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

詞曰:

試問誰扶性命?全憑氣血相調。明中剝削暗中銷,皮骨如何得老。

況助腐腸之藥,又加伐性之刀。慢言大數莫能逃,多是自家送了。

右調〔西江月〕

話說唐長老,蒙造化小兒解放西行,十分感激,小行者一路上細說賭賽跳圈遇着老君指點之事,大家歡喜不盡,不覺又行了數千程途。一日,忽行到一處,因天寒日短,趕不到大鄉大村,只望見野中有三、四家草舍人家,師徒們沒法,只得趕到人家去借宿。此時,天色昏黑,剛走到門前,小行者正待敲門,忽聽得裡面哭聲甚哀,忙停住了手。欲待不敲,卻又天晚了,沒別處借宿,只得輕輕的敲了兩下,那裡邊哭得正苦,沒人聽見。只得又敲幾下,裡面方纔走出一個老蒼頭來問道:“這時候甚人敲門打戶?”小行者應道:“是過路僧人借宿。”老蒼頭道:“這又不是大路,哪有過路僧人到此?莫非是歹人!”便開門出來看,見那小行者雷公嘴,楂耳朵,三分不象人,先嚇了一跳,再看看門外,又見豬一戒、沙彌十分醜惡,口裡就亂嚷道:“真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折轉身往裡就走。小行者一把扯住道:“老官兒不要慌,我們不是歹人,實是大唐國來的奉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解的高僧,因天晚趕不上宿頭,故來借潭府暫住一宵,明日絕早就行的。”老蒼頭聽見說不是歹人,立住了腳再看道:“老爺呀,既是高僧,怎這般嘴臉?”小行者道:“這叫做面惡人善。”老蒼頭道:“既是遠路高僧,本該留宿,只是我家主母今日遭了橫事,正在哀苦之時,不能接待,要借宿請到別家去吧。”小行者道:“借宿事小,且問你家主今日遭了甚麼橫事?這等悲哀?不妨細細對我說了,或者我可以救他。”老蒼頭連連搖頭道:“救不得,救不得!說也無用。”小行者道:“你且說說看,包管你救得。莫說遭了橫事,就是死了人,我有本事向閻王討了魂來還你。”老蒼頭又看看道:“老爺呀,不要哄我。”小行者道:“我們乃遠方高僧,不打誑語,怎肯哄你!”老蒼頭道:“既是這等,請少待,等我進去稟過主母,再來相請。”小行者道:“快去,快去!”老蒼頭真個跑入中堂報與主母道:“奶奶,外面有三、四個遠方來的和尚,生得形容古怪,爲着天晚要來借宿,他聽見奶奶悲哭,他說有甚苦事告訴他,他有本事救得。”那奶奶正哭得昏暈,忽然聽見說有人救得,住了哭道:“我那親兒被他盜去,此時已不知死活存亡,哪裡還救得轉來?他不過藉此爲名,要借住是實。”老蒼頭道:“奶奶不必狐疑,就是騙我們借住了,不過費得一頓晚齋,倘或他遠來高僧有些手段亦未可知,何不請他們進來問問。”奶奶見蒼頭說得有理,便道:“如此,快請他們進來。”老蒼頭見主母允了,便走到門前,對着唐長老師徒說道:“列位老爺,請進裡面來。”唐長老方敢舉步進去,又分付豬一戒、沙彌道:“他家既有苦切之事,我們須要小心,不可羅唣。”大家一齊走到堂中,見那主母青鬢間着幾根白髮,已是半老佳人;看見他師徒到堂,就起身含淚相迎。唐長老忙合掌問訊道:“貧僧乃大唐差往西天拜我佛如來求取真解的,路過寶方,因天晚無處棲身,故不得已擅造潭府,又適值潭府有事,多有唐突,望女菩薩恕之。”奶奶道:“列位聖僧既是遠來,沒有駐錫之處,素齋草榻,請自尊便。老身家門不幸,昔自難言。”說罷,又哀哀的哭了起來。小行者道:

