氏兄弟大婚第98章 ,孩子氣的寶珠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302章 ,榜眼小二第843章 ,加壽送乾哥入宮第274章 ,袁訓辭親事第694章 ,韓家族長的美好夢想第794章 ,運道差的歐陽容第508章 ,夫妻互助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378章 ,張大學士的錯誤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554章 ,夜巡分裂第580章 ,黃姑娘求情第552章 ,發動第809章 ,眼饞孫子第613章 ,出來玩,不忘記家裡人第592章 ,疫病真兇第64章 ,善這個字第258章 ,寶珠買草場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464章 ,皇后又中招第584章 ,蕭氏兄弟哄公主第739章 ,此生無憾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664章 ,誰是誰的局第494章 ,加壽撮合帝與後第627章 ,好孩子的去向。第498章 ,兵部會議第757章 ,念姐兒大婚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735章 ,小黑子第96章 ,道理也許是如此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810章 ,大小乖寶很聰明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動軍隊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469章 ,局中局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316章 ,哄妻手段第258章 ,寶珠買草場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343章 ,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143章 ,恩愛夫妻成雙對第360章 ,對不住第348章 ,福王識破舊二爺第578章 ,娘娘們對大婚的額外要求第63章 ,糊塗人與不糊塗人第349章 ,這個纔是真二爺第695章 ,正經爺當家第686章 ,一個桃子引出的事情第92章 ,如此服你第409章 ,一個人的鬧第131章 ,成親(一)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9章 ,探病第141章 ,分錢第797章 ,聖旨下第215章 ,不服不行第164章 ,原來是姑母?第120章 ,發落第66章 ,獨膽女英雄第40章 ,厲害第831章 ,成親的原因一堆堆第300章 ,池魚第743章 ,太子夫妻入藏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114章 ,承擔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458章 ,大度讓搶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830章 ,國舅的兒子也敢來第589章 ,梁山王府裡爭功勞第586章 ,丁前夫人來拜年第321章 ,難以選擇,又必須選擇第181章 ,表兇最周到第130章 ,好!第549章 ,兄弟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178章 ,不見思念相見內疚第809章 ,眼饞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