“老菩薩,哭也無用,有甚事故,快與我說了,我與你商量。”奶奶帶哭說道:“老身趙氏,先夫劉種德,不幸早亡,止存下三歲一個孤子,叫做劉仁;老身忍死孀居,撫養了一十五年,受盡辛苦,今幸一十八歲才得成人,只望他嗣續先夫一脈,不期家門不幸,好端端遭了慘禍。”小行者道:“莫不是暴病死了?”奶奶道:“若是暴病死了,留得屍首埋葬,雖然痛心也還不修。”小行者道:“這等說來,想是山中行走被虎狼吃了。”奶奶道:“老身也還薄薄有些家資,我那嬌兒,日日抱在懷裡還恐怕傷了,怎容他到山中遇見虎狼!”小行者道:“這不是,那不是,卻是爲何?”那奶奶說到傷心,捶着胸,跌着腳,只是哭。那老蒼頭在旁邊代說道:“我們這地方叫做震村,離我這震村西去五百里有一座山,只因山形包包裹裹象個皮囊,故俗名就叫做皮囊山。這山上近日出了三個大王,一個叫行屍大王,一個叫做立屍大王,一個叫做眠屍大王,這三尸大王慘虐異常,專喜吃生人的血肉,有人不知,往他山前過,不論老少,拿去吃了最不消說的。他手下又養着六個妖賊,一個叫做看得明,一個叫做聽得細,一個叫做嗅得清,一個叫做吮得出,一個叫做立得住,一個叫做想得到。這六個妖賊,專管替他在這山前山後數百里內外探訪,人家生得清秀嬌嫩的好少年子弟,便悄悄乘人家不防備,往往偷盜了,獻與這三尸大王去受用。我家小主人昨夜好好睡了,今早門不開,戶不開,竟不見了,各處找尋,並無蹤影。午間,曾有人來報說,在五十里艮村地方,撞見這六個妖賊用繩索牽着二、三十個少年後生望着西去,親眼看見小主人也在內,這一去定是獻與三尸大王吃了,豈不是慘禍!”小行者道:“既有人看見來報,怎不叫人趕上去追了轉來。”老蒼頭道:“那六個妖賊皆是有手段的惡人,若去趕他,只好送與他湊數,誰有本事奪得他的轉來?”小行者道:“既是午間有人看見在五十里上,此時不過走得一百里罷了。此處離着皮囊山五百里,料想還未曾獻與三尸大王吃哩!我去替你奪了轉來何如?”那奶奶聽見說替他奪了回來,便不顧好歹跪在地下只是磕頭道:“老爺果能奪得轉來,便是萬代陰功!我老身情願賣盡田園,以報大恩。”小行者笑道:“些些小事,誰要你謝。”老蒼頭道:“老爺果能肯去,趕家裡的驢子恐怕走得慢,等我到前村張大戶家借一匹馬來,與老爺騎了去還快些。”小行者笑道:“若是騎馬,極快也要走一夜,豈不誤事?不消,不消!我自會走。”唐長老道:“履真呀,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果能救得,須要連夜去方好。”小行者道:“不打緊,我就去。”奶奶道:“老爺要去,也須用一頓飽齋。”便連連催齋。小行者道:“不消催,你收拾下,我去了來吃吧。”一面說一面將身一縱,早不知去多遠了。那奶奶與老蒼頭看見是飛昇的活佛,又驚又喜,只是磕頭不題。

卻說小行者,略跳一跳,早已去了百餘里路,在半空中睜開火眼金睛一路找尋,並不見蹤影。原來那六個妖賊雖會東西打探,卻只好自家一身來來去去,今牽着許多人,哪裡有手段攝他們去?因衆人走不動,就在八十里上一個古廟中歇下,將衆人都藏在廟中,他六人卻攔廟門坐下。不期小行者找尋轉來,找尋到廟門口,看見六個妖賊詫詫異異,耳朵內取出金箍鐵棒,大叫一聲道:“好六賊!怎自家的色香臭味都不去管,卻來盜人家的血肉去奉承死屍!不要走,吃我一棒。”六妖賊無意中忽然看見,大家都嚇得魂不附體,又因久在鄉村偷盜,幾個愚夫愚婦沒人與他相抗,故不曾帶得兵器,一時手腳無措,隻影得一影,各自逃命。小行者再撤棒欲打時,六個妖賊早已逃得無影無蹤。

小行者見六妖賊走了,便推開廟門往裡找尋,只見長繩短索鎖繫着二、三十個少年,都在一堆啼哭哩!遂問道:“哪一個是劉種德的兒子劉仁?”只見內中一個少年連聲答應道:

“我是劉仁,老爺是誰?爲何問我?”小行者道:“我乃唐朝聖僧,是你母親趙氏請我來救你的。衆妖賊已被我打走了,你可快跟我回去。”劉仁道:“繩索縛得牢牢的,如何走得動?”小行者道:“不打緊。”即用手一指,身上的繩索俱已盡斷。劉仁身子鬆了,忙跟着小行者就走。衆少年看見,都一齊喊叫起來道:“活羅漢老爺!望一視同仁都救救吧。”小行者道:“不要叫,我來救你們。”又用手一指,衆人的繩索俱一時斷脫在地。衆少年得了性命,都圍着小行者不住的磕頭。小行者道:“不要拜,且跟我來,帶你們回去。”遂大家一齊涌出廟外。小行者叫衆少年都閉了眼,望着巽地上呼了一口氣,吹作一陣狂風,就地將衆少年撮起,不消一刻工夫,早已到了劉家堂前天井內。二、三十人一時齊落下來,擠了一階,慌得趙氏不知頭腦,劉仁早走上前扯着趙氏大哭道:“母親,孩兒得了性命回來了。”趙氏看見這一喜,真是:

燈前乍見猶疑夢,膝下牽衣始信真。

母子二人哭一回,笑一回,又重新跪着小行者只是磕頭,衆少年也都跪在地下,磕頭如搗蒜。小行者道:“不消拜了,且問你衆人俱是哪裡人?”衆少年道:“都是近村人。”小行者道:“可認得回家的路麼?”衆少年回說:“都認得的。”小行者道:“既認得,都回去吧!早早回家,免得親人記掛。”衆少年又磕了許多頭方一鬨散去。正是:

牽去愁如入肆羊,放來喜過開籠雀。

衆少年散去,劉家的齋方纔備完,擺了上來,請他師徒受用。趙氏道:“方纔老爺們說去了來吃齋,我想來往一、二百里路,只認作取笑之言,不期果然真是活佛菩薩。”豬一戒道:“我這師兄原是替玉皇大帝當鋪兵出身的,莫說一、二百里,就是一、二千里,一、二萬里,他也只消一會工夫。”小行者聽了道:“呆子莫胡說!快吃了齋去睡,明日好早走。”趙氏母子歡喜不盡。須臾齋罷,就請他師徒四人到上房裡去安寢不題。

卻說那六個妖賊,被小行者打散得東躲西藏,不敢出頭,只等小行者去了半晌,方纔一個個依舊鑽了出來,大家商量道:“我們費了無數氣力方盜得這些血食,只望獻與三位大王去請功,不知哪裡三不知走出這個和尚來,奪了轉去,甚覺可恨。”看得明道:“我看這和尚尖嘴縮腮,手裡拿着一條被棒,有些認得他,卻一時想不起。”想得起道:“我細細想來,莫非就是昔年我們剪徑時被他打死的那個孫行者麼?”看得明道:“有些象他。”聽得細道:“若果是他,卻惹他不得。”立得住道:“是不是我們也孩到震村去訪訪,若果真是他,我們雖不敢去惹他,也須報與三位大王知道。等他去尋他,我們只消坐觀成敗,又可見我們請功之意。”大家齊說道:“有理,有理。”遂乘着夜裡無人,悄悄的一陣風都來到震村打探。他們這六賊是慣打聽的,不消半個時辰,都打聽得明明白白。又一陣風直趕到皮囊山來見三尸大王。這三尸大王是時常受這六賊供獻慣的,今夜聽見說六賊要見,只道又有什麼供獻來了,忙叫喚他進來。六賊走到面前,行屍大王就先開口問道:“你們這時候忙忙急急來做什麼?”六賊齊稟道:“小的們感三位大王收錄門下,無以報德,連日在各鄉村採取二、三十個血食,上獻三位大王;不期行至半路,忽被一個和尚倚強都搶奪了回去,故特來報知。”三位大王聽了,俱各咬分切齒大怒道:“什麼和尚敢大膽擅奪我們口裡的血食?你們可曾打聽這個和尚如今在哪裡?叫甚名字?好讓我們去拿來,碎屍萬段,以報此仇。”六賊又稟道:“小的們俱細細訪知,這和尚就是當年跟唐三藏往西天求經的孫行者的後人,叫做孫小行者,他如今又兜攬了一個唐僧,往西天去求解,因天晚了在劉家借宿,知道劉家的兒子是我們盜人,他倚着有些本事就出尖兒,趕到半路,將我六人一頓鐵棒打走了,把衆人都搶奪了回去,如今現在劉家,以爲有功,詐他的飲食吃哩!”三尸大王聽了大怒道:“這和尚如此可恨,定要拿他來報仇!”眠屍大王問道:“不但拿他來報仇,還有妙處。”行屍大王問道:“還有什麼妙處?”眠屍大王道:“我聞得當年孫行者跟隨求經的唐三藏,乃十世修行的高僧,吃他一塊肉,可以延壽一紀。今日孫小行者跟隨求解的唐僧,雖不知修行幾世,諒來必定也是一個高僧,吃他一塊肉定然也能延壽,我們去一併拿來受用,豈不妙似吃那些俗人。”行屍大王與立屍大王俱歡喜道:“算計甚妙,我們就到劉家去拿人。”六賊聽見說要到劉家拿人,又上前稟道:“大王不消去,我打聽得他有三個徒弟,除了孫小行者,還有一個豬一戒,一個沙彌,都也有些手段,若到劉家去與他賭鬥,未必盡捉得住;況這四個和尚西行求解,少不得要在山前經過,三位大王只消坐在山中設個計策,以逸待勞,管情都是三位大王口中之食。”三尸大王聽了大喜道:“他既有三個徒弟,我們三個大王,一個對一個調開了與他廝殺,你們六人卻乘空兒將他師父拿到洞中,等我們回來,趁新鮮受用,豈不美哉!”當時三個大王派定行屍大王做頭一陣,去敵孫小行者;立屍大工做第二陣,去敵豬一戒;眠屍大王做第三陣,去敵沙彌;六賊潛伏山坳中,單捉唐長老。算計定了,各各收拾等待不題。

卻說唐長老師徒在劉家安寢了一夜,次早起來就要走路,怎奈劉家母子苦苦留住,備盛齋相請。不多時,衆少年的父母、親戚都來叩謝,這家請,那家邀,唐長老苦苦推辭,也纏了三日方得出門。又走了四、五日,方到得皮囊山前,小行者與豬一戒、沙彌算計道:“前日那幾個毛賊,雖被我一頓鐵棒打得無影無蹤,卻未曾打死除根。從來做壞人的直要壞到底,決不肯改過自新,他見我放走了他的人,必然要結連這皮囊山的三尸妖怪來報仇,我們今日過山也須防備。”豬一戒慌張道:“怎生防備?”小行者道:“我們三個怕什麼?只要防備師父莫要着了他的手。”沙彌道:“你二人專管殺妖精,我一人單管保師父就是了。”小行者道:“有理,有理!”大家算計定了,遂趕着唐長老的馬竟進山來。此時,三尸大王已打聽明白,等他師徒入山走到半路,那行屍大王手持鋼刀,忽然從山腰中跳出來,大罵道:“賊禿驢!你有本事救他人之死,今日自家死到頭上卻叫誰救?不要走,且吃吾一刀。”舉刀照小行者當頭砍來。小行者忙將鐵棒架住道:“你這妖精想是什麼三尸麼?”行屍大王道:“你既聞我大名,何不早早受死?”小行者道:“別個妖精不關利害,還可饒恕,你這三尸乃道家之賊,斷斷饒恕不得!我的死倒未必在頭上,只怕你的死到在眼前了。”舉鐵棒劈面就打。這一場好殺,真個利害。但見:

一個是寶刀,一個是鐵棒。寶刀閃一閃,現偃月青龍;鐵棒展一展,吐鑽天黑蟒。黑蟒飛來,不問是妖是怪,一例消除;青龍落去,任他爲佛爲僧,也都殺害。這和尚衛道心堅,欲把三尸痛戮;那妖魔吃人念切,要將五體生吞。生吞不着,空垂饞口之涎;痛戮何曾,枉放熱心之火。

那妖魔與小行者才殺不上十數合,那立屍大王忽又從山頭上跳下來,竟撲唐僧。豬一戒看見,忙舉釘耙迎住,罵道:“瞎妖精!要尋死不到豬老爺這裡來,卻思量到哪裡去?”立屍大王也不回言,舉起鉞斧劈胸就砍。這一場廝殺,卻也不善。怎見得?但見:

一個是宣花鉞斧,一個是九齒釘耙。鉞斧晃一晃,迸萬點星光;釘耙築一築,吐九條霞彩。霞彩九條,莫說三尸,就是千屍也築做肉泥;星光萬點,休言一戒,便是百戒也砍成血醬。你道我狠,我道你惡,兩下里無半點善心;你思量要捉,我思量要拿,一霎時有千條詭計。萬斧千耙,苦貪賭鬥;半斤八兩,未見輸贏。

豬一戒與立屍大王戰不上十餘合,忽山嘴裡又跳出一個眠屍大王,手挺長槍,直奔唐長老刺來。沙彌看見小行者與豬一戒都有對手廝殺,只得也掣出禪杖來,將長槍撥開,回手就打。

眠屍大王笑道:“我看你這和尚滿臉都是晦氣,快快的逃走了還得些便宜,若要勉強丈持,只怕你真真的晦氣上臉了。”沙彌道:“你這潑妖怪哪裡知道,我沙老爺從來是個降晦氣的祖師,任是英雄好漢,撞見我就晦氣到了;你不信,請試試看。”復舉杖照頭打來,眠屍大王撤槍相迎。這一場殺更覺利害。怎見得?但見:

一個是長槍,一個是禪杖。長槍雖丈八,刺將來只不離方寸心窩;禪杖止一條,打下去專照着三尸頭上。緊一槍,慢一槍,惟我善於摧鋒;虛一杖,實一杖,叫人不能躲避。打不倒妖精,未可便言惟我精神;捉不住和尚,到底不知是誰晦氣。

沙彌雖與眠屍大工賭鬥,卻一心只記掛着師父,任眠屍妖引誘,他只不走遠。鬥不上十數合,隱隱聽得後面人聲嘈雜,忙回頭一看,卻見有人暗算唐長老,吃了一驚,遂虛晃一禪杖,撇了眠屍妖,跑回唐長老面前,大叫一聲道:“妖精休得無禮,我來了!”六賊看見唐長老獨自一個,便從山坳中跳出來只望下手,不期沙彌復跑回來護持,吶聲喊,一鬨又走了。眠屍大王見沙彌逃回,哪裡肯放,一直趕來。豬一戒聽見沙彌吆喝,知道是妖精暗算師父,也撇了立屍大王,撤回身來救應,卻看見眠屍妖望着沙彌只顧前趕,他就暗想道:“不趁此時下手更待何時?”便悄悄駕雲趕到眠屍妖背後。眠屍妖一心只想捉沙彌,不提防背後有人,沙彌對面倒看見了,轉笑嘻嘻引他道:“趕人不可趕上,再趕趕便有人要殺你哩!”眠屍妖大叫道:“誰敢殺我?”豬一戒從背後應聲道:“我敢殺你!”當背心一釘耙,眠屍妖早已九孔流血,跌倒在地。立屍妖見豬一戒跑回,只認做敗陣,也便隨後趕來。七八趕上,忽看見眠屍大王被一戒築死,嚇得心膽俱碎,慌了手腳,轉身就跑。不期小行者聽見背後人亂,恐怕唐長老有失,也撇了行屍妖回來救應,恰好與立屍妖撞個滿懷。立屍妖正驚得癡呆,又撞見小行者,一發慌張,亂了腳步。小行者隨手一棒,也結果了性命。行屍妖隨後趕來,遠遠望見不是勢頭,遂駕雲化風向東走了。

小行者趕到面前,見唐長者無恙,豬一戒已打殺了眠屍妖精,大家歡喜。豬一戒道:“這三個妖怪已打殺了兩個,那六賊又無影無蹤,料無阻礙,我們趁此時保護師父過山去吧。”沙彌就收拾行李。小行者道:“且慢。”豬一戒道:“師兄叫且慢,想是要等妖精來報仇哩!”小行者道:“我們結了仇,不等他報了去,卻叫他尋別人去報,豈是個菩薩心腸?”唐長老問道:“怎尋別人報仇?”小行者道:“他拿了劉家兒子,我們救了出來,又打死他兩個妖精,我們又一道煙去了,他沒處出氣,自然要尋劉家。起初只得一個兒子受害,如今恐怕一家都要吃苦哩!”唐長老聽了着驚道:“徒弟,是呀!若如此論來,不是救人,轉是害人了!如今卻如何區處?”小行者道:“不打緊。俗語說得好,斬草要除根。只將這三尸殺盡,自然大道可期。”唐長老道:“三尸已殺二屍,那一屍知他躲在何處,怎生去尋他?”小行者道:“他弄風往東逃走,定然到劉家去了。”豬一戒道:“他若果然在劉家,我們三人同去,一個守前門,一個守後門,一個進去拿他,殺了便完帳。”小行者道:“我們同去拿他,倘或他知風,倒走來將師父拿去,豈不反輸一帖?莫若你二人埋伏在師父左右,等我去趕了他來,他看見師父獨坐在此,自然要下來捉拿,你們從旁出其不意,一耙一杖打殺,豈不省力?”沙彌道:“有理,有理!”遂請唐長老下了馬,到山腰懸崖中一塊大石上坐下。豬一戒與沙彌卻潛身躲在兩旁。小行者方提着鐵棒一筋斗雲回到劉家。來到了劉家,果然見行屍大王帶領着六賊,將劉家母子並闔家大小都捉了,捆綁起來,說他請了和尚來,傷了他兩個大王,殺他一家償命。劉家闔宅啼哭震天,小行者大怒,忙落下雲頭大喝道:“好屍靈!自家死在頭上尚然不知,還要來陷害良善!不要走,吃我一棒,斷了根吧!”行屍妖看見,心上着忙,也不回手,依舊化風走了。六賊正要逃走,被小行者用棒逼住,走不脫身,只得跪在地下求饒。小行者道:“毛賊不足辱我棒,我不打你,快解了劉家母子。”六賊連忙解放。解放完,小行者就將解下來的繩子,將六賊縛了,便道:“我也不打你,只要你尋還我行屍妖就放你。”六賊道:“行屍失利,定回洞中去了。”小行者又分付劉家母子道:“你們只管放心,我定與你將三尸殺盡,決不留禍根。”劉家母子拜謝不已。

小行者帶了六賊,復到皮囊山來。且說那行屍妖,果然見唐長老獨坐便下來捉拿。不期豬一戒與沙彌左右突出,登時打死,已先同師父坐在山頂上矣!大家歡喜。小行者遂帶過六賊來,請師父發放。豬一戒道:“這三尸之禍,皆六賊起的,也該打死消除。”唐長老道:“三尸易殺,六賊難除。”因分付六賊道:“我們佛法慈悲,也不殺你,只要你自知改悔,從今以後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便非六賊而一五官矣!”六賊言下感悟,拜伏於地道:“蒙聖僧開示,自當洗心,一遵教誨。”唐長老聽了,大喜道:“既能改悔,何必苛求?去吧!”六賊拜謝而去。小行者方叫豬一戒挑行李,沙彌扶唐長者上馬而行。正是:

遺禍莫饒人,回頭須放手。

唐長老師徒此去畢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17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慾塹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
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17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慾塹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